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帶起來的新人們在各種焊接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真的比自己當年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更加高興!」時隔六年,再見國際焊接大賽冠軍、中國能建天津電建焊接技能培訓師劉飛飛時,歲月的歷練讓他多了一份成熟與擔當,但他骨子裡的樸實與率真卻始終未褪。
自從2014年劉飛飛憑藉精湛的焊接技術,從世界各地81名焊接高手中一舉摘得「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桂冠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天津市勞動模範」、「公司蜜蜂金獎、優秀員工」……一系列的榮譽稱號、主流媒體的採訪、各級領導的接見都接踵而至,但鏡頭和鮮花之外的劉飛飛卻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帶領團隊進行焊接技能攻關、將創新成果應用於實際生產,已經成為他職業生涯的新的發展目標。
多思考、多示範、多鼓勵的「三多」帶徒法
2019年7月,天津電建高壓焊工劉昊被評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他在天津市焊工職業技能大賽暨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選拔賽焊工決賽中勇摘桂冠;2018年8月,中國技能大賽第六屆全國職工技能大賽盛京杯焊工決賽中,他取得第十一名……說起這位亦徒亦友的同事,「勞模」劉飛飛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裡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
劉昊的個性相對內向,在日常練習和比賽過程中,總是顯得不夠自信。當看到其他同事又好又快地完成了焊接後,往往就獨自一人悶起頭不停地練起來。作為帶隊教練的劉飛飛,看在眼裡更急在心頭。
為此,劉飛飛數次找到劉昊談心,用實例告訴他,遇到問題不要急於上手,而是要多思考、多琢磨,總結自己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同時,可以將技術改進分成幾個階段,一個目標達到滿意的效果後,再「進攻」下一個目標,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
為了讓劉昊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劉飛飛就自己戴上護具,手持焊槍,親自演示,然後跟他一起分析提高工藝的方式方法,總結經驗。
「劉昊工作踏實認真,就是自信心略顯不足。但這在比賽中可是大忌,心裡一旦出現波動,往往在比賽中就不能發揮出自己平時訓練的最佳水平來。」劉飛飛進一步分析說:「我平時就多多鼓勵他,當他取得成績後,立刻給他打氣,漸漸地幫助他樹立起自信。」
如今,劉昊已成為天津電建的「當家焊工」之一。聊起自己的這位師傅時,他表示:「飛飛是公司的榮耀、更是我要學習的榜樣。每次當我參加大賽之前,他總將自己參加比賽時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用他自己的經驗之談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真的非常感激他。今後,我也要成為飛飛那樣,不僅取得自己的成績,更能幫中國能建培養出更多的焊接『狀元』來!」
新標準、新器形、新難度的「三新」攻關路
如果說帶徒是劉飛飛「后冠軍時代」的日常工作,那麼帶隊「出診」、攻關技術難題則是他要擔起的另一道重任。
2019年5月,天津電建接到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邀請,為其在中國開展的華潤江蘇徐州電廠亞臨界機組汽輪機改造工程提供焊接、熱處理及檢測服務。全新的美國標準、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式,在汽輪機上下缸開孔引管施焊、異型件焊接和熱處理要求、外方的疑慮……都為此次施工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關鍵時刻,領導還是將這副重擔交給了劉飛飛和他帶領的團隊。接到任務後,劉飛飛和他的團隊二話沒說、直撲現場。
儘管事先對困難有所預估,但現場的實際情況還是給了劉飛飛團隊來了一個「下馬威」:異型缸體的壁厚一端為120毫米、管段一端卻只有20毫米。100毫米的壁厚差,如果按照傳統的焊接工藝容易出現裂紋。而熱處理作業,成品後也定會對缸體的保溫效果帶來很大的影響。為此,劉飛飛和他的隊員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反覆試驗,現場臨時製作了熱處理工裝,終於摸索出可實施的熱處理保溫工藝方法。「將近一周的試驗和摸索,最終取得了良好的質量效果。一直懷疑我們中國施工水平的德方技術人員也終於認可了我們的技術能力。」劉飛飛自豪地回憶到。
攻克了缸體焊接熱處理的「難題」後,加熱片又出了道「難題」:由於異型的原因,讓常規加熱片在焊接時無法應用。面對那些S型、菱形的不規則形狀,劉飛飛團隊經過與多方溝通,成功地想出了一個對策:自己量尺寸、畫出簡易圖,找廠家「私人定製」加熱片。
事後,劉飛飛激動地回憶說:「在徐州時,我們的確遇到了數不清的技術難題。團隊隊員們經常為了破解一道難題一熬就是24小時,一日三餐全部都蹲在現場吃。團隊裡有50幾歲的老師傅也是跟我們年輕人一樣地熬著,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
就這樣,攻克了一道道瓶頸、破解了一個個難題後,劉飛飛帶領的團隊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終於圓滿地完成徐州的「急診」任務,得到了客戶的讚許,並表達了希望未來繼續合作的意向。
「據我所知,同樣技術難度的施工在國內是沒有先例的,可以想見他們當時遇到的困難。但劉飛飛帶領下的團隊頂住了,很了不起!」天津電建焊接培訓中心副主任、劉飛飛勞模創新工作室主任工程師張永生由衷地為這些得意「弟子們」點讚。
「金字招牌」引領下群星閃耀的「大舞臺」
2019年11月,天津電建焊工董澤軍、林強、安劍廷在天津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分獲焊接總決賽冠軍、季軍和第五名;時隔不到一個月,天津電建5個項目又摘取了2019年度「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2018年,在有21個國家和地區的337個代表團參加、參賽人員規模和範圍創歷屆之最的「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之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中,代表中國能建參賽的天津電建3名焊工一路過關斬將,一舉拿下一等獎中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以及單項獎二等獎的驕人成績。
「焊接專業一直以來是我們公司的優勢專業,充分發揮勞動模範的引領效應,將他們的經驗做法轉化為推動技能提升、助力公司轉型的實際行動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未來,我們將繼續不斷做好經驗總結、宣傳推廣,在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服務國際業務跨越發展、營造員工成才環境方面不斷行動,助力實現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國際型工程公司的願景目標。」天津電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付修軍在親切接見了獲獎選手後道出了該公司勞模引領、團隊管理的創新發展特色。
天津電建組建的劉飛飛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18年,2019年被天津市科學技術局認定為「天津市管道加工與焊接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目前,工作室由以劉飛飛為領銜人、以天津電建焊接培訓中心主任董豔柱等5人組成的創新研發團隊組成。
勞模創新工作室立足日常培訓、創新攻關、技術推廣「三步走」戰略:其中,「日常培訓」是通過技能人員培訓、流動課堂進工區、名師帶徒,做好紮實基本功;「創新攻關」是以定期立項攻關、解決現場難題、技術工藝改進,做穩公司技術儲備後盾;「技術推廣」是從創新成果應用、四新技術應用、技術專利申報三方面,圍繞創新研發的主旨,引領公司焊接技術發展方向。
在以劉飛飛為代表的勞動模範引領下,天津電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在近年裡聚焦實際生產難題,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一系列成果:「中低壓管道半自動MAG焊接工藝」已成功在該公司阿聯杜拜等項目中得到實際應用;目前正在開展「全自動MAG焊接專機的研究及其在電力施工中的應用」已進行了樣機的研製,作為天津市科委的重點智能裝備扶持項目,將會給公司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劉飛飛勞模創新工作室依然搶抓機遇、奮力提升。目前,工作室開發的「一種試件角變形測量工具」、「等離子自動坡口加工機」、「焊後熱處理防過燒裝置的研發及應用」三個內部課題項目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中,課題完成後將對提升內部成本控制、提高作業效率起到較大作用。尤其是「焊後熱處理防過燒裝置的研發及應用」將對建設工程中熱處理質量控制起到較大的保障作用。
「我們工作室研究開發的『集熱不鏽鋼管自動TIG焊接工藝』已經成功在公司杜拜光熱項目中應用。在杜拜現場,太陽能光熱發電換熱裝置中有大量的不鏽鋼管道焊接需求,新工藝的應用很好地滿足了工程質量和進度的要求,已為現場近14萬道集熱管道的預製焊接提供了技術保障。如此大規模的新技術在現場的應用在國內尚屬領先。」已經成功轉型的劉飛飛,作為該項目的研發成員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們創建『劉飛飛勞模創新工作室』,旨在通過這個平臺增加企業文化的穿透力和影響力,把有知識、有技術、有膽識、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匯集在一起,充分發揮勞模的帶動示範和激勵作用,抓住『創新』這一主題深入開展創新活動,推動職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激發全體職工參與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在公司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天津電建勞模創新工作室相關負責人對工作室的未來發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