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我們腦海中的形象,除了貧窮與黑以外,大概還有懶惰、落後之類的貶義性質。可今天我們要講的,絕對不是非洲的負面的形象,而是當地的美女。非洲美女?沒錯,就是皮膚雖黑,卻漂亮到讓人過目難忘的非洲美女。
衣索比亞美女出名,為非洲之最,她們的美非常有特色
非洲是一個大地區的統稱,但他們被分成不同的版塊,又因為東西地域的不同,誕生了不同的神奇。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衣索比亞,它作為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家,絕對是非洲的美女國度。
有些人對此可能並不了解,衣索比亞本身其實很有歷史文化背景,據說其發展歷史已經有三千年。而其古老的文化也極富文明意味,這讓國內的居民談吐舉止之間,非常容易區分其他非洲人。
當然,衣索比亞最出名的還是美女,原本就有"美女之國"的稱謂,就連人類學家也表示認同,認為衣索比亞因為文化底蘊深厚,女性個個都大方得體,且能歌善舞。
當然,這不是衣索比亞女性美的唯一標準,畢竟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美不美只要看看她們的五官就知道了。
衣索比亞的女性有著較寬的額頭,眼睛非常漂亮,又黑又亮不說,眉毛也生動靈活,彎而微微上揚。鼻梁則挺直,唇卻不厚,相比那些典型的非洲黑唇女性,真的非常容易區分。
可以說這是衣索比亞女性的一個共同特點,她們面部生得靈動,而且身材也不會圓大粗笨,相反,倒是苗條修長者居多。這種美本身就極具青春靚麗之風,如果稍加打扮,那就更加美麗動人了。
據說,衣索比亞的女性還多為大高個,身材是非常勻稱的,該凸的凸,該翹的翹,這種美已經被定義為性感與動感的結合體。再加之他們並不完全黝黑的膚色,那是非常有國際魅力意味的。
當然,衣索比亞女性這樣美不是沒理由的,人家國度向來被稱為混種人之國,混血的優勢就表現在這裡,總是能生長出與其他人不同的美感來。這也讓該國女性成了各類選美大賽中的佼佼者。
除了長得面目佼好之外,衣索比亞女性皮膚還相當細膩,因為該國屬於熱帶卻氣候溫和的所在,多雨水,少風沙、灼熱。這使得該國女性的皮膚細嫩、柔軟,配上當地特別的髮型,如魚鱗形、螺絲形等等,就更加有味道。
因為這些綜合原因,人們才公認衣索比亞女性身材性感,面容姣好,氣質優雅,品質純樸,絕對稱得上非洲最美女性之典範。
衣索比亞女性為何美得這樣有特點?這樣的美貌會改變她們的命運嗎?
有人好奇了,衣索比亞女性如果只是混血原因而相貌出眾的話,那她們的身材是怎麼回事呢?為何都那樣窈窕多姿,曼妙誘人?
嗯,關於這個問題,也有人研究過。當然,這些研究可不是什麼專業機構的答案,而是一些對美女格外有話語權的男性。他們認為衣索比亞女性的身材與她們勤勞的個性是分不開的,活動讓她們充滿了活力的同時,更增加了身材的柔韌與苗條。
這倒也算客觀,衣索比亞美女雖多,但國家並不富足,這些長相美麗的妹子們不得不收起"大小姐"的命而去做"丫環"們的事。放牧、家務、背水等等活計全靠著這些女性來完成。
據說背水是其中最為辛苦也最需要技術含量的活,水重,路遠,她們要多用背,多彎腰,長久的前傾後撅就讓她們養出了前凸後翹的體型。
這倒也是因禍得福,畢竟不勞動就會有不勞動的害處,比如發福變胖。人家天天做著苦力活,無意中卻養出了美麗曼妙的身材來,這就是懶女人與勤快女人的區別吧。
當然,除了勞動之外,衣索比亞女性多愛跳舞,這讓她們的身材有了更加柔韌的鍛鍊,同時還養出了特別的詩意氣質。
不過,再美的妹子也要面對一個問題:出嫁。在衣索比亞,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如果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的生活現狀,那就要嫁一個好人家。所謂生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在衣索比亞很是適用。
為了嫁得好,衣索比亞女性們都會努力讓自己保持漂亮與性感,甚至有的人為了更富魅力,不惜在身體上進行圖騰類的切割與扎刺。沒辦法,競爭太激烈了,該國女性一到12歲便要急著出嫁了,不然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可就算長得漂亮又能幹,還會取悅丈夫,但衣索比亞女性的命運還是不樂觀,在她們眼裡,家暴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幾乎有94%的女性被丈夫打過,這是何其可悲的事。
不過,隨著國際交流的促進,衣索比亞女性也非常崇尚遠嫁了,而她們最看好的國度便是我國。她們認為我國的男性溫柔、禮貌且生活穩定,假如能找一個中國男性為夫,便被她們稱為人生逆襲之幸運了。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過的事,畢竟衣索比亞女性沒有黑到讓國人男性接受不了的地步,反而是她們相對咖啡色的健康膚色帶給一些人野性美的刺激,所以娶一位衣索比亞女性為妻,也不是什麼讓人難以接受的事。
有人說衣索比亞女性之所以看中我國男性就是圖一個富裕與享樂,但說到底,這些女性從來就沒有擺脫當地男尊女卑的現實,試想想,誰願意天天呆在一個將自己當牛做馬的家庭,而不知自救呢?因此,她們想要嫁到中國來享福,那也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