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廢棄的老鐵路:從貨運通道到綠野仙蹤,記錄這座生態宜居城

2020-12-27 山野幽居

鐵路是社會發展與經貿需求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中國城市的鐵路覆蓋率超過60%以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以前很多單線鐵路都已經或即將進入電氣化改造、擴能改造。連接起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雲南和廣東之間的鐵路大通道皖贛鐵路因經濟發展與運力之間的矛盾而被國家重視,並將對這條線進行貨運通道改造、客運新雙線建設。

安徽省皖南山區小城是皖贛鐵路線上重要的站點城市之一,從安徽蕪湖出發到終點江西貴溪,全長大約580公裡。寧國站雖然是皖贛鐵路上一個小站點,可是經濟實力卻僅次於蕪湖市的城市,當然了這裡的經濟統計法是市本級為單位,地級市不包括縣域城市的經濟數據。

本來是華東地區最繁忙的貨運大通道,但是沿線山區較多,自然災害影響非常嚴重,可是貨運量相當大,在上海鐵路局內僅次於滬寧、浙贛,與宣杭貨運量相當。不愧為貨運大通道,因現有鐵路設施落後的緣故,這條路線即將被國家鐵路總公司改造,因此原有很多貨運列車改道,只剩下很少的貨運列車以及屈指可數的客運列車。久而久之,皖贛鐵路的時間痕跡很明顯了,鏽跡斑斑的鐵軌上夾雜著列車通行的痕跡。

這是地處寧國市城區的一角,皖贛老鐵路途經於此。在畫面上能夠清楚的看得出這裡的生態環境極佳,雖然經濟實力不錯、鐵路運輸落後、老鐵路切割了城市並阻礙城市建設,但是鐵路沿線的環境發非常不錯。在鐵路人行道上看到遠方的市中心住宅樓,營造出漂亮的城市風光。

今年即將動工建設的皖贛鐵路客運專線宣績高鐵以及皖贛鐵路寧國城區段改線工程,讓這條近百年的老鐵路即將面臨廢棄的命運。軌道上長滿了綠草,美的如此清心寡欲。工業科技的鐵路與原生態景觀在歐洲見得較多,但是在中國也有這種環境顯得很新鮮,而且還是一個GDP總量近400億元、工業產值近600億元的現代化工貿城市的寧國城區境內。

在這條途經寧國城區的老皖贛鐵路線上處處都是原生態的環境,竹海婆娑中掩映的環境讓人沉醉不已。沒想到的是運輸通道的鐵路也可以實現綠野仙蹤的美好環境。這有點不可思議吧?這到底是寧國生態環境絕佳還是這條老鐵路本身就是一條生態型運輸通道呢?

皖贛鐵路寧國城區段的兩側基本上都有人居住,有城市中心、有城鄉結合部、有城中村也有農村,不過沿線的所有地區環境相當好。倘若不是鐵路線的出現,會給人一種世外秘境的錯覺。看來這條即將廢棄的老鐵路還有記錄這座生態宜居城市的作用。

處處都是綠色的氣息,這種感覺真的很舒服。如果沿這條老鐵路散步,不僅可以欣賞鐵路沿線美景還能體驗到綠野仙蹤的美好氣息,所以逛這條城區老鐵路還是很愜意的,你們不覺得嗎?

百年老鐵路分辨出這裡不是秘境之地,鐵路邊的技術參數打破了該處的清幽之所。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是一條即將廢棄的老鐵路,可是站在生態學角度來說,這裡也許會有另外一番美景。也就是說這條老鐵路作為鐵路生態文化體驗區來運營,變廢為寶或可是這條百年老皖贛鐵路的命運吧?

老皖贛鐵路寧國城區段全長大約20公裡左右,城區段改造工程是從寧國市汪溪街道羅田村到竹峰街道竹峰村,該路段上都美麗的鄉村或是漂亮上檔次的市區住宅樓、商務大廈等。這條老鐵路已經成為寧國城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鐵路在城區、城區有鐵路的關係猶如牙齒與嘴唇的關係密不可分。

我們相信未來3-5年,寧國城區新鐵路建設好之後,無論是貨運通道還是客運方面都會滿足這座城市的經濟的發展需求。這條也該退休的老鐵路將永遠的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也是這座宜居城市美好環境的見證者。

鐵路的下方就是寧國城區大道,這條連接寧國市中心到江浙滬方向的城市公路與老皖贛鐵路橋成為寧國城區不可或缺的城市風光。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跟山野君一樣喜歡這種工業與自然相結合的城市風光?是不是也喜歡這種即將廢棄的百年老鐵路下而形成的綠野仙蹤呢?

相關焦點

  • ​看鐵路煤炭貨運,把握市場經濟脈動
    該局集團公司調度指揮、運輸組織、機車供給、車輛保障等部門聯合作戰,保障內蒙古能源通道暢通無阻;加大到港、到東北方向和管內電煤運輸組織力度,全力打通草原能源出區達海大動脈,暢通管內電煤運輸「微循環」,確保完成冬煤保供任務。大雪、冬至在即,春節也只剩兩個月的時間,而每當冬季來臨,用電量便會陡然升高,煤炭消耗也隨之上升。
  • 合肥一條廢棄的鐵路,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今搖身一變成網紅景點
    其實,國內很多「網紅景點」也是這樣的,開發者用盡心思的去開發和捆綁銷售以及大肆宣傳,但是就是不見任何奇效,遊客數量依然不見增長,甚至還出現了下跌,這就是所謂的「有心栽花花不開」。不過,也有些「網紅景點」,明明是就是原先廢棄很久的地方,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無人問津的地步,但是若干年之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熱門打卡地,這也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 八達嶺孔雀城生態宜居
    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北京延慶舉行,借時,京北區域將隨著世園會的舉辦,借力世園會勢能,將在商業布局、生活配套、交通軌道、產業協同等多方面取得迭代發展,而位於京北腹地的八達嶺孔雀城將藉助世園會這一利好,取得區域價值的飛速提升。世園會、冰雪盛會,會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京北。
  • 49歲的倉前火車站最後一班貨運列車發出 老宣杭鐵路(行宮塘至倉前...
    杭州網訊 說起倉前火車站,老杭州人一定印象深刻。這座從1972年1月建成啟用的老火車站,歷經49年,曾經是杭州前往湖州、長興乃至通往合肥、鄭州、西安等地的必經之地。隨著杭州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推進,倉前站和它所在的老宣杭鐵路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刻,今天(12月9日)傍晚6點22分,最後一列貨運列車編號為43112次掛載著39節車廂,從倉前站發出,駛向終點長興南,標誌著倉前站正式退出營運。
  • 從實際著眼、向實處發力、用實效說話,鐵路貨運再創新高
    據國家鐵路集團透露,11月7日,國家鐵路單日裝車完成177653車,這是今年以來單日裝車第11次刷新歷史記錄。 與此同時,截至11月9日,國家鐵路貨櫃日均裝車30004車,首次登上3萬車臺階。11月14日國家鐵路卸車189710車,15日卸車193026車,連續刷新歷史紀錄,單日卸車首次突破19萬車大關。
  • 浪在都市圈,八達嶺孔雀城,開啟京北生態宜居新時代
    懷來縣以「生態第一、創新引領、跨越趕超」的發展思路,大力推動生態建設,在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18%的基礎上,計劃到2019年,森林覆蓋率再提高10%。同時重點完成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高標準打造20萬畝的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
  • 孔雀城大湖,宜居之地
    孔雀城大湖有哪些設計理念?  孔雀城大湖以「一湖 、一環、一島、九大主題活動區」為理念,將自然與繁華相接,真正做到與繁華保持距離,卻不影響城市資源的享用,與自然無限貼近,卻保持了對繁華的掌控。解決北漂青年漂泊之痛,為其提供定居大北京的機會。  孔雀城大湖項目獲得過哪些獎項?
  • 重慶「七龍珠」新添大動作,育才學校落戶高新區生態宜居...
    據悉,此次在高新區生態宜居核心腹地奠基修建的重慶育才學校總佔地約53畝,擬建2.9萬方教學樓,48個教學班,並配置300米環形跑道、不少於100m直跑道的標準環形塑膠運動場,各類功能教室一應俱全。除了即將落定的育才學校之外,高新區作為重慶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近年來也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大力夯實教育根基,全面滿足區域居民對教育的需求。大學城樹人小學、大學城第三中學等知名中小學校,以及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15所高校紛紛在此辦學,現已形成全齡段名校教育矩陣。
  • 綻美城市花園,生態宜居固安
    決定人們去留的城市要素,一是就業機會,二是宜居環境。固安堅持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積極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富美鄉村新畫卷。18座城市公園構建了固安一公裡一公園的花園城市格局。
  • 中老跨境物流專運通道的維護者 代駕司機高進成貨運防疫一肩挑
    位於勐臘縣的磨憨口岸,是我國通向寮國的國家級口岸和通往東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近年來,隨著中老雙邊貿易的深入發展,通過磨憨口岸出口和進口貨物成了中老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高進成早在2012年就進入中老跨境貨運這一行業,當時,他主要負責駕車把出口貨物運至寮國各地。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這一切。
  • 這是中國最繁忙的單線鐵路 即將複線改造成為沿江鐵路
    這條鐵路始建於1933年,民國時期稱為江南鐵路,曾經是我國內建設時間最短、每公裡耗資最少的商辦鐵路。此線路線路全長125公裡,是皖南地區至蘇南、上海等地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華東一通道(京滬鐵路)與華東二通道(淮南線+宣杭線)的聯絡線。
  • 滇緬鐵路新傳:大臨鐵路再續傳奇
    2020年,大臨鐵路即將通車,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戰略通道構想,也將隨著這條鐵路和清水河口岸的重新崛起而變為現實。「新滇緬鐵路」重新回到歷史中來了。滇緬鐵路的血淚傳奇關於滇緬鐵路,歷史上曾有過三次修建構想。
  • 武漢:加快形成至鄭州、重慶等城市的「一環八向」鐵路快速貨運網絡
    計劃提出,推動沿江高鐵重大項目建設,續建新港江北鐵路二期,推動武漢鐵路外繞線建設,加快形成武漢至鄭州、重慶、西安等城市的「一環八向」鐵路快速貨運網絡。加快推進吳家山和灄口、大花嶺以及陽邏、光谷南、常福「1+2+3」三級鐵路物流基地節點布局。深挖鐵路貨運潛能,拓展快速貨運「天天班」和沿江貨運班列。
  • 徐州第3座大學城正在東區崛起
    這將是繼南區銅山大學城、潘安湖大學城之後,徐州又一個大學城。 醫藥高職新校區向東緊靠大廟街道核心,向南跨過隴海鐵路就是東湖新城以及醫學產業園、徐醫大新校區;向西不遠就是高鐵站;向北沿徐賈快速約8公裡就到了潘安湖大學城。 醫藥高職新校區雖然沒有落戶東湖新城,但它距離東湖醫學產業園非常近,有利於產學研融合發展。醫藥高職建設新校區後,將按計劃升為高職院校。
  • 「雙核時代」奏響鐵路貨運發展最強音
    據齊魯網報導,由山東高速集團統籌運營的「齊魯號」歐亞班列董家貨運集結中心首班順利開行,標誌著「齊魯號」歐亞班列在濟南市的運營,由過去濟南南站的「單核時代」,正式邁入濟南南站和董家鎮站共同發運的「雙核時代」。
  • 寧蕪鐵路確定遷出主城,看鐵路與城市的「恩恩和怨怨」
    寧蕪鐵路即將告別主城,南京人既很期待,又有些不舍,畢竟,這條鐵路已穿行城南87年,凝結南京幾代人的記憶,深深嵌入了城市發展歷史。  「鐵路要搬走,城市要縫合,記憶要留下。」南京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局長葉斌說,隨著寧蕪鐵路外繞工程啟動,其老城段軌道和站場復興利用,已開始規劃研究。
  • 倉前火車站昨晚發出最後一趟列車 老火車站將變身杭州雲城
    40多年後,這座老火車站在昨天發出了最後一趟列車,與杭州市民告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當年令老江走路昂首挺胸的火車站發出最後一趟貨運列車和當年老江坐著「去杭州」的火車不同,昨天晚上倉前火車站發出的最後一趟車為貨運列車,這趟列車開出之後,這座老宣杭鐵路上的老站,將結束運營。
  • 【輝煌十三五 精彩新寧鄉】秀美宜居地 文明幸福城
    2019年,我市乘勝追擊,實現城區化糞池清掏整治、城區段進入溈江劣V類排汙口整治、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三個100%清零」,讓城區河道變得綠、亮、淨、美、暢,實現了從「臭水溝」到生態河的轉變。同時,寧鄉市還對原有汙水處理廠實行擴容提質,日處理能力提高到22.61萬噸,排水標準由國家Ⅰ級B提升到國家Ⅰ級A。
  • 明年1月20日起全國鐵路調圖,涉及大臨鐵路
    來源: 鳳凰網房產昆明站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消息,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增開旅客列車325列,主要貨運通道增開貨物列車114列,鐵路客貨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其中,大理至臨滄鐵路將於調圖前開通運營,調圖時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開行列車。大臨鐵路的開通,將有效提升雲南地區客運能力,釋放相關線路貨運能力。
  • 鐵路貨運量與收入成反比 短運增長掩飾貨運矛盾
    1~5月國鐵集團完成貨運收入1539億元,較去年同期1634億元的貨運收入下降了95億元,下降5.8%,下降幅度較一季度再次擴大。《國鐵集團2020年一季度審計報告》顯示,一季度國鐵集團貨運收入完成838.76億元,同比下降3.26%。為何鐵路貨運量與貨運收入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