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平時喜歡收藏古董字畫老唱片什麼的。我覺得吧,人生苦短,白駒過隙,我們的一生可能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想要活在當下,就要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算是不枉此生。身邊的朋友有一些知道我的愛好,就拉我進了Hifi圈子。說起來我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發燒友,因為接觸的時間並不長,很多東西不太了解。但是在朋友家聽了一些效果,覺得真的是值得花時間去欣賞的,原本家裡有臺日本原裝的老建伍黑膠機,這些年來收藏了不少黑膠碟,就想著還是弄套好點的音響系統聽聽。
出於對老物件的喜愛,喜歡有年代感有文化氛圍的東西,所以在選擇音箱上,我也比較看中這個東西,網上看了不少音箱都不太滿意。直到偶然間看到了歌劇二號,也許就是眼緣吧,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箱子,古香古色的外觀,很有年代感,看起來隨便不那麼耀眼,但卻非常值得仔細品味,跟我家的裝修風格也比較搭配,之後又通過客服仔細的了解下這款音箱,10寸的同軸單元,在這個價位非常罕見了,卻有心動,並沒有過多的猶豫就拍下了。細節決定成敗,歌劇同軸音箱解析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歌劇二號的外觀真的非常古典大氣,不論摸上去還是看上去都非常有質感,自然重量也必不可免會十分有分量。音箱也都做了復古處理,有點像家裡的老式收音機的顏色設計,復古大方。僅從外表看,歌劇二號並不僅僅是一對同軸音箱這麼簡單,紋理配對的箱體顯得含蓄而高雅。
我了解到這個箱子的製作工藝非常之複雜,經過木材開料,乾燥處理,工具機加工,黏合工藝,手工打磨,打蠟工藝,精刮細磨等186道工序,整個過程需67人完成,最高操作精度要求到 0.01mm,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工藝,也難怪看起來這麼有韻味了。
摘下面罩露出真容,碩大的同軸單元佔據主位置,非常的亮眼,深褐色的單元映襯著音箱的顏色,非常得體,看起來大方優雅,單元下面的復古銘牌,只是這麼稍微點綴,一下子就感覺讓箱子提升了不少格調,實乃畫龍點睛之筆。
歌劇二號的單元是由繁至簡,從歌劇一號的四分頻三單元升級為雙分頻一單元的構造,不但對於點聲源有了比較優秀的結合,同時在於聲音頻段範圍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覺得歌劇二號最獨特的是它的十寸同軸大單元,用的是泡沫折環,這種折環要比橡膠折環柔潤性好,低音的彈性更足,周圍是用金圈固定的,很牢固,單元材質是纖維的,中間部分有波紋,可以更好的過濾聲音的雜質。這個同軸單元所採用的紙盆必須中央與邊緣厚度、硬度不同,這樣方能達到中間和邊緣的震動一致性,紙盆僅重7克,邊緣採用不到0.5mm的羊皮懸邊,採用拋物函數曲線設計,音盆較深,對高音有很好的傳導作用,使得高低音相位驚人的一致。
除此之外,歌劇二號共鳴箱體體積大,側方的這個弧形打孔設計也很有新意,可以讓空氣在揚聲器振膜背面的震動下被強制壓縮,在豎直狀態下更有利於空氣的導出速度,減小諧振頻率,我聽起來就是低頻純淨,毫無拖沓、沉悶之感。
這個後置的無源輻射器可以說是歌劇二號的點睛之筆,一般10寸這麼大的低音單元,低頻的量感肯定是無需擔心,但質感和彈性方面就未必了,但有了這個後置無源輻射器,整個的低頻的質感和下潛都有了更好的保障,聽起來拳拳到肉,彈性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後面板設計的很簡潔,一共是五個接線柱,可以實現雙線分音,還有高音增益的功能,提升高頻的聽感。系統搭配要注重平衡為了搭配這臺音箱,我選擇的功放是天逸AD66,這個功放給我強烈的印象是驅動力好,聲音的解析力不錯,既清爽又細膩,擁有豐富的信息量,聲音明晰保持有足夠的厚度,聲底乾淨純正,真切而富有質感,不過高頻略暗,控制力沒那麼出色,不過對於這個價位的功放來說,也不能強求了。
但是配上我這個老的KENWOOD KD-47F黑膠機,味道就不一樣了,高頻綿密,自然,中頻厚潤,低頻穩健。特別是在聽女聲的時候,甜美醇厚,非常的享受。
效果分享我的整套系統不過萬元,但聲音的素質卻給我大大的驚喜,超出萬元系統的聲音。而且也讓我這麼多年收藏的老黑膠碟有了用武之地。我先聽了一下魯賓斯坦的《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2號》,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張碟,買了有十幾年了,簡單的大調小步舞曲,歌劇二號的同軸單元展現了中頻段的音樂之美,鋼琴聲音濃鬱厚實,中頻段的密度高,而且鋼琴觸鍵顆粒飽滿,尾韻延伸甜美。井上直幸錄音的地點,在自家狹小的琴房,從錄音中可以聽出略短的殘響,並呈現出近場收音相對更較龐大鋼琴音像,這些錄音中的特質,在歌劇二號同軸喇叭上面一一展現,而且尾韻收得甜美又有韻味。
接著打開穆特的《貝多芬 小提琴協奏曲》,閉上眼睛靜靜的聆聽,整個系統釋放給我的一種輕鬆靜謐的感覺,我發現用歌劇聽音樂的我所關注的並不是高頻泛音有多柔美、也不是低頻多麼有力度,而是卻是琴鍵在這位大師手指下反覆輕盈跳動而體現出來音樂裡時而開心時而輕快時而悲傷的感情,聽到了降E大調裡作曲家要表現的那份靜謐。我覺得好系統,就是要忘卻器材的存在,置身於音樂中,感受喜或悲!
我維也納愛樂樂團《莫扎特 小夜曲 11.12號》聽到了降E大調裡作曲家要表現的那份靜謐。開頭的琴聲屬於比較低的音調,歌劇二號那種強悍的氣勢又再次襲來,看來大的箱體配合10寸單元和無源輻射系統,使整個的琴聲低沉而飽滿,空間感非常好,而音調逐漸升高之後,歌劇二號出色的還原能力,又使琴聲聽上去清脆悅耳,猶如珍珠般,晶瑩剔透,速度感極好。力度控制的也是恰到好處。可以說該重的地方,歌劇表現的就是非常有力,而輕彈的時候,又能展現的十分飄逸,每一個音符都能描述的十分細緻。
最後的最後還是回歸本真,放上了一首我最喜歡的蔡琴《淡水小鎮》,這首歌之前我用耳機都快聽爛了,每個細節我都清楚,鋼琴一開聲,就覺得是換了架好鋼琴似的,立刻感覺以前出來的鋼琴聲音發蒙,敲擊琴鍵後的衝擊力度也不夠,不聽不知道啊!這一對比才感受得出來,每個琴鍵發出的音符猛烈直接。並帶有強烈的衝擊力,定位也非常好,高、低音區排列的錯落有序,整體流暢、平衡,蔡姐人聲的感染力也相當強,直接刺激著我的聽覺神經,真是回味不以。歌劇二號這十寸單元的兩腳踢的是真夠勁的。
浮生若夢,珍惜眼前整體來說歌劇二號聲域寬鬆,給我的整體感覺是人聲甜美、高音縹緲、低音深厚、三頻均衡、樂感很強。對於每位燒友來說,發現一套自己喜歡的器材時那種喜悅的心情,實在是很難忘。無論是收藏字畫還是享受音樂,給我帶來的感受都是輕鬆愉快的。
雖然我作為燒友還是處於開始的階段,也許有很多東西都不了解,但是做人最重要的還是開心。一樣東西只要給你帶來了幸福感或者是愉悅的心情,就已經實現了它自身的價值。古人也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可見人生苦短,喜歡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能夠選擇歌劇二號真的是非常幸運,相信以後它也能帶給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