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南中國海周邊形勢風起雲湧,圍繞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甚至是西沙群島而發生的一系列海洋權益糾紛不時見諸報端,再加上美國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尋求參與地區安全事務,這片海域似乎很難平靜。
相比之下,東沙群島不曾發生島礁爭端,因而略顯「寂寥」,很少被人提及。但日本共同社12日發布的一篇獨家報導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報導稱,大陸計劃在8月舉行以「奪取臺島下轄東沙群島」為假想目標的登陸演習。令人覺得蹊蹺的是,大陸將在東沙進行軍演,日本是如何提前獲知的呢?
大家都知道,東沙群島是南中國海諸島中最北端的一群島嶼,物產豐富,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往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等海上航線的必經之地,是扼守東北亞航運和西太平洋「石油生命線」的要衝,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東沙位於臺島和海南島間連線的中部,因位居萬山群島之東,故稱「大東沙」,「東沙群島」。東沙島東西長約2800米,寬865米,是南中國海諸島中的大島之一。早在公元4世紀,晉代的《廣州記》就把東沙群島成為「珊瑚州」。從唐、宋時起,中國一直對東沙群島實行行政管轄,清代稱其為「南澳氣」和「沙頭」。
正是因為東沙富饒且地處戰略要衝,1901年日本政府為擴大南洋殖民勢力範圍,縱容和支持日本人入侵東沙。1907年日本軍艦滿載日本移民和軍火企圖長期佔據東沙,同年南澳總兵李準率領三艘軍艦前往西沙、東沙在主要島嶼「勒石為碑,宣誓主權」。
1909年10月11日,清朝與日本籤訂《東沙問題條約》,明確東沙群島為清朝固有領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並將東沙島歸還了清朝。回顧東沙的歷史,我們甚為欣慰。當年清朝在暮日餘暉中仍不忘南疆國土,派遣軍艦宣誓主權,果斷趕走入侵者,及時收回東沙主權,有效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目前,東沙島由臺島當局實際控制,而島內一些具有獨派傾向的專家學者腦洞大開,認為東沙群島戰略地位重要,既是「以武拒統」的前哨陣地,又是阻遏大陸海軍經臺海、巴士海峽進出南中國海的天然屏障,有甚者還宣稱將東沙島租借給美國,使之成為美軍在南海活動的跳板和不沉航母。可以說,島內某些勢力為了拉攏美國做靠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到了數典忘宗的地步。
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說法,其是通過「消息人士」獲知,大陸計劃在靠近海南島附近海域舉行大規模登陸演習。不過,大陸尚未對此予以證實。有分析認為,美日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軍事活動經常進行嚴密偵察和監控,據此其通過登陸艦、氣墊船、直升機等武器裝備調動和部署透露出的信息,研判大陸將在8月份進行演習。此外,也可能是大陸主動放出風聲,對島內當局發出警告。
事實上,多年來東沙群島始終平安無事,主要是因為大陸堅持「和統」的方針,留待兩岸統一時迎刃而解。但現在島內一面通過制憲的方式大搞法理「臺獨」;另一面又企圖把東沙推到「以武拒統」與配合美國在南中國海軍事活動的前沿。
在這種前提下,大陸自然要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包括聯合軍演,意圖「敲山震虎」,警告島內當局不要挑戰底線和紅線。毫不誇張地說,也許大陸一次遠程火箭彈突擊,一架戰機或一艘軍艦就可以解除東沙島上的武裝。如果島內當局一意孤行搞分裂,軍事演習隨時都可以轉化為軍事行動,堅決捍衛國家領土統一和完整。總之一句話,祖宗留下的土地,我們一寸也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