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觀音》受關注 媒體呼籲「正能量」影片

2021-01-18 網易娛樂

2013-08-02 09:35:00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電影《不肯去觀音》遭遇排片不公的待遇受到了眾多媒體和觀眾的熱議,一時間院線排片的標準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網易娛樂8月2日報導 由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絲賓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中影集團聯合出品發行,匯集了斯琴高娃、聶遠、「謀女郎」李純、中野良子、中泉英雄等多名中日著名影星聯袂主演的中國首部觀音題材故事電影《不肯去觀音》遭遇排片不公的待遇受到了眾多媒體和觀眾的熱議,一時間院線排片的標準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不肯去觀音》排片遇冷 不公待遇令媒體吶喊

《不肯去觀音》作為中國首部觀音題材的故事電影,自7月26日上映以來便遭遇了排片尷尬,形成了「上座率高、口碑好,排片差」的怪現象。影片排片不足1%,多數影院都未在黃金時段提供場次,更有不少影院兩天後便將電影草草下線。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肯去觀音》的上座率和口碑卻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全國範圍內上映《不肯去觀音》的影院,放映廳的上座率普遍都達到了八成以上,很多一線城市甚至出現了座無虛席的情景。針對此類現象,眾多媒體都對院線的排片標準產生了質疑,認為應該提升此類正能量影片的排片,減少一些低俗、搏眼球、搏出位影片的上映場次。

電影改變生活 《不肯去觀音》成浮躁社會靜心劑

除了眾多媒體對《不肯去觀音》給予了肯定外,觀眾對該片的題材、內容和意義也做出了自己的評判。在電影《不肯去觀音》上映前,眾多知名人士便表示了對這部「特殊「題材電影的關注,著名的延參法師就曾在微博中表示對這部電影「期待已久」。《不肯去觀音》上映後,新穎的題材和動人的情節淨化著每位觀眾的心靈,震撼了所有人。很多觀眾甚至因為這部電影而改變了自己原有的生活。一位待人冷漠的個體老闆看完影片後,被觀音的慈悲所感動,自掏腰包包下整個影廳請觀眾共同感受《不肯去觀音》的魅力,並表示以後每個月都會親自參與慈善活動;另一位平時經常與父母吵架的90後女孩在看過《不肯去觀音》後,當即對自己的行為向父母道歉,並表示要像影片中那樣與人為善、孝順父母。此外,還有很多觀眾在看過影片後,認為《不肯去觀音》就像一針靜心劑、一杯清茶,注入每個浮躁的人心中,使心靈甚至靈魂都得到淨化。對此,《不肯去觀音》的片方也堅定了繼續拍攝的決心:「票房不能代表一切,能打動觀眾就值!觀眾的口碑使我們拍攝此題材電影的決心更加堅定,我們也會繼續拍攝出更好的作品回報他們」。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有一座普濟寺,裡面就供奉著一尊「不肯去觀音」。關於這尊「不肯去觀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話說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對觀音菩薩十分仰慕,他不遠萬裡來到東土大唐,想朝拜觀音菩薩,並且學習佛法。
  • 馬郎婦觀音、蛤蜊觀音與「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是什麼?
    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知,「觀世音」實乃菩薩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
  • 不肯去觀音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它是傳說還是史實?
    這個塑像下面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明朝周應賓《普陀山志》裡的故事: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慧鍔得觀音相與五臺山,將歸日本。舟觸新羅礁,蓮花擋洋,舟蔽不前。鍔禱曰:「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建立精藍。」有頃,舟向潮音洞泊焉。有居民張氏目睹斯異,遂舍所居,築室供之。號為「不肯去觀音院」。這段記載,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情節,基本上是把慧鍔和不肯去觀音院的故事講清楚了。
  • 不肯去觀音,你心中的普陀山是什麼樣的?我心中的是這樣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地藏、普賢、文殊、觀音四大菩薩,老百姓最為熟知的就是觀音菩薩,遇到什麼困難總是會在心中默默的祈禱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保佑,因為觀音菩薩總是在人們危難刻出來救苦救難。所以觀音菩薩在我國民間的信仰度最高。
  • MACD炒股指標:不肯去觀音,抓住牛股不鬆手!終於拿了一個主升浪
    MACD葛南維八大買賣法則(免費課程部分):下跌,乖離,水下金叉(第一個買點),回撤不破(第二個買點),拉升乖離(賣出之後會以更高的價格去追),水上死叉(誘空),再次金叉(梅開二度,第三個買點),主拉升行情。
  • 《春江水暖》問鼎最受傳媒關注影片 張子楓獲女主角榮譽
    7月31日晚,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閉幕儀式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順利舉行,十一項榮譽花落各家。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閉幕儀式現場導演顧曉剛的處女作《春江水暖》在電影語言上的探索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榮獲最受傳媒關注影片和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
  • 浙江舟山「不肯去觀音院」的神奇故事
    ,在「不肯去觀音院」,高不過1米。「不肯去觀音院」,念起來拗口,讓人理解起來費解,誰不肯去觀音院?原來,這裡面有個十分神奇的故事。話說大唐鹹通年間,有個日本和尚慧鍔到五臺山求法,幸遇一尊用白玉精工雕成的觀音法像,觀音像高三尺左右,坐在蓮臺寶座之上,菩薩光芒四射,手持淨瓶,瓶中插一朵蓮花,容貌清秀,端莊嫵媚,慈祥可親。
  • 公益微電影《我是你的眼》呼籲關注老年人健康
    公益微電影《我是你的眼》呼籲關注老年人健康 2016-05-13 09:43:18來源:紅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張馨予結婚2年多,形象越發正能量,發聲呼籲卻引來網友爭議
    婚後的張馨予跟丈夫的關係非常好,兩個人在平臺上曬出的合照甜蜜恩愛,張馨予跟婆婆關係處得也相當不錯,公眾形象越發正能量起來。近段時間,張馨予沒有再接拍影視作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公益活動,開始關注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們身上。
  • 普陀山系列故事——不肯去觀音
    觀音大士結緣四海,當地有句俗語為:「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世界的信仰。」
  • 【媒體關注】今日浙報整版關注「海天佛國」普陀山
    真正讓普陀山名揚天下,贏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盛譽的,是觀音大士。而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等也成了觀音道場在普陀山的標誌。說起普陀山觀音道場的來歷,孫和軍娓娓道來——普陀山觀音聖地起始於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慧鍔第三次入唐求法,在五臺山請得觀音聖像一尊,搭乘商船歸國(詳見唐代日本《頭陀親王入唐記》),歸經普陀山,遇到風浪,商船觸到新羅礁(現普陀山對面朱家尖島古石牛港入海口蓮花洋上的一塊海礁),一連數天,無法起航,慧鍔以為菩薩不願去日本,結果船漂到潮音洞就上岸。
  • 《春江水暖》摘得上影節最受傳媒關注影片 張子楓獲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
    7月31日晚,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各項榮譽揭曉。電影《春江水暖》獲評最受傳媒關注影片,顧曉剛憑藉該片獲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萬瑪才旦憑影片《氣球》摘得最受傳媒關注導演與最受傳媒關注編劇兩項榮譽;張子楓憑《再見,少年》獲評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仁青頓珠則憑藉《我的喜馬拉雅》獲最受傳媒關注男主角,該片與《傑米拉》一同獲得組委會特別榮譽。
  • 呼籲關注阿爾茨海默患者,過去無人提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在這個特別日子裡, 包括張繼科、黃渤、陳赫、張藝興、姚琛、等人都紛紛發文呼籲眾人關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其中也包括了軍嫂張馨予,她也是第一時間發文呼籲,為公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攝影者取景地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這裡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加上「不肯去觀音」的傳說,使它成了「普陀三大寺」之外最有名氣的寺院。每天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又因為寺院建在海邊,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取景地。從紫竹林禪院往海邊走,不一會兒就能到不肯去觀音院。
  • 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明年在肇慶開機,呼籲關注阿爾茲海默症
    該片是中國首部以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為題材的院線電影,以一對老年夫婦(太太患阿爾茲海默症)實現晚年人生一個大夢想---自駕車去西藏旅遊為主要線索展開。影片反映阿爾茲海默症老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家人的誤解和包容,其傳遞的溫暖和正能量,西藏的壯美和神秘,旅行路上的各種突發和奇遇,都將構成影片一個又一個的吸睛要素。
  • 公益電影《寶貝回家》關注被拐兒童 傳遞正能量
    影片由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鬼才田七先生監製,當代新銳導演韓文清執導。公益電影《寶貝回家》以營救被拐兒童為題材,根據「生命不息,打拐不止」的打拐英雄事跡改編,由中國當代新銳導演韓文清執導並擔任編劇,臺灣青年演員賴芊合與溫思年主演,講述了愛心人士幫助孩子逃離拐子窩的感人故事。
  • 《血觀音》——觀音系列的又一部成功之作,金馬最佳影片實至名歸
    距離看過《血觀音》已經過去十天了,看完之後就忍不住打開電腦,想要安利給大家。但越在意就越不敢下筆,十天裡寫寫停停,每次下筆,都情不自禁地再一次陷入電影裡,更怕自己的隻言片語會讓它打折。我個人感覺,我們電影電視中的「觀音」相關總是成功的多。2003年孫儷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玉觀音》、同年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玉觀音》、2010年李玉導演的《觀音山》、2017年楊雅喆導演的《血觀音》,整體來說都是很十分優秀的作品。仿佛沾了觀音就沾了成功的氣息。
  • 《血觀音》成金馬獎最佳影片 惠英紅登頂文淇驚豔
    《血觀音》獲第金馬獎最佳影片1905電影網訊 11月25日晚,第54屆金馬獎頒獎禮在臺北舉行,獲獎名單已全部揭曉。《血觀音》大獲全勝,包攬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女配角三項分量極重的大獎,最佳導演則頒給《嘉年華》導演文晏,惠英紅登頂成為最佳女主角。年僅14歲的小演員文淇憑藉在該片中的出色表現一舉斬獲最佳女配角獎,可謂技驚四座。當晚文淇在臺上異常激動,泣不成聲的她嚮導演等主創表達了自己的感謝,這位年紀輕輕但已十分成熟的小姑娘前景無量。
  • 金馬最佳影片《血觀音》|沒有人是局外人
    金馬最佳影片《血觀音》|沒有人是局外人2017年歲末,《血觀音》成為本屆金馬獎的大贏家,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三項大獎。 血觀音,優雅的魔鬼,混匿於修羅場。關鍵是棠夫人在之後永遠等不到家人的愛,最後成長起來的棠真,更讓其躺在病床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謂長命百歲的掙扎,近在咫尺的輪迴。
  • 《血觀音》:這位臺灣導演太敢拍,惠英紅封后之作!
    電影《血觀音》劇照棠夫人之可以在權貴之間遊刃有餘,因為她深諳上流社會的遊戲規則:今天一塊錢去買,明天一百塊錢賣出去。電影《血觀音》海報棠府人的本事還不僅如此,她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脈,比如,媒體圈、警察局,甚至是身處要治的官員都是她的座上賓,比如,管錢的林議員,有詮釋的縣長,或將出任新一任主席的王院長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