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善書,少行惡事——《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註解

2021-02-23 道教國學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成書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清初:「相傳康熙七年夏 ,降乩於沃鄉樁園,授之王貞吉等,帝親制序」(周廣業、崔應榴輯《關帝事跡徵信編》)。自十八世紀以後,三聖所傳之諸經成為最受尊崇的善書,常結集一起以「三聖經」之名刊行。《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兩部最具影響的善書並列一起,成了民間宗教的「聖經」,足以說明其重要地位。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全文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鑑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帝)教,請試吾(帝)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讎解釋,鬥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兇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鹹寧,吉星照臨。

若存噁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儉勤;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託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鑑察,毫髮不紊。

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我(帝)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帝)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兇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帝)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註:經內『吾』字、『我』字,敬讀『帝』字。

白話譯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參考

關聖帝君說:人生長於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是忠孝節義等美德,如此才能無愧的做一個人,可以活在天地之間。如果不竭心盡力於忠孝節義等事情,庸庸碌碌的過一生,這無疑是身雖活著,而心已死亡,就叫苟活偷生,毫無意義。從本質上講,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無愧於心就是無愧於神,若是欺騙自己的心,便是欺騙神。所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並且了解四知:天知、地知、人知、我知,進而「慎獨」,在隱蔽之地或是在無人之處,都堂堂正正、規規矩矩。不要以為沒有人的地方就什麼都可以做,人的一舉一動,天地鬼神都在鑑察,這是必然的道理,況且因果報應,絲毫不差。萬惡之中,邪淫最為有害,減性命、損陰德;百行之中,孝為善行的根本,因父母恩最重。從此點出發,只要有悖於理、於心有愧的事情,不要只顧眼前利益就去做;凡是合理而無愧於心的,不要因為無利可圖就不去做。誰人要是違背我(關聖帝君)的教導,那麼,就請嘗一下青龍偃月刀的滋味吧!

在家要:敬祀天地,禮拜神明,奉祀祖先,孝順雙親,尊守王法,敬重師長,兄弟之間慈愛,朋友之間講信用,宗族之間和睦,鄉鄰之間和氣,夫妻之間內外有別,教育子孫正義。時刻想著為人提供方便,多做善事,多積陰德,就如:解救他人的苦難,救濟處於逆境中的人;體恤孤兒,憐憫貧窮的人;創建修造廟宇,印製刻造經文;向貧困的人施捨醫藥,向路人提供茶水;不殺害生靈,解救要被殺的動物;造橋修路,造福於人;同情寡婦,救拔陷於困境中的人;珍視糧食,珍惜上天給予的福分;為他人排解憂困,解除相互間的紛爭;捐獻自己的錢財,成就他人美事;流傳聖賢教誨,教化頑劣;解除、消散他人之間的冤讎;買進賣出公平,不要出少入多;應當與有品行的人交朋友,遠避無德、品行惡劣的人;不要傳播惡人惡事,而應廣泛傳揚善人善事;珍惜物件,救濟幫助民眾;回心向善,改過自新;慈悲為懷,不起邪念。總之,只要一切善事都持之以恆的去做,別人雖然沒有看見,但神明卻是早就知道了。這樣必然會加福添壽,人丁興旺,子孫受益,災難消除,病痛減滅,禍患不能侵擾,家人、物宅平安,吉星高照。

如果心裡存有作惡的念頭,不做善事,比如:姦淫別人的妻女,破壞他人的婚姻;損壞他人的名聲、節操;妒嫉他人的技藝、才能;圖謀他人的財產;唆使他人相互爭鬥或打官司;損害他人以使自己得利,使別人受害而使自家富饒;恨怨天地,咒罵風雨神靈;誹謗聖賢,輕蔑神像;宰殺耕牛、家狗;汙穢字紙;倚恃權勢凌辱良善,倚仗財富欺壓貧窮;離間他人骨肉兄弟,任其不和;不走正道,專行奸盜邪淫之事;嗜好奢侈豪華,不勤勞節省;浪費糧食;不報答別人的恩德;沒有良心,使用不標準尺秤,出少入多;憑藉異端邪說,誘騙百姓,託說能夠升天而斂取錢財、姦淫婦女;明欺暗騙,亂語謊言蠱惑人心;青天白日出言咒詛他人;背地裡設奸計謀害他人;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相信因果報應,引誘他人作惡。有的人不願意做一點點善事,卻專門做種種惡事,必將會受到懲罰,比如像:吃官司,與人爭吵,遭受水、火之災,盜賊搶劫,身受毒瘡的折磨,感染瘟疫,婦女生產不祥,子孫多出敗類,家敗人亡,男為強盜,女子姦淫,等等,總而言之,近報自己遭殃,遠報子孫受害。

神明的監察是毫髮不差的。人們是否能夠得到幸福或是遭受禍患,就是從善、惡這兩條道路上來分別的:行善就可得到幸福,行惡就會遭受災禍。

我(關聖帝君)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希望人們能夠奉行不殆,言語雖然淺陋,但對於人們的身心卻是大有益處的。如果辱慢我的這些忠告,作惡多端就會受到砍頭裂身的懲罰;如果能讀誦奉行,則會消除兇事,聚集吉慶。想求子嗣的就可得到子嗣,想求長壽的就可獲得長壽,富貴功名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所祈求,都可以如意獲得,萬種災禍冰消雪散,千種吉祥匯聚雲集,諸如此類的福分,只有行善才可以得到。我(關聖帝君)本來就是公平正大,沒有絲毫的私心,只會保佑善人。最後,再一次奉勸世人,行種種善事,不要鬆懈追求道義的志向。

相關焦點

  • 善書《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註解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成書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清初:「相傳康熙七年夏 ,降乩於沃鄉樁園,授之王貞吉等,帝親制序」(周廣業、崔應榴輯《關帝事跡徵信編》)。自十八世紀以後,三聖所傳之諸經成為最受尊崇的善書,常結集一起以「三聖經」之名刊行。《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兩部最具影響的善書並列一起,成了民間宗教的「聖經」,足以說明其重要地位。
  • 民間三大聖經之《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是關帝降筆的訓示之語。該經全文約657字(含篇目8字),經文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改過遷善。 清代後期義學、家塾等將《覺世經》等善書作為蒙學教材。如劉華勳《重鐫覺世經圖說序》中所云:鹹豐年間「塾師史慎庵先生以兒輩初授讀,暫輟夜課,借得《覺世經圖說》一書,於燈前月下為兒輩按圖講解」。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註解
    孝為百行眾善之原,自應力行,不孝就是大惡。但有違背天理,對於自心有愧之事,就是惡事,應絕對不做,免召惡報,莫說對己有利,而反力行,必得惡報之大害。惡的反面就是善,凡有合於天理,對於自心無愧之事,就是善事,應即奉行,必召福報,莫說對己無利,而反不行,枉失福報之大利。若有違背我這個教訓,膽敢作惡之人,請試一試我的大刀。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丨言雖淺近,大益身心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是一部道教經典,相傳是關帝降筆的勸善良言,在流傳過程中,通常還被稱為 《覺世寶訓》、《覺世篇》,簡而稱之 《覺世真經》。其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思過遷善,積德修身。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鑑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 感悟《關聖帝君覺世寶訓》,「為善去惡」就會「禍消福至」!
    白話譯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參考      關聖帝君說:人生長於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是忠孝節義等美德,如此才能無愧的做一個人,可以活在天地之間。如果不竭心盡力於忠孝節義等事情,庸庸碌碌的過一生,這無疑是身雖活著,而心已死亡,就叫苟活偷生,毫無意義。從本質上講,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無愧於心就是無愧於神,若是欺騙自己的心,便是欺騙神。
  • 修心養德,禍消福至,帶你看關聖帝君是怎麼講修道!
    只有皈依三寶,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德」,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自律,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關聖帝君覺世寶訓》又稱《關聖帝君覺世篇》,簡稱《覺世真經》,是關帝扶鸞降筆的訓示之語。全文657字,共有兩段:第一段為引言,關聖帝君提出了人道對於仙道的重要性,勸世人反省內心,以道立身。第二段為正文,包括了善行36條、惡行46條,具體指導我們如何悔過遷善、積德修身。
  • 英雄+財神,關聖帝君是如何庇佑萬民的?
    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是關帝聖誕之日。關帝,即關羽,是關聖帝君的簡稱,在道教被奉為護法四帥之一,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 「08/13(四)農曆六月二十四」恭祝伽藍菩薩「關聖帝君」聖誕
    所以我們也借著這樣的心情,來祈請~伽藍菩薩/關聖帝君。但是最重要的,世間確實苦難多、地水火風不調,所以大家都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那這些菩薩,處處示現~關羽的前世,老百姓缺水,他寧可被斷臂,也要想盡辦法用水來給老百姓耕作,所以 關聖帝君的忠義,裡面有一個大慈大悲,叫「外剛內柔」!
  • 農曆五月十三,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公磨刀日!
    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道教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會攜帶寶刀(譽稱「青龍偃月寶刀」)降臨人間,故稱這一天也叫「磨刀期」、「關公磨刀日」。
  • 今日六月廿四,恭賀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聖誕,見者得福!轉發功德無量!
    延壽丹書。持生死罪過。奪命黑籍。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神。高證妙果。無量度人。至靈至勝。至上至尊。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真元顯應昭明翊漢靈佑天尊。《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云:「(關帝)掌儒釋道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豐。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神、諸佛,監製群仙群職」。
  • 農曆六月廿四,恭賀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聖誕,見者得福!
    關聖帝君,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云:「(關帝)掌儒釋道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豐。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神、諸佛,監製群仙群職」。儒教尊關公為五文昌之一,尊他為「文衛聖帝」,或稱「山西夫子」,或尊他為亞聖或亞賢,說:「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 公元2020年8月13日為關聖帝君聖誕!弟子在此恭祝祖師爺聖誕!
    《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云:「(關帝)掌儒釋道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豐。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神、諸佛,監製群仙群職」。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君降神日。民間便在關帝降神日或五月十一到十三日舉行規模不等的廟會活動。
  • 關聖帝君信仰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即三國蜀將關羽。萬曆四十二年(1614),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將關羽定為武廟的主神,與崇祀孔子的文廟並列為文武二聖。 清統治者對關羽的崇奉有增無已。入關之前已在盛京(今遼寧瀋陽)建關帝廟,皇太極賜額「義高千古」。入關以後,清世祖於順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關羽父祖三代公爵。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丨崆峒山玄元真人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卷上崆峒山玄元真人註解並頌太者,至極也,上者,崇高也。玄者,幽遠也,靈者,神用也,北鬥者,運行之機要也,本命者,元來之性也,延生者,長存不壞也,真經者,進通真妙之徑路也。但眾生種於惡者,則不生其福,造其善者,則不起其殃,且如發大高見,頓開悟解,思真念聖,滌穢清心,獲無上之利益,別人豈得你底受用,好種於善功否,故積善有善果,行惡有惡報。又《生神章經》云:善惡功過,毫分無失是也。於前生今世過去未來見在三世,胎卵溼化,四生六道,富貴貧窮,賢愚下賤,餓鬼傍生、駝騾象馬,地獄天堂,皆在人之所積。故儒書云:積善之家爻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是也。
  • 關聖帝君在道教中的地位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
  • 九天玄女救世真經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仙宮靈洞 顯凡救道 玄女仙娘 興儒度世大慈尊(三稱)九天玄女救世真經本章  九天清境,巍峨仙宮,仁慈博愛,掀開天門,憐憫蒼生、告業沉淪。  混沌初開,大地朦朧,群靈混雜,人獸未分。仁慈布法雨、萬物始初生,始奠陰與陽,制度定乾坤。
  • 黃柏霖:關聖帝君助破案
    我們臺灣的警察辦公室都有供奉關聖帝君,就是我們佛教講的伽藍菩薩。為什麼?因為關公代表忠義春秋,所以警察就要學關公的那種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奮勇精神。關公是在沙場戰死的,他很英勇,真的是個戰神,人家說他是個戰神。所以我本身辦公室也供奉一尊很大的關聖帝君,而我那個關公比較有意思,官刀插在後面,先不要用官刀,他在讀《春秋》。
  • 【推薦】《彌勒救苦真經》經文淺釋!
    說「金公妙典」及「彌勒真經」,此為「金雞初唱」。這本《彌勒真經》才出現於世。又在民國十八年借河南杜玉昆的竅顯化一個月,此為「金雞二唱」。時,老祖師會親自再來平收萬教,即萬法歸一,天下就太平也。關聖帝君曰:「無縫鎖開開,真人現出來,真經牢牢記,孩子抱在懷」。關訣印,齊備可以避劫矣。十、天下神鬼不安寧因這寶貴之天道,能超生了死,所以驚動天下神鬼都急,要找有緣人來超拔他們。當然自己子女,若在修道就容易。否則還是很難找有緣人。所以有肉體時,就要趕快得道,虔誠而修,自己之祖先,都在不安寧等著。寄望在子孫身上,故大道非人不傳。
  • 強留老子著書的先秦《關尹子》晚到宋代才出現,是真經還是偽書,價值若何?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如《史記》所言尹喜對《道德經》的出現可謂居功至偉。後世尊關令尹喜為「關尹子」。《列仙傳》則曰:「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星宿,服精華,醫隱德仁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過,後回物色而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