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百項研究成果都在這個展覽裡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中國。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9月20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開幕,大會特舉辦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生動詳盡的圖文介紹,向公眾系統展示35年來圍繞麋鹿開展的物種保護、棲息地生態建設、科學研究與文化建設的100項重要成果,全面展現麋鹿保護和研究的波瀾壯闊史。

記者在展覽中發現,自麋鹿重引進以來,81個遷地種群和6個野生種群在我國建立,從種群復壯,到野化訓練,再到自然種群恢復,麋鹿保護戰略逐步落地生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麋鹿保護科技人員全面開展麋鹿及環境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出版多部科研專著,為麋鹿繁殖和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技術資料。

麋鹿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為喚醒公眾生物保護意識,近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和作品,深入開展麋鹿及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

展覽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展區布局也暗藏巧思。從上空俯視,展區呈栩栩如生的鹿頭造型。

為進一步鞏固麋鹿保護和研究成果,《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也同期發布。這本著作梳理了35年來麋鹿種群健康監測、麋鹿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麋鹿遺傳多樣性評估、麋鹿棲息地建設等詳實內容,為麋鹿種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世界物種保護及生態建設提供了優秀的中國範本。

鹿力同興,文產共融。35年來,大興區不斷挖掘和豐富麋鹿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釋放文創產業發展潛力,推動麋鹿文創產業和其他產業實現多元聯動發展,構築大興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在「新國門·新大興」的歷史機遇下,大興將繼續以麋鹿的非凡力量為支撐,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業態,興傳統文化、興文創產業、興生態旅遊、興創新科技,創造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相關焦點

  • 南海子文化論壇首進大興機場 麋鹿東歸主題展開啟
    圖為現場同步舉辦南海子文化展覽和麋鹿東歸主題展覽。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南海子文化及麋鹿東歸主題展覽正式啟動、《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南苑卷》重磅推介、南海子研究最新成果首度公布、大興區文化建設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大興文化手繪地圖公開發布……今天,第三屆北京南海子文化論壇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幕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想看國寶麋鹿可去野生動物園猛獸...
    正在樹蔭下休息的麋鹿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麋鹿回歸35年,全國約有8000頭麋鹿屬於鹿科,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可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其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常被大家稱為「四不像」。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
  • 為慶祝回歸20周年,香港把木乃伊、羅浮宮都搬來了~
    20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舉辦300多項活動,為大眾呈現一系列精彩展覽。不用去埃及,就能看見真正的木乃伊。展品精選刻有防腐之神阿努比斯的胸飾、重現屠宰公牛的模型、在兒童墳墓找到的木製帶輪玩具馬……配合香港科學館特別為展覽設計的互動展品和多媒體節目,觀眾會發現科技令研究歷史變得更有趣味
  • 2020第24屆軟博會:電子信息行業百項自主創新成果發布推廣
    11月12日開展的2020年中國軟體成果綜合展,重點展出國家數據管理成熟度DCMM成果展、浙江省軟體成果展、企業創新成果展三大精品區,同期開放由300多家企業參展組成的六大線上主題特色展;同期,線下舉辦了主題峰會、破解大賽、軟體之夜、信息發布和產業政策閉門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來自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的領導以及2000名定向邀請的專業觀眾出席了軟博會現場。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這個「攝影第一人」來崇明開展覽了!
    2020-12-24 22:35:02 來源: 上海崇明 舉報
  • 國家文物局推介百項2020年度主題展覽(附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3日訊 近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其中,包括《1420:從南京到北京》《大哉孔子》等20項展覽獲得了重點推介。
  • 華僑大學3項成果獲得這個教育部獎項!
    教育部近日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華僑大學共有3項成果榮獲二等獎,實現了我校在人文社科最高領域獲獎數量及獲獎等級上歷史性的突破。本次獲獎成果分別是郭克莎教授的論文《長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制約——政治經濟學視角的增長理論與實踐分析》、邢尊明教授的論文《我國地方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政策實踐、配置風險及效率改進——基於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證調查及分析》和駱文偉副教授的諮詢服務報告。
  • 吉林大學50項成果獲「第九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消息來源:社會科學處】近日,第九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結果公布,吉林大學共有50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27項。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長春市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評選一次,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應用價值的優秀成果進行表彰獎勵,旨在調動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長春市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加速長春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和轉化,推動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 華南理工1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華南理工大學共有11項研究成果獲獎,獲獎總數位列全國29名、E9高校首位;其中獲著作論文獎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青年成果獎4項。「十三五」期間,學校發表A類論文等代表性論文數量連年增長,一大批決策諮詢成果產生重要的政策效益和社會影響,共有77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
  • 世遺溼地,地球精靈,走進「中國麋鹿攝影第一人」楊國美的麋鹿世界
    12月23日,被譽為「中國麋鹿攝影第一人」的楊國美先生在崇明區圖書館舉行「世遺精靈 吉祥麋鹿——楊國美麋鹿攝影展」,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往參觀交流。 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
  • 從39變成5069,中國麋鹿在這裡獲得新生!絕美溼地,暑假首選
    它是小說《封神榜》裡姜子牙的坐騎,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它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鹿科動物「麋鹿」。要看最野性的麋鹿,一定要去江蘇大豐的中華麋鹿園,因為那裡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
  • 西南大學19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8年以前稱之為「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設立於1995年,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鑄造精品,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項重大獎勵舉措。
  • 社科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 系列學術成果解讀中國與世界...
    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發現場(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李京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20日共同舉辦2020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學術成果...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袁思陶 邢賀揚)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
  • 如果麋鹿會說話:請不要讓我靠運氣活著
    清軍入關後,滿族貴族將南海子設立為專供皇室、官僚狩獵和練兵的的皇家獵苑,收集全國野生麋鹿,集中管理,中國僅剩的兩三百頭麋鹿盡數圈養於此。  沒有轟轟烈烈的劇情,一切都在歷史長河裡緩慢而悄無聲息地發生著。鹿死誰手,這個成語似乎早就揭示了結局。到了這裡,中華神獸或許會和其他消失的物種一樣,將成為躺在皇家獵苑「瀕臨滅絕動物墓地」中的又一座石碑,在永定河畔的傳說中永遠沉默。
  • 香港回歸20周年的驚喜 | 單單看木乃伊展有什麼夠的?故宮博物館的藏品都借來了!
    今日主題香港回歸 20周年的驚喜
  • 社科院創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基礎研究專場
    我們從這些完成的研究成果中遴選出若干基礎研究領域重大成果進行發布,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展示我院在這一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本次發布會發布的成果共有12項。2015-12-25 09:19:17馬援: 剛才李院長對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度基礎研究成果重點做了綜合性發布。現在進入第二項議程,從成果中遴選了九項作為專題進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