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牽引、三位一體、同向發力:推動材料學院深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020-12-27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6日電 「十三五」以來,學校深化綜合改革,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不斷強化學院辦學主體地位,激發辦學活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創新性進展。發展規劃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強化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主動研究和支撐學院個性化改革需求,為推動學院改革提供支撐保障。

作為首批學院改革試點單位,材料學院對標世界一流水平,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部分措施已初見成效並為學校相關工作改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2020年7月7日,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材料學院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標誌著材料學院改革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同時也吹響了「十四五」時期學校新一輪學院改革的集結號。近半年,發展規劃處與材料學院持續細化改革舉措,啟動分步實施,進一步明確校院責權、保障政策資源、制定成效指標,並將於近期籤訂學院改革工作協議。深入總結材料學院的「改革試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評價體系改革和資源配置優化既是基礎性工作,也是最具示範意義的改革亮點。

「定盤星」:把人才培養放在首要位置

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材料學院堅持「五個以」辦學理念和「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推動學院人才培養實現系統性變革。

圖說:教師在實驗室現場教學

堅持思想鑄魂。由院士、總師組建教學團隊,建設《大國重器背後的故事》《材料科學導論》《材料科技最前沿》等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將我校材料學科近年來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愛國奉獻、攻堅克難的崇高精神融入教學環節,形成生動有效的育人元素。堅持「支部建在課題組」,將教師黨員與博士生黨員按照學科成立師生融合黨支部,研究生黨員按照團隊成立縱向黨支部,有效發揮教師黨員典型示範作用和「傳、幫、帶」效應。

實施貫通培養。構建分層次、有統籌的本研銜接課程體系,推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建立「學分銀行」,試行本碩課程互認,完善博士研究生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把好研究生培養「入口關」「過程關」,強化質量控制,加強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

深化科教融合。構建學科、科研優勢向教學優勢轉化的「寓教於研、寓學於研」機制。強化科研育人,將20餘項國家科技獎等一流科研成果寫入教材、融進課程。夯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途徑,將近3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一流實驗平臺向全院學生開放,與行業院所共建工程博士、碩士專項班及實踐基地,全面增強學生創新能級。「一流學科支撐,一流教師領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指揮棒」:評價體系是學院價值導向的集中反映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一支具有家國情懷、德教雙馨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學院在評價體系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以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優化教師評價體系。明確將「愛崗敬業,積極弘揚師德師風」作為首要條件,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修訂教師引進標準、教師崗位聘任條件與聘期考核要求等,嚴格執行新進教師談話制度、聘期考核談話制度、師德失範「一票否決制」。完善導師考核評價體系,在教師評價方面探索國際同行評價、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結合,根據考核結果對導師隊伍進行動態調整,建立變更退出機制,打破導師「終身制」。在教師年度和聘期考核中,將高質量論文、重大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成果產出列為「標星項」,標星內容可以替換部分任務指標,鼓勵教師產出高水平成果。通過實施多項改革舉措,引導學院教師牢固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理想,涵養重德育德、無私奉獻的良好風尚,湧現出以張立同、李賀軍、介萬奇為代表的一批師德師風模範,在全國高校和材料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優化學生評價體系。全面推行博士生入學「申請—考核制」,採用專業能力、思想品德、表達能力等多維指標,破除原有的「唯分數」。實施碩士研究生入學複試「雙盲制」,由「先選導師後複試」改為「先複試後選導師」,由導師組複試改為專家組複試,複試過程由學院統籌,複試專家與報考學生隨機分組,專家獨立打分。實行博士研究生入學導師推薦制與「雙盲制」相結合,強化導師在博士生選拔中的權責。2020年,學院組織完成了496碩士研究生和51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選拔工作。

「調節器」: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學院以辦學理念、改革目標和發展規劃為牽引,深入貫徹「五隨」資源配置原則,堅持向人才培養和績效貢獻傾斜的導向,建立了「基礎資源+貢獻獎勵+動態調整」的配置機制,著力提升人財物等資源使用成效。

圖說:舉辦第十屆全國知名高校材料學院院長論壇

突出改革導向,在盤活整合上下功夫。學院深入實施研究生培養改革,積極推進工程博士培養,用好用活研究生指標。統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校友捐贈、企業贊助等多渠道經費,建立學院發展基金,用以反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重大成果培育。認真落實學校《公用房核算管理辦法》,加強核算管理和動態調配,「散、亂、閒」的現象得到有力改善,房屋資源的使用效益進一步增強。成立科教實踐與材料分析創新中心,整合學院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資源,建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及管理運行機制,打造「實踐育人大課堂」「創新研究大平臺」,充分發揮「1+1>2」的集成優勢。目前,中心擁有有設備437臺套,固定資產總量1.6億元,年服務師生約3100人。

圖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投入使用

突出發展導向,在精準投放上下功夫。為支持新進人才和新建團隊快速發展,學院提供「人才引育資源包」,按照標準將公房面積、啟動經費、實驗室平臺建設保障、研究生指標等資源整體打包配置。針對新建團隊,實施公房免收三年房租的政策,由學院參與協助實驗室平臺建設;針對新引進個人,由團隊和學院協助實驗室平臺建設,統籌基本業務費以項目形式給予青年教師配套科研啟動費;採用研究生「代招」方式,全方位解決教師起步難問題。對標國家級高端人才、國家級青年人才,建立分層次人才梯隊培育體系。實施「孵鷹—雛鷹—雄鷹—鯤鵬」計劃,按照「缺一項補一項」的原則,精準投放項目經費、招生指標等資源,助力學院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整體提升。

突出貢獻導向,在動態調整上下功夫。結合學院發展實際,每兩年對團隊發展的情況進行評估,形成團隊投入產出評價報告,按照目標任務和資源配置相統一的原則,對經費、公用房、研究生指標等資源使用進行績效考核和動態調整。制定國家獎等標誌性成果重大貢獻公房獎勵使用辦法,實施學科新建前沿方向公用房使用獎勵政策。修訂研究生指標分配辦法,將獲重大科技成果等突出貢獻和研究生學位論文抽盲評閱未通過等問題作為研究生指標分配動態獎懲的依據。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要深化校院兩級改革,建立學校總體發展規劃與各學院、各學科發展規劃相互銜接和支撐的戰略管理體系。在當前全面總結「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節點,學校將圍繞新發展要求,著眼於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重大戰略實施的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試點學院對學校全局性改革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鼓勵差別化探索,針對學院專項工作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真正激發學院發展內生動力。後續,發展規劃處將協同相關職能部門繼續探索改革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模式,優化績效評價辦法,進一步增強改革成效,提升辦學治校能力。

(審稿:黃越 劉偉)

相關焦點

  • 王軍: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的「老兵」
    統籌規劃,把穩改革「方向盤」從改革元年到關鍵之年,潼關縣改革形成全面布局、多向突圍的整體態勢,以劈波斬浪之勢前行。他始終牢牢把握正確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高起點謀劃,強措施推進,駕馭和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 邵陽:順應改革大勢嚴格對標對表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紅網時刻11月19日訊(通訊員 楊立軍)11月18日下午,邵陽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文密主持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傳達學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十五、十六次會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第九次會議精神;審議有關改革文件,聽取相關改革情況匯報。
  • 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題: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新華社特約記者其核心目的是,除交稅外,儘可能把紅利留給企業發展生產。改革第一年,廈門港務局就賺了2000多萬元,沒幾年賺了七億多。  時任廈門市財政局黨組書記沈丹回憶,習近平非常重視這項支持企業發展的利改稅政策,事實也證明這項改革非常有效,國企得到迅速發展。  那時的廈門,怎麼建經濟特區,尚無經驗可循。習近平此番到廈門來,「就是想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
  • 四川省以「五個新」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構建「新機制」,推動產教融合新變革。構建協同聚合機制,省財政廳、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四部門聯合,集聚資源、聯動發力、協作共管,克服產教研脫節的頑瘴痼疾。構建一體化發展機制,以項目為牽引,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技術創新協同發展,促進教育、產業和科技深度融合、相互支撐,形成培育技術技能人才和成果的良好生態,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和活力。打造「新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徑。
  • 浙江2020年發展藍圖:改革先行 志不求易勇向前
    2020年,浙江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爭當省域治理現代化排頭兵的責任擔當,推動「最多跑一次」牽引的各領域改革,全面突破、全面見效。這裡是正在開挖施工的嘉興秀洲區秀園路,修路涉及到停車位怎麼設置,消防通道有沒有影響,周邊樹木會不會被遮擋等諸多問題。這些過去需要實地反覆踏勘、多部門反覆會商的問題,現在,依據大數據平臺指令,可以快速研判。
  • 五中全會精神學講用 | 堅持系統觀念 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統籌應對內外環境變化,必須遵循系統觀念的內在規律與實踐要求,將系統觀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 【洛情頭條】市委書記李亞出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他強調,要著力在新起點上不斷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推動各類要素加快匯聚、資源更好調配,打造洛陽都市圈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強磁場」。會議指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強化使命擔當,緊跟中央部署,突出問題導向,善用精準思維,明確改革主攻方向,下足「繡花」功夫,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讓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轉變成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果
  • 中國(銅陵)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城市創新資源配置高峰...
    本次論壇以「科創賦能 智匯銅陵」為主題,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家資源經濟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銅陵市人民政府、「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承辦。丁純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中國科協、省科協對銅陵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誠摯感謝。
  • 材料學院「群策群力『十四五』——促合作,謀發展」組織生活舉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重要指示,發揮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優勢,探索破解學科交叉困境的組織路徑,材料學院表面師生聯合黨支部(以下簡稱「表面黨支部」)與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醫工所師生聯合黨支部(以下簡稱「醫工所黨支部」)開展了以「群策群力『十四五』——促合作,謀發展」為主題的組織生活。
  •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創建「三位一體」制度體系打造非羈押訴訟...
    一、統籌穩步推進,爭取認同支持,實現三級院統一建立正卷、副卷一併調閱制度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召開後,黑龍江省檢察院立即行動,主動爭取省委政法委的領導和支持,配合省委政法委將「探索正卷、副卷一併調閱制度」列入全省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並作為2019年全省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內容。
  • 黃淮眾創空間(國家級)王店鎮基地、黃淮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實踐...
    王慶懷在發言中表示,王店鎮昌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舉行黃淮眾創空間(國家級)王店鎮基地、黃淮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是泌陽縣與高校攜手合作發展產業的重要舉措,泌陽縣昌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香草種植,精油、純露提取及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合作社,年生產精油1.5噸,純露1500噸,是目前市場上幾個知名品牌的供貨商。
  •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 周斌主持 張雷明等出席
    12月23日,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周斌主持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聽取建立完善柔性引才體制機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城市智能管理體系建設等全市重大改革事項匯報,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 2020年瑪氏箭牌在包裝可持續發展上全方位發力
    2020年,瑪氏箭牌中國在包裝可持續發展上全面發力,減少包裝廢棄汙染,推動循環經濟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包裝廢棄少,世界更美好」的項目願景。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包裝產業持續成為可持續發展所關注的前沿熱點。
  • 浙江科技學院2020「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
    二、學校概況第五條 學校名稱:浙江科技學院;學校代碼:11057。第六條 辦學層次: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浙江省省屬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教育。
  • 佛山三水探索全域性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之路成為全省聚焦。三年來,三水區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數據顯示,3年來,三水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推動力,全區目前已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並且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
  •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喻紅秋來溫調研「三位一體」改革
    她寄語浙江和溫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更多新經驗、打造更多新樣板。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點題、親自破題的一篇大文章。
  • 隱形矯治的中國「芯」|正雅以匠心精神推動中國隱形正畸發展
    毫無疑問,持續的技術創新是口腔行業發展的根基。發布會開始,正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姚峻峰分享了正雅的2020創新之舉。在這一年裡,與中華口腔醫學會合作推出「天宮計劃」,資助設立系列青年科研基金項目,推動正畸技術及矯治器的研究和應用,促進口腔正畸學的發展。正雅與沈剛正畸團隊展開二度合作,重磅發布S10S11牙弓重塑隱形技術,進一步擴展了隱形矯治的技術邊界。
  • 大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等9部門也聯合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推動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普及。齊魯工業大學是國家「產教融合」項目首批建設高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理論研究,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 平臺院校談創新④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 探索...
    近年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踐行文科高校轉型發展、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新文科建設路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以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
  • 龍崗區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統籌推進48項改革任務和18個年度重點...
    2020年,龍崗區全面深化改革步履堅定、鏗鏘前行,持續以破土凌雲節節高之勢,破發展之羈,紓民生之困,謀奮進之局,一項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一波波紅利惠民利民,龍崗大地一幅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改革畫卷躍然呈現:轄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位列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第一名;入選「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第二名;榮獲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