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匠人大會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國度,上下五千年,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替,文明的興衰,歷史長河滔滔,匠人代代相傳,繼承與發揚,不變的是歷經磨礪的匠人精神和匠人人格!
中國匠人大會匯聚全國能工巧匠,以集體的形式發聲,向世界宣告中國匠人的主場。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將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柳朝國、楊根連、田健橋、張鐵成、崔奇銘、王建為大會錄製視頻,祝賀中國匠人大會,祝福中國匠人大學。
宋世義:玉石書寫人生,雕刻承載傳奇
宋世義,字欣然,號「痴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手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當代學者型的玉雕大師,學院派的代表人物。
宋世義的玉雕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融繪畫雕塑於一爐,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大致可以總結為四性:材料多樣性,題材廣泛性,形式多變性,藝術多元性。
作品兼收並蓄、博取眾長、材料多樣,翡翠、白玉、瑪瑙、珊瑚、松石、水晶等原料都有獨到的處理手法。題材廣泛、形式多變、技藝全面,從巨製到小品、從圓雕到浮雕、從山水到人物、從傳統到現代無不涉足。其作品格調高雅、結構嚴謹、章法考究、造型優美、做工細膩,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在玉雕界有「北宋南顧」之雅稱。其作品多次獲得天工獎、百花獎、神工獎金獎,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宋世義的藝術造詣直接影響中國玉壇兩代人。
他從事設計工作50餘年,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繪畫和雕塑基本功紮實,作品題材廣泛,技藝全面。
1987年設計製作的《松石黃道婆像》、《瑪瑙夢蝶》、《瑪瑙仙姿》等作品獲全國玉器行業評比總分第一名。1984年-1989年,設計的《瑪瑙版納月》《瑪瑙京劇臉譜》等7件作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獲獎。1990年後設計的《絲綢之路》《長生殿》《四大佛教名山》等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柳朝國: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
柳朝國,1945年3月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1962年參加工作,師從著名藝人程佔雄、夏長馨、蔣通從事玉器創作。
他刻苦鑽研,承繼傳統技藝,並努力研習繪畫、泥塑,技藝提高迅速,1972年擔任設計工作,開始獨立藝術創作。
經過長期的實踐,八十年代進入成熟期,他擅長動物和器皿造型的設計,藝術特點表現為北派玉雕的宮廷藝術風格,大氣磅礴、豪放雄渾、沉穩莊重、富麗典雅、用料嚴謹、技藝精湛嫻熟。
三十餘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的作品在省市級乃至國家級的評審中成績顯著;因其對器皿獨特的設計及高超的製做技藝,現已成為北派玉雕行業的領軍人物,具有較高的聲望。
楊根連:大隱隱於市,重現金玉良緣
楊根連,中國玉器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工藝美術特級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享受國家大師津貼。
楊根連是中國玉器藝術家,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玉石,並獲得中國藝術的多項榮譽,其作品獲得多項獎狀。楊根連還創立了相伯居,取意伯樂識馬,玉師相玉。
楊根連所做的玉器連創玉器史上的六個第一。有眾多作品在海外拍賣,承傳和發展中國古老玉器技術金鑲玉和「天下有雙瓶」。楊根連的作品被稱為「中國玉雕界的勞斯萊斯」。
田健橋:京都玉醫,化腐朽為神奇
田健橋,字子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輕工珠寶設計師、鑑定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1963年生於河北辛集市,畢業於北京珠寶首飾研修學院(寶石學系),先後進修於中央工藝美院、清華美術學院。
田健橋擅長中國畫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半工半寫。猶為酷愛八大山人、齊白石、吳昌碩、潘天壽、石濤、任伯年、陳老蓮、任渭長的作品。從事玉雕設計與製作30餘年,先後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業內專家、畫家宋建國、呂昆、劉繼庭、王振、趙永魁、顧永俊、宋世義、郭石林、柳朝國先生等。
田健橋大師作品《童年》
其風格屬行業另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巧妙地將一些質地差、綹裂多的各種劣質玉石材料變廢為寶,以新、奇、特的表現思路,巧奪天工,被人譽為「京都玉醫」,專給各種玉石看病,可謂來時是腐朽,走時為神奇。
張鐵成:曠代鐵筆,臻於大成
張鐵成,1967年生於北京,師從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石林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印璽製作技藝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北京玉尊源玉雕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藝師、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服裝學院藝術碩士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作品繼承北京皇家宮廷玉器端莊大氣的精髓,多次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禮儀用玉的設計和製作,屢獲大獎。
曾參與奧運徽寶「中國印」的製作、「奧運徽寶典藏版」的製作、故宮博物院清「二十五寶璽」的仿製,參與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設計、打樣工作,承擔北京奧運獎牌玉環的製作工作、上海世博會徽寶「和璽」的製作、獻給祖國六十華誕之工藝美術「四大名旦」珍品珊瑚《九龍浴佛》的製作。曾獲得中國玉器「百花獎」特等金獎、北京市「珍品」等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中國神工價值人物、2014年度中國工藝美術行業 「典型人物」等榮譽。
崔奇銘:別樣匠心雕硨磲,惜材盡用迷人眼
崔奇銘,1963年8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輕工技師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崔奇銘先後畢業於北京市玉器廠技工學校和北京工藝美術品總公司職工大學(現為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982 年進入北京市玉器廠,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蔚長海、郭石林和宋世義。2008 年成立北京崔奇銘玉雕工作室。2017 年調入北京輕工技師學院。
崔奇銘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學修養,繪畫和雕塑基本功紮實,手法靈活多變,擅長設計製作玉雕人物、山子擺件、小雕件及玉牌等,十分注重成套組合、系列作品的創作。作品具有典型的北派藝術特徵,構思新穎、莊重大方、古樸典雅、神形兼備。
其創作風格既源於傳統,與北派宮廷玉雕風格一脈相承,又在傳統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新理念,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特別喜歡以翡翠和硨磲作為雕琢原料,系統製作硨磲藝術精品十幾年,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硨磲雕刻藝術第一人」。
近年來,崔奇銘熱心參與公益性玉文化專業講座活動,受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眾多媒體之邀,介紹普及玉文化知識,為玉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王建:品石琢玉盡從容,京玉亦有後來人
王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大工匠、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
1960年出生於玉雕世家。1980年進入北京玉器廠八車間學藝。先後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石林、陳長海、王耀堂。現為北京玉尊源玉雕藝術公司任總經理。
具有匠心精神和匠人人格的中國匠人代代相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發揚,創新與發展,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了千年的時光後,依舊曆久彌新,源遠流長。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開幕在即,中國工藝美術集團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大會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福中國匠人大會,祝賀中國匠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