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先鋒》忘了什麼?——不是美國國旗

2021-02-21 福音聯盟

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執導的電影《登月先鋒》(Frist Man,又譯《登月第一人》)描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太空署(NASA)將人類送上月球這一創舉,該片非常激動人心,能讓觀眾身臨其境。該片的劇本根據2012年同名小說(James R. Hansen著)改編而來,把焦點放在了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由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扮演)身上,包括他如何經歷了模擬器訓練、墜機落地處理等事件,如何機智地處理了雙子座八號的悲劇,死裡逃生,以及參與阿波羅登月計劃,最後在阿波羅十一號登月上的成功。

電影對於動作的捕捉和拍攝非常動人心魄,讓觀眾對1960年代的太空旅行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體會到當時飛船的搖晃、噪音和那種幽閉空間的感覺。如果你在看《地心引力》(Gravity)的時候會頭暈,那麼你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最好帶上暈車藥(尤其是你去IMAX影院看)。製片方最出色的表現是在拍攝登月的那一幕,你可以意識到登月是多麼艱巨的一項任務,然而他們最後居然成功了——成功地把人類送上了月球。所以當登月成功的那一刻來臨,你會為此興奮歡呼。電影的音樂、音頻剪輯和紀錄片式的拍攝都做得非常棒,會讓你有一個難忘的影院體驗。

然而,除了技術上的出色、敘事的吸引人以及表演精彩,這部片子似乎有點空洞。對於這樣一部表現人類歷史上如此重要時刻的電影(親歷此刻的很多人還記得當時自己是如何屏住呼吸看著電視頻幕的),《登月先鋒》讓人感覺過於平凡,不可思議,甚至與這個事件的重要性及其更廣泛的屬靈意義幾乎脫節。


《登月先鋒》將阿姆斯特朗安靜、平凡和簡單的家庭生活與他驚險刺激的太空探險做了一個鮮明對比。阿姆斯特朗是一個每天有規律上下班的丈夫和父親,只是有的時候他需要上太空,必須告訴兒子們他這次去有可能就回不來了。

於是很自然,阿姆斯特朗的妻子有時因為丈夫對危險的登月項目幾乎狂熱著迷而感到沮喪。扮演珍妮·阿姆斯特朗(Janet Armstrong)的是克萊爾·芙伊(Claire Foy,在《王冠》中扮演伊莉莎白女王,但是在本片中則說著一口略微奇怪的美國口音),她很好地表現出一個常常為丈夫生命安全擔驚受怕的妻子形象——要知道,丈夫的很多太空人朋友都死於太空競賽——例如加斯·格裡森(Gus Grissom)、埃迪·懷特(Ed White)、埃裡奧特·希(Elliott See)等等。有一個精彩的鏡頭,珍妮直面美國太空署太空人總監戴克·斯萊頓(Deke Slayton),並將阿波羅計劃稱之為「一群男孩用木頭做模型」。

事實上,影片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為什麼阿姆斯特朗要如此孜孜不倦追求一項危險使命?為什麼美國要在太空競賽上投入如此之多的資金?除了和蘇聯競爭誇勝以外,還有別的因素嗎?影片中高斯林扮演的阿姆斯特朗對此的回答只能是:「我認為這絕不是為了探索而探索。」影片也包含了甘迺迪總統著名的《我們選擇登月》演講片段:「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影片其實並沒有真正表現登月項目的理由:究竟為什麼要登月?


在《登月先鋒》的開頭,影片讓我們看到尼爾和珍妮竭盡所能想他們兩歲的女兒腦瘤得到醫治。作為一個太空工程師和優秀飛行員,沒什麼東西是尼爾不能修理的,但是他卻不能修補好自己的女兒凱倫(Karen),影片暗示,凱倫的去世最終激發他不惜一切代價登月的熱情。

查澤雷看起來對那種為某個夢想或某種技能著迷(甚至有時瘋狂)的角色特別感興趣。他執導的前兩部影片是《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和《愛樂之城》(La La Land, 2016),都是描述一個音樂家或藝術家不惜一切代價——包括寧可令所愛之人心碎——也要獲得成就的故事。《登月先鋒》與那些影片相仿,查澤雷把阿姆斯特朗描繪成一個寧可放棄自己的家庭也要讓任務成功的男人,即使家庭(尤其是他去世的小女兒)激發了他的太空夢想。

在三部電影中,查澤雷似乎都想要衡量,人是否能不造成附帶傷害而成就偉業。我們能不能在追求改變世界的成功同時有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活?我們應該付出多大代價追求自己的「登月」夢想?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為了所愛之人而放棄自己的追求?我們是不是在用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有意義?


圍繞著《登月先鋒》的爭議之一,是該片缺了一個鏡頭: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那標誌性畫面。

但這一忽略其實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事實上影片中的確有美國國旗在月球表面以及其他地方飄揚的鏡頭。困擾我的是另一個缺失:影片中一點都沒有提及上帝或者信仰,哪怕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阿波羅十一號的另一位太空人)是個基督徒。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的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但月球上的第一次宴席卻是主餐,而影片卻沒有表現出這一幕。

同樣,影片沒有表述這樣一幕,到達月球後,「登月第二人」 巴茲·奧爾德林用無線電這樣說:「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讓所有正在聽的人,不論他們是誰或在哪裡,靜下來,回顧一下過去幾小時所發生的一切,並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然後他拿出準備好的一套聖餐器具(這是他在休斯頓的教會——韋伯斯特長老會提供的,他是教會的長老),並用領受主餐的方式表達感恩。他後來在2009年出版的書籍《華麗的孤寂》(Magnificent Desolation,中文名暫譯)這樣回憶:

我從我的個人工具包裡拿出了主餐的餅和杯,以及一張3X5英寸大小的卡片,上面寫著耶穌的話:「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我從一個密封的塑料容器裡倒了一點葡萄酒到小小的聖餐杯裡,並且等著它在只有地心引力六分之一的月球引力牽引下落到杯底……我安靜地讀著這段經文,然後領了餅和杯,並且為登月項目和我得到了這個機會獻上個人的禱告。

阿姆斯特朗是一個泛神論者,他沒有參與主餐,但是當奧爾德林這樣做的時候,他表示了尊重並且在旁邊看著。

雖然當時美國政府不想把阿波羅十一號在月球領主餐這件事情公之於眾,奧爾德林的信仰卻不是什麼秘密。在飛船返回地球時,奧爾德林通過無線電誦讀了詩篇8:3-4:「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說,登月是關乎人類成就的:「這是人類的一大步!」對於奧爾德林來說,登月提醒了他神的榮耀和人的相對渺小。「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阿姆斯特朗的「一大步」(當然)成為了影片濃墨重彩所要刻畫的,而奧爾德林的主餐和讀詩篇則被無視了。事實上,影片中的奧爾德林被刻畫成一個令人討厭的角色。


《登月先鋒》勵志嗎?很勵志!但這種「勵志」比它原本可以達到的要膚淺得多。部分是因為影片所要刻畫的偉大僅限於人類所能達到的偉大,(五十年前!)技術能夠讓人在月球行走的偉大,電影技術能夠真實再現太空人生活的偉大,最偉大的那一代人的勇氣和創新的偉大,這些的確偉大!

但是,奧爾德林在主餐中所敬拜的偉大呢?他在太空中誦讀詩篇第八篇所展現的偉大呢?那位創造了宇宙,並且讓盛載祂形象的人類能突破極限的造物主的偉大呢?那深不可測的宏大宇宙,卻仍只是永恆畫卷一小角的那種偉大呢?

如果不認識更高層次的偉大及其意義,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包括在月面行走——最終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譯:謝昉;校:梁曙東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的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美國國旗隨風飄揚,美國登月是假的?
    其實,美國登月如今再次遭受質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當初放出來的一張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的照片,上面的美國國旗隨風飄揚,似乎正在訴說著自己的成功,可是讓許多美國人都想不到的是,這張照片竟然成為了他們遭受質疑的重要原因。
  • 美國「阿波羅登月」插在月面美國國旗倒地了!沒想到罪魁禍首是它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近來據美國宇航局報導,美國從LRO探測器拍攝的照片中發現,美國插在月球上的國旗居然倒了一個,按理說要是什麼情況造成的,應該都倒,或者多到幾個,不應該就一個啊,那是什麼情況?美國從1969年開始執行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任務,那次成功登月之後,美國太空人奧爾德林等就將一面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自此之後的5次登月任務中,每一次到月球後,都會插一面美國國旗,因此總共插了6面國旗,但其阿波羅登月總共有7次任務,只不過有一次因為服務艙液氧裝置爆炸而中止了登月,而這幾次的任務中一共有12名太空人登月,因為鷹號登月艙只能容納2名太空人。
  • 1969年,美國登月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
    1969年,美國登月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月球充滿了好奇,直到1969年,美國的太空人才成功登月,解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美國登上月球,當然要留下一點印跡。1969年,美國太空人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
  • 好萊塢為了政治連美國登月歷史都要歪曲
    《登月先鋒》宣傳圖插國旗讓所有知道美國登月的人都記住了,好萊塢大片一出,立即被人發現造假。主演瑞恩·高斯林在回應大家質疑影片造假時說:「我不認為尼爾把他自己看成是美國英雄。」尼爾就是當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當時他的左腳踏上月球時說的一句話:「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到現在都激勵著人們探索未知。
  • 五星紅旗在月球上升起,阿波羅登月再遭質疑,為何美國國旗在飄動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在帶著月壤離開月表之前,著陸器展示出了一面中國國旗。看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出現在月球表面上,讓大家感到欣喜不已,自豪感油然而生。從嫦娥五號著陸器發回的照片中來看,五星紅旗在月面上展開之後,顯得十分平整。相比之下,當年美國宇航局(NASA)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星條旗就沒有那麼平整了,而是顯得很褶皺,甚至還看起來像是隨風飄動。
  • 美國登月造假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有人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而且經過營銷號的宣傳,許多人還相信了美國登月是在地球搭建的棚子上面拍出來的。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說美國登月是假的證據先吧! 證據一:飄揚的美國國旗 很多人都說,美國國旗不可能會在月球上面隨意的擺動,因為月球上面沒有空氣,因此國旗是不會擺動也更不會有皺褶。我猜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故意的嗎?
  • 《登月第一人》| 這部高分片的慘敗,只因婚戒鏡頭比美國國旗還多?
    《福布斯》雜誌直接把票房失利歸因於最受爭議的「國旗事件」: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將一面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這面國旗,登月第一人的腳印,加上甘迺迪總統的演講,都成了全人類的集體記憶。以前曾有數部電影表現過這一事件,它們無一例外地強調了美國國旗招展的畫面。儘管「月球上沒有空氣,國旗怎麼能招展?」的問題,曾引起過蘇聯科學界的強烈質疑。但是,那面國旗——一個民族身份的象徵,插在人類首次涉足的太空土地上,早已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畫面。而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竟然沒有強調這個畫面!
  • 嫦五月球歸來,1969年首次登月時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還在月球上嗎?
    根據當時拍攝下來的畫面,那面美國國旗在月球上飄揚,看起來皺皺巴巴的。另一方面,嫦娥五號登月的消息振奮人心。在成功登月後,嫦娥五號探測器也展示出了中國國旗,看起來卻十分平整。
  • 嫦娥5號登月後,美國登月再次受到質疑,3點分析是真是假!
    嫦娥5號登月後,美國登月再次受到質疑,3點分析是真是假!時至今日還有人覺得美國登月是一場騙局,尤其是在我國嫦娥5號成功登陸之後,又有人找出了美國登月騙局的證據,就比如,兩艘重量不同探測器墜落在月球表面之後所形成的痕跡。
  • 美專家稱登月只是二流目標,火星將插上美國國旗
    但日前美國再出高論,一名美國專家發文稱,對於美國來說,第二次登月是第二流的目標,到底是不屑還是不能?在中國去年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之後,美國內就有人稱,美國應該再次重啟載人登月計劃。不過根據美國早前的公布的計劃來看,美國2020年的目標實際上不僅僅是只是月球,還有火星。每隔26個月火星會有一次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這也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窗口。
  • 50年前美國在月球上插下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
    引言:50年前美國首次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登月,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的一小步成為了人類的一大步。除此之外他還在月球的土壤上插下了美國國旗,現在已經過去了50年,這面旗幟仍然完好無損嗎?如果不是,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美國登月是真是假?權威專家解釋
    左邊是美國拍攝的登月插旗照片,右邊是中國傳回的國旗照片。月球上沒有空氣,日照時溫度高達127℃,日落後又會降低到零下180℃,正負溫差極大。當國旗插到月球上,首先是很難展開(沒有風),展開後很難保持(冷熱交替),最糟糕的是,在宇宙強電磁輻射的情況下,旗幟會迅速褪色,甚至有可能當場分解。如果不用上點高科技,這面旗幟根本撐不起來。
  • 少了這個特寫鏡頭,美國登月電影被罵慘
    FIRST MAN》(《登月第一人》),因為沒有特別展現「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上美國國旗的一幕,而被美國網民批「反美不愛國」。在這段歷史中,一直被美國人所津津樂道的,還有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月後,將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的情景。
  • 美國當年阿波羅登月,到底是真是假?嫦娥之父給出解釋
    嫦娥5號順利完成任務,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航天力量的強大,而我國在這一次的航天任務當中,也在月球上向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國旗。這一系列的表現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早已不是從前可以相比,也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突破。不過當中國的這一次嫦娥探月成功之後,也引來了很多的爭議,不過這種爭議不是針對中國的航天,而是美國。
  • 美國登月造假?這也太玄幻了吧!看新一輪的登月競賽就好了
    比如,不少人質疑美國的旗幟為何在沒風的月球上可以飄揚,其實「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在很早前就做過闢謠:    美國國旗飄揚並不是因為風的原因,而是因為美國國旗是直接插到月壤裡面的,在受力情況下,才導致旗幟產生震動。而且月面是真空狀態,沒有空氣阻力,所以旗幟要很長時間才能停止震動。
  • 1969年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美國登月或是彌天大謊嗎?
    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當年,就有科學家從登月的視頻和照片中發現了端倪。首先,美國登月發生在美國和蘇聯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當時正在進行各方面的競賽。傳言,美國為了在經濟上拖垮蘇聯,想到了燒錢的太空競賽。歷時11年的「阿波羅」計劃,美國耗資255億美元,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人數達到30萬人,在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下,美國成功實現登月,在航天技術上的成就遠遠的大於蘇聯。
  • 美國為何停止登月?得知背後貓膩後,不值得讓人心疼!
    但是90年代,美國緊急叫停阿波羅登月計劃,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也沒有再登月,月球還有很多奧秘,沒有被人類發現,為何美國卻突然停止登月?有傳言說美國之所以如此緊急叫停登月計劃,一位太空人在登月後驚訝發現,月球有外星人存在的痕跡,而美國對月球所見所聞閉口不談,這是否在暗示著美國已經發現外星人的存在?並且控制著媒體不洩露外星人的秘密。除此之外,在美國這幾次登月中公開的信息極少,美國似乎有意在掩蓋什麼。
  • 時隔五十年美國打算再次登月?是忘了這恐怖的幾點?還是好奇心?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對人類文明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距離人類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美國突然宣布再次登月,難不成是他們忘了關於月球的幾個恐怖記錄了麼?關於月球的恐怖怪異神秘事跡主要有以下幾個:1969年,太空人登陸月球,在登陸月球途中發現了一些不明物體,下意識的就認為那不明物體是推進器殘骸,可和國家溝通後,才發現根本不是!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事實上,「登月陰謀論」只是大量「陰謀論」的一小部分,在「陰謀論」的世界,外星文明早就和人類有過親密接觸,英國首相和眾多世界名流都是非人種族蜥蜴人,人類發展被藏在黑幕後的神秘勢力操控,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也不是那個說出「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的尼爾阿姆斯特朗,而是二戰時的超·甲級戰犯,納粹德國領袖阿道夫希特勒。
  • 美國登月計劃從奇蹟到被質疑造假,人類的登月計劃經歷什麼?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為何有人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假的,並且還有人認為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軍方在沙漠搭建基地中完成的,那麼為何有人提出質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