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黃海,潮汐起落中神秘壯觀的沙洲沙脊群時隱時現,擁抱著陸地邊緣一望無際的海岸灘涂。
這一片屬於江蘇省鹽城市的海塗溼地,息壤一樣不停生長出新的大地,葦草豐茂,鳥獸自由,如七彩綿繡在藍天下無盡鋪展。
海蘆林密,鶴鷺翔集;鹽蒿鋪地,麋鹿奔走。這裡是美麗的生態樂園,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作為旗艦物種,數千頭麋鹿在陸地與大海之間奔跑棲息,自由繁衍,成為自然奇觀。
曾經於中華大地絕跡的麋鹿,在鹽城人民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佑下回歸故裡、種群復壯並實現野生放養,堪為生態文明建設典範。
12月23日,被譽為「中國麋鹿攝影第一人」的楊國美先生在崇明區圖書館舉行「世遺精靈 吉祥麋鹿——楊國美麋鹿攝影展」,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往參觀交流。
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當今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30多年來,楊國美執著探究神鹿「四不像」的生命傳奇,拍攝數萬幅麋鹿作品,出版過四本《麋鹿攝影專集》,曾在中國美術館、香港等地舉辦過麋鹿專題影展。其麋鹿、溼地人文風光作品已在76個國家獲得過各類獎項,成為南黃海世界自然遺產地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和友好使者。
此次展覽是楊國美先生的精品展示,他用攝影鏡頭記錄著鹽城生態文化,用視覺書寫著鹽城溼地風光,帶來世界遺產地的黃海氣息、神鹿祥瑞。
楊國美的攝影作品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美學上都令人震撼。長久以來他用鏡頭對準大自然,承擔起環保倡導者的角色,這份堅守和匠心令人欽佩。
鹽城和上海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和現實聯繫,兩地經濟文化領域合作頻繁緊密。
鹽城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之一,是上海北向發展軸上的重要城市,鹽城境內有三個滬屬農場,大豐境內307平方公裡的「上海飛地」,更是滬上遊客休閒的後花園。
隨著鹽滬高鐵的通車,「鹽城好空氣」將成為上海遊客觸手可及的天然大氧吧。
此次展覽用影像的形式展現鹽城的溼地風光、文化風情和生態文明,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展覽及「文化走親」,有助上海市民加深對鹽城地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兩地圖書館整合文化資源,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與共同發展。
作者:楊國美
編輯:袁婧
責任編輯:王柏玲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