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以「五個新」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2020-12-23 瀟湘晨報

四川省積極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教育的新要求,啟動產教融合示範項目建設,按照「抓項目、重協同、有突破、能示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示範引領,注重「五個創新」,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構建「新機制」,推動產教融合新變革。構建協同聚合機制,省財政廳、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四部門聯合,集聚資源、聯動發力、協作共管,克服產教研脫節的頑瘴痼疾。財政部門提供資金保障,教育、經信和科技部門開展專業引導,聚焦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加強教學實踐創新平臺建設,突出技術協同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用6年時間分批打造50個產教融合示範項目。構建全鏈條貫通機制,通過項目建設貫通教育和產業的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建立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到應用開發、規模生產、經營服務的全鏈條優勢互補、互通互融體系。構建一體化發展機制,以項目為牽引,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技術創新協同發展,促進教育、產業和科技深度融合、相互支撐,形成培育技術技能人才和成果的良好生態,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和活力。

打造「新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徑。創新構建「雙激勵」模式,財政部門分別安排教育資金獎勵入選學校、安排產業資金獎勵入選企業,有效解決校企合作對企業吸引力不夠、企業參與辦學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創新實施「雙主體」建設,確立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同體」理念,貫穿項目申報、建設、評價、運營全過程,要求學校和企業全程緊密合作、共同組織完成,引導產教合作機制創新,提升學校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形成共榮共生的校企命運共同體。創新推動「雙類型」示範,將產教融合示範項目分為人才培養類和綜合類,人才培養類項目重點解決四川支柱產業人才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綜合類項目在人才培養基礎上增加對關鍵技術、重要工藝的突破創新。

注入「新內涵」,樹立示範項目新標杆。推動「培養+就業」有機銜接,學校為企業定製培養人才,企業穩定吸納學生就業。在學歷教育方面,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資源、實施培養過程、評價培養質量;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學校為企業開展員工技能提升培訓,學校與企業共同為合作領域社會人才技能提升提供培訓服務。推動「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校與企業共建共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研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場所和適合的實習崗位。推動「研發+轉化」創新驅動,企業、學校雙方共建研發團隊,圍繞產業關鍵技術、重要工藝等,特別是圍繞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進行研發,開展協同攻關,催生企業急需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推動科研創新成果產業化。

突出「新辦法」,構建項目遴選新體系。聚焦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全力服務「5+1」現代工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10+3」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2020年首批項目遴選建設電子信息產業5個、裝備製造產業4個、能源化工產業2個、食品飲料產業2個、先進材料產業1個、數字經濟產業1個,實現「5+1」產業全覆蓋。面向部、省、市屬本科、高職院校徵集和遴選示範項目,共有56所高校提交申報材料,包括本科高校24所(其中中央部委直屬高校4所),高職院校32所。突出帶動引領,堅持「學校水平高、企業影響大、合作基礎好、預期效果佳」原則開展項目遴選,注重項目示範性和引領性,努力探索可複製、可借鑑經驗,並適時在全省推廣。

謀劃「新管理」,突出改革示範新激勵。堅持競爭立項,通過形式審查、專家網評和會議答辯評審等程序,從56所高校申報的項目中優中選優,確定15個入選項目。堅持動態考核,秉持「能上能下、動態調整」原則,通過中期績效評估監測項目進展情況,將資金分配與評估結果掛鈎,對進展順利、評估合格的項目給予繼續支持,對達不到要求的項目酌情扣減直至全部收回經費。堅持分類支持,根據學校、企業承擔的任務和成本支出情況區別支持,校企分別劃撥,每個示範項目兩年內最高可獲得5000萬元支持,其中教育廳對入選示範項目學校予以最高4000萬元支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入選示範項目企業予以最高1000萬元支持。對科研和成果轉化項目,科技廳優先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中給予支持。

【來源:教育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將舉辦 4個核心議題探索產教融合...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10日,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IFIE)新聞媒體通氣會在京舉辦。本次新聞媒體通氣會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主持,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華職業教育社黨組成員、副總幹事李英愛,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建榮,河南省駐馬店市副市長馮玉梅,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理事長孟慶國,黃淮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先省參會。
  • 產教融合新探索,動力來源於一顆強勁的「金融心」
    1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揭牌。據悉,截至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基本建成具享有較強影力和示範效應的國家產教融合示範區,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以教育賦能產業,為實業輸送專業性人才,成為教育中市場主體該有的自覺。
  • 後疫情時代 產教融合突破性發展謀求破局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也是其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黨中央提出的「六保」新任務中的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都繞不過「產」「教」兩大核心要素。唯有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讓產教共生共榮,方可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蘭州大學產教融合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11月初,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工程碩士趙文斌與9個小夥伴完成了第二次聯合成果匯報,他們的聯合培養單位——廣州浩鯨雲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導師,以及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給了他們成果以及學習效果很高評價
  • 校企合作開新局 產教融合促發展 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揭牌成立
    12月11日,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首屆水利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太原召開。大會宣讀了《山西省教育廳關於同意成立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的批覆》,審議通過了《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章程》,選舉產生了集團第一屆理事會及各專門機構人員。
  • 東方:夯實工業發展之基 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十三五」期間,東方堅持「做優煉油、做強化工、產品多元」的工業經濟發展理念,推動工業產業鏈向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延伸,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提升工業發展水平,為東方實現「港產城」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 人才增長超20%,位列國家認證新專業,數字孿生或成為產教融合「新...
    正如國內的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為了推動人工智慧、計算生態等發展,他們都將目光瞄準了高校這一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通過產教融合為其相關生態建設培養人才。作為全球領先的實時3D技術企業,Unity也不例外。除了在遊戲領域深耕細作,近年來,Unity也在不斷拓展應用邊界,加速虛擬實境、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工業、製造業、建築等領域的落地,而這同樣需要大量實時3D技術人才的參與。
  • 凝聚校友力量 助推產教融合 湖南工業大學打造地方高校發展「共同...
    會上,長沙校友會會長白家森致歡迎詞,校友會秘書長郭鳳蓮教授代表校友會作2020年工作報告;會議同時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餘明陽圍繞產教融合、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趨勢及企業品牌打造路徑,從「疫情不確定性加劇、全球迎來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等12個方面作了主題講座;邀請湖南工業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彭建平圍繞「『提升校企品牌價值的產教深度融合』項目體系優化方案」進行了主旨發言。
  • 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民航服務技能大賽和產教融合發展論壇將在湖南...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指導,中國教育電視臺、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教育報、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航空分會、長沙縣人民政府協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產教融合研究分會、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集「技能大賽+高端論壇+學生就業」三位一體的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民航服務技能大賽和產教融合發展論壇,於2020年10月28日—11月9日在湖南長沙舉行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未來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整體式、體系化中的變革與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基礎教育,已經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內涵可以概括為「四化」:「現代化」,基礎教育全面走向教育現代化;「體系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科學化」,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走向「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生態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創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這些新內涵,為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時代性的新特徵,表現為四個「更加」。
  • 深化產教融合 讓高校智力資源真正融入企業發展
    「這幾年跟高校合作,產品研發效率明顯提升,新產品科技含量高、上市快,競爭力顯著增強。」說起與常熟理工學院的產學研合作,江蘇航天龍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少剛十分興奮。這種拓展的背後,是常熟理工學院不斷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努力。以建設特色鮮明、質量著稱的應用型品牌大學為目標,常熟理工學院從2004年就開始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十年之力實現了從師範院校向理工院校的轉型,確立起「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提出「注重通識,融入業界」的人才培養理念。
  • 重慶巴南高職城:一座產教融合的「科教新城」
    「巴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巴南區發展五個千億產業集群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產教融合:打造西部新技能人才培育高地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是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首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全國首批職業訓練院(試點)建設單位。
  • 打造實時3D人才培養最佳樣板, Unity的產教融合之路
    正如國內的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為了推動人工智慧、計算生態等發展,他們都將目光瞄準了高校這一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通過產教融合為其相關生態建設培養人才。作為全球領先的實時3D技術企業,Unity也不例外。
  • 中宏(河南)產教融合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聘任主任及19位專家
    中宏網河南12月9日電(見習記者 潘旭)為推動河南省產教融合建設縱深發展,12月8日,中宏網在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召開河南省產教融合建設研討會。會上,中宏(河南)產教融合專家諮詢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
  • 平臺院校談創新④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 探索...
    近年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踐行文科高校轉型發展、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新文科建設路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以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
  •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川府發...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搭建四川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數位化公共服務平臺。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實施醫養教融合 推進高職教創新發展
    圖文信息中心大樓、大健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學生公寓三個基建項目相繼落地;學院爭創雙高計劃、康養產業研究院建設被列入市政府「高起點規劃職業教育結構布局」支持項目序列;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歌的徵集和發布,凝聚起濟護人的精神力量;圓滿完成疫情期間201名新疆內職班師生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內涵建設,聘請業內專家擔任學院專業帶頭人;推進產教融合,相繼與濟南市中醫醫院、濟南市口腔醫院、濟南市民族醫院籤署教學醫院
  • 大連這11家企業將開展產教融合建設
    7月13日,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公布了我市首批納入大連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範圍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大連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恆力石化(大連)煉化有限公司、大連東軟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我市將鼓勵上述 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舉辦教育,深度參與「引企入教
  • 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落地華東師範大學
    9月26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戴立益在致辭中指出,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聯合開展教學改革及課程優化,運用「智能+教育」方法推動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究,聚焦關鍵能力的培養,將有助於培育能夠解決關鍵核心領域問題的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