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了一份北京書店地圖。
提到「書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樣子?最能引起流行文化注意的,是體積龐大、外形光鮮亮麗,能拍得出一張好照片的,或是流落深巷無人識,卻「別具特色」的小店,比如有一隻可愛的貓,一個頂天的書架,一位健談的老闆。
凸顯「特色」才重要,是要做書店地圖的時候,收集書店名錄的時候,容易落入的第一個圈套。
吉井忍寫《東京本屋》,介紹有趣的東京書店,也發現自己在收集過程中,落入了這個圈套——實際上要買書的人,很少會專門跑到有名的特色書店去,常常會在家附近走入書店,反而得到意外收穫。這樣社區裡的,裝潢不太漂亮、不舉辦沙龍活動的「普通」書店,在生活上大大便利了市民,卻會被生活文化雜誌忽略,不可能得到報導。他打電話,要去採訪家附近的一家書店,對方很錯愕:「為什麼採訪我們呢?我們只是一家普通書店。」
他卻強調,「這才是我要採訪的原因。」
普通的書店,巨大的連鎖書店,街角的特色小店,他們統統構成我們對於書店的印象,也構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在單向空間出品的這份書店地圖裡,你可以找到獨立書店、舊書店/書市、圖書館(閱讀空間)、國營書店和消逝的書店五個分類,還包括一小部分北京的文化地標、有趣的生活空間,將近 100 家,是單向空間梳理的,從一個書蟲的角度,閱讀北京這座城市的方式。
所以,它也不只是一份書店地圖。我們叫它「北京書蟲漫遊指南」。
在北京逛書店,24 小時不眠
書蟲漫遊北京指南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份「旅讀地圖」,如果你要旅行來北京,可以使用的地圖。而單向空間作為一家獨立書店,也擁有一群書蟲員工,最適合呈現的,就是一個書蟲的角度,逛北京的方式。而北京的書店紛繁到,你可以逛 24 小時不睡覺。
·晚上
如果你是一位購物達人,想要在晚上逛商城的同時順便看書,你可以從書蟲漫遊北京指南上,找到三裡屯區域的 Page One 書店和老書蟲書店,前者擁有體量巨大的外版圖書,後者被 Lonely Planet 評為全球十佳書店之一,購物之餘,可以在這裡喝杯咖啡。
·下午
如果你對於復古風情與古籍感興趣,那麼就不能錯過北京的模範書局,一家「修舊如舊」的書店,復刻民國時期老書店模樣,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中國古代印刷術方面書籍、線裝書,還有漂亮的藝術設計書籍和圖錄。
北京書蟲漫遊指南-模範書局
而且,它就建在北京有名的一條散步道——楊梅竹斜街上,楊梅竹斜街在民國時期匯聚了有名的書局和娛樂場所,也是蔡鍔當年遇見小鳳仙之處,下午在這兒散步,還能遇見不少有趣的小店,包括書蟲漫遊北京指南收錄的物介,一個以閱讀為主題的設計店鋪,向讀者推薦國內外的精彩版式、編輯創意、經典設計品。
物介 Book Design Shop
是的,使用書蟲漫遊北京指南,你不止能遇到書店,還能遇到有趣的設計店、咖啡店,它們也可以成為閱讀城市文化肌理的一部分。
·早晨
如果你是學生,或者想要找到學術書籍,一定要來到海澱區——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附近,有相當多的優秀書店,比如萬聖書園。它擁有(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書店數一數二的選書品味,可以找到優秀的思想學術書籍,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
萬聖書園
學生黨不一定能夠承受書店咖啡的消費,而打折書店正好可以滿足需求——在北京大學的博雅堂書店或者成府路的野草書店,早上 9、10點就開業,你都可以瀏覽許久,用三四折的價格,買到精選的學術好書。而成府路的豆瓣書店,店主卿松還會親自找到一些出版社已經下架的好書,並以特價出售。
豆瓣書店
打折閱讀還不夠的話,免費閱讀同樣可以實現。在高曉松擔任館長的雜·書館,可以借閱近百萬冊藏書,有明清古籍、民國舊書、西文珍本等;而深藏在胡同裡的民間流動圖書館,是私人投資辦成,所有到店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本或者兩本贈書,閱讀完後,再請你傳給別人,以此實現圖書的流動,至今已經送出八萬多本圖書。
北京書蟲漫遊指南-雜·書館
·凌晨
如果是有眼光的淘書者,想找舊書,免不了去到北京文化地標——潘家園書市,凌晨就已經開市,從普通古本到線裝書再到古董,不同食物鏈的讀者都可以滿足。
·深夜
或者,你在北京遊玩一天,卻毫不疲倦,完全不想睡覺,你的去處,仍然可以是書店——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也是一家國營書店,是許多讀書人的深夜去處,長夜漫漫,當然是讀書以消永夜。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
製作這份指南的單向空間,前身是單向街書店,旗下有單讀(內容)、文藝現場(沙龍活動)、單廚(飲食)和 OWSPACE(文創品牌),在北京有三家分店,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強大的編輯團隊挑選的好書,有態度的沙龍活動,和精緻的文創設計品,包括已經成為許多人桌面陪伴的單向歷·2018。
單向空間·花家地店,晚上 9:30 打烊
在 24 小時不眠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書店可以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形態。可以是喝咖啡、辦展覽的文藝樣子,也可以大方贈書,可以圖書一直堆到天花板,讓人時不時有新發現,外觀可以嶄新也可以黯淡,可以是一座龐大的大樓,也可以是一個胡同裡的小角落,還可以是一家社區夫妻店,而擁有多種形態的書店,正是一個城市包容的展現。
打開書店地圖的目錄部分,可以根據分類找到你想去的書店
而你也會發現,拿到書店地圖的你,唯一的身份,就是讀者。也許這個世界已經充滿了鄙視鏈,你可以因為自己的閱讀品味、喜歡的作者、購買的書籍受到審視,但在書店裡,你不會受到審視。
在線上商城如此發達的年代,書店存在的意義,就是脫離一切的大數據,你以讀者的身份進入書店,就有可能受到挑戰,擁有意外的發現,在萬聖書園,在單向空間,遇到一本你根本沒想過會去翻開的書,找到自己的另一個可能性。
消逝的書店的故事
在「北京書蟲漫遊指南」中,你能看到一些灰色的標註和介紹,那是我們留給北京消逝的書店的紀念。
也許很多的年輕讀者,已經不太知道,我們有過「不開架售書」的年代。不開架,也就是所有的書都放在書店的玻璃櫃裡,讀者需要找哪一本,就詢問店員,請求對方從柜子裡把書拿出來,運氣不好,還會得到莫名其妙的冷眼。
而「風入松」書店就在那個還有不開架售書的年代出現,由北大教授王煒創辦,不但是中國最大的學術書店,還開架售書,可以找到許多思想類學術書籍,是北京一代年輕知識分子的共同記憶。
汪曾祺題字的匾額
北京「文藝青年」(遠在這個詞出現以前)的共同記憶是什麼呢?大概是東八時區書店,由美國人羅伯特在 798 藝術區開辦,他租下一間食堂,把它改造為書店,在那裡,可以找到優質的外版藝術書籍、畫冊,還能在書店品嘗一份西餐。
地圖還收錄了曾經在全國熱熱鬧鬧地連鎖,卻突然結業的光合作用書店等等,並且,請插畫師作畫,重現它們曾經的樣子。
還有一些書店,說來有些難過,是曾經收錄在書店名錄中,卻在地圖製作過程中消逝的。我們沒有將它們刪去,而是收錄在消逝的書店分類中,因為這些書店,都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愛書之人,關於閱讀的美好記憶,或者以獨立的思想交到朋友的最初的場域,已經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一部分。
現在,你手持這份書蟲漫遊北京指南,找不到消逝的書店原本在的地方,但並不代表它的收錄沒有意義。
伍迪·艾倫在電影《漢娜姐妹》中,拍攝了一家紐約的書店,男人邀請自己喜歡的女孩去那兒,並且在那裡找到了他想送給她的一本書,E·E·卡明斯的詩集。這個浪漫的事件,讓世界的影迷記住了這家書店,在它已經變成酒吧以後,仍然有人來到紐約,找到這裡。
有更多的書店,值得這樣被記憶,它曾經帶給一個城市的人的美好,永遠不會消失。這是我們在書蟲北京漫遊指南中開闢這一分類的浪漫初衷。
再介紹一下書蟲漫遊北京指南
為了讓它符合「旅讀地圖」要求,我們使用了防水耐撕的 Tyvek 材料製作指南,看起來像是紙,實際上卻撕不爛,可以在旅途中經受「蹂躪」。
(編輯不相信有撕不爛的紙,特意撕了半個小時,確實沒有撕動。)
它的尺寸便攜(100 mm x 140 mm),一掌可握,是整張印刷後,經過人工多次摺疊,可以放入包、口袋、手帳中,隨時查閱。
地圖的區劃一目了然,你可以通過正面的北京地圖,鎖定你想去的區域,找到附近的書店,還可以通過地圖上的數字標註,找到背面的書店詳細介紹,包括地址、營業時間。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現在就可以購買書蟲漫遊北京指南。
參與書店馬拉松,前一百名送單向歷
如果你是在北京購買書蟲漫遊北京指南,還可以參與我們的「書店馬拉松」活動。
單向空間聯合北京書店,在活動期間(11 月 17 日 至 12 月 3 日),在參與活動的書店內購買書蟲漫遊北京指南,可以獲得一張打卡單,並且在店內蓋章打卡。
參與活動的書店包括北京思想學術書籍聖地萬聖書園、24 小時不打烊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和海澱分店均可打卡,但僅有美術館店 24 小時營業)、曾經是商務印書館藏書樓的涵芬樓書店、位於 798 藝術區的尤倫斯藝術商店(尤倫斯藝術商店概念店 Dorm by UCCA、尤倫斯藝術商店兩處均可打卡),以及北京獨立書店的代表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愛琴海、花家地分店均可打卡),完成這次書店馬拉松,即是完成一次小型書蟲漫遊了。
集齊所有書店印章的讀者,可以憑打卡單到單向空間任意門店,兌換刷屏朋友圈的單向歷 2018 鑄黑版一冊!僅限前 100 名。
在書的面前,我們都是普通讀者,而且是幸運的普通讀者。
在書蟲漫遊北京指南裡,你可以找到不同形態的閱讀空間,它們沒有高下之分,唯一的重要的「特色」,就是提供好書。
願你在書蟲視角的旅途中,擁有新發現。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購買書蟲漫遊北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