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記憶之 看電影

2021-02-22 法海無邊


前陣子在延安培訓,晚飯後跟同事閒逛到旁邊的棗園廣場,臺階上稀稀拉拉坐著、站著的一些當地的居民和民工模樣的人,原來在看久違的露天電影,李連杰演的《陳真》。有點興致,和同事站著看,只是天氣微涼,劇情也不那麼有趣,看了會便打道回府。記憶中自己最早看電影應該也是露天電影,當年之盛況和今日的冷清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父親還在李堡小學,外婆家在學校的後門邊,夏天的傍晚,只要放電影,晚飯一吃完就拎個板凳到學校。電影的放映場一般是在學校的操場上,將一塊比被單子大一些的帶黑邊的白布懸掛起來,便是電影的屏幕。天還沒黑,放映場上便被從鎮上四面八方匯集來的人擠滿,大人們心不在焉地拉著家常,小孩迫切等待著天黑,心情一個比一個急。那時的放映員和現在的明星一樣受歡迎,當放映員從一個大盒子裡拿出膠片往放映機上一放,人們便知道這是要開始放電影了,全場頓時安靜了下來,由於年紀尚小,所謂看電影就是湊熱鬧,內容了無印象。


小學時,學校經常在影劇院包場看電影,實小走過去也就10分鐘,有時候老師拖課,去晚了,在開場加映的動畫片《葫蘆娃》中摸黑找座位,看的多是《閃閃的紅星》、《地道戰》、《英雄兒女》這類戰爭題材的電影,結尾往往是衝鋒號響起,紅旗招展,殺聲震天,少年們熱血沸騰,影院歡聲雷動。以致到今天聽到當年的電影中悲壯豪烈的歌曲時,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哼唱,腦海中浮現的是王成緊握爆破筒面對敵人的畫面,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來說,紅色電影就是我們的童年記憶,很難說清它對我們的心靈到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除了革命影片之外,印象中包場還看過一部《紅衣少女》的電影,偏文藝,女主角的名字特別好聽——安然。看完電影,猛地從黑暗的影院走到外面,豔陽高照,眼睛被強光刺得睜不開,很不適應,卻很應景,如同一下從不見天日的舊社會來到了陽光明媚的新世界。


小學有兩三年住爺爺家時,那時候晚飯後沒有什麼娛樂消遣活動,與中市后街石板街一牆之隔的河北招待所禮堂,不定期的會放電影,招待所所長是隔壁鄰居,省了買票錢,爸媽常帶我去看電影,一家人穿上體面的衣服,手拉手走到簡陋的禮堂,有種難以言表的儀式感,在溫暖的黑暗中,我們屏住呼吸,進入神秘生動的光影世界。與學校看的紅色電影不同,那裡放的大多是外國片,現在能想起來的就剩《佐羅》和《茜茜公主》了,屏幕上活潑率真、明豔照人的茜茜公主的形象一直存在心裡,多年以後,才知道當年看的第一部,這個系列片其實有三部,我看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歷史上的茜茜公主命運多舛,最終被人刺殺,「公主和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是在童話故事裡的結局。


初中以後,學校包場看電影就很少了,現在能想起來的就是張藝謀演的《老井》裡男女主角掉到井裡那段……家搬到體育場後,對面就是工人電影院,父親和影院的洪經理相熟,三天兩頭劃票看「白大」,和父母一起看倒沒什麼,有時放假一個人,看到有人打著電筒查票,心裡總有點惶恐,生怕那束光會照到自己,灰溜溜地被趕出去。幾年時間,《難兄難弟》、《傘中情》、《霹靂舞》、《超人》等等一眾經典看下來,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作為一個正氣凜然的少年,多年來一直為沾公家便宜這事負疚不已。


高中那會兒面臨學習備考的壓力,幾乎沒有娛樂時間,父親也不再找經理劃票了。看電影被錄像所替代,周末或節假日偶爾在城南中學踢會小場,大汗淋漓後再去校旁一周姓同學家瞎混成了一件約定俗成的事,同學家院子很大,平時沒有大人,也就成了一幫騷年的據點,打撲克、搓麻將、看錄像,以港臺槍戰片居多。有次一位同學不知從那搞來一數字級影片,當時,吾尚清純懵懂,一些早熟的同學談此類話題,往往面露不屑實心嚮往之。既來之,則以審美批判的眼光看之,向腐朽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開刀,看完才知道自己也是一個心理和生理均健康的人,蠢蠢欲動,幸虧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未作出什麼出格的事,只是把爆棚的荷爾蒙釋放到了足球場上,對學習迎考沒有太大影響。


大學第一年在浦口,雖然很多時候無所事事,但看電影不方便,要走一段山路到東門鎮的老街,還有次借了個自行車跟一男同學騎過5公裡長的長江大橋,到大橋影院看了場電影,回校大門已鎖,翻牆才進到宿舍,現在想來當年也是精力過剩、無聊之極。


大二到了四牌樓,逐漸告別了空虛寂寞冷,周末往往早早來到圖書館電教室(晚了沒位子),租來吸血鬼之類的原版碟片,和女友各自戴著耳機,作練習聽力狀,幾年下來,片子看了不少,聽力水平好像也並未見長。偶爾會到校大禮堂看場電影,印象深的是有次班上有女生說男主角跟我很像,出於好奇看了《人猿泰山》。有時外地同學來,請他們到東大的標誌性建築——大禮堂看場電影,算是一種性價比高、品位高雅的接待形式,前年到廣州碰到一同學,聊起有年到東大串聯,跟我和女友一起在禮堂看過一個外國片,十多年後居然還記得內容是有關一隻豬的勵志故事,可見看電影遠比喝酒吹牛讓人記憶深刻。


工作、成家以後,雖然用電腦、Dvd看電影很方便,但呂克貝松曾經說過:「在電影院看一部好電影,就像是在吻一個漂亮的姑娘;而在家裡看,充其量也就是吻那姑娘的照片。」所以,每有佳片上映,還是會走進影院,花上120來分鐘讓自己忘卻現實世界,走進另一個精神家園,並通過它和其他朋友、甚至陌生人有了遙遠又親近的共鳴,這永遠都是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只是最近有次不太愉快的觀影經歷,《1980年代的愛情》,畫面唯美,女主角酷似山口百惠,劇情感人至深,鄰座一眼鏡女顯然沒看過野夫的原著,旁若無人發表幼稚可笑的議論,把公共空間當成了自家,如同吃了個蒼蠅,大煞風景。


於我來說,偶爾偷得半日閒去看一場電影,終究還是件快樂美好的事情。如今,每每和老婆、孩子去影院,恍惚間會有種穿越之感,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童年,晚飯後和爸媽手牽手、樂滋滋地散步去河北招待所看電影,散場後一家人有說有笑,意猶未盡,滿心期待下一次走進影院。令人傷感的是,這樣的時刻只會越來越少。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朋友同學說我總懷舊、戀舊。是啊!寫作即記憶,對於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人來說,回憶往事是一種幸福,只有在偶爾閒暇的時候才能夠讓我的思緒飛回到過去,飛回到曾經的記憶裡,也不斷地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來處。

(盛捷,「法海無邊」公眾號友情加盟作者,現居南京,屢有好文,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回不去的故鄉,記憶中的外公
    恍惚間,隔著二十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那個秀麗的小山村看見外公清瘦的身影,我想看的真切一些,看了很久才明白,那個小村莊再也回不去了,而外公也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在街的兩旁放著兩根又粗又長的木頭,同樣是滑溜溜的,村裡的人們在閒暇之時喜歡坐在木頭上聊天,小時候的我也是那兒的常客。夏季的黃昏,冬日的午後,這裡總是最溫馨歡快的地方。喜歡大姑娘小媳婦無所顧忌的玩笑,她們清脆的笑聲讓我也不禁跟著笑。喜歡老人們講那古老的舊事,那隔著時空的故事悠遠綿長。
  • 《春去春又回》:記憶裡揮不去方便麵的味道
    《春去春又回》的主題曲由甄妮演唱,比較獨特的是,作為歌手的她盛裝出現在片頭,娓娓訴說道:春去春又回,我聽過這個故事,我很感動,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這個片頭猶如歌曲MV,在電視劇裡也是挺罕見的,說明甄妮很!大!牌!
  • 大光明電影院,老臺東抹不去的記憶!
    曾經的老影院舊址仍在,但可能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了。曾經的老影票,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可當年的記憶,是否還深藏在你的腦海?不知是否會勾起你美好的回憶.改造後的電影院繼續保留大光明的名稱,一半保留電影放映功能,另一半為星期八量販式KTV。風雨六十餘載,當年這座年輕的建築如今在繁華的臺東商圈之地,已是日顯滄桑。
  • 過年,一個回不去的記憶
    我知道我選春節除了想分享一個不一樣的慶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懶惰,因為有現成的製作可以用,不用另外花多少時間去做那些看板和模型等,那些顏色豔麗炫目的唐裝的照片就是最抓人眼球的展示。老師說還可以帶一些treats和小朋友們分享,就是零食吧。
  • #夏收時節#近鄉情怯,揮不去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望著眼前的一幕幕畫卷,童年的記憶瞬間浮現在眼帘;不知從何時起,漸漸縮短了回鄉的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敢回歸故鄉,怕的是物是人非,怕的是明明就在昨天,卻恍然已過幾十載。揮不去的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 電影《頭文字D》:那是我們回不去的青春
    有些電影早已經上映很多年,早已經看了很多遍,但依舊不覺得乏味,還是會津津有味的回去看,因為那是我們回不去的舊時光。電影《頭文字D》便是如此,那些人、那些事,總是勾起我們對青春的懷念。那麼,電影《頭文字D》,給了我們些什麼懷念呢?
  • 回不去的洛陽城
    那時的人物,就像是一位位故人,望著望著,就昨日重現了,淳樸可親的鄉親,悠然恬靜的故鄉,再也回不去的年代.遊完泳在泳池外吃玉米,夏天一到,還上小學的我就拎著自家水壺去廠裡提冰水兒了,看燈光球場熱鬧的籃球賽,晚上熱了就睡到中州路邊上。夜晚,在毛主席像前的露天電影搶過位子。從軸一小,到軸二小,到軸二中,到軸三中,再到軸一中,太多太多都成了無法抹去的幸福記憶。
  • 在內江人的記憶裡,租碟看片的那段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炎熱的酷暑,在家呆膩了就出門轉悠,買根冰棍,就去租碟屋晃,租不起碟就守在店裡的小電視前蹭電視看。那些電影碟片外套佔滿了兩側的牆壁,那時候光看外殼不明白大概是講的什麼,也興趣寥寥。時間總是在眨眼間流逝,稍微大一點後我便喜歡上看電視劇了。那時候父母不允許小娃娃看電視劇,於是總是倚在房間門後,悄悄咪咪的看電視。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緣》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十四年後,在嘈雜的小酒館,曼楨對世均說。「下雪的日子,我好像見到一個人像世鈞,但一轉身,又不見了。如果我們倆結婚生子,很順利的話,我們之間也就不成其為故事了。」開篇就是在曼楨平靜的敘述中展開的。
  • 《回不去的高中時光》韓城開機 帶觀眾重回高中時光喚醒青春記憶
    2020年9月18日上午,由陝西薪火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西安唐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陝西赫茲影視器材有限公司、陝西其吉格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西安布兜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以及西安美術學院薪火影視研究生工作室協助拍攝的青春·愛情·喜劇影片《回不去的高中時光
  • 回不去的過往 就別想了
    一路走來會留下很多過往,夜深人靜時,觸景生情時,有些過往就會悄悄觸動心頭,讓你的心為之一顫。「等不到的晚安,就別等了,擠不進的世界,就別擠了」回不去的過往,就別想了。生命裡有些過往是一生難忘的,總有那麼一段或一刻美麗了你的年華,讓你為之動容。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時常會纏繞在夢裡,流連忘返的也只能是在夢裡,生活還要繼續,腳步只能往前走。再好看的風景都只是一段,記憶的碎片拼接起來也只能美麗你的夢境,走出夢境的那一刻才明白現實已經回不去了。
  • 歐美復仇主題電影之記憶碎片
    一想到哪部電影就會把它快速復看一遍,試圖找到一些恐怖指數更適合大眾觀賞的,主題較為深刻的,最重要的是具有電影美學的驚悚懸疑片。PO主承認是諾蘭鐵粉,也認為以上電影都是精品,但感到可惜的一點是大眾忽略了他成名之前的一些經典作品,《記憶碎片》就是其中一部。下面PO主就領大家領略一下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
  • 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多,得到了記憶,卻再也回不去了
    時間已經不早了,走在這條街上,春風拂過,暖暖的,一天的工作結束了。這條街道很熟悉了,看著周邊所發生的一切,走著走著,走過了十年,光陰的手一揮,漸漸長大了,體驗不同的酸甜苦辣。生活所給予我們的,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都沉澱下來,成為記憶的組成部分,也勾勒在了臉上。
  • 京味兒——再也回不去了......
    放學了不回家,先緊著院子裡的小夥伴一起去撈魚、抓鳥、跟著賣糖葫蘆或者糖人的師傅,一路幫著吆喝,等到師傅快要回家,就把剩下的幾根分下來做酬勞;幾個人一路跑回去,在院裡都是極為榮耀的事情,當然如果能逃過晚上的巴掌炒肉就是最好的運氣了。當然,那時候就算獨生子女也不會覺得孤獨,胡同裡的孩子都不認生,要是碰上爹媽在一個廠區的,那比親兄弟還要親。
  • 電影記憶
    楊錫高 上海老底子電影記憶文/楊錫高掰著手指也算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年沒進過電影院了。苦盡甘來的謝晉高調復出,拍出了驚世之作《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國外電影《巴黎聖母院》《葉塞尼亞》風靡影壇,而風頭更勁的是一批日本電影和明星,《追捕》中的高倉健、中野良子縱馬馳騁東京街頭的鏡頭,深深感染了觀眾,原來那麼緊要關頭仍舊可以這樣浪漫!《生死戀》《望鄉》中,慄原小卷代表著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她的青春、美貌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震動了剛剛從「文革」浩劫中走出來的人們。
  • 《半生緣》電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剛剛和舍友看完由黎明、黃磊、吳倩蓮、梅豔芳領銜主演的,許鞍華導演97版《半生緣》,該片根據張愛玲小說《半生緣》改編,很抱歉自己沒去看原著,所以不懂和原著情節差距是否很大。   話不多說上幾張劇照(這些圖片均是來自微博,若有盜圖,請多諒解。)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故鄉因為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淹沒於水底,成為永遠回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是浙江省珊溪水利樞紐庫區的移民,我就是其中之一。故鄉沉沒水底已經整整20年了,在這20年裡,我幾回回夢回故鄉,夢之真切,醒時模糊;又幾回回躑躅在水岸邊,呼之不應,喚之不理。我恨不得化作一條魚或者一根水草在它胸膛遊弋,做著最親密的接觸;最後變成淤泥沉沒於水底,與它永遠相依相伴。
  • 看完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我被治癒了
    暗戀系校園青春小說,可能腦海中閃現的都是八月長安的《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亦或者是《匆匆那年》以及舒遠的《他笑時風華正茂》……但或許你遺漏了一向擅長寫古風小說《大漠謠》、《雲中歌》、《步步驚心》的桐華,她曾寫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 《記憶迷宮》電影!《記憶迷宮》電影!
    文章摘要:《記憶迷宮》電影
  • 記憶拼圖電影!!記憶拼圖電影!!
    《記憶拼圖》投資被騙真相曝光!帶單老師失聯眾籌成空談!《記憶拼圖》投資認購合同全是套路騙局!聯合出品本就虛假!《記憶拼圖》認購後沒有任何消息?集資籌拍電影分紅被騙虧損怎麼辦?《記憶拼圖》還沒上映就承諾收益是騙局!聯合出品方沒有權利轉讓份額!《記憶拼圖》電影投資陷阱違規籌資!影視《記憶拼圖》認購被騙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