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教融合 讓高校智力資源真正融入企業發展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這幾年跟高校合作,產品研發效率明顯提升,新產品科技含量高、上市快,競爭力顯著增強。」說起與常熟理工學院的產學研合作,江蘇航天龍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少剛十分興奮。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航天龍夢公司還跟常熟理工學院「工業智能計算團隊」合作,同時聯合南京郵電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科龍芯公司等單位,共同申報了一項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課題——「自主可控大數據一體化平臺」。

這種拓展的背後,是常熟理工學院不斷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努力。以建設特色鮮明、質量著稱的應用型品牌大學為目標,常熟理工學院從2004年就開始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十年之力實現了從師範院校向理工院校的轉型,確立起「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提出「注重通識,融入業界」的人才培養理念。

「高校要真正融入業界,必須直面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做到與企業『同頻共振』。」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表示,高校應在持續提高自身科技服務地方社會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加快篩選凝鍊科技創新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產業帶動性大、輻射影響面廣的科技成果,並組織實施轉化,讓高校智力資源真正融入企業發展。

據統計,截至12月28日,常熟理工學院2018年度與企業共籤訂橫向項目218項,合同經費4725.8314萬元。

「深化產教融合,必須要讓高校裡的智力資源『動』起來。」校長江作軍說。實施校地互動發展戰略,推進產教融合,常熟理工學院重視一線實踐,更認識到頂層設計的重要,強調通過政策創新,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走進企業、融入企業,在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實踐中增強科技服務水平,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社會的能力。

政策如何創新?教師積極性如何調動?職稱評審辦法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向來是調動教師積極性最有效的兩根指揮棒,常熟理工學院對此做出相應調整,一方面建立橫向科研項目與教師職稱評審之間的綠色通道,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橫向項目業績點並對承擔的較大橫向項目實施獎勵,明顯加大了對橫向科研項目的傾斜力度。

在機械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團隊」向來以「務實高效」的科研風格著稱,所開展的很多項目都有著不俗業績。其中同山東維克斯濾清器有限公司合作的「機油濾自動裝配生產線」項目,憑藉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研發技術,讓企業由原來生產線上需要12人減少到只需要2人,人員技術要求也相對簡化,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倍。「我們所研發的技術,必須要切實做到能夠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只有這樣,企業才會願意與我們合作,也才能體現出科技研發的真正價值。」團隊負責人楊蘭玉博士說。

2016年,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羅兵博士帶領團隊與蘇州承恩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啟動了「稻蝦共作」項目。該項目致力於水稻種植與龍蝦養殖相結合的技術研發,既能提高生產效益,又能保護生態環境。合作兩年多來,實施「稻蝦共作」的水稻田由最初的100畝增加到了近400畝,不但優質的稻、蝦產品上了當地中小學的餐桌,相關技術還被推廣到當地村莊,為地方上的「美麗鄉村」建設作出了貢獻。「在『稻蝦共作』項目基礎上,我們還進一步開展了『一稻三蝦』項目。」羅兵博士說,「提高企業效益,優化生態環境,是我們與企業合作的目標。」

校企間開展產學研合作,既助力企業發展,也讓學校科研力量不斷提升。幾年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張方舟教授開始與中石油合作「管道全景檢測機器人」項目。該項目主要針對長輸管道研發設計可進行焊縫缺陷檢測的機器人,第一代產品現已應用於中俄原油管道漠大二線,效果顯著。這期間由張教授牽頭組建的「工業智能計算團隊」也成長迅速,包括師生在內已達40多人。團隊目前正在研發的第二代機器人產品,將能夠應用於市政管道的內壁腐蝕檢查以及清淤等,在適用管道類型以及用途上都有了新拓展。

常熟理工學院堅持服務地方,積極深化產教融合,保證了高校智力資源持續融入地方企業。校企之間的精彩互動,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讓常熟理工學院日益提升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水平,強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向著特色鮮明、質量著稱的應用型品牌大學建設目標不斷邁進。 (王 任 劉志剛)

相關焦點

  • 凝聚校友力量 助推產教融合 湖南工業大學打造地方高校發展「共同...
    會上,長沙校友會會長白家森致歡迎詞,校友會秘書長郭鳳蓮教授代表校友會作2020年工作報告;會議同時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餘明陽圍繞產教融合、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趨勢及企業品牌打造路徑,從「疫情不確定性加劇、全球迎來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等12個方面作了主題講座;邀請湖南工業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彭建平圍繞「『提升校企品牌價值的產教深度融合』項目體系優化方案」進行了主旨發言。
  • 武漢開發區名企與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區建產教融合雙創基
    武漢海爾電冰櫃有限公司(簡稱「武漢海爾冷櫃」)與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舉行共建產教融合雙創基地籤約儀式。這是雙方繼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上簽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之後邁出的嶄新一步。
  • 四川省以「五個新」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四川省積極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教育的新要求,啟動產教融合示範項目建設,按照「抓項目、重協同、有突破、能示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示範引領,注重「五個創新」,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 平臺院校談創新④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 探索...
    近年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踐行文科高校轉型發展、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新文科建設路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以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
  • 後疫情時代 產教融合突破性發展謀求破局
    截至目前,我國除少數地區出現疫情反覆情況外,防控疫情整體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產業鏈與供應鏈正逐漸修復。在此過程中,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職業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樞紐作用。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也是其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黨中央提出的「六保」新任務中的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都繞不過「產」「教」兩大核心要素。
  • 加強科研、產教融合……首都高校這撥兒操作讓未來發展更有勁頭
    儘管還是疫情防控特殊期間,然而,首都高校卻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們或成立新的學系,或加強科研,或不斷推進校企合作,努力為學校未來發展鋪就寬闊道路。  他表示,北京交通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十四五」期間,學校將強化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學校優勢特色學科與企業實踐平臺的聯動,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以智慧交通為品牌輻射軌道交通建設的各個領域,拓展服務空間,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的融合創新。
  • 紅黃藍與幼樂美籤署戰略合作,開啟校企共創、產教融合新篇章
    全國各地職業院校認真貫徹落實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持續健全辦學體制、完善育人機制,不斷提升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和完善職業教育獨特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是我國綜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而企業與高校的深度合作是實施職業教育改革,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教培機構不僅為高等教育做了互補,更針對於眾多已經走向職場但不滿足於職業發展現狀的人群提供了重塑職業未來的可能。今年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要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展以網際網路賦能的在線職業教育成為政企共識。
  • 打造實時3D人才培養最佳樣板, Unity的產教融合之路
    龐大的人才資源從哪裡來?正如國內的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為了推動人工智慧、計算生態等發展,他們都將目光瞄準了高校這一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通過產教融合為其相關生態建設培養人才。 打破校企的理論和實踐鴻溝,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產教融合無疑是推動實時3D技術人才和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 武夷學院圍繞茶產業鏈培養人才,精準服務地方發展—— 產教融合端...
    原標題:武夷學院圍繞茶產業鏈培養人才,精準服務地方發展—— 產教融合端出一杯好茶武夷山是茶產業的天堂。圍繞一杯茶,不大的市區內,密布著3000餘家大小茶企,從種植採摘到包裝銷售,覆蓋全產業鏈。武夷山更是茶文化寶庫。
  • 校企合作開新局 產教融合促發展 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揭牌成立
    12月11日,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首屆水利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太原召開。大會宣讀了《山西省教育廳關於同意成立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的批覆》,審議通過了《山西省水利職業教育集團章程》,選舉產生了集團第一屆理事會及各專門機構人員。
  • 深化產教融合 精準培養技能型人才——市醫藥學校舉行人才培養基地...
    大洋網訊 為深化產教融合,縱深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9月28日,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與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國際醫藥港有限公司、廣東省參茸協會、廣州養老服務產業協會、越秀集團深圳市銀幸現代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廣州三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六家企業籤訂「人才培養基地」協議並進行掛牌儀式。
  • 產教融合新探索,動力來源於一顆強勁的「金融心」
    1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揭牌。據悉,截至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基本建成具享有較強影力和示範效應的國家產教融合示範區,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以教育賦能產業,為實業輸送專業性人才,成為教育中市場主體該有的自覺。
  • 韓喬:堅持產教融合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上海立達學院校長助理韓喬就民辦教育人才培養問題做了分享。    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在辦學機制體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民辦高校可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全方位人才。
  • 大連這11家企業將開展產教融合建設
    7月13日,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公布了我市首批納入大連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範圍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大連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恆力石化(大連)煉化有限公司、大連東軟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我市將鼓勵上述 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舉辦教育,深度參與「引企入教
  • 美味鮮公司獲評廣東省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近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公布了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經地方初核、部門覆核和專家評審及公示,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憑藉在產教融合發展方面的突出成績,獲評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並被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儲備庫。
  • 人才增長超20%,位列國家認證新專業,數字孿生或成為產教融合「新...
    龐大的人才資源從哪裡來?正如國內的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為了推動人工智慧、計算生態等發展,他們都將目光瞄準了高校這一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通過產教融合為其相關生態建設培養人才。作為全球領先的實時3D技術企業,Unity也不例外。
  • 阿里雲大學總經理孫麗歆: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機制 有效打通...
    一、加快形成可持續的協同育人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是改變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不平衡問題的關鍵點,自國辦2017年發布《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來,企業、高校積極行動,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探索產教融合機制。
  • 產教融合 共創未來——愛威爾科技與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共建北大荒XR產業學院
    愛威爾科技作為黑龍江省虛擬實境產業的領跑者,與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強強聯合,共同建立全國首家XR技術+農業為育人方向的「北大荒XR產業學院」,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平臺載體,在XR技術人才培養與實踐、XR技術+農業應用項目研究與開發、成果轉化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培養適應XR科技及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 揭秘海南電影學院投資方: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參辦電影學院是潮流嗎?
    建校需要前期投資,企業有資金來源,企業也可以給學生提供鍛鍊機會,電影行業是一個側重體驗感、實操性的行業。作為創辦方,企業在聘用該校畢業生方面,有望佔有競爭對手所沒有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也在推動產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