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出長安》一個名不轉經傳的網劇能夠突出重圍,播放至今已突破1.6億頗讓人驚訝,這麼一部沒有大導演、沒有名演員的作品,是靠什麼吸引了觀眾並甘心付費?首先它的名字就很有魔性,長安城歷來是影視劇關愛的寵兒,在加上一個「妖」字,不少觀眾看到這個名字隨便一點便深深被劇情套牢。
懸念是影視劇中最常用的一種積極手段,是布下謎題,掩蓋答案或結果,刺激受眾緊張與期待的心情,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揭曉答案或結果,滿足受眾期待。劇中以一個鶴骨仙風的道人隨手丟出一張紙人開場,這個紙人就成了長安一系列連環殺人案的主導者。開場的玄幻風格會吸引不少男性觀眾,其實筆者以為,這部網劇更傾向於男性,相對女性對宮鬥宅鬥虐心、愛情、與高顏值的痴狂,《妖出長安》卻集合了推理、懸疑、玄幻等多種元素,能夠將玄幻和歷史融入推理中,這樣的結合讓筆者對此劇編劇孔優優的天馬行空表示佩服。
一個合格編劇的功底不只是寫出好的劇本,更關鍵一點還是要抓住觀眾心理,在講好自己故事的同時還要用劇情撩觀眾。如果編劇的作品寫的都是生活的複製,沒有創新的思想,沒有跳躍的思維,那麼觀眾只會說一句狗血之後將你拋棄。《妖出長安》是懸疑片,不同於《神探狄仁傑》等類似作品,它以一個案件的連續性來貫穿,一共12集每集20分鐘,你也可以把它歸為一部240分鐘的大電影,在劇情上採用了疊加法一環扣一環的構架,懸念每時每刻都存在,破案的速度卻總是慢半拍,這迷霧感刺激了觀眾的好奇心的同時豐滿了電視劇的內在。
類型上《妖出長安》屬於古裝探案,相對於純現代手段的破案類電視劇,似乎古裝推理類的更能吸引觀眾,《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包青天》《洗冤錄》等古裝劇每一部都異常火爆,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劇種。不少觀眾還深陷西方推理類作品,比如《大偵探福爾摩斯》《CSI》《神探伽利略》等,《妖出長安》在融合了西方推理與東方玄幻基礎上,還帶有中國「古裝」特色,推理之上加上對現代技術的好奇,方向的準確不乏用心之處。
細節上的處理是真正考驗一部電視劇的標杆,編劇燃燒自己的頭腦風暴布置一個大局,局中主角沈遊用睿智的思維查案破案時,面對的是個人情感與拯救長安城百姓的雙重考驗,而案件的破獲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團隊,這就體現出另外一個角色韋應物的人設關鍵性。一個負責燒腦,一個負責保護,保證在觸及某些權勢利益時案件的順利進行,而兩人性格特點也賦予作品鮮明的人物對比效果,一個呆萌睿智、一個傲嬌遲鈍,一對破案CP的完美互補。
在案情的邏輯推理中採用的限制視角風格,觀眾跟隨主角思維,與主人公一起體驗推理過程,犯罪人那邊的秘密幾乎不曾表露,隨著劇情的發展,才慢慢浮現出一絲絲的破綻。這樣的限制視角使觀眾能夠體驗到一種代入感,發出「原來是這樣」的感慨,而並非那種全面鋪開只為尋找證據證明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編劇對時代背景的考究非常嚴謹,這點有興趣的可以去推敲。案件的推理過程燒腦又不乏新意,別出心裁的殺人利器,地獄變相圖中的各種死法,與騾馬富商妻子對話中發現問題,火烤白蠟,酸鹼中和等成為案件合理性的佐證。雖然犯罪者造成了長安城的一片混亂,厲鬼索命放大了人性中的罪惡感,然而極端的自殺贖罪並不可取。結局的輪迴徵兆了美好事物的新生,也在另外一層面昭示著人心向善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