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屋脊衣索比亞最近亂了,已經處在了內戰的邊緣。別看這個有著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現在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年的衣索比亞可是非洲大陸唯一沒有被殖民統治的國家。與中國甲午戰爭幾乎同時,他們把義大利打得丟盔棄甲,保證了國家的獨立。
非洲屋脊
歐洲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急需更多的原料和市場,相對落後的非洲自然成了他們爭奪的目標。義大利在1870年完成國家統一後,也想去非洲佔一塊殖民地試試,與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處理好關係後,義大利決定拿衣索比亞下手。
工業革命
當時的衣索比亞還叫阿比西尼亞,剛開始,義大利取得了一些甜頭,在英國的支持下,意軍以紅海沿岸城市馬薩瓦為根基,向衣索比亞北部進逼,衣索比亞老皇帝被迫在1889年5月2日,與義大利籤訂《烏西亞利條約》,衣索比亞割讓了北部的領土,而義大利付出了200萬裡拉的代價。
老皇帝去世後,新登基的是孟尼利克二世,這是衣索比亞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1893年2月12日,新皇照會義大利政府,衣索比亞將不再履行《烏西亞利條約》的一切權利和義務。
義大利最初希望用200萬發子彈的代價賄賂皇帝,失敗後又計劃策反提格雷王公,許諾他金錢和武器讓他推翻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也沒什麼成效。義大利最終決定動武,任命巴拉蒂耶裡為總司令,指揮1.4萬軍隊武裝入侵衣索比亞。
孟尼利克二世
1894年7月17日,首批義大利軍隊抵達卡薩拉,與埃軍展開了第一場戰鬥,孟尼利克二世出動十萬軍隊抗敵。戰至1895年年底,裝備精良的意軍進展緩慢,安巴阿拉吉戰役中意軍還遭遇突襲,損失1300名士兵,託斯裡少將陣亡。
丟了大人的義大利增兵兩萬與埃軍決戰,早有準備的孟尼利克二世又動員了10萬大軍北上抗意,各階層、各種族的人士都參加了軍隊,連皇后都親率她的部族上了前線。
在默克萊城,埃軍包圍了數千義大利軍,切斷了意軍的飲水,並炮擊了兩個星期,後來孟尼利克二世希望和平解決戰爭,主動讓出了道路,意軍有驚無險的安全撤離。
意軍總司令巴拉蒂耶裡卻不想結束戰爭,他認為自己的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衣索比亞只不過是人數佔優而已,阿杜瓦戰役,就是兩國的最後一戰。
義大利軍隊服裝
義大利軍隊計劃在阿杜瓦城外部署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等衣索比亞軍隊來攻之時,集合所有士兵和火炮,將他們一舉殲滅。可是埃軍就是不上當,義大利人在工事後等了3個月,後勤補給都快要無法維持了。1896年2月29日,等不下去的意軍決定分三路縱隊發起進攻,可是非洲寒冷的高原上道路崎嶇難行,荊棘遍野,通訊困難,進攻發起沒多久,意軍各部隊就失去了聯繫,成了一盤散沙。
英明的衣索比亞皇帝命令反擊,儘管義大利軍隊的炮兵拼命開火,仍改變不了他們被分割包圍的命運。3月1日上午,25000名衣索比亞預備隊投入戰場,勝利的天平徹底倒向了埃軍。中午時分,慘烈的戰鬥結束意軍傷亡9500人,另有3500人被俘,衣索比亞軍隊損失同樣巨大,傷亡大概15000人,不過巨大的犧牲換來了國家的獨立,義大利人最終被趕出了衣索比亞。
英勇的衣索比亞士兵
德國政治家嘲諷義大利是:「極大的胃口,差勁的牙齒。」
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的戰爭,是黑人反抗白人的巨大勝利,鼓舞了非洲民族獨立鬥爭的決心和勇氣,對於義大利來說,則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