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指尖上的傳承|中國匠人大會工藝美術大師特輯

2020-12-23 中國匠人大會

#中國匠人大會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國度,上下五千年,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替,文明的興衰,歷史長河滔滔,匠人代代相傳,繼承與發揚,不變的是歷經磨礪的匠人精神和匠人人格!

中國匠人大會匯聚全國能工巧匠,以集體的形式發聲,向世界宣告中國匠人的主場。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將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柳朝國、楊根連、田健橋、張鐵成、崔奇銘、王建為大會錄製視頻,祝賀中國匠人大會,祝福中國匠人大學。

宋世義:玉石書寫人生,雕刻承載傳奇

宋世義,字欣然,號「痴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手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當代學者型的玉雕大師,學院派的代表人物。

宋世義的玉雕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融繪畫雕塑於一爐,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大致可以總結為四性:材料多樣性,題材廣泛性,形式多變性,藝術多元性。

作品兼收並蓄、博取眾長、材料多樣,翡翠、白玉、瑪瑙、珊瑚、松石、水晶等原料都有獨到的處理手法。題材廣泛、形式多變、技藝全面,從巨製到小品、從圓雕到浮雕、從山水到人物、從傳統到現代無不涉足。其作品格調高雅、結構嚴謹、章法考究、造型優美、做工細膩,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在玉雕界有「北宋南顧」之雅稱。其作品多次獲得天工獎、百花獎、神工獎金獎,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宋世義的藝術造詣直接影響中國玉壇兩代人。

宋世義大師作品翡翠《竹林七賢》獲神工

他從事設計工作50餘年,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繪畫和雕塑基本功紮實,作品題材廣泛,技藝全面。

1987年設計製作的《松石黃道婆像》、《瑪瑙夢蝶》、《瑪瑙仙姿》等作品獲全國玉器行業評比總分第一名。1984年-1989年,設計的《瑪瑙版納月》《瑪瑙京劇臉譜》等7件作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獲獎。1990年後設計的《絲綢之路》《長生殿》《四大佛教名山》等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柳朝國: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

柳朝國,1945年3月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1962年參加工作,師從著名藝人程佔雄、夏長馨、蔣通從事玉器創作。

他刻苦鑽研,承繼傳統技藝,並努力研習繪畫、泥塑,技藝提高迅速,1972年擔任設計工作,開始獨立藝術創作。

經過長期的實踐,八十年代進入成熟期,他擅長動物和器皿造型的設計,藝術特點表現為北派玉雕的宮廷藝術風格,大氣磅礴、豪放雄渾、沉穩莊重、富麗典雅、用料嚴謹、技藝精湛嫻熟。

三十餘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的作品在省市級乃至國家級的評審中成績顯著;因其對器皿獨特的設計及高超的製做技藝,現已成為北派玉雕行業的領軍人物,具有較高的聲望。

楊根連:大隱隱於市,重現金玉良緣

楊根連,中國玉器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工藝美術特級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享受國家大師津貼。

楊根連是中國玉器藝術家,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玉石,並獲得中國藝術的多項榮譽,其作品獲得多項獎狀。楊根連還創立了相伯居,取意伯樂識馬,玉師相玉。

楊根連所做的玉器連創玉器史上的六個第一。有眾多作品在海外拍賣,承傳和發展中國古老玉器技術金鑲玉和「天下有雙瓶」。楊根連的作品被稱為「中國玉雕界的勞斯萊斯」。

楊根連大師作品《竹韻高升》

田健橋:京都玉醫,化腐朽為神奇

田健橋,字子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輕工珠寶設計師、鑑定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1963年生於河北辛集市,畢業於北京珠寶首飾研修學院(寶石學系),先後進修於中央工藝美院、清華美術學院。

田健橋擅長中國畫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半工半寫。猶為酷愛八大山人、齊白石、吳昌碩、潘天壽、石濤、任伯年、陳老蓮、任渭長的作品。從事玉雕設計與製作30餘年,先後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業內專家、畫家宋建國、呂昆、劉繼庭、王振、趙永魁、顧永俊、宋世義、郭石林、柳朝國先生等。

田健橋大師作品《童年》

其風格屬行業另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巧妙地將一些質地差、綹裂多的各種劣質玉石材料變廢為寶,以新、奇、特的表現思路,巧奪天工,被人譽為「京都玉醫」,專給各種玉石看病,可謂來時是腐朽,走時為神奇。

張鐵成:曠代鐵筆,臻於大成

張鐵成,1967年生於北京,師從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石林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印璽製作技藝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北京玉尊源玉雕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藝師、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服裝學院藝術碩士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作品繼承北京皇家宮廷玉器端莊大氣的精髓,多次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禮儀用玉的設計和製作,屢獲大獎。

曾參與奧運徽寶「中國印」的製作、「奧運徽寶典藏版」的製作、故宮博物院清「二十五寶璽」的仿製,參與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設計、打樣工作,承擔北京奧運獎牌玉環的製作工作、上海世博會徽寶「和璽」的製作、獻給祖國六十華誕之工藝美術「四大名旦」珍品珊瑚《九龍浴佛》的製作。曾獲得中國玉器「百花獎」特等金獎、北京市「珍品」等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中國神工價值人物、2014年度中國工藝美術行業 「典型人物」等榮譽。

張鐵成大師作品《獸面紋罍》

崔奇銘:別樣匠心雕硨磲,惜材盡用迷人眼

崔奇銘,1963年8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輕工技師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崔奇銘先後畢業於北京市玉器廠技工學校和北京工藝美術品總公司職工大學(現為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982 年進入北京市玉器廠,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蔚長海、郭石林和宋世義。2008 年成立北京崔奇銘玉雕工作室。2017 年調入北京輕工技師學院。

崔奇銘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學修養,繪畫和雕塑基本功紮實,手法靈活多變,擅長設計製作玉雕人物、山子擺件、小雕件及玉牌等,十分注重成套組合、系列作品的創作。作品具有典型的北派藝術特徵,構思新穎、莊重大方、古樸典雅、神形兼備。

其創作風格既源於傳統,與北派宮廷玉雕風格一脈相承,又在傳統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新理念,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特別喜歡以翡翠和硨磲作為雕琢原料,系統製作硨磲藝術精品十幾年,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硨磲雕刻藝術第一人」。

崔奇銘大師作品《滿載而歸》

近年來,崔奇銘熱心參與公益性玉文化專業講座活動,受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眾多媒體之邀,介紹普及玉文化知識,為玉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王建:品石琢玉盡從容,京玉亦有後來人

王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大工匠、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

1960年出生於玉雕世家。1980年進入北京玉器廠八車間學藝。先後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石林、陳長海、王耀堂。現為北京玉尊源玉雕藝術公司任總經理。

王建大師作品《牡丹團扇》

具有匠心精神和匠人人格的中國匠人代代相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發揚,創新與發展,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了千年的時光後,依舊曆久彌新,源遠流長。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開幕在即,中國工藝美術集團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大會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福中國匠人大會,祝賀中國匠人大學。

相關焦點

  • 溯本求源,外化於行內化於心|中國匠人大會工藝美術大師特輯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國度,上下五千年,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替,文明的興衰,歷史長河滔滔,匠人代代相傳,繼承與發揚,不變的是歷經磨礪的匠人精神和匠人人格!中國匠人大會匯聚全國能工巧匠,以集體的形式發聲,向世界宣告中國匠人的主場。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將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
  • 「11位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聯合專場」即將開槌(上)
    王金忠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海派玉雕大師,上海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中華玉雕藝術大師,第四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玉雕」代表性傳承人。1977年生於安徽天長市,居住於上海。瞿利軍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瞿利軍,男,生於七十年代,蘇州人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 2019中國玉石雕刻作品華表獎在四會揭曉
    12月5日晚,2019中國玉石雕刻作品華表獎在「中國玉器之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肇慶四會舉行頒獎儀式。入圍的300餘件作品中,專業評委共評選出金獎作品9件、銀獎作品15件、銅獎作品26件、最佳創意獎6件、最佳工藝獎6件。
  • 巧奪天工,傳藝育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林閣
    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內蒙古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與雕刻的相遇,是他人生最幸福的事情,這既是他的藝術之路,又是他腳下的生活之路。他就是赤峰人劉林閣。在赤峰,乃至內蒙古雕藝界,劉林閣是一位響噹噹的領軍人物。他填補了塞北地區沒有雕刻大師的空白,他創辦的「藝仁閣」也成為了赤峰市雕刻藝術的地域品牌。
  • 戰國紅雕刻大師——關守龍
    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 關守龍戰國紅作品關守龍,1982年出生,2006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國家玉石雕刻一級/高級技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究竟涅槃》榮獲2019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作品《紅樓夢》榮獲2019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作品《大聖》榮獲2019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銀獎。作品《衣缽》榮獲首屆「成功杯」珠寶首飾設計·玉石雕刻大賽最佳創意獎。
  • 2019年中國玉石雕刻華表獎獲獎作品鑑賞
    近日,2019年中國翡翠文化產業年會系列活動成功舉行,並誕生了本年度中國玉石雕刻華表獎的獲獎作品,一起來看看吧!大師雲集12月4日,中國玉石雕刻華表獎評審、嶺南玉派文化藝術傳承交流會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省級、國家級大師嚴格把關參選作品,充分溝通評審意見;下午,四會寶協大師雲集,暢談嶺南玉派文化藝術及傳承。盛大開幕12月5日上午,2019年中國翡翠年會正式開幕。
  • 這位木雕「守藝人」,精雕細琢傳承匠人精神!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劉承林,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劉承林,男,1967年10月出生於南通市,畢業於蘇州美院,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工藝美院實訓教授,高級技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技能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工藝美術協會紅木專委會委員。
  • 【雲賞鎮平 相約玉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仵應汶
    【雲賞鎮平 相約玉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仵應汶 2020-05-11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喜捐贈蘇州博物館174件珍貴玉石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蘇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蔣喜向蘇州博物館捐贈了174件史前及先秦時期的珍貴玉石器。 2011年,蔣喜專著《太湖沉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書中著錄了蔣喜20餘年著力收藏的174件史前及先秦玉石器,歷舊石器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到吳越文化,器形包括刮削器、耘田器、石鏃、石戈、玉鉞、玉蛙、玉人等多種類型,用途涵蓋祭祀、軍事、農作、紡織、漁獵等各個領域,其中多件為標準器,具有較高的學術及文化價值。
  • 歲月的傳承與創新,讓歷史留下足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益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益晶他是「東門派」與「述派」技藝的傳薪人。自幼,天資聰慧的陳益晶跟隨其舅父、壽山石雕著名的「東門派」傳承人林炳生學藝,並以「快刀手」著稱業界。繼之,又受其嶽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發述的精心指導,並受「博彩眾長,為我所用」思想的影響,使雕刻技藝更上一層樓。身兼著「東門派」與「述派」技藝的傳承,陳益晶這樣說到:「對雕刻藝術我有傳遞下去的責任,不能讓自己原地踏步,才能擔得住這樣的責任」。就是這恪盡職守的精神,給予了他那不囿一格,獨一無二的創作手法。無論是歷史典故,還是山川繡錦,從他的作品中,都能品到一絲靈魂的淨化和美的藝術感受。
  • 第八屆中國玉石雕刻「玉華獎」獲獎作品欣賞,件件都巧奪天工!
    大師作品雲集,是一場頂級的玉雕盛宴!部分作品見下圖。近日,第八屆中國玉石雕刻「玉華獎」落下帷幕,從九百多件作品中,通過嚴格篩選,產生金獎8件,銀獎20件,銅獎30件,最佳工藝獎8件,最佳創意獎10件,優秀獎174件。玉有靈,而雕刻賦予魂。精美的玉雕作品,離不開玉雕師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林霖 ·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高級技師
    1990年 創作作品《祝壽圖》獲第二屆雕刻藝術「珍品獎」一等獎1994年 創作作品《少司命》獲第八屆工藝美術「如意獎」優秀獎1996年 創作作品《命運之神》獲第十屆工藝美術「如意獎」二等獎2001年 創作作品《東方朔祝壽》獲福建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2001年 被福建省職業技術鑑定中心評為一級高級技師2009年論文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在現代社會,壽山石雕已經融入中國人獨特的玉石文化價值體系中,並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今天的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福建傳統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壽山石雕風靡的過程裡,無數石雕藝人嘔心瀝血,傳承創新,使得壽山石大放異彩。
  • 「大師和他的朋友們」工藝美術精品聯展在開封舉行
    1月6日上午,由開封市委宣傳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管委會、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開封經開數字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河南壹脈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2021 工藝美術大師精品聯展在中國(河南)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保稅倉舉行。
  • 中國白銀福祿滿堂銀壺套組 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張春源
    【藏品名稱】中國白銀福祿滿堂銀壺套組 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張春源【創作大師】張春源【藏品證書】收藏證書造型精雕:壺型圓潤渾厚,古意盎然,造型雅致,壺身細膩光滑,整體造型有勢精美壺蓋設計:別致的銀壺摘鈕,手工雕刻紋路清晰精緻,典雅大方。提梁貼心設計:提梁壺使用編織繩纏繞,防止手被燙傷。浮雕工藝:在壺身上採用了浮雕工藝,手工鏨刻葫蘆圖案,紋路清晰,工藝精湛,美觀大方。手工打造:傳統匠人精神,採用手工鍛造工藝精心製作,由工藝師傅用銀皮一點一點捶打而成。
  • 王國華:一刻一畫間,國之瑰寶在指尖綻放
    華夏匠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王國華12歲隨父學藝,17歲練技修身,20歲帶徒闖蕩,四十餘載時光淬鍊,沉澱出王國華鬼斧神工般的木雕刻技藝。在業界,王國華更被譽為全能型雕刻家,源於其在木雕、根雕、竹雕、牙雕無一不精。
  • 汴梁藝術|大師和他的朋友們——水晶雕刻展品賞析
    01王東光——《唯我獨尊》作者簡介王東光,男,漢族,生於1972年,河南省鎮平縣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他從最早的獨山玉、翡翠等材質的雕刻,最後定格在水晶佛像之上。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輕工玉石雕刻師」、「工藝品雕刻工一級」、「國家高級技師」、「文物鑑定評估師」、「江蘇省技術能手」、「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的稱號。」
  • 匠心傳承,手起生花|方寸戰爭——擁有「核」武器的匠人段吉祥
    核雕是一門指尖上的手藝,作品總能給人帶來嘆為觀止般的震撼!它不光是文玩的一種,它所能體現出來的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有人形容核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粒芥子納須彌三千」,說的就是它的獨特文化價值。一枚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鐫刻蘇東坡、佛印和黃庭堅等五人,一船夫划船,一小童燒水,舟上艙軒篷楫,什物俱全。
  •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玉石雕刻人林俊禹
    1991年隨民間藝人和大哥學習雕刻,自從進入工藝行業,不斷追求,早期受莆田民間工藝大師、中國木雕狀元吳金良先生的點撥,受其雕刻風格影響,在雕刻工藝技法上得到了質的跨越;後又得中國木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閔國霖老師悉心指點,在造型表現,衣紋處理,人物結構呈現,以及人物表情刻畫和整體神韻的把握傳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站在中國看世界的「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根痴」詮釋工匠精神
    日本有個公司,叫金剛組,據說始於公元578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公司,專注於寺廟的設計、建造和維護。在1400多年的發展中,金剛組不斷吸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建築手法,通過先進的技術與家族傳承的工藝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