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渡鋼琴碼頭上世紀八十年代舊照。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輪渡工作場景。
黃碧玉
1978年,返城知青黃碧玉回到廈門、進入公交公司輪渡站工作,她幹過票務、站務、總務,甚至還加班做過售貨員,賣散裝啤酒、冰棍給輪渡舞廳的客人們——雖然辛苦,但她說,那是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船票的變化
紙質票年代
白天賣票晚上燒票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廈門只有鼓浪嶼一個浴場,到了夏天,坐輪渡去鼓浪嶼上遊泳,是民眾少有的娛樂項目。高峰時,客流擁擠在小小的票房前,三四個木窗戶幾乎要被擠爆,透氣窗都要開起來當臨時窗口。
「收錢、撕票、遞票,別看這麼簡單的動作,一天下來,胳膊都要斷了。」黃碧玉回憶,「有同事累得要崩潰,賭氣說:『我要關窗啦,不賣了!』我們跟著大叫:『你不賣了我怎麼辦!』」
當時的票還是紙質票,怕有人鑽空子重複用舊票,每天都要回收、集中燒掉。最開始,票務人用割成一半的大油桶燒,後來有了碎紙機,但效率也還是太慢。大水桶浸泡的方法,票務人也用過,一天的票,泡成一桶紙糊糊。
塑料票年代
輪渡人發明算票工具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紙質票成本越來越高,船票變成了黃色、綠色可循環使用的塑料票,每天入庫出庫,都是一大袋。
塑料票雖然好,但每天需要逐個清算,麻煩至極。為此,輪渡人發明了一種帶有凹槽的算票工具。「塑料票放進凹槽裡,一格格排起來,一條剛好是100個,少一個會松,多一個放不進去。」黃碧玉說,「100個票,再放進鐵盤子裡,鐵盤子也有10條凹槽,一整盤就是1000個票。」每天下班,經常會有額外的「驚喜」——個別人為了逃票,用麻將牌的黃色、綠色籌碼「以假亂真」投入票機。2011年起,輪渡全面使用帶有電子信息的代幣,杜絕這種做法。
當時,每日過渡的居民使用的月卡,「分兩張卡,單數月是白色,雙數月是黃色,交一個月的錢,就貼上一個貼花。」黃碧玉說,「後來,月票也升了級,變成了電子月票。」
工作的樂趣
白天賣票晚上賣啤酒
雖然辛苦但很快樂
當時,黃碧玉家住鼓浪嶼,上班方便,加班也方便,幾乎每個除夕,她都在碼頭度過。「除夕那天,我們家下午四點多就圍爐,五點半吃完,我趕到碼頭上班。深夜船停了,肚子餓,就用煤炭爐熱熱年夜飯,吃完睡在碼頭上,初一早上五點起來繼續上班。」黃碧玉回憶說。
想起那些日子,黃碧玉不覺得辛苦,反倒找回很多快樂的記憶——上世紀八十年代,輪渡搞多種經營,20號船白天運客,晚上掛上星星燈、撒上滑石粉,就變成舞廳,她幫著賣門票,也賣啤酒和冰棍。「生意很好啊!酒是散裝的,用啤酒瓶現場灌。泡沫太多,灌多了撲出來,灌少了遭抱怨。」黃碧玉笑著說,「還有廈門中藥廠生產的人參可樂,賣得比洋可樂還火爆。」
【徵文選登】
坐「電船」回家
●謝平貴
2017年4月29日,旅居菲律賓的謝遠芳姑媽回鼓浪嶼探親。
離家80餘載,當這位年逾九旬的老者拄著拐杖淹沒在高樓林立的鷺江之濱,除了眼前的這一汪渡輪往來穿梭的鷺江水,腦海裡有關廈門的殘碎記憶似乎再也找不到了。
「80年前,我是坐著輪渡公司的『電船』,由爸爸帶著離開家,離開鼓浪嶼的。那時的『電船』沒有這麼大,那時的船票是小銀洋四角。不敢想啊,這一走就是80年,而我的爸爸卻再也無緣回來……」言語間,可以體會到姑媽每字每句的鄉愁與傷感!
「今天的船票,我要自己來買。」姑媽在我的攙扶下,邁著沉重的步子,蹣跚地走到售票窗口,用略顯激動的語氣對售票員說:「費神,我買船票,家侄已經幫我到相關部門做好家屬證明登記嘍!這是我的護照和船費。」
售票員接過那略帶餘溫的硬幣,核對著護照上的信息,吃驚地說:「阿嬤,您的閩南話公甲真正港!這是您的船票,請拿好!」「哈哈,我也是正港的鼓浪嶼人喔!我今天是回家,回鼓浪嶼這個家!」姑媽的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並鄭重地接過船票。(注:華僑購票完畢後,需憑列印出的登船憑證檢票登船)
從那一刻起,姑媽的手裡始終緊緊地攥著這張即將載著她踏上回家之路的船票。此時此刻,這張普普通通的船票就是通向她靈魂聖殿的通行證,姑媽生怕耳畔輕輕的海風在不經意間把它吹走。
我扶著姑媽步入候船大廳,配合現場的安檢人員做好查驗工作,走過腳下這二三十米長的棧橋,來到躉船上靜靜地等候渡輪。「先進,太先進啊!這安檢設備的配置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明顯就是機場的水平啊!」看著姑媽一臉興奮的樣子,我的心裡也倍感自豪。
談話間,渡輪已至,門閘開啟,身著藍色工裝服的水手,急忙跑過來,輕輕地攙扶著姑媽走上渡輪。「老奶奶,您別著急,請注意腳下,船上有老年人專座,您可以坐在那裡,好好休息一下!」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讓姑媽倍感溫馨。
門閘在警鈴聲中,輕輕關閉。碧波吻著船舷,海浪拍出潔白的浪花,渡輪平穩地駛向鼓浪嶼。過了十分鐘,渡輪在海面上劃了一條彎彎的弧線,穩穩地在「鋼琴碼頭」靠泊。眼前的半拱頂建築,像琴架、像風帆、像貝殼映入眼帘,潔白的身姿和碧海藍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太美了,真的太美了,80年前的鼓浪嶼碼頭,可不是這個樣子,幾根水泥柱,上面再倒上水泥板,就像一個四面沒有封板的盒子,能遮遮陽,就已經很不錯了,還是這個漂亮,有鼓浪嶼音樂之島的味道!」
「我坐『電船』回家啦!我坐『電船』回家啦!」姑媽默默地展開手裡的船票,輕輕地拭去眼角的淚花。似乎在告訴我,80年在外漂泊,所有的人生滋味,夢裡的,眼前的,這回家之路哪怕有多麼漫長、多麼曲折,全然在這艘「電船」,在手裡的這張船票。(文/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謝靜 圖/廈門輪渡有限公司提供)
原標題:曾有渡船白天運客晚上做舞廳 老輪渡票務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輪渡搞多種經營,很受市民歡迎
責任編輯:袁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