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玩家】CD為什麼會死?黑膠唱片又為何能死灰復燃?

2021-02-14 samsumusic

點擊上方samsumusic(蘇立華聊音樂)即可關注,每天獲取精彩內容。

【原創內容 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 請註明出處】

文|蘇立華

自從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到今天,音樂的錄音與重播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主要還是在音源部分的革命,從物理錄音到電器錄音(模擬與數碼)經歷了看似不長而實際很漫長的時間,到2015年,有138年的歷史。錄音從對著話筒大聲發音,到如今連一米開外的呼吸聲都能清晰地錄音捕捉,錄音信息的頻響寬度也可以寬到人耳聽不到的範圍。錄音清晰度和重播錄音清晰度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錄音與重播的審美要求。人類對聲音的審美已經超越了物理音響的審美,而進入了文化層面的音響藝術審美。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音樂和音響愛好者回歸信噪比低的模擬錄音和黑膠唱片,而冷淡了信噪比高的數碼錄音和便於使用和儲存各種規格的雷射唱片。黑膠唱片的信噪比再高也不過90db(一般87db已經是極致),而數碼錄音如果以高格式取樣和高格式重放,理論是可以達到130db。但是黑膠唱片特有的鮮活音色,再先進的雷射唱片(包括藍光audio,sacd等)都難以有,即便是在製作階段超越了LP(黑膠唱片),再重播時,LP的物理摩擦電子擴音所產生的音色將是獨有的。這就好比從前吃豬肉都是散養豬肉,沒有瘦肉精,殺一頭豬,瘦肉很少,大家都想吃瘦的。後來發明了瘦肉精,發現這瘦肉還不如從前自然生長豬的肥肉好吃。於是,寧願吃土豬的肥肉也不吃今天飼養豬的瘦肉。

聲音是音樂的載體。聲音分有表現力和沒表現力兩種,從普通人的說話聲,到音樂的演唱和演奏,直到錄音與錄音重放,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老一輩演奏家和歌唱家的演唱,而對新一代的有偏見,這是對聲音審美有要求所致。聲音審美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裡就不再展開,大家可以去思考、探討和交流。

CD為什麼會死?


CD自從它誕生那時起就沒有擁有過LP特有的聲音感染力,也沒有開盤帶那樣的聲音,開盤帶的音色是最接近LP的,但是鮮活和清脆的清晰度,LP還是要勝一籌。LP如沒有化妝的美女,開盤帶如淡妝的美女,CD如鋪上厚厚粉底讓面部失去自然姿色的美女,如畫皮一張,如模特那張臉,冷冰冰的。之後,為了改善CD的音色,先是從播放設備上動腦筋,如何將CD播放時抖晃失真造成的音色乏味降至最低,之後又從CD製作材料和母帶製作上下功夫,先後出現了HDCD(1995年左右在美國註冊),XRCD(1995年JVC公司註冊),玻璃CD,HQCD等等,無論怎麼改善,最終CD刻盤時和重播的音頻文件格式都是16比特/44.1千赫,都低於錄音時取樣(至少是16比特/48千赫),後來出現了DVD-audio,利用DVD光碟容量達4GB,把音頻格式調整到了24比特/96千赫,並且還可以是多聲道寫編碼和重播,聲音生動了好多。還沒有推廣開來,SACD又出現了,所裝載音頻的取樣率遠遠高於DVD-audio。DVD-audio就這麼還不會走路就夭折了。SACD確實不錯,尤其是在多聲道格式下播放,前提必須是DSD錄音,如果用之前的PCM 16比特/48千赫錄音的資料放進SACD,等於無中生有。CD,HDCD,XRCD,DVD-audio,SACD,藍光等,都是音頻載體物,錄音格式低,再高的載體去裝也是沒有的,很多CD上寫了DSD處理,那是十足的騙人,原始DSD文件這麼大,怎麼裝得進470兆容量的CD?再說,過一下DSD處理器,又回到16比特/44.1千赫輸入CD,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過程。錄音格式高,需要大容量和高格式的載體來裝載,必須是對等的。

CD從80年代誕生到現在,一路地變,沒幾年出來個花樣,軟體變,硬體跟著變,消費者都換不過來了。時間長了,人們也開始膩煩了,一直為換CD播放機燒錢惹煩惱,各種格式的相同內容CD家裡堆了一地。即便到了SACD和藍光時代,LP終端播放時特有的聲音一樣無法取代。

真正導致CD死亡的是網絡音樂播放和網絡下載。之前的網絡下載主要是MP3(可以高達320K)和CD文件Flac無損壓縮或itune的無損壓縮,現在很多唱片公司已經推出了24比特/96千赫以上直到DSD原始文件的,而且各種解碼器價格越來越便宜。人們幹嘛還要去買佔地方的光碟放在家裡?而且硬碟上搜尋要聽的曲目,輸入一個關鍵詞,立即就找到。下載整張CD時,小冊子文件和封面隨同下載。唱片公司向網絡低頭,是無奈的,他們當然願意賣唱片,那樣可以常賣。下載是找死做法,一個人購買了,上千人免費分享。依靠道德約束是沒用的。

CD先是危害了音樂家的演出,人們聽CD不去聽音樂會,最後網絡滅了CD,也滅了音樂會。音樂家要生存,今後就必須拒絕商業錄音(宣傳性錄音另當別論)。音樂家如今在唱片公司出唱片,再也賺不到錢,也掙不到名。在音樂廳演出,靠與音樂廳分帳合作同樣如此。也許有一天,音樂家將不得不自己建設起自己的網上音樂廳,將演奏的錄音和錄像上傳到網上音樂廳,讓消費者收費觀看或聆聽。唱片將不過是音樂家的一張有聲名片,音樂會將不過是音樂家與樂迷的一次聚會。

目前各唱片公司把下載購買的價格跳高,CD價格調低,還是想盡力維持CD的存在,想多一個掙錢的手段,真讓CD死了,全依賴下載購買,那麼錄音這個行業到時候都會沒飯吃。音樂家去錄音就是自己害自己。

黑膠唱片為何能死灰復燃?


黑膠唱片,當在一臺調試很好的播放機上播放時,其聲音美之誘惑是難以抵擋的。而且,視覺上也很誘人,眼睛盯著那黑黑的轉盤在轉,反覆是看到一個真人在為你演唱或演奏。把玩LP滿足了玩家聽覺、視覺和觸覺的需求。而聽CD,光碟塞進機器裡,你看不到它在幹什麼,摸起來一快塑料片,沒有多少摸頭。再就是,任何網上下載的音樂也出不來LP的聲音,即便是直接從LP上播放進入DSD AD解碼器存文件後做成的DSD原始文件下載,那與LP直接播放還是有出入,印刷品再逼真也不是原文件。

黑膠唱片能夠救活音樂市場!

盜版CD很容易,網上下載購買比盜版CD可怕上千倍!如果照此下去,音樂家們(任何音樂家)的結局就是自己勒緊褲帶辛辛苦苦去錄音,讓別人免費享受,自己賺不到錢,名氣有了也徒有虛名,沒有商業價值。傳教士傳教也得吃飯,何況音樂家!

我們試想,如果沒有了任何光碟,沒有了任何網上免費或付費下載,要聽錄製的音樂只有LP,那麼唱片的生意會多麼好!音樂家靠唱片銷售分成也就有希望了。又回到了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唱片黃金時代,唱片好賣且賺錢,唱片公司賺錢,音樂家有錢分,有音樂會開。

LP不但可以在聽覺、視覺、觸覺上勝過任何雷射唱片,重要的是,它能保護音樂和唱片的市場。畢竟,要私人自己複製LP不可能,要盜版也很麻煩。並且LP是損耗品,這樣大家會重複買相同的東西,增加銷售。

CD必死,網絡下載也該死!LP必活,是必然,也是幸事!CD毀了唱片和音樂市場,LP能呵護音樂市場,能培育健康和持續的唱片市場。

圖方便不要品質的聽CD和MP3,要享受音響玩趣和在乎聽覺品味的,那就投入黑膠唱片的懷抱吧。

CD與LP頻響對比

CD、DVD等光碟的母盤製作及壓碟過程


LP刻盤原理演示(用熟料盤子做一張LP)

簡易製作一個電唱機給你看看



看看LP母盤是如何製作的

聽聽老外說LP好在哪裡



關注蘇立華聊音樂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

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samsumusic(蘇立華聊音樂)

或查找公眾號:samsumusic

或添加微信號:samsumusic

或掃描二維碼:


「蘇立華聊音樂」訂閱號創辦的宗旨是推廣優秀的音樂作品和優秀的音樂家,特別是優秀的中國音樂家。平臺設有十一個欄目,每個工作日都會推送新的內容,其它時間如有重大音樂活動,也會臨時增加相關內容報導。

欄目名稱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聽音識樂

發稿


發稿



名曲欣賞


發稿


發稿


經典唱片



發稿


發稿

經典課堂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音樂家縱橫談




發稿


樂壇報導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樂壇奇人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明日之星





發稿

音響玩家

發稿





百家爭鳴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活動演出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隨機


【蘇立華聊音樂】

相關焦點

  • 淺談黑膠唱片 Vs CD唱片的差異
    ;但經過很多音響迷比較的結果,反而是黑膠唱片活生感較明顯,動態也優於CD!此客觀科學數據正可以說明為何當聽CD時,中高頻粗糙,並有毛燥感,不耐久聽;而真正聆聽黑膠唱片中高頻不僅活潑,動態起伏大,真實,富衝擊性又細膩 ,平順延伸!至於小於500 Hz時, CD s/n大於黑膠唱片的問題,因人耳對低頻較不敏感,因此聽音樂時,此低頻噪音通常被音樂訊號蓋住,較不影響聆聽質量。
  • 為什麼說聽黑膠唱片和CD完全是兩種感覺?
    外國音樂愛好者對LP的熱情沒有中斷過,近年來,不少國內外的音響雜誌開始讚賞LP之美,一些大型音響展也專門展銷LP,這激發了國內玩家的好奇心,也漸漸切身感受到LP的魅力。久違的黑膠唱片如今成為音樂發燒友至high、至cool的時尚。它的身價以每年10%的增幅上升,稀有黑膠唱片的價格已飆升至數萬元。它的魅力何在?與CD相比,它優勝在何處?
  • 為何黑膠唱片長久不衰?
    在電子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何黑膠唱片還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它有什麼特殊的魅力嗎?
  • 東莞這家隱蔽的音像店中,藏著上千張黑膠和CD唱片
    有些新入坑的玩家卻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黑膠唱片,而目前為止東莞唯一一家還在經營黑膠唱片的音像店就是巫工作室,巫工作室位於南城區萬科769文化創意園園區內,也是一家經營音頻硬體的工作室。店裡面積不是很大,裡面環境很安靜,有些復古優雅的氣息,前面的廳裡陳列了這些年巫品牌自己設計的一些工業產品,有CD機,耳機,黑膠唱片機,音響等影音設備,另外一邊則是CD唱片,國內國外都有,按照不同類型的風格擺放,有古典,爵士,流行,民族和一些國內的CD唱片還有一些限量版珍藏版的套裝。
  • 【音響玩家】一臺滿足你各種發燒貪婪需求的一體化黑膠唱機
    另外,在同一個時期,我一位很好的朋友,在做音響設備生意,他嘆息說:「音響發燒!發燒!燒到最後都給我燒到電腦前坐著!一切音響設備將都會淪為電腦的外圍設備。」喜新是人人都嚮往的,厭舊就不是人人都厭舊了,有厭舊的,有戀舊的,只是得看是什麼和為什麼。痛苦的是喜新不厭舊,並在喜新與厭舊之間痛苦糾結,這種現象就出現在了痴迷和專情的音響玩家世界裡。
  • 打造全臺灣最大庫存的黑膠唱片店 - 三創黑膠Syntrend Vinyl
    ,三創竟然特地開闢一整個樓層,作為音響硬體與唱片軟體的專區,,在3C商場密集的光華商場地帶,這項大手筆創舉到底可以為3C與音響產業帶來什麼化學效應?在五樓佔地面積與音響器材分庭抗禮的,就是「三創黑膠」了,為什麼三創要賣黑膠?三創黑膠與誠品黑膠又有何差異?讓我們一探究竟......。
  • 乾貨|為什麼日本是黑膠唱片的天堂?
    為什麼小小的島國日本,卻能超越美國,成為現今全球最大的黑膠市場呢?這其中又有怎樣歷史淵源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到底為什麼在日本,人們會那麼熱愛黑膠。這就要從日本的歷史說起,自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全盤西化的政策方針就讓日本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非常重視。
  • 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原標題: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這是一個懷舊的年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黑膠唱片再度回歸潮流,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發燒友加入收藏隊伍。  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因此市場上不存在出現黑膠唱片的仿品、贗品的情況,在購買時也免去了識別真假的程序。
  • Hit FM LOUNGE | 隱藏在黑膠唱片背後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從21世紀初至今的10年之間,"黑膠唱片"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也有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黑膠唱片的價值,世界各地也紛紛湧現出各類風格的黑膠唱片店
  • 【樂說音響】黑膠唱片有你想不到的六個秘密
    【樂說音響】黑膠唱片有你想不到的六個秘密
  • 【音響】時光在歌唱:黑膠唱片收藏的不僅僅是聲音
    隨著黑膠唱片收藏熱度的攀升,這些唱片的價值都已經難以度量,像是排在靠後的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和齊柏林(Led Zeppelin)飛艇樂隊的老唱片的全新首版也大都能賣到數千英鎊以上。這些,都已經預示了又一個黑膠時代的到臨。
  • 你見過「白金」黑膠唱片嗎?奈米鍍膜掀起黑膠革命!
    據說這張黑膠應用了一個劃時代的新技術,可以讓黑膠防刮、防靜電、防潮、大幅提升保存年限,還可以讓聲音更好,直到展會開幕謎底終於揭曉,竟然是在黑膠唱片上鍍一層鉬,讓黑膠變成名副其實的「白金唱片」,令人無比驚嘆。 在圓山音響展瑩聲音響展間舉辦的鍍膜黑膠發表會由黃裕昌親自主持,現場並請到鋼琴家顏華容親自解說所收錄的曲目—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四季」。
  • 唱機都沒有的他們,為什麼拼命買黑膠唱片
    那現在愛用雲音樂服務年輕人,是怎麼看待 「黑膠」 這種年事已高的產品呢?雲音樂服務和黑膠唱片之間,又存在什麼關係?調查機構 ICM Unlimited Research 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調查,他們在調查後得出的結果是:「雲音樂能夠帶動黑膠唱片的銷售。現在使用雲音樂服務的年輕人,有一部分人會因為他們在網絡上聽過這首歌,而去購買一張相關的黑膠唱片。
  • 小宋CD:武漢僅存的LP唱片CD實體店
    不過儘管現代網絡十分發達,在倫敦仍有二手唱片行堅持不靠科技,依循傳統的方式經營;也有唱片行老闆絲毫不在乎店內生意起落,只管開門做生意讓樂迷進門掏寶。雖然現今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是被拿來作為新專輯出版的噱頭,不過真正的黑膠收藏者認為,去逛黑膠唱片行的精華就在於可以在板條箱前翻遍一張又一張的唱片, 直到你發現了意想不到的音樂珍寶。
  • 播放黑膠唱片的 DJ,你的堅持是什麼?
    除了顯少聽到這些討論,播放黑膠唱片的 DJ 們,在播放前是否預先對唱盤調整水平、針壓、抗滑、VTA?依我所見,做到調整者,稀矣。反倒是為了怕跳針,加上大量針壓,結果就是聲音變笨變硬,失去表情。既然聲音失去表情,就與播放 CD 無異,那為什麼要堅持播放黑膠唱片呢?
  • LP黑膠唱片入門——一個黑膠人的自白
    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會走一條與他人完全相反的道路,回溯著音樂的過去呢?回想開始之時,有一日,無意中經過一個黑膠唱片店,播的是張國榮先生「童年時」SALUTE專集。幾杯下肚,我的興趣自然從唱片轉至播放這些唱片的機器——黑膠唱盤。
  • 黑膠路轉粉的蛻變,HYM-Seed黑膠智能音響評測
    不過,就音質和體驗來說,不少人對黑膠唱片仍然念念不忘。我們的生活中很少能看到黑膠唱機的影子,有些人甚至從沒有聽過,但這種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所呈現的立體音樂氛圍和諸多優點是不可否認的。通常,黑膠唱機都是體積龐大,除了唱機外還需要準備唱放以及獨立喇叭。但,HYM團隊把黑膠唱機和智能音響融合到了一起:智能音響造型採用翻轉曲木設計,大膽前衛。
  • 想要玩黑膠唱片就要先會洗 - 談談洗LP唱片吧
  • 周杰倫倒時光新推黑膠唱片,出道20年經典之作你買得起嗎?
    黑膠合集將以限時預售的方式接受預定,即日起至7月14日截止。每張專輯分為兩張黑膠唱片,也就是說合集中將至少有28張唱片。「這是我第一次推出黑膠唱片,今年的11月6日是我第一張專輯推出剛好滿20年,公司一口氣把過去14張專輯都製作成了黑膠唱片,我想這對我及歌迷來說都很有意義!我自己其實也很期待」,周杰倫說。
  • 黑膠入門系列篇(一) 黑膠唱片與發聲原理簡介
    外國音樂愛好者對LP的熱情從未中斷過,近年來,不少國內外的音響雜誌開始讚賞LP之美,一些大型音響展也專門展銷LP,這激發了國內玩家的好奇心,也漸漸切身感受到LP的魅力。這主要源自上世紀80年代以前,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人們沒有能力花大錢購買好設備,然而,沒有好的唱機和音響設備,黑膠就無法展現它的美。並且,國人接觸LP的時間太短,不懂得講究一些關鍵細節,如衝洗唱片沒有專用清潔劑,而直接用自來水衝洗,給LP帶來很多靜電,聽起來就會有雜音,就不能感受它的音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