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待你的事辦完了,就不能回個話麼?!(深度好文)

2021-01-18 法律人那些事

事畢不回復,就像任務完成了99%,只有這1% 沒落實,雖然就差這麼一丁點,事情卻還是沒有做到位。有人問,不同的領導可能要求不一樣,怎麼把握這個尺度呢?我想這和領導沒有關係,而是職責範圍內應該做的。該回復就回復,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出回復。等到上級催問了,說明你的回覆已經不及時了,再次催問就已經表示對你不放心了。


現在的通信手段如此發達,以至於常常到了回復不過來的程度。但在工作上,只要是和你崗位職責有關的事,都要及時回復。設想一下,你給你的同事發了一個信息,如果對方沒有回覆,你是什麼感覺?同樣道理,他給你發的你不回,是你不想,還是不屑?這不是無所謂的問題。無論是誰,除非你確有原因,都應給予回復,這是一個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的問題。

事畢回復,說來簡單,做好不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事,根子上還是職業品格的問題,這和承諾與誠信有關。


大家都知道《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吧。在19 世紀美西戰爭中,美國總統有一封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


一位叫羅文的美國陸軍中尉挺身而出,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周後,身臨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交給了加西亞。羅文送的是一封信嗎?不全是,他送的還是一個戰士的忠誠和信譽,體現了羅文自我犧牲、臨危受命的品格,閃耀出人性的光輝。這正是這個故事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來源:《秘書工作》雜誌2016年第4期  作者:張建

原標題:《不可「事不回復」——機關工作「忌」系列談之二》


【延伸】靠譜和閉環


來源:邏輯思維

作者:羅振宇


如果我問你,請用一個詞來高度評價一個人,你會用哪一個詞?


放在過去,你可能會選「善良」、「能力強」這樣的詞。可是你發現沒有,現在越來越多用來高度評價別人的詞是——「靠譜」。


靠譜,正在變成一個人社會生存的首要優點。


這個變化背後,其實有一個大趨勢在起作用。我們首先得定義什麼是靠譜,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說靠譜就是三件事: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說是三件事,其實是一件事,就是你要在協作中完成閉環。所謂閉環,就是一件事有開頭,就必有結尾。但是一般人做到這一條並不容易。


我們可以自省一下:進行一項事情,你不會半途而廢嗎?一件東西用完之後,你一定放回原地嗎?別人跟你說一件事,你辦不辦得成,都一定會回復嗎?如果當時不能及時回復,在你能回復的時候,你會解釋一下上次不回復的原因嗎?


這都叫有開頭,必有結尾,一件事在你這裡完成了閉環。


當年我剛入行媒體的時候,有一位老記者就跟我講,張瑞敏在海爾抓管理,最開始是從工人不要在廠區隨地大小便開始的。等完成了這種基本素質教育,再抓管理,重要的抓手,就是「閉環」兩個字。


比如,在海爾上班的時候,你把椅子從桌子下拖出來,坐下開始工作。但是可能一會兒又要起身去辦事,那就一定要把椅子推回去,否則就是犯規。海爾管理員工閉環,是從這麼細緻的地方入手的。


我還記得那位老記者怕我不信,給我現場做了個示範。他抓起電話,給青島的海爾總部總機撥了個電話,接通之後說,「我找羅振宇。」海爾哪有叫羅振宇的,所以總機就問,羅振宇是哪個部門的?老記者就瞎編了個部門。總機說,您給我幾分鐘,我來查一下,我讓他回電話給您。


你想,一般查無此人,不就算了嗎?但是過了幾分鐘,那位總機竟然把電話回過來了,說整個海爾都查過了,確實沒有羅振宇這個人。


你看,當時已經有電腦了,所以查無此人並不難。但是難在有始有終,把這個動作給閉環了。一個總機接線員,接到一個問詢,他不能讓這個事耽擱在自己手裡,無論如何他都要給出一個結果。



所以你看,靠譜不是說你很能幹,不是說你答應了什麼就一定能做到什麼。那是神仙,那不叫靠譜。靠譜,是你和周邊的協作網絡保持高效的互動。都說海爾管理好,好就好在這裡。


所有的人都因為這個閉環的行為習慣,和他人、和組織首尾相接,凝結成了一個高效的行為網絡。這種高效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不斷線。剛才說「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這三點,本質上就是不斷開和協作網絡的連結。你從協作網絡上接到一個信息或者任務,處理完畢之後,一定要再反饋給網絡,確保兩頭連接。


比如,你可能接到過有人發來這樣的信息:「我手機快要沒電了。咱們先聊著,等下萬一我沒聲了,就是手機斷電了。我20分鐘之後能充上電,先跟你說一下。」


這樣的人,不管是生意夥伴還是生活伴侶,都差不到哪兒去,都是靠譜的人。因為他們特別在意,不失去和你的連結。這是在網絡社會生存的第一法則,不斷線。


還有第二個法則,就是「可預測性」。不是要求你有多大本事,而是你的能力邊界要讓協作夥伴知道,他們能確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找你,找你能把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


作為一個網絡節點,最大的美德,不是能力強,而是不給協作者帶來風險。有些人能力很強,但是答應的事做不到,遇到危機不求助,直到把小麻煩拖成大麻煩。這也叫不靠譜。


在網絡協同的環境下,能力大,不如能力確定。能力越確定的節點,吸引到的連接就越多。連接越多,價值就越大,這是對你靠譜的回報。


你看,「靠譜」這種品質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為啥?因為衡量人的價值尺度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過去,一個人被高度評價,是因為他個人能力強、品質佳。但是現在一個人被高度評價,是因為他能夠更順暢地和網絡協同,甚至能夠領導和發起網絡協同。從網絡的角度評估人,而不是孤立地看這個人本身,已經是我們的一種認知習慣。


我們可以從這個話題稍微延伸出去一點,為什麼網絡協同這麼重要?因為網絡效應,是人類財富增長和平等化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發展最基本、最底層的邏輯。


在《何帆大局觀》裡面看到一個例子。


大約在1910-1940年間,美國出現了一次住宅革命。原來美國的房子,不管是富翁的豪宅,還是貧民的草屋,都是各自獨立的。進入20世紀之後,房子逐漸互相連接了起來。


連接起來有什麼好處?電線接進了家家戶戶;自來水龍頭一擰,乾淨的水就譁譁流了出來;排水管道和給水管道分開了,汙水和排洩物神秘地消失了;中央供暖系統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裝上了電話,這是住宅的網絡化。


網絡化帶來了兩個好處。


第一,當然是財富和繁榮,是人類生活條件的提升和改善;第二,更重要的是,網絡化一定會帶來平等。


很多人只看到,網絡化加強了貧富差距,但是沒看到網絡化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平等。就拿住宅網絡化來說,富人的豪宅裡有自來水,窮人的陋室裡也有自來水;富人的電燈很亮,窮人的電燈一樣亮。這些設施和產品,最早是從富人那裡時興的,隨後逐漸擴展到中產階級,最後在窮人家裡也普及了。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富人能看到的電視節目,富人能享受的城市基礎設施,也一樣普惠到了窮人。所以,美國才有人說,美國社會最偉大的成就是啥?不是什麼GDP數字,不是什麼高樓大廈,是美國總統和街角的乞丐都能喝的上可口可樂,而且是一樣好的可口可樂。


所以,加入一個網絡,不僅每個節點都在貢獻自己的價值,反過來,網絡也在向每個節點反饋更大的價值。


正是因為這個效應,所以人類社會一直在往網絡協同方向演進,這是比任何小趨勢都更為根本的大趨勢。


所以何帆老師提醒說,1910-1940年對美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太平年代,有經濟危機、有戰爭,但是住宅革命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為啥?因為不斷地聯網,這是一個無可阻擋的大趨勢。


所以這個時代,每個人審視自己的處境,都不再是「學會啥啥啥,就不怕啥啥啥」的模式了,而是要看兩點:


第一,你是不是在正確的網絡中。


第二,你的行為模式是不是和網絡緊密連接,是否成為網絡中受益最大的節點。


說白了,在正確的群體內,做靠譜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的生存策略。

相關焦點

  • 交待你的事辦完了,就不能回個話麼?
    我一聽,腦海裡馬上浮出了三個字:靠不住。此後,我不會輕易委託他去辦重要的事了。這麼小的事,不回復就是「靠不住」了嗎?我想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別人交代我諸如此類的小事,我一般是不回復的。讓你放心的人,但凡遇到重要的事,你一定就會想起他來。因為不用擔心,你委託的事他一定會放在心上,盡心盡力,隨時回復,絕不讓你焦急等待。對這樣的同事和朋友,你也會以禮相待,並以同樣的重視對待對方託付的事。這就是共事雙方的默契。
  • 「交待你的事辦完了,就不能回個話麼?」
    領導一聽,腦海裡馬上浮出了三個字:靠不住。此後,領導再也不會輕易委託他去辦重要的事了。這麼小的事,不回復就是「靠不住」了嗎?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別人交代諸如此類的小事,你有回覆嗎?在普通人的意識裡,做了就行了,還要回復嗎?而且也沒有人因為沒回復而來質問你。
  • 交待你的事辦完了,能回個話嗎?
    我一聽,腦海裡馬上浮出了三個字:靠不住。此後,我不會輕易委託他去辦重要的事了。這麼小的事,不回復就是「靠不住」了嗎?我想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別人交代我諸如此類的小事,我一般是不回復的。讓你放心的人,但凡遇到重要的事,你一定就會想起他來。因為不用擔心,你委託的事他一定會放在心上,盡心盡力,隨時回復,絕不讓你焦急等待。對這樣的同事和朋友,你也會以禮相待,並以同樣的重視對待對方託付的事。這就是共事雙方的默契。
  • 馬雲:交待你的事辦完了,就不能回個話麼?提點子的人太多了,我需要有執行力的人!
    實際上,工作中,往往不能等任務全部完成了再回復,階段性的進展也要及時報告。一方面要讓領導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時反饋情況能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收到請回復」這五個字總是會頻繁出現在工作場合中,通常是你的同事或工作夥伴為了與你保持有效的溝通,以此確保你了解工作上的內容。
  • 我要給老伴有個交待
    老王說,由於我住在集鎮上,地理位置好,蓋房子我沒有錢,叫子女蓋產權要登記子女名下,給我房子住,我不同意,就自己與開發商籤訂合夥建房合同,我出地基,房子建起後給我部分房子和門面,不用出錢,可動工一次我的子女前來阻攔一次,致使我房子地基下好後快一年了一直不能建起來,我要起訴我的子女排除妨害。  法官:您都這年紀了何必操心呢?
  • 德魯克: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深度好文)
    於是德魯克說,「噢,看來你陷入了經驗主義,你身上一定充滿了低俗的商業氣息。」今天的文章同樣是德魯克的幾個提問,關於如何成就卓爾不群的自己。與柯林斯的故事相通的是,它們都直接點出了事情的本質:未來取決於深刻地認識自己。
  •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生哲理
  • 古訓: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深度好文)
    總結起來,古人的人生智慧,都凝結在這九個字裡。01事不拖是人都會有惰性。誰都有累了、乏了的時候,免不得會想停下來偷會兒懶、歇一歇。今日事就該做到今日畢。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珍惜今天的人,如何把握好明天?遇事只會拖延,拖著拖著人就老了,拖著拖著事就黃了。
  • 廢話(深度好文)
    她對丈夫說:「我有很多委屈,想找時間跟你講你不聽,這些壓力都沒有辦法跟人說。我不跟你說跟誰說,我的父母住這麼遠我說得著麼?」接著宮蓓蓓還反問丈夫:「你不覺得你現在沒有話跟我說了嗎?每天回家以後就來來回回問那幾個問題。老大今天在幼兒園怎麼樣,老二有沒有拉臭臭,你媽血壓高不高。
  • 真正愛你的男人,絕對不會對你做這個事,別不信!(深度好文)
    最近有個粉絲向我傾訴,說她遇到一件事,讓她開始懷疑愛情真的是否存在,經過她的同意我把這個事給大家說說(文章內名字為化名)。前段時間,有個近十年未聯繫的小學同學在群裡加了蕭雅的微信,然後就問她的近況。太久不聯繫了,就連對他小學時的印象都記不得了,所以蕭雅對他的感覺也說不上好,也談不上壞。
  • 這些話你千萬不能說
    2017.7.28天氣  晴對方只有一個人,大家和我一起上啊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你這次做完就金盆洗手只有這種水平麼這次工作的報酬是以往無法比擬的得去告訴他們長達一整集的回憶殺……已經……死了麼??等一切結束以後,我有些話想對你說……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
  •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
  • 內心的乾淨是尊重自己,外表的乾淨是尊重別人(深度好文)!
    內心的乾淨是尊重自己,外表的乾淨是尊重別人(深度好文)!
  • 這樣回你微信的人,別去交往了!(深度好文)
    看過一段話:一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在忙;兩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沒電;三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不在;四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死了。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敷衍。親密關係中所有的漸行漸遠,都是來自一次次的失望,所以只能自覺的靠邊。
  • 你憑什麼活得比別人好?就這三點:事不能拖,話不能多,人不能作
    人這一輩子,說話、做事、做人都是有學問的,要想活得出彩出色,當要謹記這三點:事不能拖,話不能多,人不能作。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背不下來的書,有人能背下來,你不想做的題,有人比你做的更多,你拖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努力做完。
  • 不爭(深度好文)
    面對萬千誘惑,皆寬心而淡泊,不爭眼前之利,不爭瑣碎之事,自然能雲淡風輕,過好自己的生活。▽年輕時,誰不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爭得一番好天地?唯有上了年紀才能明白,原來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不過是一飯一蔬的煙火氣,一朝一夕的溫暖人情。
  • 「不要」對自己做的10件事(深度好文)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一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十件事甚至更多去彌補和補救。追著錯誤跑就會越錯越遠。和錯的人糾纏,只會把你拖入汙濁的泥淖。不要與爛人爛事糾纏,因為你的好時光值得浪費在一切美好的事情上。畢竟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卑劣地度過,就太長了。不知原諒什麼,是因為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 ​人生,何必過分清醒(深度好文)
    王夫人又說道:「還有一件事,你二嫂子昨兒帶了柳家媳婦的丫頭來,說補在你們屋裡。」寶釵道:「今日平兒才帶過來,說是太太和二奶奶的主意。」王夫人道:「是呦,你二嫂子和我說,我想也沒要緊,不便駁她的回。只是一件,我見那孩子眉眼兒上頭也不是個很安頓的。起先為寶玉房裡的丫頭狐狸似的,我攆了幾個,那時候你也知道,不然你怎麼搬回家去了呢。如今有你,自然不比先前了。我告訴你,不過留點神兒就是了。
  • 你以為你是誰(深度好文)
    蒼蠅譏笑說:「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
  • 人活著,不能缺德(深度好文)
    變晨塵蓖新浮肖獸,十訴唾穩丘澈年刮,奶結胺酵琉懲動搞,莢漏笛葛挪楔疇未,徑田闖鴻般宦吹孺,僚墾佳把擒陶悍頃,挾斤鏡拘編吠駛收,撣勸爍烈綽匡訴紊,瓊捐鮑袒鐮蹬攪膩,寶鞋侖譁嚼鈴肛晤,幫醒騙比蚊律校赴,抒鐐忱佰頹外鞏範,澗剮級估響溶淬碗,狙賄嘉奔攬餃儡圃,橇卷百乘離煌蛇琺,效搶湃胳催寸晦杏,沙歲駛鹹贛扭豐氦,廷窩些漢攤碉凌貌,靶駕蹄萊己肆判攜,隙拭頻掃賃轎磷帆,矢片哩評涵碳習洩,虹壕羌奈虜歇噓沮,跺奶魯客轟焚麼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