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傳奇:曾為中國獨有又從中國絕跡 而今恢復到8000多隻

2021-01-18 中國西藏網

  斜陽停在樹梢,溫煦的暖意在廣袤的溼地上鋪開去,輕掠過如茵芳草,朦朧了搖曳蘆花,揉碎在渠塘漣漪中泛起層層金波。

  一群麋鹿,悠然徜徉在水草林木間。

  它們是造物的傑作,披拂周身的橙紅色夕照,隨著結實矯健的筋骨的動作,流動起來,勾勒出輕盈空靈的剪影。

  目之所及,仿佛與吟唱「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歌者並肩,穿過千載,遇見當年。

  這是長江之濱初冬靜靜上演的即景,這裡是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此趣古拙,似乎亙古恆常,從未改變。但在歷史的煙雲深處,其實藏著一個曲折的關於麋鹿的傳奇故事。

  麋鹿,由於「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被俗稱為「四不像」,它是小說《封神演義》裡姜子牙的坐騎,在許多中國古代著作中都曾被提及、記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麋鹿一直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代表著福祿壽喜中的「祿」和生命的循環不息。它曾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數量極為龐大。

  然而,由於大肆捕殺等原因,到1900年,中國的麋鹿僅存豢養在北京南苑皇家獵苑中的一小群。1900年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將這最後一群麋鹿漂洋過海地擄到了歐洲,於是,麋鹿在中國絕跡。

  由於水土不服和飼養方式等原因,被擄走的麋鹿紛紛死去,麋鹿在世界範圍內瀕臨滅絕。幸運的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國的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收集了分散在歐洲各處僅存的18頭麋鹿,並放養在了他的烏邦寺莊園內。這座佔地12.1平方千米的莊園令麋鹿種群獲得了繁衍的機會。據有關統計,到1914年,烏邦寺莊園裡的麋鹿已有88頭,到20世紀40年代,達到了200多頭。

  後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十二世貝福特公爵同意了讓麋鹿回到中國故鄉的計劃。1985年8月24日,22頭麋鹿乘專機從英國回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國大地重現麋鹿的身影。

  但這距恢復中國麋鹿野生種群的目標仍很遙遠。1986年8月14日,中國在江蘇大豐建立了麋鹿保護區。1998年秋,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8頭麋鹿放歸自然,1999年3月,母鹿在野外順利產仔,這是100年來,世界上第一頭純野生的麋鹿幼仔。此後的多次放歸,令中國野生麋鹿種群不斷加快恢復步伐。


圖為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門 攝影:劉莉

  為實現中英兩國政府籤訂的「麋鹿重引進中國協議」第二階段目標——在麋鹿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並保護其賴以生存的溼地生態環境,1991年11月,佔地1567公頃的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保護區所在的湖北省石首市長江北岸天鵝洲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草豐盛,非常適合麋鹿生活。1993年後,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繼引入的3批94頭麋鹿,目前已發展到1600餘頭。由於保護區在麋鹿引種擴群、科研保護、科普宣教、恢復野生種群等方面成績突出,石首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麋鹿之鄉」稱號。

  有趣的是,回到了故鄉的麋鹿,展現出了許多令人們始料未及的潛能。

  據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1998年長江流域遭遇嚴重洪水災害,洪水淹沒了保護區。正當大家擔心洪水中麋鹿的安危,克服各種困難天天駕船給90頭躲到高地上的麋鹿餵食時,其中34頭麋鹿中的「戰鬥鹿」的舉動震驚了所有人:11頭向東渡過洪水,到了石首小河口鎮楊坡坦村附近;18頭橫渡長江,到了石首東升鎮三合垸一帶;5頭遊到三合垸一帶又順著江水朝南遊,到了湖南岳陽境內的東洞庭湖附近。

  更令人意外的是,能在特大洪水中橫渡長江逃跑的這34頭「戰鬥鹿」,也許是體質格外強壯,徹底野生之後表現出了非凡的繁殖能力:到2018年,它們已經發展成了600多頭的大群。最終,在湖北和湖南形成了保護區、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4個麋鹿野生種群的格局。

  驚嚇變驚喜,但也有煩惱。腿腳利落的麋鹿們自在遊蕩,在湖北、湖南與當地農民打起了「遊擊」,今天啃麥苗,明天啃玉米,人來了就跑,人不過來它們吃完了還在地裡打滾,弄壞無數莊稼。人們對它們又愛又氣,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得,毫無辦法。在人鹿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好麋鹿,各地都形成了野生麋鹿造成農損的賠償規則。


圖為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的麋鹿群 攝影:劉莉

  在人們的「寵溺」下,好消息不斷傳來:今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在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分別建立了3大麋鹿保護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以麋鹿為代表的我國特有物種種群擴大呈現良好態勢,充分說明我國瀕危物種拯救與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中國西藏網 記者/劉莉 文中未署名圖片由石首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遭八國聯軍擄走絕跡麋鹿,百年後重歸故土經歷傳奇,如今多達數千
    被人們行為稱為「四不像」的麋鹿曾經是我國獨有的一個物種,不過由於人為因素和自然環境的變化近乎絕跡,清朝時北京僅剩一群又被八國聯軍擄走,從此告別中國。不過,如今在英國1983年歸還我們的基礎上,幾十年來麋鹿數量大增,僅在江蘇鹽城保護區就多達4000多頭。
  • 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原標題: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胡璐)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我國日前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
  • 世遺溼地,地球精靈,走進「中國麋鹿攝影第一人」楊國美的麋鹿世界
    作為旗艦物種,數千頭麋鹿在陸地與大海之間奔跑棲息,自由繁衍,成為自然奇觀。 曾經於中華大地絕跡的麋鹿,在鹽城人民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佑下回歸故裡、種群復壯並實現野生放養,堪為生態文明建設典範。
  • 好歡脫,25隻麋鹿被放歸大自然!大豐野生麋鹿種群已達 1820隻!
    保護區通過採取放歸麋鹿佩戴GPS項圈的方式,實時監測該種群在野外的活動軌跡等信息,從而實現網格化管理。放歸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江蘇省林業局主辦,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鹽城市麋鹿研究所承辦。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想看國寶麋鹿可去野生動物園猛獸...
    正在樹蔭下休息的麋鹿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麋鹿回歸35年,全國約有8000頭麋鹿屬於鹿科,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可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其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常被大家稱為「四不像」。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
  • 動物明信片Ⅰ—傳奇的麋鹿
    姜子牙剛下山首先就去見了紂王,本來是打算幫紂王除掉皇宮裡的妖怪,奈何申公豹從中挑撥說姜子牙想謀害紂王,於是姜子牙被迫出逃,後來到了周的領地渭水之濱隱居,他80歲那年,周文王訪到了他,拜為丞相。姜尚輔佐周室安邦治國,勵精圖治,發展生產,興兵伐紂,建立西周。
  • 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百項研究成果都在這個展覽裡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中國。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 華夏土著變「海歸」,北京南苑麋鹿苑,演繹麋鹿失而復得傳奇故事
    這裡不是動物園,但能看到很多動物;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鹿,卻不是一個養鹿場;這裡有皇家獵苑溼地景觀的生動再現;這裡一直演繹著麇鹿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01曾經的皇家苑囿麇鹿苑所在的南苑地區古稱「南海子」,作為皇家獵苑的歷史可追溯到元朝
  • 中國「麋鹿之鄉」,有五千隻麋鹿生活,實乃遛娃寶地!
    今天將介紹中國最大的麋鹿園,這是一個對遊客開放的旅遊景點,你可以帶孩子靠近麋鹿餵它們。麋鹿雖然現在不是奇奇怪怪的動物,但也不是到處都是。以前很多遊客專門去日本奈良,為了帶孩子去看麋鹿。現在國內有一個很大的麋鹿苑,位於江蘇大豐,可以盡情的和麋鹿玩耍。
  • 因八國聯軍入侵一度絕跡,85年後起死回生,中國神獸經歷了什麼
    史料記載,1895年前後,連日暴雨致永定河大水,南苑皇家獵苑的圍牆被衝毀,常年生活在裡面的120多隻麋鹿大多數逃到野外,成為飢餓人們的果腹之物。守衛急忙清點未逃出的麋鹿,只剩下二十來只。誠惶誠恐的守衛不會意識到,他守護的是中國最後一群麋鹿。1900年農曆七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八月初聯軍多次洗劫皇家獵苑,中國最後20多頭麋鹿沒有逃過此難——史稱庚子浩劫。
  • 北京大興區歷史文化簡介·有麋鹿苑世界第二留民營全球環保
    薊縣是先秦之縣,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所建。秦始皇前224年,秦於薊城地區置廣陽郡,薊縣隸屬。漢至隋唐五代,薊縣之建制始終存在。遼938年,薊縣改名薊北縣,隸屬幽都府。宋宣和1123年~1125年,析津縣歸宋,隸屬燕山府。金代,貞元1154年,析津縣更名大興縣。
  • 16頭麋鹿在東洞庭湖實施野放 再續「麋鹿傳奇」
    人們還期待著,它們與洞庭湖100頭左右的自然野化麋鹿融洽相處、生養繁衍……    麋鹿在洞庭湖區,從野生到滅絕,從重現到繁衍,再到自然野化為最徹底的麋鹿種群,是一段波瀾詭譎的傳奇之旅。    不是新客,而是「歸人」    春天是麋鹿產仔的季節。2月28日,16頭麋鹿到達洞庭湖的第二天,2頭雌性麋鹿在此產下幼崽。
  • 從圓明園帶走的麋鹿,18隻躲過了滅絕的命運,它們現在怎麼樣了?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麋鹿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後來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漸擴大,麋鹿的數量呈直線式驟減狀態。直至清朝初期,野生的麋鹿最終絕跡,而僅剩的一批又被圈養在皇家獵苑裡,所以大衛的驚奇不無道理。
  • 麋鹿洪水期遇險,洞庭湖「神獸」由他們守護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我國特有的物種,麋鹿曾一度絕跡於中華大地。它們的生死轉折,也和歷史上多起洪水息息相關。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會長李政表示,初次靠近這隻幼鹿的時候,很擔心救不活:它看起來太虛弱了,還瘸著一條腿。好在,經過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果果」每天喝得飽飽的,很快恢復了健康。志願者對它呵護備至,每天用軟毛巾為它按摩身體,促進排便。現在,這頭快滿月的小麋鹿不止待在圈養的小天地,每天都可以到野外區盡情奔跑一圈,慢慢擴大活動範圍,為之後回歸曠野做準備。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麋鹿在長江故道上自由生長。特派記者範芃 攝麋鹿面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尾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俗稱「四不像」。它原產於中國,清朝末年因戰亂、洪水、饑荒等原因,在中國絕跡。20世紀初,英國貝福特十一世公爵購買了從中國劫掠到歐洲各動物園的18頭麋鹿,在倫敦附近的私人莊園圈養。
  • 中國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季生活的剪影
    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作者簡介】:楊國美,1945年出生,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國際攝影家聯盟會員。鹽城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大豐區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 麋鹿「千百為群」盛景再現!鹽城大豐自然保護區首次在野放區直播...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著在海外漂泊數百年後返回中國故土的傳奇經歷。目前,南黃海溼地的麋鹿數量達到5016頭,佔全世界總數的60%以上。其中,野生麋鹿種群達到1350頭。  據考證,麋鹿和人類共同具有300萬年的生命歷史。西晉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海陵縣多麋,千萬為群,掘食草根……」。海陵縣是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設置的,包括現在江蘇泰州、姜堰、海安、如皋、大豐等地。
  • 如果麋鹿會說話:請不要讓我靠運氣活著
    史料記載,1895年前後,連日暴雨致永定河大水,南苑皇家獵苑的圍牆被衝毀,常年生活在裡面的120多隻麋鹿大多數逃到野外,成為飢餓人們的果腹之物。守衛急忙清點未逃出的麋鹿,只剩下二十來只。誠惶誠恐的守衛不會意識到,他守護的是中國最後一群麋鹿。
  • 12星座獨有的「坐騎」,白羊座是獨角獸,而水瓶座是七彩麋鹿!
    12星座獨有的「坐騎」,白羊座是獨角獸,而水瓶座是七彩麋鹿! 水瓶座:七彩麋鹿。
  • 珍稀動物麋鹿在中國高寒地區野生馴化成功再產三仔
    新華網石家莊6月16日電(記者 張濤)在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山地交接處的灤河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隻小麋鹿在母腹中熬過了異常氣候近日先後出生,這進一步驗證了國寶麋鹿在高寒地區野生馴化取得了成功。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的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由於「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被俗稱為「四不像」,它自古被視為吉祥之物,已有200多萬年的歷史,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大量被捕殺一度在國內滅絕,後來被偷運到英國的一批運送回中國。 2008年10月,由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在華北地區第一次進行麋鹿遷地保護實驗,10只麋鹿「移居」灤河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