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samsumusic(蘇立華聊音樂)即可關注,每天獲取精彩內容。
【原創內容 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 請註明出處】
文|蘇立華
自從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到今天,音樂的錄音與重播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主要還是在音源部分的革命,從物理錄音到電器錄音(模擬與數碼)經歷了看似不長而實際很漫長的時間,到2015年,有138年的歷史。錄音從對著話筒大聲發音,到如今連一米開外的呼吸聲都能清晰地錄音捕捉,錄音信息的頻響寬度也可以寬到人耳聽不到的範圍。錄音清晰度和重播錄音清晰度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錄音與重播的審美要求。人類對聲音的審美已經超越了物理音響的審美,而進入了文化層面的音響藝術審美。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音樂和音響愛好者回歸信噪比低的模擬錄音和黑膠唱片,而冷淡了信噪比高的數碼錄音和便於使用和儲存各種規格的雷射唱片。黑膠唱片的信噪比再高也不過90db(一般87db已經是極致),而數碼錄音如果以高格式取樣和高格式重放,理論是可以達到130db。但是黑膠唱片特有的鮮活音色,再先進的雷射唱片(包括藍光audio,sacd等)都難以有,即便是在製作階段超越了LP(黑膠唱片),再重播時,LP的物理摩擦電子擴音所產生的音色將是獨有的。這就好比從前吃豬肉都是散養豬肉,沒有瘦肉精,殺一頭豬,瘦肉很少,大家都想吃瘦的。後來發明了瘦肉精,發現這瘦肉還不如從前自然生長豬的肥肉好吃。於是,寧願吃土豬的肥肉也不吃今天飼養豬的瘦肉。
聲音是音樂的載體。聲音分有表現力和沒表現力兩種,從普通人的說話聲,到音樂的演唱和演奏,直到錄音與錄音重放,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老一輩演奏家和歌唱家的演唱,而對新一代的有偏見,這是對聲音審美有要求所致。聲音審美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裡就不再展開,大家可以去思考、探討和交流。
CD為什麼會死?
CD自從它誕生那時起就沒有擁有過LP特有的聲音感染力,也沒有開盤帶那樣的聲音,開盤帶的音色是最接近LP的,但是鮮活和清脆的清晰度,LP還是要勝一籌。LP如沒有化妝的美女,開盤帶如淡妝的美女,CD如鋪上厚厚粉底讓面部失去自然姿色的美女,如畫皮一張,如模特那張臉,冷冰冰的。之後,為了改善CD的音色,先是從播放設備上動腦筋,如何將CD播放時抖晃失真造成的音色乏味降至最低,之後又從CD製作材料和母帶製作上下功夫,先後出現了HDCD(1995年左右在美國註冊),XRCD(1995年JVC公司註冊),玻璃CD,HQCD等等,無論怎麼改善,最終CD刻盤時和重播的音頻文件格式都是16比特/44.1千赫,都低於錄音時取樣(至少是16比特/48千赫),後來出現了DVD-audio,利用DVD光碟容量達4GB,把音頻格式調整到了24比特/96千赫,並且還可以是多聲道寫編碼和重播,聲音生動了好多。還沒有推廣開來,SACD又出現了,所裝載音頻的取樣率遠遠高於DVD-audio。DVD-audio就這麼還不會走路就夭折了。SACD確實不錯,尤其是在多聲道格式下播放,前提必須是DSD錄音,如果用之前的PCM 16比特/48千赫錄音的資料放進SACD,等於無中生有。CD,HDCD,XRCD,DVD-audio,SACD,藍光等,都是音頻載體物,錄音格式低,再高的載體去裝也是沒有的,很多CD上寫了DSD處理,那是十足的騙人,原始DSD文件這麼大,怎麼裝得進470兆容量的CD?再說,過一下DSD處理器,又回到16比特/44.1千赫輸入CD,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過程。錄音格式高,需要大容量和高格式的載體來裝載,必須是對等的。
CD從80年代誕生到現在,一路地變,沒幾年出來個花樣,軟體變,硬體跟著變,消費者都換不過來了。時間長了,人們也開始膩煩了,一直為換CD播放機燒錢惹煩惱,各種格式的相同內容CD家裡堆了一地。即便到了SACD和藍光時代,LP終端播放時特有的聲音一樣無法取代。
真正導致CD死亡的是網絡音樂播放和網絡下載。之前的網絡下載主要是MP3(可以高達320K)和CD文件Flac無損壓縮或itune的無損壓縮,現在很多唱片公司已經推出了24比特/96千赫以上直到DSD原始文件的,而且各種解碼器價格越來越便宜。人們幹嘛還要去買佔地方的光碟放在家裡?而且硬碟上搜尋要聽的曲目,輸入一個關鍵詞,立即就找到。下載整張CD時,小冊子文件和封面隨同下載。唱片公司向網絡低頭,是無奈的,他們當然願意賣唱片,那樣可以常賣。下載是找死做法,一個人購買了,上千人免費分享。依靠道德約束是沒用的。
CD先是危害了音樂家的演出,人們聽CD不去聽音樂會,最後網絡滅了CD,也滅了音樂會。音樂家要生存,今後就必須拒絕商業錄音(宣傳性錄音另當別論)。音樂家如今在唱片公司出唱片,再也賺不到錢,也掙不到名。在音樂廳演出,靠與音樂廳分帳合作同樣如此。也許有一天,音樂家將不得不自己建設起自己的網上音樂廳,將演奏的錄音和錄像上傳到網上音樂廳,讓消費者收費觀看或聆聽。唱片將不過是音樂家的一張有聲名片,音樂會將不過是音樂家與樂迷的一次聚會。
目前各唱片公司把下載購買的價格跳高,CD價格調低,還是想盡力維持CD的存在,想多一個掙錢的手段,真讓CD死了,全依賴下載購買,那麼錄音這個行業到時候都會沒飯吃。音樂家去錄音就是自己害自己。
黑膠唱片為何能死灰復燃?
黑膠唱片,當在一臺調試很好的播放機上播放時,其聲音美之誘惑是難以抵擋的。而且,視覺上也很誘人,眼睛盯著那黑黑的轉盤在轉,反覆是看到一個真人在為你演唱或演奏。把玩LP滿足了玩家聽覺、視覺和觸覺的需求。而聽CD,光碟塞進機器裡,你看不到它在幹什麼,摸起來一快塑料片,沒有多少摸頭。再就是,任何網上下載的音樂也出不來LP的聲音,即便是直接從LP上播放進入DSD AD解碼器存文件後做成的DSD原始文件下載,那與LP直接播放還是有出入,印刷品再逼真也不是原文件。
黑膠唱片能夠救活音樂市場!
盜版CD很容易,網上下載購買比盜版CD可怕上千倍!如果照此下去,音樂家們(任何音樂家)的結局就是自己勒緊褲帶辛辛苦苦去錄音,讓別人免費享受,自己賺不到錢,名氣有了也徒有虛名,沒有商業價值。傳教士傳教也得吃飯,何況音樂家!
我們試想,如果沒有了任何光碟,沒有了任何網上免費或付費下載,要聽錄製的音樂只有LP,那麼唱片的生意會多麼好!音樂家靠唱片銷售分成也就有希望了。又回到了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唱片黃金時代,唱片好賣且賺錢,唱片公司賺錢,音樂家有錢分,有音樂會開。
LP不但可以在聽覺、視覺、觸覺上勝過任何雷射唱片,重要的是,它能保護音樂和唱片的市場。畢竟,要私人自己複製LP不可能,要盜版也很麻煩。並且LP是損耗品,這樣大家會重複買相同的東西,增加銷售。
CD必死,網絡下載也該死!LP必活,是必然,也是幸事!CD毀了唱片和音樂市場,LP能呵護音樂市場,能培育健康和持續的唱片市場。
圖方便不要品質的聽CD和MP3,要享受音響玩趣和在乎聽覺品味的,那就投入黑膠唱片的懷抱吧。
CD與LP頻響對比
CD、DVD等光碟的母盤製作及壓碟過程
LP刻盤原理演示(用熟料盤子做一張LP)
簡易製作一個電唱機給你看看
看看LP母盤是如何製作的
聽聽老外說LP好在哪裡
關注「蘇立華聊音樂」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
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samsumusic(蘇立華聊音樂)
或查找公眾號:samsumusic
或添加微信號:samsumusic
或掃描二維碼:
「蘇立華聊音樂」訂閱號創辦的宗旨是推廣優秀的音樂作品和優秀的音樂家,特別是優秀的中國音樂家。平臺設有十一個欄目,每個工作日都會推送新的內容,其它時間如有重大音樂活動,也會臨時增加相關內容報導。
欄目名稱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聽音識樂
發稿
發稿
名曲欣賞
發稿
發稿
經典唱片
發稿
發稿
經典課堂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音樂家縱橫談
發稿
樂壇報導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樂壇奇人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明日之星
發稿
音響玩家
發稿
百家爭鳴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活動演出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蘇立華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