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底何意?古代文人們有爭議

2021-02-17 美詩美文的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瓊瑤原著改編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尤其是它的主題曲當年更是風靡於大街小巷,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猶記得筆者首次聽到「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臺煙雨中,記得當初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那種驚豔,當時還在想寫這歌詞的人太牛了,這裡面的一些歌詞比我當時知道的為數不多的古詩詞還經典,這也太有才了吧。

後來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我才知道這首歌中很多歌詞其實就是照抄的古詩詞,像「車如流水馬如龍」便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美人如玉劍如虹」則是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夜坐二首》。而筆者本期要說的「多少樓臺煙雨中」則是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江南春》。

《江南春》

千裡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描寫江南春景的小詩,雖然僅僅只有28字,但是千百年來卻素負盛譽。《歷代詩法》中更是評價這首詩「包羅萬象,真天地間驚人語也。」不過就是這樣一首佳作,卻一直以來頗受爭議,尤其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更是讓古今詩詞專家爭論不休。那這兩句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會引起專家的爭論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賞析。

這首詩和一般的寫景詩具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寫景詩都是著眼於目之所見之景,或是聚焦於庭院之間,或是極目遠望,但這首詩更多是依託於詩人的想像,由眼前之景聯想到整個江南的風景。

起首兩句便如同電影中的俯瞰鏡頭一般,從江南大地的上空疾掠而過。遼闊千裡的江南大地上,處處花草豐茂相互映襯,活潑的鶯雀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在風中飄揚的酒旗,都映入眼中。這兩句的描寫可以說將千裡江南的繁麗寫盡。

可就是這麼經典的兩句詩,明代三才子之一的楊慎卻對首句提出了質疑,這是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呢?我們看看他說了些什麼:

千裡鶯啼,誰人聽得?千裡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裡,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這樣的質疑其實筆者是很不理解的,杜牧這首詩本來就不是實寫,而是通過眼前所見推及整個江南大地的景象,是有想像因素在其中的。這只是文學創作和藝術表現手法而已,並沒有什麼值得質疑的。按照這個邏輯,難道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飛流直下三千尺」也要改成「幾十尺」?所以個人覺得,這個質疑沒有任何道理。

後兩句則描寫了煙雨之中的寺廟樓臺。南朝遺留下來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在煙雨濛濛中若隱若現。當然這裡的「四百八十寺」並不是實寫,而是強調寺廟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景象是典型的晴日特徵,但是現在後兩句卻是煙雨之景。

可能有讀者會覺得前、後兩句杜牧寫的是不是不同時間的江南景色?其實並不是,這整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江南景色風景畫。至於出現「煙雨」其實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江南大地廣袤,有些地方天晴有些地方煙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杜牧這首詩雖然只有28字,卻寫盡江南春景,如同一幅山水畫,令人讀之不由感嘆於他的筆力。不過這首詩中後兩句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直以來卻引起了古今詩詞專家的爭議。部分人認為這首詩就是單純描寫江南的美景,以此表達詩人對於江南的讚美和嚮往。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一首「諷刺詩」,認為杜牧所處的年代朝廷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導致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了當時的社會危機,而杜牧本人又有反佛思想,所以這首詩後兩句當是借古諷今,而前兩句對於江南美景的描寫是為了加深諷刺效果。

那麼這樣的爭議到底誰對誰錯呢?其實文學解讀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我們找不到史料依據,只能通過作品本身來理解詩人所表達思想的時候,其實各種解讀都是沒有問題的,沒有對錯之分。因為每種觀點的持有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論據,但是這論據卻沒辦法說服持其他觀點的人,所以這種爭議不可避免,也很難統一。

不過對於筆者來說,更支持「借古諷今」的這種觀點,畢竟杜牧一生的詩作以詠史抒懷為主。那麼大家更支持那種觀點呢?歡迎在評論區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

相關焦點

  • 懷舊、煙雨、古寺、空境、禪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懷舊的情緒,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及其弟子紛紛著書立說,我們如今仍然在遙想那是一個怎樣繁榮的屬於思想的時代。輕裘緩帶,寬袍大袖的魏晉名士向我們款款走來,竹林七賢正暢談老莊之道,會稽山陰之蘭亭有多少名士正在流觴曲水,吟詩作賦。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將江南的美景盡收眼底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詩人來到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花紅柳綠,一派春天繁華的景象,並且這景象綿延數千裡,讓詩人流連忘返,應接不暇。輾轉反側,在山水相交的城郭裡,還有一個小山村,山環水繞,酒旗飄搖,好不熱鬧,在這裡欣賞的江南特有的美景,喝著江南的美酒,詩人陶醉於其間,心曠神怡。
  • 千裡江南,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的春雨,柔情中帶著愁怨,悵然間攜著遠思。雨日的梅莊,更是庭靜門深,素日沒有生人來訪,雨天連鳥雀也無聲息。庭院裡的草木清潤潔淨,葉脈上亦是纖塵不染,花事爛漫鮮妍,又簡靜內斂,不肯輕易驚擾它們的主人。 室內茶煙漫漫,嫋至庭前簷下,與窗外的煙雨風景相看,只覺歲月安定,物我清好。
  •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祈福許願求姻緣都很靈驗,就在南京市區內
    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有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江南春》,其中有兩句千古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因為當時的皇帝崇尚佛教,就在當時的京城,現在的南京城裡大建寺院,在如今的南京市區內,有一座千年古剎,它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同樣也是很多南京人經常去的一座寺院。
  • 原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還有這三種解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裡鶯啼綠映紅,江南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遼闊上,一眼望不到邊,一千裡不足以說其大。這麼廣袤的土地,到處是鶯歌燕舞,花紅柳綠,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江南是富於變化的,有時陽光明媚,有時卻是煙雨濛濛。晴有晴的意蘊,陰有陰的情調。正如詩人蘇東坡詩裡所說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杜牧路過南京一帶,那是南朝宋齊梁陳的故都啊,當年是多麼繁華。那時信奉佛教,廟宇林立。如今那些寺廟樓宇還在,它們立在風雨裡,顯得古樸而又迷茫。
  • 南京這座寺院,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求籤拜佛的居然多為美女
    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麓有一座千年古寺。這座寺廟的前身一說為東吳時期的棲玄寺,一說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同泰寺,現在人們大多採用第二種說法,但據說真正的同泰寺距現在的雞鳴寺相距甚遠。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宋齊梁陳大都崇信佛教。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作為晚唐時期最負盛名的才子之一,本就絕美的南方煙雨,在他的筆下更是煥發出了一種不一樣的朦朧與神秘。他用自己的筆墨與才華,讓古往今來無數的詩文佳作,在這首詩面前,都顯得是那麼的黯然失色。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幾個字,但卻已經勝過了千言萬語,讓人看到了一個美輪美奐的溫柔水鄉。綿延千萬裡的青山綠水,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錦繡山河。
  • 十首樓臺的古詩詞,一首新詩轉晚晴,樓臺西畔斷霞明
    煙雨迷茫,杜牧在臨水樓臺吟詠江南村,驀然回首,數不盡的前塵往事。月色朦朧,李商隱在百尺樓臺幻想遠離喧囂,然而唐詩易寫,紅塵難離。唐代的另兩位詩人也曾寫下有關樓臺的詩篇,孟浩然登高眺遠,「樓臺晚映青山郭,羅綺晴驕綠水洲」;李頻博覽強記,「樓臺獨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澤國春。」南唐後主李煜也敘述過有關樓臺的感傷,「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體現了深邃的時空交織藝術。
  • 棲霞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故事最多的寺院,很有趣
    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彌勒佛殿、毗盧寶殿、法堂、念佛堂、藏經樓、鑑真紀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後有千佛巖等眾多名勝。寺前左側有明徽君碑,是初唐為紀念明僧紹而立,碑文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書法家高正臣所書,碑陰「棲霞」二字,傳為李治親筆所題。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貴文物。進入山門,便是彌勒佛殿,殿內供奉袒胸露、面帶笑容的彌勒佛,背後韋馱天王,昂首挺立。
  • ​多少樓臺煙雨中
    多少樓臺煙雨中作者│悠然   朗誦│蒼狼  往事如煙    攝影│洛神是誰的詩篇醉了紅顏是誰的情話說了三千是誰的纏綿回望,回望千年飛流直下青絲染了白髮三千白髮三千到最後還不是那一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中塵世如風塵世如風聚也聚了,散也散了是緣深,也是緣淺聚也聚了,散也散了是緣深,也是緣淺紅塵一場別戀
  • 多少樓臺煙雨中,等你來玩世不恭……
    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甫的《江南春》顯然是它的得名由來。但此「樓臺」非彼「樓臺」。這座唐風小酒館,冷調裡跳躍著的輕鬆詼諧,讓一千個走進去的「好奇心」,有一千種印象……這麼一面牆啊,究竟是勸人好酒別貪杯,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呢?樓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小酒館?別貼標籤,先坐下!有酒有菜,圖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