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
這裡依然是站在原地等著你和你閒置手機的去賣回收~
手機從按鍵到觸屏,從「大哥大」、「小靈通」到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經常有消費者一部手機用不到一年就換。據調查顯示過去5年我國二手手機閒置量高達11億部之多,相當於每人都有至少一部閒置手機。而其中將二手手機出售給回收方的只佔百分之5%,絕大部分手機都被遺忘在某個抽屜,漸漸變成「板磚」,殊不知這樣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汙染環境。
消費者為什麼寧願閒置手機變成一文不值的「板磚」,也不願將其回收?
這裡關乎三個問題:
一、回收價格低
我們在逛街,逛商場的時候經常可以在路邊看到一些寫著「高價回收舊手機」、亦或是小巷子裡蹬三輪車大爺的喇叭裡那句:「舊手機、舊電腦、舊冰箱都可以拿來換不鏽鋼鐵盆」云云。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也無形之中為手機回收貼上了標籤,幾乎成為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回收價低。
這樣的結果必定是有原因的。
宏觀來講,手機行業甚至整個數碼產品領域都有這樣的問題,由於技術發展太快,更新頻率緊湊,以至於如果廠商沒有超前的技術就不存在保值。幾千塊錢買來的手機過一段時間,鬥轉星移幾個月間價格便下降一半甚至更多。
微觀來講,網際網路回收行業才剛剛興起,消費者需要回收時最先想到的還是街邊的小商販。殊不知這樣的小商販往往不是靠手藝吃飯,而是靠嘴吃飯的,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砍價。普通消費者對數碼產品、手機配置、材料方面根本不懂,被小商販的三寸不爛之舌稍微忽悠兩句,再挑一些子虛烏有的毛病出來,這一來一回價格又降低不少。
二、擔心隱私洩露
這是關於「手機回收」始終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因手機回收洩露隱私」這樣的標題。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回收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這幾乎成為所有消費者回收二手機時始終邁不過去的那道坎,成為消費者抵禦回收二手機的最後一道也是最堅固的那道防線,顯然消費者並沒有真正打消心頭的疑慮。
因為現在科技便捷了,便捷到手機自動備份也不提醒,甚至備份到雲端也不打聲招呼,在消費者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以「防止丟失重要數據」的名義,把消費者的「重要數據」存儲在自己的伺服器。因此,消費者回收二手機時根本想不到還需要清除雲端的數據,最後手機落到見利忘義的無良商家手中,個人隱私就變成了交易商品。
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其實我相信在如今網際網路這麼發達的情況下,萌發過將閒置手機回收的消費者絕對不止5%,而是被「平臺」傷害過,從此不再相信任何回收平臺。
曾有網友吐槽,估價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冠冕堂皇,給了一個特別高的回收價。等寄到回收平臺檢測點之後。口風立馬一百八十度轉變,又說進過水,又說零件不是原裝等等理由來降低回收價,等你不打算賣了,要求退回來,平臺說退可以,但是你要先給200元檢測費。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樣的商家也層出不窮。對消費者而言就是「智商稅」,甚至直接磨滅了消費者下次回收的意願,所以就算把手機放在角落墊桌子,用來砸核桃也不願交給回收平臺。
總結上述三點我們就會發現,事情的主要矛盾只有一個——無良商家。因為有了這樣無良的回收方,給消費者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壞印象,牽累整個回收行業。所以消費者在選擇回收方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壞人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讓他們鑽了空子。
另外,如果你想把手機回收了,又懶得折騰的話就只有一個選擇了——去賣回收,你大可放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