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登上王位,教堂事件引爆兩派衝突,細談布拉格事件前後

2020-12-23 烽火歷史館

1618年布拉格還是波西米亞的首都,在這裡聚集了很多的各種派別的宗教人士。他們之間忠誠的信奉著自己的信仰,和平且自由。但隨著一個新的皇帝的上任,一個新的政府的確立,各派別宗教人士之間的平靜不但被打破了,而且還引起了一場波及了整個歐洲,是歐洲各個國家都卷了進來的戰爭。這就是發生在1618年5月23日這一天的布拉格投擲事件。

這次事件的發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可怕的長期後果。它不但預示著波西米亞人開始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斐迪南二世,還反過來引發了三十年戰爭。那麼布拉格的這次事件是偶然發生的嗎?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一、 費迪南二世即位波西米亞國王

其實這次麻煩的根源並不在於傳統皇帝、政府和人民,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而是在於宗教信仰在歐洲的強大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的統治實際上是要比皇帝的世俗權力還要大的,雖然這種狀態隨著宗教改革的發生,一系列思想解放運動的對抗所有縮減,但在某些國家宗教的勢力仍然是不可小覷的。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神聖羅馬帝國。

在17世紀早期,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君主統治下的公國和城邦的集合體,各個公國和城邦處於半獨立的狀態,正是他們對羅馬天主教會的忠誠,才能使他們聯合在一起。帝國統治者的皇帝頭銜雖然是由本國的選民授予的,但事實上,自15世紀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分支持有,並且世襲。但是事關非常重要的政策頒布實行等事務,帝國議會的權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對抗傳統天主教的宗教改革的襲來,改變了很多事情。

宗教改革最直觀的影響便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衝擊了傳統的天主教,並使基督教內部分成了新教和舊教兩個大的主要的派系。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和舊教之間的觀點辯論層出不窮,矛盾也是逐漸尖銳,有的國家立場堅定;而有的國家內部則充斥著不同的宗教觀點。

當時的波西米亞是宗教觀點的混雜非常明顯的一個典型例子。波西米亞的人口構成中包含著馬丁·路德的支持者、加爾文主義者以及天主教徒。在這個國家中,宗教構成雖然複雜,但彼此之間還算平靜和睦。但是這種平靜最終還是因一位皇帝的到來而被打破了。

這位皇帝就是來自奧地利的費迪南二世。費迪南二世是一個忠誠且狂熱的天主教徒,他一直十分相信世俗的權力和宗教是無法分割的,而且他一直都很想重複天主教帝國鼎盛時期的輝煌歲月。但是就目前來說,費迪南二世在波西米亞尚有利可圖,所以必須要穩住波西米亞的局面再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野心。

因此在費迪南二世即位波西米亞的皇帝時,他曾向帝國議會和其他的各界人士保證自己會繼續上一任皇帝的宗教政策,維持住波西米亞現存的新教和舊教兩派的和平相處的局面。但實際上費迪南二世卻在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力量,為自己日後向新教發動攻擊積蓄力量、爭取時間。

二、 示威遊行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表面上新教和舊教之間還維持這表面的和平,但實際上早就已經暗流湧動了。最終,這種平靜還是被打破了。認同馬丁·路德教義理念的支持者和信徒們,為了能夠更方便的舉行宗教活動,因此而申請了一片土地來建立屬於自己的教堂建築。但是積蓄力量之後的費迪南二世無情地沒收了他們計劃建造教堂建築的土地,並將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築重新劃分給了天主教。

國王的舉動惹怒了當地的新教成員,新教成員在當地舉行抗議活動希望能夠引起國王的注意並使國王歸還土地。但是所有參與抗議活動的成員都被信仰天主教的副州長帶兵逮捕了。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立刻升級並擴大,波西米亞各地的新教領袖也紛紛趕來布拉格,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釋放囚犯。

他們的要求在政府看來當然是十分無理的,因此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也沒有將他們的要求和威脅放在心上。被忽視了的新教領袖立刻在全國範圍內遊說、演講,並領導他們的支持者們聚集到布拉格對政府的天主教徒進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他們彼此約定好的示威日期便是1618年的5月23日。

這一天註定是不尋常一的一天,黎明時分就已經有一大群的新教徒聚集到了天主教辦公樓的城堡外了。這些人在老兵金德·希瑟恩伯爵的帶領下守在門口,等待著天主教徒的到來。

當雙方的代表都到了現場之後,天主教代表的強硬立場和態度惹惱了幾乎在場的所有新教徒。因此當他們返回城堡準備新一天的辦公時,一大批憤怒的新教徒們跟著他們衝進了大樓裡面,進入了一間坐著四名天主教代表的小房間裡。

即便在這一刻,有些新教的代表對於費迪南二世的態度仍然抱有幻想,因此他們厲聲質問在場的天主教代表,是否是費迪南希望自己的意志高於他波西米亞臣民們的意願,是否是他授予天主教代表如此強硬態度,採取不妥協的立場的。

其中的兩名代表在這樣的局勢面前博得了新教徒的同情,他們讓新教徒相信他們是無辜的,並被允許離開教堂。這樣便使得另外兩名代表維勒姆·斯拉瓦塔伯爵和雅羅斯拉夫·馬提尼茨伯爵在面對擋在他們和安全的大門之間的新教徒時瑟瑟發抖。

經過短時間的僵持之後,新教徒的代表圖恩轉向他的追隨者們,敦促著他們不要憐憫那些慫恿國王對他的新教臣民發動宗教戰爭的人。而且他堅持並重點突出了"不能讓他們帶著生命逃跑"。聽了這話,暴民們湧上前去,把那些向聖母尖叫請求保護的議員們壓在高高的窗戶上。

有人打開窗戶,把馬丁尼茨扔了出去。斯拉瓦塔拼了命,拼命地抓住窗框。其中一個行兇者打了他的頭一拳,他就倒在深淵裡失去知覺了。此外,襲擊者還把副局長口齒不清的秘書菲利普·法布裡丘斯趕了出去。這三名受害者從21米高的地上墜下。

結語

叛軍罷黜了費迪南德二世,建立了臨時議會,並召集了16000人的軍隊來保衛國家。波西米亞的王冠被授予給了帕拉廷選帝侯弗雷德裡克五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的女婿。這次的事件引爆了新教和舊教之間的矛盾,雙方之間爆發了戰爭,而且這次的戰爭迅速的向全歐洲擴展、蔓延。

在接下來的30年裡,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蘭西帝國、荷蘭共和國、丹麥和瑞典在戰場上部署軍隊。很多人從沒有參戰的國家趕來戰場,以僱傭軍的身份出售他們的服務。據相關資料記載戰鬥國家因軍事行動、饑荒和疾病而損失了25%至40%的人口;僅瑞典軍隊就在德國摧毀了1500個城鎮;18000個村莊和2000座城堡。中歐被粉碎、燒毀最終在歷史中地位逐漸沒落甚至被遺忘。

參考文獻

1. 《三十年戰爭研究》

2. 《布拉格投擲事件研究》

3. 《大英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基督教的派系之分,新教出現,全因這座教堂的修建!
    當時的西歐只有一個基督教派——天主教,所以當時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天主教徒。直到下面的故事發生,天主教內部便開始分裂了。16世紀,羅馬教皇想要在羅馬修建一所教堂,他連地址都選好了,就建在當初君士坦丁老教堂的位置上,修好的教堂要叫聖彼得大教堂。據說教堂選址的這個地方,就是當初聖彼得受難的地方。如果這座教堂真的建成,那麼他在基督徒心目中將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 德國一猶太教堂外發生襲擊事件
    當時大批猶太人在教堂參加儀式,共度猶太教傳統節日「住棚節」。多家媒體報導,遇襲者為一名26歲大學生。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0月5日(外代一線)(4)德國一猶太教堂外發生襲擊事件10月5日,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警察在發生襲擊事件的猶太教堂外警戒。德國北部城市漢堡一座猶太教堂外4日發生襲擊事件,一名猶太裔大學生重傷,警方已逮捕襲擊者。
  • 聖維特大教堂是在布拉格一定要去的景點,歷史愛好者的天堂!
    從布拉格鎮上坐22路電車可以到這個教堂,就在布拉格城堡的廣場上(在Pradskyhrad站下車)。請注意,你可以免費進入教堂,但是僅限幾米,站在一個擋板後面看一下教堂大廳。再進去的話,你需要購買門票,可以進入教堂內部和城堡的其他地方。
  • 【現場】紐約曼哈頓聖約翰大教堂槍擊事件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LEPlayers 火器酷得到授權轉發此文 當地時間12月13日禮拜日,作為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地標之一的聖約翰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John the Divine)發生一起槍擊事件。
  • 歐洲史:「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是帝國政府權力介入邦國的信號
    百家原創作者:春紅說史歡迎來到百家號春紅說史,歐洲史:「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是帝國政府權力介入邦國的信號。小編了解到,在1617年,波希米亞等級通過馬蒂亞斯,已經準備認可費迪南作為波希米亞國王繼承者的資格——這肯定是他們準備妥協的跡象。
  • 布拉格廣場上的千年教堂,卻被稱為魔鬼,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布拉格這座城市曾因為一首流行歌曲而在國內走紅,現實中的布拉格比歌曲中所傳唱的更美,整座城市遍布著各種教堂和城堡,其中一座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提恩大教堂,而這座教堂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魔鬼教堂」。圖為布拉格夜景,畫面正中間高聳的雙塔建築就是魔鬼教堂。
  • 香港旺角衝突事件的真相
    這是田飛龍為香港大公報撰寫的評論原文,大公報刊登時有刪節,作者授權法律讀庫全文播發。第五,主導佔中事件的反對派精英對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有一定的認受性,與特區政府及中央存在合作空間與可能性,而魚蛋事件的主導者訴諸激進的本土主義情感、想像與政治目標,與基本法體制直接衝突,難以合作。
  • 小微熱點事件是如何引爆輿情的?
    其實,這些討論都是由於一個小小的概念裹挾進群體情緒從而成為社會上熱議的輿論事件。其中,重慶保時捷女司機掌摑事件及後續當事人丈夫被免職處理一案具有代表性。2019年7月30日,一段秒拍視頻在網絡熱傳,重慶一駕駛保時捷的女司機與一名男司機發生爭執,女司機先動手扇了對方一耳光,被男司機回擊。
  • 倫敦大火350周年:為什麼英國人相信縱火者是天主教徒
    1666年9月2日星期天凌晨,英格蘭首都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倫敦橋不遠處的布丁巷(Pudding Lane)發生火災,火勢很快蔓延開來,在四天之內席捲了倫敦城內大部分地區以及城外西部的部分地區,共造成87間教堂、44所公會大廳和1萬3千多幢房屋被毀,倫敦地標聖保羅大教堂被燒得只剩下斷壁殘垣,逾10萬人無家可歸,這場大火也被作為倫敦乃至英國歷史上最重大的災難之一永載史冊
  • 金色夢鄉 | 布拉格
    登上城堡山的路兩旁楓意正濃,與黃牆輝映,像秋天的調色盤鋪滿濃鬱的暖色。我喜歡這有趣的聯想,原來秋日布拉格早已經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少女的夢裡。除此之外,布拉格城堡裡最有名的是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教堂是哥德式建築,即便在城區也能遠遠望見高聳的教堂尖頂。
  • 你夢中的情人,布拉格
    而關於這城市的這條經典路線,值得一讀再讀,它的魅力,永遠不夠,永遠不膩。『舊皇宮』的門口有衛兵把守,每天中午十二點有換崗儀式。從門口進去,穿過庭院,呈現在眼前的就是讓人驚嘆的、聖維特教堂的兩座尖塔。關於天文鐘的建造者,還有一個悽美的傳說,為了防止其他地方模仿天文鐘,其建造者的眼睛在天文鐘建成後被刺瞎了。
  • 美國街頭騷亂不算犯罪,衝擊國會罪不可恕,警察聽任兩派街頭衝突
    美國街頭騷亂不算犯罪,美國警察在對待這些問題上採取了輕視,甚至放縱的政策,幾乎是縱容他們在鬧事,法院也不願意判,檢察官更給他們免除起訴,相比之下,衝擊國會罪不可恕,在事件發生之後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鎮壓運動,可以說被衝入國會山成了十惡不赦的罪行,不僅抓捕行動快,還要進行審判等工作,幾乎不存在法院拒絕審理,檢察官拒絕起訴的問題了。
  • 2015自駕歐洲(捷克首都布拉格)
    「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布拉格的廣場,無人的走廊,我一個人跳著舞旋轉」知道布拉格廣場,就是從蔡依林這首歌而來。廣場上的泰恩教堂,它是布拉格老城區的代表建築,自14世紀起就是該區的主要教堂 。
  • 你的維也納,我的布拉格(2)
    是不是在眼巴巴地盼著遙遠的春節假期了~國慶長假期間,億少的好基友顧顧,一直在安利說維也納和布拉格多麼好玩.被種草這種事情,當然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啦,相信看完遊記的你也會把布拉格和維也納放在今生必去的名單上面~今天推送的是從維也納到布拉格的行程,需要回顧之前內容的親們,只需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就行咯。
  • 一首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讓我把記憶又拉回到捷克首都布拉格
    今天,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了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節奏真的很好,我建議你在這裡聽。今天,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了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節奏真的很好,我建議你在這裡聽。舊城廣場我不知道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是不是指捷克的布拉格,但聽了這首歌后,很多人都背著包去了捷克,他們去了那裡之後,發現捷克共和國布拉格沒有一個叫布拉格廣場的地方,所以你只能猜測它是不是老城廣場,但之後,他們發現那裡沒有許願池,沒有日落,沒有鴿子。
  • 布拉格的美麗傳說(下篇)
    今天接著無間隔推送,是因為周四即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本公眾號將首發一篇大地震親歷者的文章。兩者情感反差太大,我們需要先靜靜。第二天上午,走出酒店,布拉格城市的布局在我腦海中已然清晰起來,不需要手機導航,就可以選擇不同的路線去往相同的目的地。一個人行走在異國他鄉的城市街道裡,卻有著陌生中的熟悉感。
  • 德國著名的安娜莉斯驅魔事件,有點恐怖
    安娜莉斯本人這真實事件發生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州,一位名為安娜莉斯·米歇爾(Anneliese Michel)的女孩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直到有一天,安娜莉斯和一名鄰居老婦人去教堂做禮拜時,這名老婦人才發現她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簡單。據這名老婦人稱,在教堂中安娜莉斯不願意走過耶穌象前,也拒絕喝聖泉水,更恐怖的是她的身體還散發出腐蝕一般的惡臭,如同喪屍一般。因此這名老婦人將安娜莉斯帶往當地一名通靈師那進行檢查,並最終確認安娜莉斯是遭到了惡魔附身。
  • 辛巴與保安衝突事件再發酵,網友提出質疑:這是辛巴故意做的局?
    近幾天,辛巴頻繁的登上頭版頭條,原因是在上海某酒店和保安起了衝突,事件概述起來很簡單:辛巴10月18日舉行演唱會,邀請了鄧紫棋、吳亦凡、張信哲等眾多大牌歌星,在到達酒店的時候,和粉絲在停車的地方聊了起來,由於粉絲太多,導致通道堵塞,負責疏導交通的保安則大喊了三聲:讓開。
  • 不花錢帶你看世界——捷克布拉格
    必遊景點一:老城廣場老城廣場是11至12世紀中歐貿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也是決定國家歷史命運的政治事件發生地,已有900年的歷史,位於瓦茨拉夫廣場和查理大橋之間,在夏季經常擠滿遊客。必遊景點三: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St.Vitus Cathedral)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