初七民俗,燻天、戴人勝、吃七寶羹,燻天作甚?蜜拓蜜:人勝與七寶是啥?

2021-02-23 餘杭杰倫

忙碌著春節的各種事情,春節假期的日子也仿佛過得相對快了一點。

不知不覺間,屬於2021年春節假期的時間已經到了第5天的夜晚。再過2天之後的農曆正月初七,便是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的人日,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人勝節。按照傳統習慣,在人勝節當天,從求吉求祥的角度和目的出發,民間講究的是燻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在人勝節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燻天作甚?人勝和七寶又分別都是啥?人日或者說人勝節的由來 在咱們國家的上古神話傳說中,女媧是創世的女神,本身擁有化生萬物 和開世造物的神奇能力。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充分運用她的神奇能力,每天至少創造70樣現實生活中的東西 。相傳,咱們人類也是也是創世之神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的身形摶土造成後,也才繁衍生息至今的。由北宋學者李昉、李穆、徐鉉等奉敕編纂的著名類書《太平御覽》中曾經記載,創世造人的女媧在造人之前,最先是在正月初一造出了雞,接著在正月初二造成了狗,後來又分別在正月初三造成了豬,正月初四造成了羊,正月初五造成了牛,正月初六造成了馬,一直到正月初七當天,創世女神女媧才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活生生的人,並在此後創造了男婚女嫁的嫁娶禮俗,保證了人類的生息和繁衍。

為此,此後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七便被當成了人誕之日,俗稱人日或人勝節。蜜拓蜜認為,有關人日和人勝節的傳說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起碼自漢朝開始民間便有了人日節俗,魏晉之後人日和人勝節被愈加重視。到了唐代及以後各朝,每逢人日,當朝皇帝一般都會登高大宴群臣,同時還要賜群臣彩縷人勝。與此同時,古人也十分講究天人合一,往往要依據人勝節當天的天氣狀況預測未來的兇吉。據說,如果正月初七當天的天氣晴朗,則主一年內的人口平安,出入順利。人勝節戴人勝,人勝是啥?關於古人在人勝節戴人勝的風俗,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其所作的《人日即事》中曾經做過極其形象和傳神的描寫,說是「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蜜拓蜜得知。由此,咱們可以看出,想當年在人勝節戴人勝是風行於荊楚等地的重要民俗活動,同時也可以揣摸思味出所謂的人勝大概其是一種什麼東西。人勝也叫彩勝或者華勝,屬於一種頭飾。有說法是,從晉朝的時候開始古人便有了「剪彩為花、剪彩為人」的風俗習慣,有時候官宦和富貴人家會用到鏤刻的手段將金箔刻成人的形狀後,貼到家中的屏風之上,或者是自己親手戴在頭髮上當做頭飾。而普通的底層貧民家庭,過人勝節時,更多的則只能像「吃飯穿衣論家當」一樣,分別根據自己的家庭狀況就地取材,或用彩色絲帛,或用綢緞,甚至是只能用紙等,因陋就簡地剪成人形或花形,簪於頭髻上。目的無它,只是為了在社會風行、舉世矚目的人勝節討個好彩頭。人勝節講究燻天,燻天是作甚?燻天作為漢語詞彙,在做民俗上的釋義和解釋時,被說成是一種北方舊俗,也就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當天,民間家庭在自家的庭院中攤煎餅。而對於人勝節燻天的民俗,南北朝時曾分別做過尚書郎、 吏部尚書等,並在北周代魏後被孝閔帝拜為車騎大將軍的梁宗懍編撰的,記錄古代以江漢為中心的楚地歲時節令以及風物故事為主的古籍《荊楚歲時記》當中,也是有相關記載的。「正月七日……北人此日食煎餅,於庭中作之,曰『薰天』。」

蜜拓蜜了解到煎餅作為北方地區的傳統主食,相傳起源於山東省的臨沂,歷史悠久,假如由餅鏊的產生追溯煎餅的起源,距今應該說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的市面上不僅有小麥麵、玉米面、稻米麵、豆面、高粱面、紅薯面等傳統原料製作的煎餅,同時還衍生出了菜煎餅、煎餅果子、雞蛋灌餅等不同口味的新式煎餅。想來,咱們的先輩古人們當初之所以要講究在人勝節當日選擇在自家的庭院中攤煎餅,追求的應該不只是煎餅這種平常日子裡並不能隨時吃到的「美味」,而是一併想要在闔家團圓的春節期間,用攤煎餅來彰顯那種圓潤和紅火吉祥的煙火氣。人勝節吃七寶羹,七寶是什麼食材?正月初七為人日,在民間有說法是等於那天是咱們每個人的「生日」,不少地方都講究在人勝節當日要吃用7種蔬菜煮成的七寶羹。這種傳統據說始於晉代的中原地區,傳之全國後在福建、廣東、臺灣、湖南、湖北等地被發揚光大,極為流行。在當初的農耕社會,民間都祈望藉助吃七寶羹,迎來當年的豐產和豐收。根據古籍《異物記》的記載,「七寶羹」最早是運用駝蹄燉成的一種羹菜。後來傳之全國被發揚光大後,陸續演變成了根據當地實際,就地取材選擇七種蔬菜煮成的雜菜湯。廣東潮汕哪裡,當地居民可能會習慣用到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大蒜和厚瓣菜。而客家人往往多會就地選擇芹菜、大蒜、大蔥、芫茜、韭菜等五種蔬菜,外加魚和肉等。到了臺灣和福建等地區,一般民眾又會分別取材並用到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有說法是,芹菜、大蔥、白菜寓意的是聰明、有腦子、明事理。大蒜則預示精於算計,會做生意,也會持家、來事兒和交際。韭菜、芥菜代表的是祝人長壽的意思。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取其美好吉祥的意味。正月初七人勝節馬上就要到了,人勝節當天,你會怎麼做?又會選擇吃啥?歡迎留言說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初七這天上班?你肯定不知道
    開始上班了  2018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七,春節期間的假期結束,正式上班。不少的小夥伴都說為什麼只有7天的假期,都沒在家待夠,更有甚者分析,春節假期其實只有四天,放假期間佔據了周六日兩天,上班後周六倒班又佔據一天,其實真實的放假只有四天。不得不說,這些小夥伴真的很想多放假在家裡多待一段時間,不過算計了這麼多,你知道為什麼上班這天要選在初七嗎?
  • 正月初七為什麼叫「人日」?要吃什麼?晴朗的天氣可以帶來什麼?
    因為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來自專家著述稱,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 大年初七「人日」有什麼講究?做好這些,一年好運連連 紅紅火火
    大年初七,是人的生日,人壽年豐,亦稱「人勝節」、「人慶節」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的習俗,魏晉後開始越來越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那麼,大年初七有什麼講究呢?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一起來看看吧!1.宜吃餃子
  • 【春節】初七,女媧造出了人;並派忘川河邊的石頭,掌管三世姻緣
    正月初七為「人勝節」,也叫「人民安之日」,亦稱「人節」「人日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人氣日」「人日子」等。和春節期間其他的民間傳說和民俗活動一樣,我國民眾將正月初七定為「人勝節」,也寄託了美好願望。「人勝節」活動,寄託的主題是希望家族的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瓜瓞(dié)綿綿。
  • 大年初七「人日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
  • 初七「人日」,願我們每個人「生日快樂」
    攝影|張小靜  說起人日,實際上早從漢朝開始,古人便在這天裡,以盛大且莊重的儀式來審視自己,也通過各種習俗為自己」慶生「,無論是皇帝、官員、老百姓,都要戴人勝、吃七寶羹,作詩、添燈、登高,人們懷著」以人為本「的關懷,以及對自然和天道的敬畏之心,把這一天過得非常有儀式感。
  • 初七的13個習俗
    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撈魚生等習俗。你想知道所有的大年初七習俗?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人日還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人勝節」或「七元」、「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下面為您介紹。1、佔卜吉祥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
  • 年初七,人日到,祝福生日快樂!
    不知不覺,一下子就到年初七了,春節假期也即將結束,人們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年的氣氛漸漸變淡,年的各種禁忌慢慢消除,過年時候的各種大魚大肉也開始慢慢變得清淡簡單,鞭炮聲變得稀稀疏疏,最後歸於平靜。年,就過了,一切即將恢復平淡。大年初七,也叫「人日」、「人勝節」、「人七日」。
  • 大年初七行運指南:祝大家開工大吉、工作順利!
    大年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中國傳統節日。那大年初七的風俗是什麼?    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 初七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大吉大利!開門紅!恭喜大發財!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撈魚生等習俗。你想知道所有的大年初七習俗?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人日還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人勝節」或「七元」、「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下面為您介紹。  1、佔卜吉祥  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 蜜拓蜜品牌店,助力全國實體門店遍地開花
    為了更好的順應市場發展趨勢,蜜拓蜜不斷提升戰略高度,以線上落地實體,打造蜜拓蜜「5G」實體系統。其中,蜜拓蜜品牌店強勢升級,助力全國實體門店遍地開花。蜜拓蜜品牌店,推行五大品牌模式2016年,蜜拓蜜搶佔先機布局線上市場,啟動蜜拓蜜品牌店落戶全國各地。短短4年時間,線下實體店數量不斷增加。
  • 都說「人日快樂」,你真的了解「人日」嗎?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據悉,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 蜜拓蜜衡欣牌益生菌:改善過敏體質需要注意哪些?
    2、心態積極情緒與人的身體健康狀態息息相關,長時間情緒低落、壓抑、抑鬱的人群比樂觀積極的人更容易過敏。3、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有益菌群的養分來源,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夠維持體內有益菌的活性,改善過敏體質。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效排出體內垃圾和毒素。
  • 正月初七是「人勝節」,要記得給家人做這7種美食,人和家也旺
    有些人早上班,有些人早計劃下一年的奮鬥方向,有些人在忙著找工作。初七比平日格外忙碌。春節7號假期,我們要頹廢,打鬧,開心,離別,假期結束後我們還要生活的陀螺。不求大財,要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而不是金錢)。正月初七在民俗中被稱為「寅日」,從初一到初六,共6天為節日。分別是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任何一天,每天都有他的特定風俗和禁忌。
  • (初七)大年初七,人類的生日,還有這麼多講究
    農曆正月初七,作為春節這個大節日中套著的一個小節日,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漢族民間傳說女媧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人日說人頂天立地,憶念勇猛梵行三勝
    ——自勉              行願          今日2021年2月18日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人日節」,祝天下人人快樂,吉祥如意!     人日節,我們來說「人」的話題,說「人的尊貴、尊嚴與人的三大特勝」——憶念勝、勤勇勝、梵行勝。作為人類之一員,在每年的這一天,我都靜下來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生而為人,有憶念勝、勤勇勝、梵行勝。我覺得人身太珍貴了,不必因出生低賤,就向權利、金錢等低頭。人要活得頂天立地,發起大菩提心,才是為「人」的價值與意義。
  • 《意難忘》開場:麗珠是勝天的避風港,雪蓮卻是勝天忘不了的初戀
    《意難忘》的格局很大,劇情複雜,人物關係很多,從父母那一代一直講到兒孫那代,關乎人情義理、親情、愛情、友情和人性的真善醜惡。雖然劇很長,但是劇情真的很精彩,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沒有任何敷衍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後續出場的帥哥美女太多。
  • 【燻鮁魚】--不用燻的"燻"鮁魚
    燻鮁魚這道菜,是我們海邊人最家常、最喜歡的一道菜,而且是最最受海邊男人喜歡的一道經典下酒菜。 鮁魚也叫馬鮫(學名),北方經濟魚之一。說起關於鮁魚的風俗,威海人最熟悉的莫過於「穀雨到,鮁魚跳,丈人笑」這句俗語。是說女婿每到5月鮁魚的春汛時,要在第一時間買兩條大鮁魚送給丈人爹,以示孝敬,所以這鮁魚又叫「爸爸魚」。 女婿給嶽父嶽母送鮁魚的習俗是有起源的。
  • 艾條灸肚臍有啥好處?艾條燻肚臍能天天燻嗎?
    hi~大家好,我是香怡御艾的劉超哦~~今天又和大家來分享艾灸知識了,我們主打的高品質石磨的艾條哦~~~今天和大家說一下艾條灸肚臍有啥好處以及艾條燻肚臍能天天燻嗎這方面的知識,並且配合有自己錄製的視頻,大家可以看一下!
  • 古代的薰香與燻爐
    、燻浴、飲服等多種用法,插戴香草、佩帶香囊、沐浴香湯等做法漸次興起。《西京雜記》載,漢「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之所以稱為博山,是因其仿照海上仙山「博山」而制。其基本形制多是在一圓盤中央豎立承接爐身的直柄,爐身呈半圓形,上有蓋,爐蓋作圓錐狀,以鏤空的手法雕刻出山巒、人物、鳥獸、草木、雲氣之狀。漢代劉向《燻爐銘》:「嘉此正器,嶄巖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