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畫、中國動畫與日本動畫各有什麼特點?

2020-12-22 黑鼠鼠

我們先說說美國動畫。

美國動畫其實也分為一些派系,首當其中的便是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類作品以及迪士尼系作品。

超級英雄類作品大家都比較熟悉,包括例如DC、漫威等都屬於這個類別。這類作品最大的特徵就是描寫英雄主義。

雖然每一個超級英雄作品的定位不太一樣,例如蝙蝠俠偏向偵探、超人套路超脫凡人之人、神奇女俠女權、蜘蛛俠身邊的英雄等等,但總體而言動作戲的內容絕對不會少。除此之外,作品也往往會帶一些社會性的思考,例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漫威復仇者聯盟因為理念不合的對抗等等,但總體而言都屬於青少年喜歡看的作品。

迪士尼類型則相對不一樣,雖然說迪士尼已經收購了漫威,但是其作品最大的特徵便是「合家歡」。其中比較出挑的便是其公主系列,屬於一家人看都其樂融融的作品。

如果從技法的角度來說,美系二維動畫人物結構上都比較粗狂,稜角分明,但是在製作與分鏡上卻不馬虎,幀數非常的高。(美國動畫基本維持在1秒24幀,日本與中國基本是1秒8幀,當然京阿尼、骨頭社以及動畫電影就另當別論了)

美國的三維動畫電影則會習慣性地將人物表現的非常卡通,其肢體語言與表情結構非常的誇張,有益於全年齡進行觀賞。

當然,因為美國的國情原因,偶爾也會出現例如《辛普森一家》等畫風奇特的作品,這种放飛自我的風格則另當別論了。

日本動畫在作品風格上通常會按人群定位,大致分為三塊。

子供向,例如《精靈寶可夢》、《閃電十一人》;青少年向,例如《海賊王》、《火影忍者》;以及深夜成人向作品。

日系動漫作品除開國民番劇之外,往往不太喜歡合家歡作品,而是選擇把受眾人群定的相對死一些。因為日本電視臺播放時間有很嚴格的規劃,成人向動畫往往未成年人不太容易接觸到,因此這方面問題也不大。

在動畫的製作風格上,TV動畫往往選擇手塚治虫創造的一拍三(1秒8幀)的創作模式。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省錢。

除此之外動畫電影則是以宮崎駿為首的高幀數藝術派,完全學習美式動畫流程1秒24幀的形式。其整體風格更顯精美一些。

在畫風等風格問題是,日系作品三維的動畫作品比較少,更偏向於二維動畫。如果以他們的話來說,其整體人物風格應該屬於日系的「萌文化」以及「腐文化」。

如果簡單解釋,那就是美少女與美少年文化。

同樣的道理,作為動漫文化大國,其作品的風格也並沒有相對統一的說法,只是有關於「萌文化「的作品相對比較多而已。

最後說說國產

在00年之後網際網路時代之前,我將其簡稱為子供向動物動畫時代。其特徵便是人物均為動物擬人、作品純粹為兒童服務、故事非常之長。比較好的例子便是《藍貓淘氣三千問》、《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等。

雖然也有例如《白鴿島》、《我為歌狂》等敢於突破人群結構的作品出現,但其結果往往是播出不過幾次便被禁播,隨後又退回老路。

而15年以後,無論是三維動畫還是二維動畫市場,中國動畫都有了質的飛躍。

先說說二維動畫,中國的二維動畫往往以網際網路為載體進行播放,雖然其類型各有不同,但核心通常繞不過「吐槽搞笑類」或者「惡意賣腐」的影子。

比如說《十萬個冷笑話》、《全職高手》等等,在這也不去說這種題材是否過於雷同,畢竟市場的結果就是如此。

而三維作品則怎麼也繞不過好萊塢合家歡的影子。無論是《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還是最近的《魔童哪吒》。雖然他都有很大的創新以及中國文化的融入,但是其故事顯然還是好萊塢的那層內核。

這倒也不是壞事,起碼其優質的票房證明了,這樣的故事形式確實挺對觀眾的胃口

從技術上來說,中國動畫的技術絕對不差,但說來說去都是日系或美系的完全借鑑。當然,借鑑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有學習才有創作的可能性。

最後來一個大家最大的《雷鋒的故事》鎮樓,希望國產動畫少一點雷作,多一份真誠。

相關焦點

  • 世界動畫日 | 回顧美國、日本、中國動畫發展史,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可以說是動畫,也是所有電影的開始。所謂魔術幻燈是個鐵箱,裡面放一支蠟燭,鐵箱兩邊各開一個小洞,洞上覆蓋透鏡。將一片繪有圖案的玻璃放在透鏡後面,經由燈光通過玻璃和透鏡,圖案便可以投射在牆上。魔術幻燈經過不斷改良,17世紀末,鍾安斯·桑(Johannes Zahn)擴大了裝置,把許多玻璃片放在旋轉盤上,在牆上出現了一種運動的幻象。
  • 賣肉廢萌吃老本,日本動畫靠中國止頹?
    事實上,關注日漫的人不難發現,和以往純正的日本血統不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漫新番開始以「混血兒」的身份亮相。而隨著中國資本的加入,以及美國技術的植入,近年來的日漫新番中非日本IP正在逐年增多,日本和其他國家合作推出的動漫作品更是源源不斷。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直悶聲搞創作,近乎閉關鎖國的日本動漫,開始敞開胸懷擁抱外來文化呢?這樣的文化交融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日本奇幻動畫發展簡史
    假如有人問你,最喜歡的日本動畫片是什麼?第一個在你腦海中浮現的名字會是什麼呢?《七龍珠》《美少女戰士》《機動戰士高達》《數碼寶貝》《鐵臂阿童木》.不知不覺間,日本動畫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在世界範圍內都深受喜愛。
  • 什麼是Flash動畫,什麼是MG動畫,flash動畫與mg動畫有什麼不一樣
    什麼是Flash動畫,什麼是MG動畫,flash動畫與mg動畫有什麼不一樣:
  • 這部美國動畫比日本動畫還經典,豆瓣評分將近滿分是有原因的!
    說起高分動畫,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日本的經典動畫,比如柯南系列,或者是宮崎駿老爺爺的動畫電影。但有一部美國動畫比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經典評分都要高,這就是《瑞克和莫蒂》。這部2013年播出的動畫有三季,第一季9.7分,二三兩季都是9.8分,這個分數在動畫領域裡可謂是獨一份了。
  • 日本導演拍美國動畫,怎麼就「串味兒」了?
    這部短片由日本動畫公司Telecom Animation Film製作(代表作:《魯邦三世》第四期、第五期及多部劇場版),《神之塔》監督佐野隆史編導,日本聲優配音,無論在畫風還是劇情上都有濃重的日本動畫風格,一經上線就讓無數觀眾大呼「味兒太衝」。
  • 放眼《哪吒》外,全世界的動畫結構特點你知道多少?
    一、美國主流動畫片縱觀美國動畫的歷史,從迪斯尼到現在一個個製作精良、投入很高的大片,其實美國動畫走的是全年齡路線,即選用了老少皆宜的動畫形式。1、美國動畫表現形式具有的特點 ①人物造型的符號化美國主流動畫片一般都將人物性格直接表現在人物造型上,比如《獅子王》中,辛巴的叔叔臉上有一道傷疤,說明他的陰險。
  • 以宮崎駿動畫為鑑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宮崎駿動畫的成功因素,期望為中國動畫電影走出困境尋找到方向。 關鍵詞:宮崎駿;日本動畫電影;中國動畫電影 當《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橫掃各大影院,以半年時間取得13億票房時,世界動畫關注者的焦距再次匯聚到日本,就如當年《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金熊獎「雙獎」之時的光輝時刻。
  • 中國動畫在廣島國際動畫節獲獎(圖)
    為期5天的第十四屆廣島國際動畫節於8月27日在日本落下帷幕,各主要獎項於當日揭曉。  由吉林動畫學院選送的動畫短片《我看到老鼠埋葬貓》(I saw mice burying a cat)是唯一一部入圍的中國動畫作品,獲得了本屆動畫節首席大獎(Grand Prix),主辦方給予該作品的獲獎評價是「通過視覺元素和神奇的配音融合成最神秘的氛圍」。該片時長5分半鐘,編劇、導演是吉林動畫學院客座教授Dmitry Geller,入選過今年多個動畫電影節。
  • 如果吉卜力動畫製作部解體,對日本動畫意味著什麼?
    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動畫界的地位如何?他們的動畫製作部門解散意味著什麼?而對於這樣一個製作團隊的轟然解體對日本動畫意味著什麼,可能會讓更多的從業者眉頭緊鎖。 日本漫畫的發達,使得其動畫業從來都不缺內容可畫,不缺東西可賣,怪獸英雄機械美女帥哥應有盡有。但問題是,無論怎麼畫怎麼賣,製作公司的收入總是不足,導致從業者們 30 年也沒漲過工資,待遇極差,各年齡段收入水平都低於日本平均線,苦不堪言。
  • 動物擬人動畫背後 各國各有不同創作思路
    今年的日本動畫秋季新番《動物狂想曲》在眾多熱門番劇中殺出重圍,成了秋天的黑馬作品,在日本和中國的播放量及討論度都非常高,讓動物擬人這個不冷不熱的題材再次被大家提起。 相對於日本及歐美在動畫創作上動物擬人題材作品的豐富性,國內的動物擬人題材的動畫卻都是一水兒的面向兒童的作品,雖然今年有一部《巨兵長城傳》火了一把,但是其創作思路還是一個低幼向的片子,只不過廣大群眾發現了其中不一樣的「閃光點」。歐洲動畫在業界一直以一種特立獨行的態度存在,超前的實驗性及豐富多樣的題材和創作手法是其最令人熟悉的特點。
  • Netflix為什麼投資日本動畫?
    動畫片在日本影視文化中地位有多重要?今年《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連破影史票房紀錄就是明證。日本動畫在全球影視文化中又是什麼地位?從全球範圍來講,或許僅次於好萊塢能排"天字第二號"。單從動畫劇集來看,某些方面比美國還強勢。好萊塢幾大工作室主要精力在大銀幕作品,流媒體和電視上的動畫劇集,尤其是青少年冒險、科幻、動作這些類型上,日本作品佔據主流。
  • 日本動畫產業漫談
    日本電影收入排名前十的各電影的票房收入走勢,可以看出《鬼滅》非常快的速度超過其他九部電影義務撿垃圾的宮崎駿作為一部動畫電影能夠成為日本歷代電影收入第一,其實在很多國家都不多見。但同時要說在日本電影市場收入前十名中,有六部是動畫電影。可見動畫作品對於日本有很大的影響力。說到日本動畫,想必很多人也能夠做到如數家珍。
  • 多媒體課件製作flash動畫的特點是什麼
    雙方將對組建教師團隊、編制教學大綱、優化教學方法開展進一步溝通和協商,推動該協議分批次、有重點、抓示範地落實和執行。 在相關的漢語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製作flash動畫擁有自身獨特的方式,相比PPT課件,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成效上,視覺和聽覺結合結合的教學形式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多媒體課件製作flash動畫的特點是什麼呢?
  • 從歐美動畫到中國動畫,再到日本動畫——上海MCC原畫師張鵬專訪(上)
    上海MCC參與原畫的作品裡經常能看到他的名字。他從歐美動畫做到國產動畫,再從國產動畫做到日本動畫,期間也接觸過flash動畫,15餘年行業老手,經歷非常豐富。接下來兩期,我們來聽聽他的經歷以及對動畫工作的想法。——首先老規矩想問一下是什麼原因開始學動畫,進入動畫行業的呢?張:這個說起來非常不好意思,當初是因為我不太好學(笑),平時就喜歡塗塗畫畫的。
  • 中國動畫音樂的商業化出路在哪裡?
    動畫音樂,即在一部動畫作品中所出現的音樂。按照其在動畫中出現的位置、作用和內容的不同,動畫音樂可以大致分為片頭曲(OP)、片尾曲(ED)、插入曲(IN)、角色曲等類別,它們與影視、電影歌曲一樣,都是文創作品在音樂領域的衍生產物。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動漫產業發達的國家,由於市場客觀環境存在一定差異,其動畫音樂的創作特點也存在些許的不同。
  •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近兩年動畫電影頻繁出現高票房,其中帶有中國古老神話基因的動畫電影越來越成為動畫電影市場的主流題材。 未來中國動畫電影會有怎樣的驚喜?不久前舉辦的首屆東布洲國際動畫展暨第八屆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從創作、教育、產業等方面深度探討中國動畫電影,讓我們對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盼。
  • 動畫造夢60年!回顧日本動畫發展歷程
    /講談社《アフタヌーン》所藏)改編的動畫電影《BLAME!》更是使日本獨特的動畫風格「賽璐璐」技術得以進化,完成了更為高質量的影像表現作品。    如今在美國無論在製作數量上還是在票房上漸漸從賽璐璐轉變成3DCG。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本也會有更多表現更為豐富的3DCG作品孕育而生。《Blame!》
  • 中國動畫,火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應該是今年暑期檔關注和呼聲最高的一部電影了,截至9月5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國內票房已突破了47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4》,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1926年,中國攝製了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自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第一頁;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了東南亞和日本地區,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 第三屆中國(杭州)國際青年動畫雙年展「人文動畫的視覺敘事」國際動畫展映嘉賓介紹
    曾舉辦「無名」曹澍個展、「新日暮裡」曹澍個展,作品獲首屆世界短片電影周新敘事獎,作品參加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廣島國際動畫節、 維也納獨立影像節、釜山國際短片節、荷蘭國際動畫節、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漢諾瓦國際短片節、柏林國際短片節、廣島國際動畫節、中國影像檔案展等展覽。作品曾被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德國、荷蘭、以色列、上海等地的美術館、機構和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