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在《長安十二時辰》完結一個月左右後,排除萬(jia)難(ban)地看完了它。當初因為同事俊陶兄弟的一句「良心好劇」,我入了坑。當然,其實最重要原因還是奔著四字弟弟去的。
但就像當年為了柯震東去看《小時代》,出來卻愛上了陳學冬一樣,毫不專情的我馬上就移情別戀上了劇裡那個整天皺著臉、走哪都被追殺的黑暗騎士——張小敬。
他這人身上有股子韌勁兒。哪怕是被長安的官給整進死牢了,但當長安有難時他仍舊毫不猶豫地參與到了「拯救長安」的緊急行動中;無論多少人對長安嗤之以鼻,他仍舊毫不動搖地堅守著好朋友口中的「不值得」;哪怕是賭上自己一人性命和原則,也要豁出去做個背信棄義的「不良帥」……
總之,他絕對足夠偏執。這樣的偏執,讓我想起了只有過一面之緣的「儒帥」——丁磊。
張小敬不管怎麼看,都「五大三粗」的像個「登徒子」。反觀丁磊,往往都是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儒雅模樣。可若非是兩人足夠相像,我不會從那個錚錚漢子一下就跳脫到現實生活中的企業家。
甚至如果可以給他們安排一場對話,我想,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英雄你好,我是造車新力量「華人運通」的CEO,丁磊。
守長安本就是我畢生的夢想。還能從戰場撿條命回來陪長安,我也算圓滿了。
我敬你是個三次造車的汽車夢想家,但我只想守長安,那是我們第八團的夢。
能理解。對夢想,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從一而終,哪怕幾近偏執。
好吧,反正幻想又不用花錢、花力,但夢想就不行了。這個世界上,總需要有一些偏執狂去將夢想變現,張小敬和丁磊都是。他們只不過是活在不同時代下,同樣的追夢人罷了。
用現在的話來說,張小敬就是長安的真愛粉,甚至是腦殘粉。他的夢想便是打完仗了去長安城裡住下,然後繼續保護長安。
城外的戰亂他扛過來了,九年的不良帥他默默守了過來。為的就是想看著長安一直繁榮美好下去。所以哪怕最後成了一名死囚,張小敬還是回到了那個騎士的位置。
智能電動汽車不就正是丁磊心中的「長安」嗎?
都說汽車是汽車人的鴉片,曾經一度離開汽車圈的丁磊輾轉之下,還是回到了這個圈。所以說,堅定的夢想其實和地球一樣,都圓的,只要沒偏移軌跡,終究還是會繞回來的。
丁磊是個名副其實的高學歷人才,當年在復旦大學讀書時師從的都是業界有名的專家。復旦大學碩士畢業的他本能留學美國進行深造。但因為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他還是半導體物理專業的研究生,需要接觸大量實驗設備。學校有一臺從國外進口的雷射發生器,需要由該國的工程師來安裝。等到工程師安裝調試完後,丁磊負責送他們去機場。結果那輛上海牌轎車在路上熄火了,司機怎麼也發動不起來,還需要藉助推力那種原始的方法才能發動。這樣的情況在當時的國內是很常見的事。
但在外國工程師眼裡,他們覺得是笑話,是shit。
這件事成了讓丁磊下定決心留下來攻實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1988年研究生畢業,丁磊進入了上海大眾,並親歷了桑塔納的國產化進程。
1995年,丁磊進入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上海通用汽車前身)擔任質量小組負責人。
2003年底,丁磊成為上汽自主品牌項目四個主要成員之一。
之後,在主導收購英國MG和羅孚之後被調回上海通用出任CEO。在任期間,上海通用其中四年全國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並成為全國第一家年產銷過百萬的乘用車企。
2011年,調任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張江管委會的負責人。
之後,調任上海浦東副區長。
2014年試圖引進「特斯拉」,最終無果。從此心裡埋下了自己做新能源汽車的種子。
2015年,探索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
2017年6月,成立東海岸基金,準備募集產業基金,投資未來的智能交通產業。
兩個月後,組建「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
2019年,正式發布「華人運通」的第一款量產定型車高合HIFHI 1。
三十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劃時代期間,是多少個企業起起落落的生死存亡期間,是一代代人物光芒初綻的期間。
三十年裡,我國的汽車產業在無數人的努力下日新月異。從什麼都要進口到現在的自主研發生產,從當初的燃油機到現在的新能源,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就像現代汽車的百公裡加速一樣,越來越快。
這三十年間,丁磊以新造車勢力創始人的身份再度回歸汽車圈。
「我的人生成長曆程就是得益於時代發展,我也是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見證者、親歷者。我就像是親歷和見證改革開放40年汽車行業發展的一枚『年輕活化石』。」
十年西域兵,半生保大唐。九年不良帥,不悔入長安。
張小敬作為被大案牘術選中的男人,意外收到了一份得以死裡逃生的「對賭協議」的合約邀請,合約的甲方,是靖安司司丞李必。張小敬本來沒什麼興趣,但一聽是拯救長安的戲碼,果斷答應。
說白了,就是張小敬在白手起家創業,創業的終點是長安無數百姓的命和自己可有可無的赦免。
這是一個被時代風口選中的男人。無數年後的今天,丁磊站在了這個位置。
現如今,一場無比殘酷的洗牌正在進行著。幾乎所有的汽車業內人士都持消極態度,丁磊不是。大家看來的過冬,在丁磊眼裡是大好機會來了。
「現在是大好機會,不是談如何生存,是談如何抓住歷史機遇來發展的問題。我們要把原來的跑道打破,從更多的維度來看系統的解決問題。」
在他看來,個位數的市場下滑完全不是問題。正所謂,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
國家的新能源補貼退坡,不是車市的寒冬,恰好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脫去政策外衣、強化技術能力、說服消費者的好時期。
丁磊一直都有一個電動汽車夢。哪怕經過兩次落空,兜兜轉轉回來依舊還是要造他的車。
儘管丁磊抹去了在樂視任職的工作履歷,但稍微熟知汽車圈的朋友都知道他曾和賈躍亭有過共事的經歷。或許就像張小敬一般,半忽悠半勸服地被帶入了這個局,只不過張小敬最後也算功德圓滿了,而丁磊卻「不歡而散」了。
但丁磊缺的是像賈躍亭一樣的合伙人嗎?並不是。丁磊和張小敬都是身具實力之人,有能力的人做事情不拘泥於對手是誰,要搞清的是自己這邊的合作夥伴是誰。
顯然,賈躍亭不是丁磊合適的小夥伴人選。
就當前的車市大環境來說,這幾年車企崛起、資本推動,新能源市場、PPT造車亂象橫生,讓人們對一些新勢力企業充滿了質疑。同質化現象過重讓整個汽車行業猶如一潭缺乏生機的死水。
哪怕是比亞迪那種新能源造車大佬,也沒躲過眾多噴子們的悠悠之口。這個時候,丁磊說,華人運通不只是一個造車企業,而是一個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的企業。
「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回歸。」在丁磊看來,華人運通是抓住全球汽車產業歷史性大變革的機遇,思考汽車產業從傳統的垂直產業到現在走向橫向跨界、升維整合,尋求整體的人類未來出行解決方案的創新和嘗試……
言簡意賅,就是說華人運通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丁磊還說,創建華人運通,他有著一份汽車人特有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如果我不做,可能不會有像我同樣經歷的人去做,這個也是每天激勵我、激勵華人運通不斷創新的動力。」
可是,這「臨危受命」的差事可不好當。看看張小敬那一天累死累活的跑酷就知道了。
不過相比之下,張小敬創業起來比丁磊難多了。
基於早年在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合資公司的歷練,丁磊足夠自信、足夠篤定,也具備如今創辦華人運通的前瞻性和大局觀。
同時,豐富的從業經驗也讓他有著「政商通吃」的投資方背景。再看看他手下的那些人,一個個專業背景雄厚,個人實力抗打,活脫脫的一群「精兵」。
丁磊的回歸,是高段位的跨欄。
張小敬呢,好不容易得到了李必無條件的技術和人員支持,卻還要被無數個攔路虎橫插一腳。
低潮總是會有的,張小敬由廣受尊敬的「不良帥」大人淪為了人人喊打的逃犯,華人運通也在創辦的前兩年受到了無盡的質疑。
好在兩位具備戰鬥力的領導者依舊目光堅定地走著。因為他們知道,不管困難有多少,任務始終是不變的。
張小敬堅信,長安值得這大唐盛世,長安的百姓值得生活在這樣讓世人都稱許的國度裡。
丁磊也篤定,這個世界未來的路、車開發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看電影、點餐,是弱相關,手機上也能做,而在路上自動駕駛和車是強相關,所以這些產業要大量的資源區做。但是,這裡我們不要去重複製造工廠,而是更應該進入產業。這樣,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就有非常大的希望,還可以從中國擴展到全世界。
如今中國的車企不下幾百家,但最終能活到春天的也就那麼幾家。創業真的不難,要活下來才難。真正順心的不過3天,其餘的97天都是在各種業務的焦灼之中,更談不上什麼充滿希冀的回報。
腳下的市場有多難走,那也得要站在玻璃渣子上起舞。不退,才可能成,不是嗎?
對張小敬來說,別人眼裡多麼不值的長安給了他回報,那裡的每一個人能平安快樂的生活著就是他的回報。
翻看到2010年丁磊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他說:「汽車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我深懷感激,因為它對我的回報是100%的。」
在他們心裡,回報不等同於薪資和名位,是自我價值和自我夢想的實現。
可見,外表文質彬彬的車界奇才——丁磊,正享受著自己主動迎接的各種挑戰、突破、和創新。
我想,創業路上,並不是沒有鮮花盛開。
張小敬最後活下來了。在這場創業中他失去了很多,但終究,夢想是成了。回到眼下,丁磊卻還只是剛剛開始,華人運通的未來依舊是不定數。不過不論將來車市如何,我想,丁磊都能嚼著玻璃,望著彩虹。
「偏執」是他們倆倔強的缺點,卻也是他們夢想照進現實的最大優點。畢竟,偏執的人最有可能擁抱成功。
沒看夠?
長按二維碼關注《車談會》微信公號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