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戲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教授摘下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2020-12-21 中影人教育網

《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日前發布。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公示,獎勵委員會審議通過和教育部批准,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

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教授所著的《中國電影表演美學思潮史述(1979-2015)》,獲得著作論文類一等獎。

開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獎工作,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舉措。該獎項自1995年設立,每三年評選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共有5667項優秀成果獲獎。

本屆評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以多元分類評價為抓手,重點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研究,決策諮詢與社會服務研究,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新興和交叉學科研究,有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一批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脫穎而出,充分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中國電影表演美學思潮史述(1979-2015)》填補和完善了新時期電影研究領域的薄弱環節,極大地完善和豐富了新時期文化史、產業史、思想史和政治史的研究內涵以及精神等級,根據新時期電影表演美學的內在發展以及邏輯,劃分為若干的歷史分期,明確並深度剖析斷代的美學主體思潮,並且對重要表演美學現象進行個案研究,發現和總結新中國電影表演的經驗得失,糾正目前社會以及文化界對於電影表演的某些表演認知誤區,為社會以及文化界提供正確的表演美學觀。

在中國電影的史述實踐中,電影表演美學史是中國電影史較為薄弱甚至殘缺的一個部分。它緣於在數位技術發展之前的很長一個歷史時期,表演藝術是以演員的身體作為創作材料,又以它作為作品的呈現方式,乃是材料、主體、作品集於一身,許多神來之筆以及靈感難以運用可以重複的科學手段加以驗證。同時,電影表演又與導演的指導密不可分,加上電影的分鏡頭表演方式,都使表演藝術特有的「風度」和「眼神」較難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它的「真相」也不容易被「看清」,故而電影表演也就往往成為電影學術研究的薄弱環節甚至盲點。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厲震林長期從事電影和戲劇的演員與導演文化研究,2010年以來開始以新時期電影的表演美學史作為研究中心,深入考察在歷史範疇中以及在大歷史文化發展中的表演美學「大勢」和「精神」,其《中國電影表演美學思潮史述(1979-2015)》即為重要成果之一。

責編:劉佳奇 黃墨寒

排版:葛怡君

相關焦點

  • 上戲教授摘下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日前發布。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公示,獎勵委員會審議通過和教育部批准,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教授所著的《中國電影表演美學思潮史述(1979-2015)》,獲得著作論文類一等獎。
  • 如何看待東南大學最年輕院長陳永平教授出任蘇州科技大學校長?
    2016年,年僅41歲的陳永平教授被任命為蘇州科技學院院長,成為當時江蘇省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陳永平教授還曾經是東南大學最年輕的院長。那麼陳永平教授為什麼會如此受器重呢?他在蘇州科技大學的工作如何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開放•融合•實踐」 —訪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董小玉
    2014年10月,在「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優秀影視作品巡迴展映期間,本作者有幸在活動期間見到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董小玉教授,並對董院長進行了文字採訪
  • 這位雙一流高校教授正值盛年,卻因何選擇加盟河南師範大學?
    2009年江智勇學成歸國,加盟河南大學,在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擔任博導教授。2018年,江智勇教授選擇加盟河南師範大學,出任化工學院院長至今。當時的河南省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剛剛成立,科研經費不足,研發設備缺乏,可謂是一片空白。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江智勇教授很快就投入到了科研工作當中去。
  • 如何看待孫長銀教授在卸任北京科大院長後回歸東南大學?
    從2007年開始,他擔任東南大學自動化副院長,博導教授,並逐漸成長為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知名學者。2012年,孫長銀教授出任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四年之後孫長銀教授回歸東南大學,擔任教授博導至今。孫長銀教授長期從事模式識別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他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並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獎。此外,他的科研成果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 華南理工1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遵循各學科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大優秀成果培育力度,通過完善成果評價體系、制定成果評價改革方案、設立優秀著作獎、策劃出版「華工文庫」等,突出學科特色,下放學院科研評價管理權,引導產出一批高水平成果,推動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
  • 上戲「好聲音」再獲佳績!
    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第二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中,上海戲劇學院教師董健、楊明、王琦、張大鵬朗誦的《致敬,逆行先鋒》榮獲「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教師組一等獎。之前,他們已在第二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上海賽區斬獲教師組一等獎,併入圍全國決賽。2020年12月,上戲教師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參加了決賽的角逐,最終以最高分摘下桂冠。
  • 為啥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區別在哪裡……這8所學院,考上就...
    不少同學和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的高校稱之為「大學」,而有的高校稱之為「學院」?下面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大學」和「學院」不是隨意取的,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與學院之分。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區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定。
  • 上戲迎來75周年校慶 系列活動師生校友反響熱烈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說,成立電影學院就是為了上海電影事業的發展,為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做更好的人才提供、資源提供和知識提供。  上戲畢業生校友獲得國家個人最高獎和重要國際獎項的校友有250人次,在上海戲劇學院任教的電影教師許多也是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電影家。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楊子暉教授、曾燕教授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教社科〔2020〕4號),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中山大學共25項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獲著作論文獎19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7項);獲諮詢服務報告獎二等獎1項,青年成果獎5項。
  •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一份重要名單,此高校4位教授同時入選
    畢天姝,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7月起,歷任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正處級),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019年12月起,任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負責科學研究、教師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人事、人才、基地平臺建設、技術轉移轉化工作。
  • 西南大學19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8年以前稱之為「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設立於1995年,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鑄造精品,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項重大獎勵舉措。
  • 內地高校唯一上榜!我校林琿教授當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近日,英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新晉院士(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nited Kingdom)名單,我校林琿教授成功入選,是今年中國內地高校唯一上榜的學者。
  • 北大教授趙華章到山西大學工作,擔任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山西大學新聞網8月27日報導提到,日前,經學校黨委與北京大學黨委商得一致,聘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華章教授到山西大學工作,擔任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這是山西大學與北京大學雙聘人才的又一次合作,是學校加強學院與學科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
  • 中國海洋大學三位教師榮獲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
    日前,中共青島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青島市教育局公布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名單,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劉貴傑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馮麗娟教授、經濟學院趙昕教授榮獲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稱號。截至目前,學校共有12位教師榮獲「青島高校教學名師」稱號。
  • 你要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研究生調劑信息來啦!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三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恩施州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1項。主持策劃編輯的《土家族研究叢書》(共16本)獲湖北省民委優秀成果一等獎、恩施州「五個一」工程獎。聯繫方式:xbygz@163.com※張金梅三級教授、博士。
  • 教育部最新消息,高校教授壓力大了?青年學者卻紛紛拍手叫好?
    近期,教育部不少新政都針對高校老師,可見如今的高等教育問題很大,不僅很多學生和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意見,從高校的教學質量、畢業壓力以及畢業生的真實能力等方面也有所體現。另一方面,儘管科研成果越來越多,但高質量成果佔比重卻很少,大部分「功成名就」的所謂專家學者都躺在功勞簿上,掙快錢和容易的錢,疏忽了研究工作。
  • 鎖定上財 | 院長談專業之經濟學院
    那麼,本期一起來看看經濟學院長周亞虹教授和副院長常進雄教授是如何來解讀的吧!上海財經大學院長談專業之經濟學院● 掃碼可以觀看更多視頻哦 ●↓掃碼關注微博↑掃碼關注B站主講人簡介周亞虹,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常任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家級人才項目」特聘教授。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科研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山東省泰山學者3人、上海東方學者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山東省自然科學省屬高校優秀青年聯合基金獲得者2人。
  • 華僑大學3項成果獲得這個教育部獎項!
    教育部近日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華僑大學共有3項成果榮獲二等獎,實現了我校在人文社科最高領域獲獎數量及獲獎等級上歷史性的突破。本次獲獎成果分別是郭克莎教授的論文《長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制約——政治經濟學視角的增長理論與實踐分析》、邢尊明教授的論文《我國地方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政策實踐、配置風險及效率改進——基於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證調查及分析》和駱文偉副教授的諮詢服務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