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處是歸途》在平遙電影展首映引爆口碑 導演謝飛點讚

2020-12-24 山西頻道

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一部名為《來處是歸途》的影片,在容納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廳首映結束後,意外地獲得現場觀眾、影評人以及媒體的如潮好評。

這部關注阿爾茲海默症題材的影片,在導演大量的長鏡頭中慢慢地滲透情感推動劇情發展,展現出對於生死的多角度思考,折射了社會現實問題,作為青年導演的處女作,相當難得。

98分鐘的觀影,淚點很多,感動滿滿。主人公「夏天」在這個已入寒冷的深秋帶給觀眾最現實和殘酷的溫暖,無數次戳中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在映後交流中,導演劉澤、製片人孫京勇、主演唐小然、剪輯指導郭恆齊、原著小說作者李燕蓉等主創與觀眾現場交流。

「不同於等待希望,這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故事,每一個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對標。」導演劉澤說。

觀眾:從山西出發的一匹黑馬

由唐小然、李坤棉、原文倩等主演的影片《來處是歸途》,講述了女主夏天從外地調回老家晉劇團工作,為了幫母親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進而生發出整個家庭圍繞父親而產生的焦慮和重壓,並重新審視著生存和死亡的意義。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的同類題材影片不少,《我腦海中的橡皮擦》《一次離別》《戀戀筆記本》《依然愛麗絲》等電影為觀眾熟知,《來處是歸途》沒有選擇病患視角,而是把切入口放在了家庭關係上,影片並沒有直接表達個人觀點,而是通過多維度的藝術形式,讓觀眾開始關注到一個社會問題。

影片開場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目光,在這個長達2分鐘的長鏡頭裡,人物關係和主題的切入戲劇化又不失溫情感——醫院長椅上坐著一排面容呆滯的候診病人,不遠處一位老者正和一個年輕女人攀談:「姑娘咋啦?情緒不高,看病來了?也沒個人陪著……我告你,生病並不可怕」。與長椅上木訥的病人相比,老者生動的表情不像個病患,在他濃濃的太原方言中,被安慰的年輕女人一臉無奈,最終輕柔而緩緩地說:「對,不可怕……爸,咱們回家吧,媽給你做了粉蒸肉。」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一對父女,人物關係和故事內容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首映結束後,山西晚報記者在豆瓣評論區看到,不少現場觀眾第一時間在影片下方留言。在影迷圈頗有影響力的大V「二十二島主」評論道:「電影當中多個人物面對困境的選擇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大多數人和主人公那樣有一種很強烈的無力感。在近幾年平遙從山西出發單元的影片中,這部稱得上不錯的作品,導演值得關注。」影評人劉小黛稱,「影片整體節奏平穩,幾段魔幻場景,水形物語,朋克蒸汽,有老師看完直呼對標哈內克的《愛》。」觀眾「落鴻鼓濤」直接打了五星,「我也流下了男人的淚水。結尾的時候,我以為女主要出去看空蕩蕩的房間,但是就那麼停止了,瞬間就孤獨寂寞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觀眾「呆橙軒」則表示,「很高興能夠看到如此真誠的山西電影。」

在映後交流現場,有觀眾直言:「這個片子非常棒,很多片段感同身受,這不僅僅是『從山西出發』單元的影片,它可以有更多可能,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影展。」現場有觀眾和影評人認為,《來處是歸途》是一部「意外的驚喜」之作,是「從山西出發」的一匹黑馬。

山西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王姝評論:「《來處是歸途》是一部有立場有節制有留白、能發人深思、引人共鳴的電影作品。讓觀眾在既不舒展亦不壓迫的張力中,獲得如日常呼吸般的心理節奏,默默感受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隱憂,從而與主人公達到共情。」

導演:影片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對標

電影《來處是歸途》改編自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說《等待》,導演劉澤就是被小說的內核「等待」所吸引。「影片裡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這個氣息迷戀了我。」

這部處女作,讓導演等待了15年,這源自於導演的真實感受。「我愛人的姥爺照顧生病的姥姥8年,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對標。」導演劉澤說。

其實在去年,《又一夏》(《來處是歸途》原片名)曾入圍平遙國際電影展WIP單元並獲獎,僅僅50分鐘的樣片就讓人印象深刻。今年,影片以長片回歸,成為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山西出發」單元的開幕影片。之所以改了片名,導演劉澤說:「有人覺得《又一夏》像青春片,一直在糾結片名,後來朋友提到一段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們覺得很貼切,就改成《來處是歸途》。」

原小說以男朋友的視角見證了女友一家面對死亡的過程,而導演劉澤改成了女性視角介入。影片中女主角「夏天」的扮演者唐小然在活動現場表示,「我這一代人都知道孝順,但作為子女從未想過,父母臨終前的尊嚴問題,這點也給年輕人一個反思。」影片中父母去世那一幕讓唐小然印象深刻,她曾與導演商討過這個情節人物在情緒上的處理,「最終還是決定『收』著演。情緒崩潰的畫面最終沒有剪進來。」

在接受媒體群訪時,導演劉澤講述了影片創作的構想。「影像上融入了一些非現實的東西,用一個鏡頭實現不同時間事件在同一時空內,用影像外化人物心理狀態。演員放到真實空間,讓演員之間、演員與空間之間相互生發出微妙迷人的流動氣息。而在音樂上,採用非敘事、重情緒的表達。此外,聲音也要流動起來,參與敘事,實現擴展空間層次和情緒層次。」據了解,導演在拍攝中努力實現一場戲一鏡,在最終定剪版本中,用68場戲呈現了68個鏡頭。

秋天,收穫的季節。等待了許久的影片,也迎來屬於它的豐收。除了在本屆平遙影展上收穫滿滿好口碑,電影《來處是歸途》目前入圍了第15屆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和第44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單元。(記者 李霈霈)

這不是告別

病人的故事是人類故事裡不太容易講述的那類,不太容易的原因是「病」這個東西,尤其是不可逆的「身體病」,很難講述清楚它的來由,莫名其妙而來,又會走向不可逆的死亡。

家庭裡有一個成員生病,尤其是不可逆的病,就像給平靜池塘投入了一顆石子,整個池塘會變成圈圈套圈圈,再沒有一個安靜的水分子。

《來處是歸途》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阿爾茲海默症的爸爸,他在患病後家庭成員發生的變化。大多人家庭面對病人,常見的難題第一個是「經濟帳」,因病致貧是發生在病人家屬身上最常見的窘迫;第二個是「死亡時間表」,生病面臨著死亡,對病人來說,是至暗時刻,對其親人來說,是揭開了自己和死亡的那個帘子。這部電影卻沒有把重點放在這兩個方面,而是專注在父親生病後家庭成員的成長和變化,父親的病作為一個無處遁形的鏡子,來詮釋面對自己或親人的人生終點時,無助、迷茫、勇敢、坦然。

《來處是歸途》的另一個主角是女兒,一個沒落的戲曲演員,愛情不順、事業乏味,在人生谷底的大齡女又遇到了父親患病。家裡沒有男孩,對於傳統中國家庭來說,這就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她躲不掉也扔不下的責任,成為照顧父親的「保姆」。

在這裡,這場病就有了兩個角色,一方面,這場病成為女兒人生敗局的某種解脫,她藉此逃離了失敗的戀情、回到家鄉;另一方面,這場病也成為她和父親之間的紐帶,成年之後,女兒和父親、家鄉漸行漸遠,如果不是這場病,她和父親、母親的關係大概率會限於過年過節的互致問候、催婚催產,並不會再有和父母心意相通的相處。

這揭示了親情之愛的殘酷性,我們很難有機會和親人表達愛,往往是在彼此變成病人後發現了愛,同時也只能眼睜睜看到了這種愛的轉瞬即逝。當我感受到我愛你,也感受到你對我的愛,恰恰是在分別之前。

當父親意識到自己的病影響到女兒未來的婚事和發展,只有自己死去,女兒才能新生,自己多活一天,這個家就會多沉淪在無邊無際的泥沼之中,悲劇將不可逆轉的到來。生死、舍與不舍、糾纏掙扎,都將匯入告別的大海。

我很喜歡電影中那個魔幻的結尾,父母回到老家,落葉歸根地逝去,導演沒有說明是自殺還是像高僧得知自己生命終點的那一刻預見,這樣就沒有給女兒一點點告別的時間,生命的意義和情感的價值在這一刻是同時提問的,而隨著父母的死去,女兒也發現有一個曾經自己的亡靈溺亡,影片中這兩個死亡,又何嘗不是彼此的重生。

電影是山西導演劉澤的作品,但沒有像很多本土電影一樣去拼貼山西的元素,而是使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方式,電影裡幾個家庭裡做主的都是女性,在張羅著一切,也承擔著一切,而家庭裡的男人,早早陷入了沉默。

片中幾個家庭裡,獨特的女性地位是山西人的一個橫截面,需要細品、細品。(李霈霈)

 

(責編:桑莉媛、常慧忠)

相關焦點

  • 《來處是歸途》在平遙電影展首映引爆口碑
    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一部名為《來處是歸途》的影片,在容納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廳首映結束後,意外地獲得現場觀眾、影評人以及媒體的如潮好評。  這部關注阿爾茲海默症題材的影片,在導演大量的長鏡頭中慢慢地滲透情感推動劇情發展,展現出對於生死的多角度思考,折射了社會現實問題,作為青年導演的處女作,相當難得。
  • 《來處是歸途》是如何從平遙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導演劉澤專訪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中,有一部來自新導演劉澤的作品《來處是歸途》,被老導演謝飛稱為「出人意料地質量紮實,演員整齊」,對這部片子謝飛還給出了四顆星,可見對於後生晚輩的支持與看好。
  • 電影《來處是歸途》平遙電影節首映 探討家庭議題
    1905電影網訊10月12日,由新銳導演劉澤執導,孫京勇製片,徐志鵬監製的電影《來處是歸途》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了全球首映並舉行了映後交流。導演劉澤、製片人孫京勇、主演唐小然、剪輯指導郭恆齊、原著小說作者李燕蓉參加了映後交流,平遙國際電影展選片人吳覺人主持了本次映後。
  • 《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在匯聚華語驚豔新作的「萬象中國」單元裡,散發著淡淡文藝氣息的《來處是歸途》讓人眼前一亮,這部影片於12月8日、9日在電影節連續展映兩場。  在幾天前的開幕式上,一群山西人亮相紅毯,他們是剛剛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的《來處是歸途》劇組主創。
  •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2020-10-13 18:09:46 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電影以其真摯、客觀的影像,描繪出一個家庭的心酸煎熬,導演劉澤也希望社會給予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更多關注。
  • 「山西造」影片《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 業內外「共情」阿爾茲海默症
    導演劉澤參加電影交流活動。 受訪者提供中新網太原12月11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籍導演劉澤執導的電影《來處是歸途》正在海南三亞參加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過後不少觀眾對該片聚焦阿爾茲海默症的劇情所感動,也對導演細膩的鏡頭語言表示欣賞。
  • 山西影片《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由山西導演劉澤執導的影片《來處是歸途》,12月8日、9日在電影節展映兩場,導演與觀眾分享了創作故事。《來處是歸途》改編自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孫京勇任製片人、徐志鵬任監製,唐小然、李坤棉、張鴻敬等主演。影片中,女主角夏天回到老家工作,為了幫母親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生發出焦慮和重壓,開始重新審視生存和死亡的意義。
  • 平遙國際電影展聚焦行業發展 佳片展映精彩不斷
    《我們四重奏》劇組(從左至右)林家億、程睿、王磊、許多、鄒悅、張莎莎、龍映先1905電影網訊10月13日,平遙國際電影展其中,由劉澤執導的《來處是歸途》進行全球首映,由此拉開了「從山西出發」單元影片展映的帷幕。在製作完成前,這部影片曾入圍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WIP)」單元。此外,陳志海導演的《畫時間的人》也在平遙電影宮進行了全球首映。電影人學術活動方面,「電影教育及產業」對話成功舉辦,從政策、資本和創意三個角度探討電影產業,以及全球背景下的本土電影教育。
  • 談山西本土創作新秀《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15年的電影夢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中,有一部來自新導演劉澤的作品《來處是歸途》,被老導演謝飛稱為「出人意料》是劉澤的電影處女作,去年第三屆平遙國際影展的時候入了WIP單元,今年也順理成章再次來到平遙,加入「從山西出發單元」,並於10月13日舉辦首映。
  • 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首映單元影片《寶貝兒》亞洲首映 楊冪、郭京飛、李鴻其引爆平遙電影宮
    
  • 《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海南怎麼拍都好看
    《來處是歸途》通過一家人的生活場景的影像給出了答案,也表現了家庭成員的焦慮和壓抑,表達了對生存和死亡的思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 李昊 攝《來處是歸途》中的許多場景都來自導演劉澤的生活。
  • 全球50餘部影片亮相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新華社太原10月11日電(記者王皓)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10日在山西平遙古城開幕,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53部影片將陸續亮相平遙電影宮,其中接近半數影片為全球首映。本屆電影展集結多部國內外優質影片,包括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獲獎影片《捕鯨男孩》,先後入圍坎城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及釜山電影節的華語作品《野馬分鬃》,以及榮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韓國影片
  • 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並舉辦
    本報太原9月4日訊(記者王媛)9月2日上午,由省作協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行。全省50餘位作家、評論家、編劇、導演、影視文學愛好者參加研討會。電影《來處是歸途》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說《等待》,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講述了主人公夏天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 (融媒觀察)國際電影展為平遙古城帶來「新光芒」
    新華網太原10月14日電(王亮)電影首映、導演大師班、跨界對話……在平遙電影宮內,年輕人或在電影海報前低聲交流,或手捧一杯熱咖啡相互爭論。10月10日,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如約而至,光影盛宴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帶來「新光芒」。  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式。
  • 賈樟柯解讀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亮點
    平遙電影展此次特別採訪了場務、放映員、導演、演員、觀眾等眾多電影行業相關從業者,聆聽他們在疫情期間與電影的故事,以此致敬那些暫停營業、已經關閉掉的電影院以及停業的電影工作者。該短片將於10月9日晚間和大家見面。
  • 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辦
    9月2日上午,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行。該電影片長96分鐘,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說《等待》,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電影《來處是歸途》講述了主人公夏天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 山西本土製作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並舉辦
    山西新聞網9月4日訊(記者 馮耿姝)今日,記者從山西省作協獲悉,我省本土製作的電影《來處是歸途》於9月2日在太原舉行了觀摩研討會。《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現場據介紹,該電影曾用名《又一夏》,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片長96分鐘,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
  • 電影《周軍的行走》入圍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屬亞洲首映
    2019年10月19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圓滿落幕,謝飛、任仲倫、陳衝、管虎、張譯、何琳、陳龍、王學兵、程耳等重量級電影人齊聚平遙,共同見證了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輝煌時刻。其中,由唐永康執導的電影《周軍的行走》入圍藏龍單元,並作為藏龍單位的開幕影片在平遙進行了亞洲首映。
  • 《來處是歸途》:這部紮實的處女作,為「從山西出發」的電影正名
    這幾天在平遙,有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還是挺喜歡的,名為《來處是歸途》。這部影片作為處女作確實有一些問題,包括想要表達的太多、掌控力還不太夠等等,但可能這個主題在近期我很有共鳴,所以還是很能戳到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 賈樟柯解讀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亮點 致敬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
    賈樟柯導演表示,本屆電影展與往屆相比,有三個特別之處:首先,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影展盛事,平遙國際電影展及時地回應了新冠疫情公共衛生事件,將電影展主題調整確定為「電影,從來不是孤城」。2020年是電影誕生的第125年,國內電影院卻因新冠疫情被迫停工178天,時值電影院逐步復甦之際,平遙國際電影展聯合各方力量強力發聲,一系列電影新作品、新項目都將在平遙紛紛出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