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喬:堅持產教融合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2021-01-07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12月8日,2020年度央視網教育盛典在京召開。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上海立達學院校長助理韓喬就民辦教育人才培養問題做了分享。  

  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在辦學機制體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民辦高校可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全方位人才。新時代民辦高校在為社會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的同時,要注意全面轉型、深化發展,堅持走產教融合的路子,穩步推進學科專業建設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專業學科建設,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培養平臺。同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之中,為社會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綜合高素質人才。

相關焦點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加強產教融合 搭建築夢平臺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加強產教融合 搭建築夢平臺 2020-11-30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臺院校談創新④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 探索...
    築巢引鳳著力推動校企合作築巢引鳳優企入校學校按照「築巢引鳳、優企入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合作發展」的建設思路,近3年投入經費數億元,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實踐教學建設。校企合作努力打造示範基地01整合資源 構建「3個一」實踐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升達圓通科學工作院在產教融合中的引領作用,學校依託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範基地,聯合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和校內多部門,構建了「3個一」的協同育人實踐平臺體系,即「一院、一園、一基地」。
  • 四川省以「五個新」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四川省積極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教育的新要求,啟動產教融合示範項目建設,按照「抓項目、重協同、有突破、能示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示範引領,注重「五個創新」,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 星球動態|光合星球-河北工業大學大設計產教融合中心成功舉行籤約...
    2020年12月3日,「光合星球-河北工業大學大設計產教融合中心」籤約揭牌儀式暨項目建設研討會在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舉行。光合生態合伙人、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校友王磊發表講話,王磊表示:為促進教育、產業的有機融合,加強雙方在城鄉規劃設計、工業設計、數字文創、產品設計、設計教育、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企業在工程實踐、設計實踐、產業對接等方面的優勢,雙方共同成立「大設計產教融合中心」勢在必行。
  • 第四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在渝開賽
    今天(17)上午,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教育部、人社部指導的第四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賽,本次大賽以「職教育工匠、雙創築夢想」為主題,來自全國中、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大學的119個項目同臺競技,分享他們的發明創新成果和創業智慧。
  • 我校與萊茵科斯特公司產教融合研究中心揭牌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山理工人不能錯過的成語秘籍12月25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與萊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產教融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淄博市高新區管委會舉行。
  • 產教融合打通高職教育「最後一公裡」,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在湖北...
    授牌儀式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創業創新事業部主任劉偉華介紹,該中心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關於推行終生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聚焦職工教育主責主業,建設「職工驛站」等平臺,圍繞提升職業技能教育質量、引領職業教育現代化課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匯聚社會教育資源,大力開展滿足基層需求的助學就業項目
  • 萬通汽車教育與奇瑞汽車集團的「產教融合-師資共建百人培養計劃...
    大河網訊 12月1日,萬通汽車教育與奇瑞汽車集團的「產教融合-師資共建百人培養計劃」項目啟動暨新能源技術專家聘任儀式在安徽合肥舉行。儀式現場,中國東方教育創就業部部長於佳彪和奇瑞大學校長助理畢全國共同登臺,就「產教融合、師資共建百人培養計劃」項目進行籤約。此次師資共建,專家特聘籤約儀式的舉辦,不僅標誌著萬通與奇瑞在產教融合上的深入,更將大大提升萬通汽車學校在新能源人才培養上的實力。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兩會中有人大代表講到,「今年從全國到省、市,都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產業轉型所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在當下我國應用型人才結構倒掛的現狀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職業技能提升的職業教育成為激活「雙循環」中人才這一要素的關鍵。在職業教育中,教培機構的作用不可忽視。
  •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緊扣一品助強一業
    「這多虧了學校在產教融合方面提供的支持。」回顧創業之路,童國森很慶幸在學校的經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為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來,貴州(清鎮)職教城以政、產、學、研、用聯合發展為主導,充分利用職教城優勢資源,引入智能終端製造、現代農業、網際網路金融和智慧城市等產業企業,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新格局。
  • 華理攜手巔思智能共建產教融合數位技術創新實踐基地
    12月23日下午,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巔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巔思智能」)共建的產教融合數位技術創新實踐基地設備捐贈交付儀式在逸夫樓演講廳舉行。我校副校長王慧鋒與巔思智能CEO惲成共同為產教融合數位技術創新實踐基地揭牌。我校教務處處長黃婕和巔思智能副總經理姚欣科分別代表雙方籤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會議由教務處副處長兼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劉金庫主持。
  • 武夷學院圍繞茶產業鏈培養人才,精準服務地方發展—— 產教融合端...
    原標題:武夷學院圍繞茶產業鏈培養人才,精準服務地方發展—— 產教融合端出一杯好茶武夷山是茶產業的天堂。圍繞一杯茶,不大的市區內,密布著3000餘家大小茶企,從種植採摘到包裝銷售,覆蓋全產業鏈。武夷山更是茶文化寶庫。
  • 武漢開發區名企與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區建產教融合雙創基
    武漢海爾電冰櫃有限公司(簡稱「武漢海爾冷櫃」)與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舉行共建產教融合雙創基地籤約儀式。這是雙方繼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上簽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之後邁出的嶄新一步。
  • 產教融合新探索,動力來源於一顆強勁的「金融心」
    1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揭牌。據悉,截至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基本建成具享有較強影力和示範效應的國家產教融合示範區,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以教育賦能產業,為實業輸送專業性人才,成為教育中市場主體該有的自覺。
  • 推進產教融合 第三屆「健盛杯」內衣設計大賽舉辦
    本次大賽由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理工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承辦。大賽作為「浙江理工大學時尚2019」系列活動之一,大賽不僅激發和挖掘了大學生創作設計的熱情與潛能,更是作為橋梁有效地將學科交流、成果展示與創業孵化等環節相連接,實踐與深化了「創新、創意、創業」的「三創」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
  •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實施醫養教融合 推進高職教創新發展
    ,學院黨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緊緊把握高職院校發展趨勢,結合學院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濟護」特色,推出了主題教育「三結合」、領導班子工作標準「五個一」、作風建設「八祛八強」、思想教育「十於十惟」、制度建設「十完善十提升」等一系列創新性舉措。
  • 後疫情時代 產教融合突破性發展謀求破局
    截至目前,我國除少數地區出現疫情反覆情況外,防控疫情整體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產業鏈與供應鏈正逐漸修復。在此過程中,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職業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樞紐作用。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也是其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黨中央提出的「六保」新任務中的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都繞不過「產」「教」兩大核心要素。
  •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職生數學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
    但是,高職數學的教與學、學與用存在很多問題,教學過程重理論而輕實踐,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隨著社會和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應對高職數學教學進行改革,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使學生能夠將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實際,促進高職數學教育的發展。
  • 展會進行時丨直擊「98人才展」現場,看國科科技產教融合成果
    本屆「人才展」聚焦「活力廈門C位無限」,圍繞「三個六」引才目標,以服務經濟產業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為宗旨,搭建了展覽、推介、洽談「一站式」服務平臺。產教融合雲平臺亮相「人才展」展覽期間,國科科技向與會者展示了公司核心產品【產教融合雲平臺】:本平臺以產業技術和項目為基礎,搭建產業與院校合作的網際網路協作平臺,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形成產業技術與人才需求的數據積累,並通過人工智慧算法,
  • 重慶巴南高職城:一座產教融合的「科教新城」
    「巴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巴南區發展五個千億產業集群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據巴南區委書記辛國榮介紹,高職城主要承接新建及遷建高職院校和引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開放融合、智慧智能、科技生態、空間一體」的思路,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全力打造重慶南部大數據產業集聚地,加快建設富有創新創業活力的「科教新城」,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