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觀音,你心中的普陀山是什麼樣的?我心中的是這樣

2021-01-18 小海鷗陪你看世界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地藏、普賢、文殊、觀音四大菩薩,老百姓最為熟知的就是觀音菩薩,遇到什麼困難總是會在心中默默的祈禱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保佑,因為觀音菩薩總是在人們危難刻出來救苦救難。所以觀音菩薩在我國民間的信仰度最高。

所以普陀山作為南海觀音的道場,去的人也很多,每個人去到普陀山都有自己的感受,今天來說說我去完普陀山的感受。

我第一次去普陀山是大學剛畢業那會兒當導遊,帶團去普陀山,雖然是帶團,但是我也是第一次去,所以也特別新鮮,當地接導遊上車講解時我也聽得非常認真。

因為普陀山時佛教名山,所以導遊第一個強調的事情就是如何燒香,以及燒香的規矩,對於這個我對他說的為什麼要燒香記得很清楚,以前也是搞不清楚為什麼人去寺廟要燒香,原來當香火的嫋嫋青煙升起的時候,人跟佛祖跟菩薩之間的連接就有了,有了連結許願才能將願望傳達到。

還有對他講不肯渡觀音的傳說印象也非常深刻。

相傳五代後梁明貞二年,已經有很多日本人到中國來學習佛法,其中有一個叫慧諤和尚也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學習佛法,他行至五臺山,再山上見到一尊特別莊嚴肅穆、清淨慈祥,慧諤頓時心生歡喜,想要把這尊佛像帶回日本給國人瞻仰,但是他又擔心五臺山的師傅不願意將這尊這麼精美佛像帶回去,於是他就偷偷地將這尊佛像帶走準備帶回日本。

但是船行至舟山群島附近時卻怎麼都走不動了,海中出現無數的鐵蓮花阻擋了船的去路,不管船走到哪裡,都會被阻攔。

慧諤和尚驚恐萬分,心中忐忑不定,想到莫不是觀音菩薩責怪我將聖像偷走於是羞愧又懺悔地跪地祈禱: 都是弟子的錯,弟子因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您去日本,假使我國眾生此時無緣見您,當從所向,弟子即就該處,建立精舍,供奉聖像』。

剛剛祈禱完小船就開向了潮音洞邊上停下來了。當時的普陀山還是一片荒島,只有幾個打魚的老翁在這裡搭著茅草房以打魚為生,慧諤找到漁夫,跟漁夫說明情況,漁夫非常歡迎,立馬將茅舍讓出來供奉觀音像,還帶領其他居民到這裡朝拜,所以普陀山就慢慢地有了香火之氣,這座普陀山的第一座寺廟就叫「不肯去觀音院」,普陀山也就成了觀音菩薩的道場了。

坐船到了普陀山印象最深的不是33米高的觀音菩薩雕像,而是站在普陀山能夠看到遠傳的島上一尊觀音造像一模一樣的荒島,我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很久,都覺得這真的太神奇了,真的太像一尊觀音造像了,安靜的躺在遼闊的海面上庇佑著人們。

還有不肯去觀音院旁邊的紫竹林,這裡的竹子的莖真的是紫色的,看的我以為是甘蔗呢!

對普陀山還有一處印象很深,就是潮音洞旁邊的山崖,在那彼岸可以眺望遼闊的大海,可以吹著肆意的海風,聽著嫋嫋梵音,那一刻內心會無比的安寧。

這些就是我心中的普陀山,你心中的普陀山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有一座普濟寺,裡面就供奉著一尊「不肯去觀音」。關於這尊「不肯去觀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話說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對觀音菩薩十分仰慕,他不遠萬裡來到東土大唐,想朝拜觀音菩薩,並且學習佛法。
  • 普陀山:觀音顯聖撥雲見日
    在24、25日之前一直在颳風下雨,如果這樣的天氣再繼續下去,法會的客人就沒辦法如期到來,就會影響到開光法會的順利進行。就在所有人都感到一籌莫展的時候,原本厚重的烏雲竟然在一夜之間悄然退去。當天凌晨三點半,戒忍大師特意起身上殿察看天氣,發現天上星光朗朗,他不禁鬆了一口氣,看來天公作美,今天開光應該是沒問題了。
  • 海天佛國,尋找心中淨土:小鹿導遊帶你雲遊南海聖境普陀山
    最近範冰冰在普陀山虔誠拜佛的新聞再次成為網絡熱門事件,網友們褒貶不一。和巋然不動的普陀山一樣,當事人也不做回應。為什麼明星們都喜歡去普陀山拜佛呢?真的有那麼靈驗嗎?真的可以讓你達成所願嗎?帶上你的疑問去一趟普陀山吧,也許當你踏上普陀山的那一刻,答案不言而喻。
  • 印記·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的來歷,要從一位日本僧人說起
    一山名勝待師開,天下群瞻兩足地。——釋·潮音通旭《贊不肯去觀音像》此詩的作者是康熙朝高僧、普濟禪寺住持。唐時,日僧慧鍔渴望到中國求法,於是坐遣唐使之船抵達中國。同時代的日本高僧圓仁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了慧鍔的大唐之行: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日本為仁明代承和八年)秋,慧鍔首次來華,朝五臺山,到天台山過冬。
  • 各地寺院都供奉觀音,為何普陀山才是觀音的道場?多數人都不知道
    在中國,很多人了解觀音菩薩都是從四大名著《西遊記》開始的,它是一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在國人心中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遊客或者信徒到寺廟後,都會為了國家安全、家人健康而去拜觀音菩薩,很多人說,雖然國內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會供奉觀音菩薩,但是最靈驗的要數浙江舟山普陀山了,因為那裡是菩薩的道場,那麼道場是什麼呢?
  • 馬郎婦觀音、蛤蜊觀音與「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是什麼?
    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當下才恍然大悟。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後,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稱之「魚籃觀音」。
  • 不肯去觀音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它是傳說還是史實?
    慧鍔和尚也就被公認為是普陀山的開山祖師。後世也是以這個記載為藍本,牽強附會,添枝加葉,將這個開山故事演繹成了一個經典。然而就是這段記載卻也疑點重重。首先,他錯把「不肯去觀音院」的建立時間當成了慧鍔來山的時間,這個錯誤後來已經得到了糾正;第二,慧鍔從五臺山帶來的明明是觀音相,即畫像。以後的記載卻都成了塑像;第三,蓮花擋洋的描寫。海上怎麼可能會有蓮花這樣的植物?
  • 《不肯去觀音》受關注 媒體呼籲「正能量」影片
    網易娛樂8月2日報導 由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絲賓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中影集團聯合出品發行,匯集了斯琴高娃、聶遠、「謀女郎」李純、中野良子、中泉英雄等多名中日著名影星聯袂主演的中國首部觀音題材故事電影《不肯去觀音》遭遇排片不公的待遇受到了眾多媒體和觀眾的熱議,一時間院線排片的標準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攝影者取景地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這裡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加上「不肯去觀音」的傳說,使它成了「普陀三大寺」之外最有名氣的寺院。每天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又因為寺院建在海邊,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取景地。從紫竹林禪院往海邊走,不一會兒就能到不肯去觀音院。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南北朝時,觀音已逐漸獲得社會上的普遍信仰。今存敦煌莫高窟40多壁隋唐「法華經變」壁畫中,表現以觀世音為主角的「普門品」佔半數以上。壁畫中就有犯人念觀音名號而柳鎖自落、死囚臨刑念觀音名號而刀杖節節折斷的場面。這樣一位菩薩,中國人當然要歡迎他東來定居。浙江省舟山群島內的普陀山,就是他顯靈說法的道場。
  • 去普陀山旅遊,該怎麼安排行程?
    我和媳婦兒已經連續五年去普陀山了,我們是從大連出發,接下來說說我們的行程,我們一般是去四天,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們一般都是坐早上大連到寧波的航班,到寧波應該是上午11點左右。出機場坐機場到朱家尖的大巴車,大約2個小時到達。
  • MACD炒股指標:不肯去觀音,抓住牛股不鬆手!終於拿了一個主升浪
    MACD葛南維八大買賣法則(免費課程部分):下跌,乖離,水下金叉(第一個買點),回撤不破(第二個買點),拉升乖離(賣出之後會以更高的價格去追),水上死叉(誘空),再次金叉(梅開二度,第三個買點),主拉升行情。
  • 浙江舟山「不肯去觀音院」的神奇故事
    浙江舟山「不肯去觀音院」的神奇故事浙江這座寺廟名字拗口 讓人費解 有故事有傳說浙江省舟山群島上有一座普陀山,普陀山上至少供奉著三尊著名的觀音菩薩,一尊在雙峰山下,高18米;一尊在普濟禪寺,高8.8米;另一座
  • 普陀山燒香有什麼禁忌?
    到寺院一般信佛的人總是要拜一拜菩薩的,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據說特別的靈驗,很多人為這裡燒香拜佛,小編給大家說一些普陀山燒香一定要注意的禮儀。「海天佛國」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對面有2個主要的碼頭:沈家門半升洞碼頭、朱家尖蜈蚣峙碼頭。隨著杭州灣大橋、舟山連島大橋的開通,不少香客都選擇乘坐巴士去普陀山,而大巴就停在沈家門或者朱家尖碼頭,再換乘小快艇到達普陀山的。島上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及慧濟禪寺,普陀標誌為南海觀音大銅像,另外有個紫竹林景區(不肯去觀音院)百步沙、千步沙等,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哦!
  • 慈悲起航 臺灣靈鷲山多羅觀音起駕赴普陀山安奉
    靈鷲山開山宗長心道法師,浙江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旻法師,普陀山多羅觀音迎請團十位法師,及來自全球的數百名佛教信眾參加了啟航儀式,其中400名臺灣靈鷲山護法居士將護送多羅觀音至普陀山朝聖梵音洞安奉。觀音信仰是中國佛教的第一信仰。
  • 97年觀音顯靈真實事件經過,普陀山真有觀音顯靈嗎?
    網傳97年觀音顯靈真實事件發生在普陀山普濟寺,當時大師準備為觀音銅像開光,但天空中卻出現奇異的現象,在場的人看到此番光景紛紛跪地祈拜,像是真的看到了觀音一樣,事件經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根據大師的記憶一起回憶一下。
  • 普陀山系列故事——不肯去觀音
    關於普陀山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島呈菱形,南北走向,地勢西北高峻,東南平緩,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每逢佛事,屢現瑞相,信眾求拜,靈驗頻顯。
  • 蓮風搖曳四海崇 記者探尋「海天佛國」普陀山
    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欽賜寶陀觀音寺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普陀山以寺為山名正式開始。真正讓普陀山名揚天下,贏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盛譽的,是觀音大士。而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等也成了觀音道場在普陀山的標誌。
  • 【媒體關注】今日浙報整版關注「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最早叫梅岑山,相傳因漢代梅福在此採藥煉丹得名,宋時留梅福「履跡飄痕」,至今還有梅福庵、梅灣和煉丹洞等遺存。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欽賜寶陀觀音寺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普陀山以寺為山名正式開始。真正讓普陀山名揚天下,贏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盛譽的,是觀音大士。而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等也成了觀音道場在普陀山的標誌。
  • 普陀山「鎮山四寶」傳說和難得一見的「佛光樹」
    一天,有個老石匠對當家和尚說:「倘若法師願意,我可依照寶圖刻成觀音石碑,放在大殿供奉,讓眾瞻仰,不用擔心損壞」。和尚喜上眉梢,合十致謝同意。於是,老石匠找來一塊長方形青石碑,參照觀音圖像,刻成楊枝觀音碑。從此,來朝拜觀音菩薩的香客絡繹不絕,楊枝庵更出名了。誰知一場大火把庵燒得精光。那幅名畫自然片紙無存,楊枝觀音碑也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