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這部電影可稱為經典,其中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最後時刻傑克和露絲的對話更是成為了經典,至今那句見證愛情的話語還飄蕩在我腦海。
I will never let it go,Jack,I all never let it go.
鐵達尼號又被成為鐵達尼號,這艘客運輪船在1912年4月2日試航完成,內部裝修航華,船體內部和整體是世界上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有著「永不沉沒」的稱號,但誰也沒想到在試航完成的第13天後,同冰山相撞沉入海底,這次事故造成1517人離去。
在這艘船上生存下來的倖存者有300多人,很多人都以為是西方人,殊不知其中還有一些華人在其中,但無論是電影還是各種消息中,基本沒有他們的信息。
在今年的海南島電影節中,有一部紀錄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英國導演羅飛所拍攝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正是這部紀錄片的出現,讓很多人才得知這些華人的身份。
鐵達尼號在撞上冰山2.5小時候沉沒,在「女士和孩子優先登船」的規矩下,船上8名華人船員最後才得以登上救生船,但在1912年的美國《Brooklyn Eagle》中寫道:「沒人知道他們出現在何處,也不知他們為何會在救生艇上」,正是因為這種報導,讓這8名華人船員有了「貪生怕死」之名。
在當時的情形下,很難有人站出來替他們說話,但歷史是公正的,總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在美國歷史學家Steven Schwankert的研究下,原來船上的這8名華人皆為水手,平均年齡在24歲到37歲之間,在鐵達尼號上從事鍋爐工人的工作。
鍋爐工有多辛苦?可能在我們想像中看著鍋爐,拿把鐵鍬把煤炭往裡送入即可,其實在鐵達尼號上的鍋爐工每天需要工作15個小時左右,每個月拿到的工資是所有水手中最少的,同時吃的食物和住宿環境也是最差的。
在鐵達尼號富麗堂皇的表面下,總有一些「底層人」在鋪墊。除去辛苦工作之外,還有「種族區別對待」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存都很難,何談生活之言。
當美國報紙報導出現後,外界一致認為這部分華人是「搶」了婦女和兒童的位置才得以登上救生艇的,因為當時很多「貴族」都沒能夠上船,為何這部分鍋爐工能夠安然無恙?隨著紀錄片的播出才發現事實不是這樣。
8名華人在鐵達尼號碰到冰川後就想往出走,可三等艙位於船體底部,並且艙門打開的時間太晚,在這個時候現場避免不了混亂,正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其中兩名華人因為人多遭到踩踏殞命。剩下的6名華人在慌亂中發現了一艘棄用的救生艇,但這艘救生艇是損壞的,基本不能使用,在此情況下5名華人登上救生艇,剩下一人選擇用門板來讓自己漂浮在海面上。
6人在海上漂泊許久後被營救,本以為到了美國能夠得到救治,沒想到連美國都去不了,只因當時的《排華法案》,最後6人選擇到古巴。
正是因為這部紀錄片的的出現,才讓我們知道在鐵達尼號上有華人的存在,原來在1912有8名廣東籍的水手,為了生存在船上當鍋爐工,但活下來的只有6人,遠赴古巴之後遠離家鄉,至今都沒有找到親人。
傑克作為窮畫家有勇氣追求自己的愛情,同貴族女露絲在船頭面朝大海相擁的鏡頭成為了永恆,這樣的愛情值得懷念,但當鐵達尼號行駛在大海之上,富麗堂皇之下是眾多勞苦人的辛勤付出,也許每個人都不容易,特別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