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山西本土創作新秀《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15年的電影夢

2020-10-22 娛樂產業官方

作者 / 白蘿蔔


國慶過後,平遙古城裡的電影世界又熱鬧起來。許多新人老人聚在2700年的古城牆裡邊,討論著關於電影的一切。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中,有一部來自新導演劉澤的作品《來處是歸途》,被老導演謝飛稱為「出人意料質量紮實,演員整齊」,對這部片子謝飛還給出了四顆星,可見對於後生晚輩的支持與看好。


《來處是歸途》是劉澤的電影處女作,去年第三屆平遙國際影展的時候入了WIP單元,今年也順理成章再次來到平遙,加入「從山西出發單元」,並於10月13日舉辦首映。導演劉澤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他的出生、成長、立業、成家都在家鄉,所以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取材家鄉,講述了一個本土家庭故事。


雖是本土韻味,但影片呈現地卻是一個普世性的問題,即在父母的生老病死面前,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家庭內部狀態的變化等。因此,《來處是歸途》也正很好地呼應了其入選單元主題,從山西出發,但不止於山西。


一次植入自我的改編

《來處是歸途》講述了老夏一家的故事,老夏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家中的二女兒也辭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與母親一起照顧生病的父親。但隨著病情的惡化,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生活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老夏一家的經歷雖然是平凡的故事,但也是直擊人心的現實。

其實影片曾經不是這個名字,改為《來處是歸途》也是因為導演劉澤深受一句話的觸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在父親患病的背景下,整個家庭也蒙上沉重的陰影,而影片也通過大量細節呈現與樸實的鏡頭表達,讓老夏一家的家庭故事映射著現實世界中許許多多的家庭現狀。在片名「來處是歸途」背後,既有站在子女角度對於父母和家庭的思考,也體現著老人面臨生死大限時的尊嚴與情感問題。

(影片首映現場)

影片改編自山西本土作家李燕蓉的小說《等待》,在遇到這篇小說前,劉澤其實一直在尋找小成本的、適合拍攝的題材,而看到李燕蓉的小說後,他被其中「所有人都在等待老夏的死亡」這個點吸引了,同時這個故事也是個家庭戲,場景比較單一,對於初次執掌長片的劉澤來說也能夠控制成本、縮小風險,於是就確定了影片計劃。

版權洽談過程中李燕蓉很支持,還把自己其他的書也寄給了劉澤,劉澤都看了一遍,所以他也說「雖然現在我備註的是改編自李燕蓉老師的《等待》,實際上我還用到她其他兩篇小說的內容,人家也沒有和我收費。」

版權談妥之後,就進入到正式的創作階段,而將文字轉化為影像並不僅僅是語言方式的轉換,更是在不同藝術準則下進行地再創作。所以在原著小說的基礎上,劉澤也把身邊的一些人和事對標進故事裡,植入自己生活的經歷,完成了一個取捨與融合的過程。

例如片中的一場醫院戲,女主人公目睹了一場外地家庭的生離死別,這件事是劉澤的一位朋友親身經歷後深受震撼講述給他的,他便將這個小故事加入影片。又如老夏最愛吃的食物就是妻子做的米粉肉,這個細節則來自於劉澤妻子的家庭生活,還有片中的母親總對女兒念叨「你爺爺以前是東山的稅官」等對於往事的回憶,這其實是劉澤奶奶曾講給他的事。

可以看到,劉澤有意識地將許多真實生活的細節融入影片,而這些細節也如毛細血管般編織出了影片樣貌的真實與自然,對此劉澤也說「尤其是新人喜歡從家鄉開始、從身邊的一些事情開始,因為特別熟悉,容易去拿捏。電影需要細節去承載,不能空了,有這些東西才能承載起一個優秀的片子。」


一段缺錢但理性的拍攝

故事基礎取材於本土作家,劉澤的工作與生活也根植於家鄉,所以《來處是歸途》這部影片也自然成為一部本土作品。團隊規模不大,六十人左右,其中山西本土創作者佔到一半。

片中老夏一家是個太原家庭,人物間對白也大都使用太原話,同時演員也全部是本土演員(除女主角外),例如片中的母親是由省話劇團的李坤棉扮演,父親飾演者張鴻敬之前也是曲藝團的。據劉澤介紹,最初女主角「夏天」的飾演者也想從本土選擇,但在選角過程中一直沒有遇到特別理想的對象,反而是頗有小花旦氣質的唐小然更為適合。雖然女主角不會說本土方言,但這樣的情況在山西家庭中也並不少見,許多當地小孩和父母之間也是用普通話交流的,就這樣順水推舟組成了片中的老夏一家。


拍片的資金是劉澤身邊的幾個朋友公司一起湊出來的,規模不大,所以也在創作過程中多多少少產生限制。例如有的演員提出的待遇條件比較高,劉澤的團隊沒辦法滿足對方要求,遺憾放棄合作,又如片中的好多角色都是劉澤身邊朋友友情客串的,像「姐夫」「交警」等都不是職業演員。

除此之外,錢少也直接造成影片置景受限,很多場地都不讓用,片中的主場景老夏家的房子實際位於六層,這也使得劉澤沒辦法從更多地方進行燈光塑造,只能在局部的頂部做有限的光源補充,在劉澤看來,這其實也對影像有很大的損傷——「我是一場一景,在那個狹小的空間裡有好多個空間的遊動調度,這個就需要我結合空間來重新做戲。」

在劉澤印象中最難拍的一場戲是在家中的葬禮禮賓現場,這個情節在最終成片中沒有,因為劉澤最終也沒有拍出來。「那是一場很大調度的戲,寫的是家裡有一堆人在打麻將、喝酒,外部很嘈雜,家庭內部則是親人的失落。我拍了一下午沒拍出來,不知道怎麼拍了,後來我就放棄了。」

遺憾之外,費用緊張也間接促成了一些事後講起來很有趣的小事。例如片尾有一場戲是女主角躺在水池裡面,為了找水,製片人和在片中演「姐夫」的演員半夜跑到一個地井裡面,把井蓋敲開想偷水,結果也沒偷著。如今片子終於拍完了首映了,當時這些窘迫的經歷反而也成為精彩故事背後生動而獨特的點綴。


影片拍攝二十天,不是因為導演手快,是因為預算只能拍二十天。劉澤說,製片人一開始就告訴他,「只能給你拍二十天,超了以後錢你自己找」,而劉澤也挺有能耐地卡著預算拍完了片子。當然,在進入後期階段影片成本又因為音樂、調色等需要有小幅度增加,但整體來說劇組很平穩順利地度過了拍攝階段。

錢少限制了一些想像和創作的空間,但對於此,劉澤倒是表現得挺理性——「我算是第一部正式的劇情長片,在目前這個投資體量內我認為我是能cover住的,你不能保證這個片子未來真的能成功,這個是有風險的,但我覺得這個風險我能承擔,如果再多的話我承擔不了,我要對下一步去負責任的。」

電影世界浮光掠影,許多創作者放浪不羈愛自由,但劉澤卻體現出來更多的務實與穩重,這是本性使然,同時他的身上也透著山西人的講義氣,就像他說:「別人的錢不是隨便花的,大家投我劉澤的片子,是對劉澤的信任,是對我的支持,要對的起這份情誼,賠了以後大家朋友都有可能做不成。」

分得清現實與藝術之間的邊界,這個新導演讓人感覺挺靠譜的。


一位非科班的潛力導演

說起來,劉澤是新導演,但可不是新人了。2004年賈樟柯拍攝《世界》,需要舞蹈演員,趙濤是太原師範學院的舞蹈老師,而劉澤則是學習舞蹈編導的一名學生。劇組需要從學校選四個人去做跟組演員,演女主趙濤文工團的同事,正好,劉澤就是四個人中的一個。

進入劇組,接觸電影,然後劉澤就愛上了電影。雖然此前他也在學校拍攝過一些短片,但真正見識到電影的魔力,是從那一次做群演開始的。用劉澤的話說,「他給你打開了一扇門,我覺得和自己那個專業相比更喜歡,就開始學,所有東西都是靠一步一步摸索實驗。」

(導演劉澤)

畢業之後劉澤在太原開了一家傳媒公司,在接拍許多視頻項目的同時全程深入接觸影片拍攝幕後,文本、攝影、剪輯等各個工種都做,在日常實踐的同時也進行大量的理論學習和案例觀賞。從2004年劉澤初次接觸電影幕後、確立導演目標,直到如今處女作《來處是歸途》於平遙影展上首映,十五年時間讓曾經的門外漢成為被大家所認識與讚賞的新導演。

其實在《來處是歸途》之前,劉澤也拍過短片、紀錄片,但也只是在小範圍內放映,但對於他來說,一直以來的目標是完成一部能被更多人看到的片子。,他說「我覺得別人看不到的作品不叫作品。」


電影處女作終於完成,劉澤的心態也有了新的變化,他在朋友圈寫下「入門前虎氣方剛,入門後尚覺才疏,行路中繼續攀行」,在這部影片沒有做出來之前,劉澤對自己很有信心,覺得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好,但影片做出來之後再去反思,他卻越發覺得進了電影這個門以後才是真正難。

其實萬事都如此,門外看熱鬧以為手可摘星辰,門內看行道才知山重水複,經驗不同理解自然不同,而對於新導演劉澤來說,知難比不知難更可貴,因為知難後才會心懷敬畏、才會踏實前行。

談及未來,劉澤的回答還是很踏實。他說「暫時還是先側重小成本的、能放進更多自我表達的片子。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他也新寫了一個劇本,但仍然在完善當中,同時也在與一位作家洽談其小說改編的事宜。劉澤並不著急,他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比《來處是歸途》再上一個臺階。而劉澤在電影世界的未來,也更令人期待。

借用謝飛導演的賀詞,祝賀山西出發的新人新作!

相關焦點

  • 《來處是歸途》是如何從平遙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導演劉澤專訪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中,有一部來自新導演劉澤的作品《來處是歸途》,被老導演謝飛稱為「出人意料地質量紮實,演員整齊」,對這部片子謝飛還給出了四顆星,可見對於後生晚輩的支持與看好。
  • 山西本土製作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並舉辦
    山西新聞網9月4日訊(記者 馮耿姝)今日,記者從山西省作協獲悉,我省本土製作的電影《來處是歸途》於9月2日在太原舉行了觀摩研討會。《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現場據介紹,該電影曾用名《又一夏》,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片長96分鐘,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
  • 電影《來處是歸途》平遙電影節首映 探討家庭議題
    影片曾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WIP環節名為《又一夏》,獲2019年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TID智捷裝科山西製作獎。被提到改片名問題後,導演劉澤現場解釋稱,「因較像青春片改名為《來處是歸途》。『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因為這句話想到改為這個片名。」
  • 《來處是歸途》:這部紮實的處女作,為「從山西出發」的電影正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展現對於生死的思考其實不僅可以從當事人出發,還能有多種角度,電影當中多個人物面對困境的選擇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和主人公那樣,有一種很強烈的無力感。在近幾年平遙"從山西出發"單元的影片中,這部稱得上不錯的作品,導演劉澤值得關注。這幾天我在第四屆平遙影展看了十幾部電影。
  • 《來處是歸途》導演劉澤:海南怎麼拍都好看
    《來處是歸途》通過一家人的生活場景的影像給出了答案,也表現了家庭成員的焦慮和壓抑,表達了對生存和死亡的思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12月8日,《來處是歸途》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並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 李昊 攝《來處是歸途》中的許多場景都來自導演劉澤的生活。
  • 山西影片《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由山西導演劉澤執導的影片《來處是歸途》,12月8日、9日在電影節展映兩場,導演與觀眾分享了創作故事。《來處是歸途》改編自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孫京勇任製片人、徐志鵬任監製,唐小然、李坤棉、張鴻敬等主演。影片中,女主角夏天回到老家工作,為了幫母親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生發出焦慮和重壓,開始重新審視生存和死亡的意義。
  • 《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陣陣掌聲過後,電影《來處是歸途》劇組主創走上舞臺,與觀眾分享了影片之外的故事。現場觀眾的「提問」,其實有很多都是在表達自己對影片的喜愛和內心的觸動。8日晚,山西導演劉澤接受了山西晚報記者的專訪。  「今年檔期已經不多,明年走院線,希望更多觀眾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影片。」導演劉澤說。
  • 《來處是歸途》在平遙電影展首映引爆口碑 導演謝飛點讚
    山西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王姝評論:「《來處是歸途》是一部有立場有節制有留白、能發人深思、引人共鳴的電影作品。讓觀眾在既不舒展亦不壓迫的張力中,獲得如日常呼吸般的心理節奏,默默感受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隱憂,從而與主人公達到共情。」
  • 《來處是歸途》在平遙電影展首映引爆口碑
    山西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王姝評論:「《來處是歸途》是一部有立場有節制有留白、能發人深思、引人共鳴的電影作品。讓觀眾在既不舒展亦不壓迫的張力中,獲得如日常呼吸般的心理節奏,默默感受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隱憂,從而與主人公達到共情。」
  • 「山西造」影片《來處是歸途》亮相海南 業內外「共情」阿爾茲海默症
    導演劉澤參加電影交流活動。 受訪者提供中新網太原12月11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籍導演劉澤執導的電影《來處是歸途》正在海南三亞參加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過後不少觀眾對該片聚焦阿爾茲海默症的劇情所感動,也對導演細膩的鏡頭語言表示欣賞。
  •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來處是歸途》主創參加電影映後交流。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電影以其真摯、客觀的影像,描繪出一個家庭的心酸煎熬,導演劉澤也希望社會給予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更多關注。
  • 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辦
    9月2日上午,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行。該電影片長96分鐘,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說《等待》,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電影《來處是歸途》講述了主人公夏天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 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並舉辦
    本報太原9月4日訊(記者王媛)9月2日上午,由省作協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行。全省50餘位作家、評論家、編劇、導演、影視文學愛好者參加研討會。電影《來處是歸途》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說《等待》,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講述了主人公夏天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 等待又一夏,來處即歸途
    初秋時節,去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卻不在電影院。由山西文學院、山西省作協影視部聯合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9月2日,在山西文學院舉行。《來處是歸途》改編自山西新銳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由山西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去歲盛夏,《來處是歸途》(曾用名《又一夏》)在太原開機,引來一波熱議。
  • 講述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並舉辦
    本報太原9月4日訊(記者 王媛)9月2日上午,由省作協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在太原舉行。全省50餘位作家、評論家、編劇、導演、影視文學愛好者參加研討會。電影《來處是歸途》改編自我省新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說《等待》,由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我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
  • 《來處是歸途》聚焦阿爾茲海默症,業界稱之「文學與影視的一次牽手」
    初秋時節,去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卻不在電影院。由山西文學院、山西省作協影視部聯合主辦的電影《來處是歸途》觀摩研討會,9月2日,在山西文學院舉行。《來處是歸途》改編自山西新銳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編劇、作家張衛平執筆改編,由山西省新銳導演劉澤執導。
  • 山西80後導演劉澤新片《又一夏》開機 15年堅守用情懷拍電影
    7月20日,山西80後導演劉澤新片《又一夏》開機,預計於2019年8月10日殺青。當日上午8時30分,藝術院線電影《又一夏》開機儀式新聞發布會在太原中鐵三局集團中心醫院隆重舉行,山西廣播電視局總工程師張十洲,山西省文聯副主席、省文學院院長張衛平,出品人張志勇、孫卿、劉洋、盧宏凌、李娜,製片人黃鴻階及導演/編劇劉澤、藝術總監徐志鵬、製片主任孫京勇、執行導演許銘珊、演員統籌白爀、攝影師李堂、錄音師賈健源、執行美術孫司亮、造型師張季、燈光師邢阿攀等眾主創出席電影《又一夏》
  • 《來處是歸途》三亞展映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12月8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象中國China Vista展映單元的電影《來處是歸途》在三亞海棠灣萬達影城展映。導演劉澤、監製徐志鵬和製片人孫京勇現身映後見面會,與現場的影迷們分享幕後故事。影片改編自李燕蓉的小說《等待》。
  • 這部山西電影,竟讓人想起哈內克
    這部山西電影,竟讓人想起哈內克 2020-10-21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第十一屆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提名名單出籠,《來處是歸途》獨攬全部提名選項.
    影片《來處是歸途》獲得全部獎項的提名,《大贏家》、《六欲天》和《花這樣紅》獲得三項提名,《叔叔》、《有鬼》、《海面上漂來的獎盃》和《乘客》分別獲得一項提名。 Best Film nominations  最佳影片提名The Winners《大贏家》Summer of Changsha 《六欲天》Being Mortal《來處是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