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瀟瀟 39健康網
作為醫療健康媒體,每天都能看到援鄂醫生的一線故事,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是一名陝西援鄂醫療隊的護士在理髮時耳朵被剪傷,由於手邊的縫合線太粗,同事就用頭髮絲和注射器針頭為其縫合了傷口。
(新聞截圖,援鄂醫生用頭髮絲和注射器針頭縫合傷口)
小九第一次知道頭髮絲縫合傷口還是在電影《神話》,成龍飾演的男主角中劍受傷,命懸一線,女主角就地取材,用自己的頭髮絲和簪子為他了縫合傷口。沒想到如今電影裡的情節竟然走到了現實生活。
(電影《神話》截圖,女主用頭髮絲縫合傷口)
醫院也會用頭髮做手術縫合線嗎?整形、產後等情況使用縫合線都有什麼講究?我們特別邀請到北京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宋京海教授為大家權威揭秘!
頭髮絲真的可以縫合傷口嗎?
「頭髮絲經過消毒處理,的確可以作為手術縫合線,但通常是特殊緊急情況下條件所限,就地取材,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適合推廣的材料,現代外科縫合線有很多類型可供選擇。」宋京海主任表示。
人的身體出現傷口後,身體有一定自愈能力,但是如果傷口較深,缺損比較嚴重,則需要進行縫合,讓傷口對攏閉合,促進癒合,減少感染的概率,回溯歷史,動物韌帶、毛髮、麻繩等都曾被用於手術縫合。
宋京海主任回憶在剛參加臨床工作時曾使用過羊脂線等用動物組織製作的材質,但「當時的工藝比較粗糙,另外從動物或其他有生命物種組織獲取縫線材料,倫理角度也不太允許」,所以逐漸被植物相關材質、化學合成的手術縫合線替代。
按照材質、粗細、可吸收性、張力等不同的標準,手術縫合線可有許多分類,比如可吸收線與不可吸收線,前者就是患者和家屬熟知的不用再拆線的手術用線,再比如縫合線的粗細(直徑)以毫米計,常以幾個0來表示,0的個數越多,則代表線越細。
可吸收的縫合線比可吸收的線更好嗎?
拆線通暢是外科手術切口癒合的最後一步,也是患者和家屬在術後稍感緊張的環節,如今有了不可吸收的縫合線,不用拆線了,很多人偏向於選擇它。不用拆線的可吸收線一定比不可吸收的線好嗎?答案是不一定。
「整形外科大多數使用的大多是不可吸收的線,術後都需要拆線。」宋京海主任介紹,整形外科手術要減少疤痕的產生,因此需要使用更細的手術縫合線,大都是6個0以下的線,但越細的線要做到可吸收就越難,工藝的要求非常高。
實際上,選用縫線要綜合考慮,除了細,減輕疤痕,還要保證足夠的拉力,也就是足夠結實,此外還要考慮縫合後組織的反應大小,切口的部位,張力的大小等,單純從可吸收性一個方面來判斷哪個縫線更好是片面的。
宋京海主任表示,在臨床,對於面部、頜下等暴露部位的傷口,醫生反而不願意用可吸收線,因為「可吸收的縫線在被人體吸收時可能出現炎症反應,如果是皮下縫合術,表面可能看不到線了,但皮下可能會產生像疤痕一樣的東西,摸起來比較硬的條索,有時候反而沒有經過拆線後的切口,其組織自然癒合得效果更佳。
縫合血管、頭部傷口、
剖腹產後都用什麼縫合線?
除了整形外科手術,臨床大型手術有的需要進行血管吻合時,也多選擇較細細的縫合線,如果縫合線太粗可能影響血液流動,導致血栓。與整形手術不同的是,縫合血管的多是可吸收的。
值得一提的是,足夠細的線一定要搭配足夠細的針。宋京海介紹,目前臨床所使用的細線是針線一體的,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還需要醫生在手術臺穿針引線。
生孩子對於每個家庭都是大事兒,孕媽媽無論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有可能面臨手術縫合。為孕婦縫合傷口時,通常使用的是可吸收的線,產後傷口在下腹部,有美觀的需求,使用可吸收線主要是為了減少下腹部的疤痕。
宋京海主任表示,理論上如果所有外科醫生都希望用用整形外科的縫合技巧為患者縫合傷口,這樣的效果更好,但這樣的手術精細,耗時較長,成本也高,對於產科醫生來說,實施起來不太現實。
無論是血管吻合縫合、產後切口縫合,還是整形美容,選擇縫合線都會考慮到疤痕的問題,但如果是頭外傷的縫合,其處理選擇線時有一些特殊性。
宋京海主任解釋,頭部皮膚下的毛細血管網豐富,一旦遇到意外外傷,往往出血比較嚴重,此時就診進行手術清創縫合的首要目的是清創後快速有效止血,美觀反而放在第二位來考量,所以一般頭外傷都用不可吸收的絲線的縫合。
「如果頭部傷口較短小,目前也有不用手術縫合方法,也可以應用醫用粘合膠,對合傷口後粘合。」宋京海主任表示。
關於手術縫合線的選擇,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在處理不同程度和部位的傷口,要綜合分析,既要保證足夠的結實,又能減少瘢痕反應,使癒合的的傷口最大限度的美觀,才是最好的選擇。
原標題:《頭髮絲也能縫傷口?援鄂醫生用頭髮縫傷口,只花十幾分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