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來處是歸途》主創參加電影映後交流。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電影以其真摯、客觀的影像,描繪出一個家庭的心酸煎熬,導演劉澤也希望社會給予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更多關注。
影片《來處是歸途》講述了女主夏天從外地調回老家晉劇團工作,為了幫母親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進而生發出整個家庭圍繞父親而產生的焦慮和重壓,並重新審視著生存和死亡的意義。
電影《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組委會供圖
在當日的首映現場,影片接近尾聲時,「小城之春」影廳內已滿是抽泣聲,包括演員趙濤在內的眾多電影人士紛紛留下熱淚。影片真摯的情感,讓電影始終處在情緒的上升期,演員的表演也從輕到重,頗有層次感。
特別是飾演母親的李坤棉,在片中的表演異常鬆弛,其中不少情緒飽滿的戲份,也在這位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的演繹下,充滿著戲劇張力和濃烈的代入感。
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該片曾以《又一夏》入圍WIP產業發展中單元,之所以改為如今的片名,導演劉澤說。「有人覺得《又一夏》特別像青春片,後來無意中聽到一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就改成《來處是歸途》覺得特別貼切。」
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組委會供圖
電影《來處是歸途》是改編自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說《等待》,劉澤被小說內核「等待」所吸引。「本質上在老夏身邊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這個氣息深深地讓我迷戀。」劉澤說。
劉澤在全片的鏡頭處理上,採用一場一鏡的形式,並融入了大量的長鏡頭。據劉澤介紹,基本上每個長鏡頭都要拍攝20多遍,加上前期的走位、排練、調試,有時候一天只能拍一個鏡頭。
「影像上,融入了一些非現實的東西,把兩個時間段所發生的事件在同一個時空內用一個鏡頭實現,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狀態的影像外化。因為都是圍繞老年家庭展開故事,所以在美術與陳設上實現幾個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現在一個空間內,從視覺上有年代流動感。」劉澤解釋說。
目前,電影《來處是歸途》已入圍第15屆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和第44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單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