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處何處》籤售:這構造精巧的人間和我的蝸牛世界

2021-02-08 吾空大小姐吾

這本書寫於2011年,曾獲真名網徵文大賽二等獎。但這本書其實是我初中一年級就開始以日記形式在寫的書。


朋友1:美女作家,《來處何處》我前天一口氣看完,太走心了,淚目。那天剛好同學會,心中惦記著,吃完飯直接走人,回家看到半夜兩點,感動,謝謝你的書。朋友2:寫家長裡短很容易落入窠臼,但你駕馭得輕車熟路,將所有無聊的東西消釋得無影無蹤,體現了一個成熟的非虛構作家的素養和技術功底。




0





我時常驚異於這個世界各種動植物精巧的構造,比如蝸牛的螺紋和觸鬚,蜂蜜的巢,蜘蛛的網,以及馬蜂,它的天敵是梅家塢的阿海。


抱歉,我的思維跳躍發散。我每回想到馬蜂,腦子裡緊接著會跳出它的天敵是梅家塢的阿海。


我喜歡越野,它是治療我的藥。越野必須敬畏大自然,其中具體而細微的敬畏之一是馬蜂。我所認識的懂得如何拆除馬蜂窩的人,是阿海。


舉這個例子,是為《來處何處》的跳躍和發散所作的一個小小的註解。





1



首先,祝福所有「恍惚人」早日「清醒」。


有時候,看到有年輕人如我年輕時候一樣「恍惚」,我會隨口說一句,「還年輕,還有力氣。」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冒犯,但卻是我深刻的體驗。


年輕時候有力氣,身體強壯,能夠承受「恍惚」;尤其如果時間概念淡弱的話,「恍惚」起來十年如一日,不曾覺得自己老去。


各人有各人的世界。世界之所以如夢幻泡影,是因為世界是我們的感覺和我們對於自己感覺的解釋構造出來的。



她以強大的力量力圖重建其實早已坍塌的「結構」。這裡究竟有沒有敘述的誤植,有沒有「記憶」的「錯構」,她的追溯式的敘述究竟能否呈現已逝的「真實」?還是一切不過是敘述的建構之物,不過是虛擬的世界中的一場凌空蹈虛的想像?在想像的世界中她備受回憶的折磨,受制於心理陰影的牽絆,因無法承受生之苦痛而追問也懷疑人生的意義。「人為什麼要活著?這麼痛苦了,還要繼續活著?我可以選擇不活著的。我在長大,卻最終陷入絕望之境。」「一個總是提到小時候的人太幼稚可笑了。」(摘自楊輝《來處何處?今夕何夕?——吾空<來處何處>讀記》)




我不是覺得時日不多才意識到自己在「恍惚」的,而是身體衰老得扛不住了,才意識到「年紀不輕」的——這中間的邏輯,大約就是存在論和存在的屬性的關係吧。


我被自己的自主神經「負控制」多年,黑白顛倒,晝伏夜出,心理諮詢師幫助我追溯這種「負控制」的源頭,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幾乎要荒蕪了。


有「純種」貓頭鷹人的,但我肯定不是。黑白顛倒讓我周身不適,整天沒有清醒的時刻,讓我耽誤很多事情,產生很深的懊悔、歉疚和自責感,最後淪入無志者常立志的惡性循環。


我應該是「陰」,陰鬱地想去探尋陰世界的奧秘——人間的倒影或者亡者的去處。但有一天,我發覺我的身體承受不住自己的陰氣了,純生理性血肉的坍塌感、朽木的綿軟感,以及後腦要被撕裂的恐懼感,向我襲來。這些感受純生理刻度地提醒我,我的生命在進入另一個階段了,突然就怕了——這就是老了。





我甚至沒法和憂鬱症患者的目光接觸,他們顫抖飄忽的聲音,佝僂瑟縮的軀體,頹廢又熾熱的眼神,戰慄蒼白的手,都會讓我進入陰世界,我會求生意志強烈地調開自己的目光,逃走。


他們的世界純淨、善良,但也有巨大的反噬的漩渦;渴望重生又無力自拔,都是黑洞。他們要是自己不想抽離其間,別人幫不了他。那個世界有其夢幻的迷人之處,和越野一樣,虐而快樂。不能也無力剝奪別人痛苦的權利,除非他自願中止。


我很嚮往陽光、花草和七彩斑斕的世界,這也是求生意志。在潮溼的雨天出沒於花草之間的蝸牛——它們於花草來說,是「害蟲」,我如果在自己的花盆裡發現它們,只能把它們撿起來扔出去,因為我感動於它們精巧的螺紋和觸鬚。


這種「不忍」的感覺常常讓我的筆觸陷於膚淺的小資情調而流溢出心靈雞湯的氣味。與這精巧的小小的世界目光對接,讓我變得甜膩綿軟和嗲。我祈望在思想境界上拓展自己,讓自己開闊一些。

 

這大概就是我在清醒和糊塗之間的對峙。我沉迷於瑣事,沉迷於瑣事上反照的細碎的光,我流連忘返、念念不忘,又在理智上警醒自己不要為此荒廢時光。


這裡的糊塗和「難得糊塗」不是同義詞,它是指一種混沌狀態,或者是混亂狀態。







2



這其實是一本日記,是一份心理治療報告,是企圖抵抗死亡、喚醒生機之書,也或者可以叫作(家中排行)老二的存在困惑。


一個人的世界無論是自足的還是殘缺的,都有著如同蝸牛螺紋和觸鬚一樣的精巧。這精巧是那麼認真和縝密,讓人不相信人是渺小的——即使於這整個世界,只是如同蝸牛一般渺小。


我把生理構造的精巧和社會構造的精巧混為一談了。如果人的出生僅只是湊人口基數,僅只作為資源和工具的存在,那麼給予人情感和思考的能力,又是何為呢?而人又是必須在社會中完成社會化的,必須有經歷,才有情感和思考的發生的。


我走著走著,從沉迷於蝸牛的精巧的小世界岔進了沉溺痛之回甘滋味的磨坊中。2020年,我把曾經獲獎的《來處何處》重寫了一次,終於從痛苦中有點抽離出來了,才有了一點寫小說的心得,有了一點自覺意識。不過,永遠都不會晚。感謝我的家人親人們。



 

我的新書《來處何處》,一百元籤名本,包郵。可以加我微信郵購。感恩!


相關焦點

  • 一場假以亂真的幻術表演,構造人間以外的真實世界
    工業級製作團隊將古典美學傳統融入影片的場景設計當中,打造了一個不同於人間,東方志怪、百魅橫行的奇幻仙境。導演在影片中構造了一個人妖共存、陰陽相爭的奇幻世界,同時也建構出平衡世界的陰陽師,行於亂世,拯救蒼生的動人心魄世界觀。藝術總監屠楠憑藉深厚的古典美學造詣,對故事原型中的場景構造進行了深度研究,遵循古文化的創作規律、古人的審美趣味以及古代的社會生產力,構造出的場景、道具好像是古已有之。
  • 《人間逍遙客》,人間何處得逍遙?
    文/南城故夢人和人相知相識需要緣分,而和一本雜誌的相識也如此。我現在還清清楚楚地記得,2010年我在南昌上大學,在學校圖書館的書架上不經意瞥見一本名為《北京文學》的書刊,當時真愁著不知道看什麼書,便隨手把它借出拿回宿舍。
  • 《來處是歸途》:這部紮實的處女作,為「從山西出發」的電影正名
    這幾天在平遙,有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還是挺喜歡的,名為《來處是歸途》。這部影片作為處女作確實有一些問題,包括想要表達的太多、掌控力還不太夠等等,但可能這個主題在近期我很有共鳴,所以還是很能戳到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 同樣拯救世界,元氣騎士讓我坐看世界毀滅!它讓我變身蝸牛VS邪神
    「分享遊戲故事,匯集歡聲笑語」~大家好,我是菜鳥熊貓~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熊貓哥在遊戲當中遇到的有趣故事,主要內容便是熊貓哥發現了一款新遊戲叫做《最強蝸牛》,它是一款養成類的遊戲,但是這款遊戲的世界觀卻令我感到「恐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急,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 等待又一夏,來處即歸途
    由山西文學院、山西省作協影視部聯合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9月2日,在山西文學院舉行。《來處是歸途》改編自山西新銳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由山西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去歲盛夏,《來處是歸途》(曾用名《又一夏》)在太原開機,引來一波熱議。業界投來讚許的目光,稱是文學與影視的一次牽手,是小說、劇本、電影的一次合體。
  • 沒錯這是反派的配置,而我僅是一隻蝸牛
    巧了,這些都是我即將挑戰的對手所擁有的實力,而我呢,就是一位來自未來,被地球意志一頓忽悠後,穿越回來拯救世界的救世主!    俗話說得好,窮玩變異富玩科技,我憑藉自身可塑性強的特性,不斷吸收魔神遺留人間的細胞力量,早已經進化出了遠超常人的實力。
  • 我在臺灣籤售,真的好巧
    這裡不得不提起我在臺灣出的第一本書《360°零死角的絕美自拍法》的編輯亮亮,開始我不同意用這個書名,為了這個書名她給我寫了幾千字的信來給我分析和說服我。後來我是出於放棄掙扎的態度接受了,但是那本書賣得出奇得好。
  • 苑子文新作《嫌疑人的告白》籤售會在玖伍文化城舉辦
    苑子文新作《嫌疑人的告白》籤售會在玖伍文化城舉辦 中新網遼寧
  • 亞洲第一美男尊龍:我沒有來處,也沒有歸途,這一生都是借來的
    尊龍被美國《人物》評選為「全球最美50人之一」,被影迷奉為「亞洲洲草」,可就是這樣一位有人氣有實力的演員,卻早已退出影壇多年,尊龍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他是被養母撿到養大的,十歲的尊龍便獨自去學藝,但因為從小生長環境和性格的原因,尊龍和外界的交流好像不是特別順暢。
  • 《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影片在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巴西媒體對影片的報導高達90多次,「那邊好像熱度挺高,很多觀眾跟組委會要了我的郵箱,給我發郵件,還有很多媒體通過郵件發過來很多問題。我的工作人員把西班牙語進行翻譯後讓我回答,再翻譯成西班牙語傳回對方……」導演劉澤說。  一個來自巴西的學電影的學生給導演的信中寫道:「我在聖保羅電影節觀看了您的影片,這是我在這個電影節上做的最棒的選擇。
  • 古風: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
    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2.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3.蘭舟一去人別後,遠岫幽幽忍折柳。唾壺敲缺誰共酒?冷風吹帽,黃花空瘦,醉把茱萸嗅。4.悵望江湖百年與誰說。5.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
  • 《來處是歸途》是如何從平遙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導演劉澤專訪
    在父親患病的背景下,整個家庭也蒙上沉重的陰影,而影片也通過大量細節呈現與樸實的鏡頭表達,讓老夏一家的家庭故事映射著現實世界中許許多多的家庭現狀。在片名「來處是歸途」背後,既有站在子女角度對於父母和家庭的思考,也體現著老人面臨生死大限時的尊嚴與情感問題。
  • 蘇打綠北京籤售《十年一刻》 新專輯曲子已寫完
    蘇打綠北京籤售。網易娛樂12月28日報導(文/俊娜)12月27日下午,蘇打綠攜《十年一刻》親臨北京王府井FAB音像店籤售,現場聚集了上千名歌迷助陣。由於成員阿龔和阿福正在服兵役,只有主唱青峰、貝司手馨怡、鼓手小威及電吉他家凱四位成員亮相籤售會,主唱青峰透露下一張新專輯的曲子都已經寫好,只等其他兩位成員歸隊就開始製作,並希望明年能在更多的城市開演唱會。蘇打綠新專輯《十年一刻》發行以來,可謂喜事不斷,除了外界如潮般的好評外,團員們也為新專輯的宣傳忙的不亦樂乎,繼上海、香港籤售完美舉辦後,27日蘇打綠登陸北京舉辦籤售會。
  • 林允、張新成琴瑟和鳴,《蝸牛與黃鸝鳥》高甜討喜
    「我將在人海茫茫中尋覓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命,不得,我命。」片名《蝸牛與黃鸝鳥》讓青春氣息依舊濃鬱,也更添浪漫色彩。從文學到影像,相信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能給觀眾另一番感受。在人物性格上,方小萵和李臻言,誰更像一隻安逸蝸牛,誰又更似一隻「黃鸝鳥」呢?從方小萵的大方示愛來看,其實已見分曉。簡單一句告白「我在你心裡一定比我想像的更重要。」既高甜又難以招架,實在令李臻言有些擔心。
  • 林允、張新成琴瑟和鳴,《蝸牛與黃鸝鳥》高甜討喜
    「我將在人海茫茫中尋覓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命,不得,我命。」片名《蝸牛與黃鸝鳥》讓青春氣息依舊濃鬱,也更添浪漫色彩。從文學到影像,相信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能給觀眾另一番感受。在人物性格上,方小萵和李臻言,誰更像一隻安逸蝸牛,誰又更似一隻「黃鸝鳥」呢?從方小萵的大方示愛來看,其實已見分曉。簡單一句告白「我在你心裡一定比我想像的更重要。」既高甜又難以招架,實在令李臻言有些擔心。
  • 全網發動為一隻孤獨蝸牛找伴,結果最後它被發好人卡&見證了愛情,注孤生...
    今天的主角...是一隻來自英國名叫Jeremy的蝸牛。這並不是一隻普通的蝸牛,它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蝸牛…因為它,英國的一幫科學家們已經忙前忙後花了一年的時間為它在全世界範圍內徵婚並重金求子,然鵝…直到現在...它依然不僅沒有娃...甚至連個對象都找不到.
  • 《來處是歸途》在平遙電影展首映引爆口碑
    導演:影片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對標  電影《來處是歸途》改編自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說《等待》,導演劉澤就是被小說的內核「等待」所吸引。「影片裡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這個氣息迷戀了我。」  這部處女作,讓導演等待了15年,這源自於導演的真實感受。「我愛人的姥爺照顧生病的姥姥8年,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對標。」導演劉澤說。
  •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電影以其真摯、客觀的影像,描繪出一個家庭的心酸煎熬,導演劉澤也希望社會給予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更多關注。
  •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取
    在最強蝸牛中潘多拉魔盒是人氣類貴重物品之一。置於米國博物館會有額外的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
  • 《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海南怎麼拍都好看
    《來處是歸途》通過一家人的生活場景的影像給出了答案,也表現了家庭成員的焦慮和壓抑,表達了對生存和死亡的思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 李昊 攝《來處是歸途》中的許多場景都來自導演劉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