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最近很火,美國也跟著火了,因為不少人質疑美國當年登月的真實性——美國載人登月造假!
那麼,美國載人登月真的是造假嗎?
我不得不說,大家的想像力真是很豐富,陰謀論的小說影視劇看得不是一般的多,我就問,這麼大的事美國敢造假麼?
小事可以玩玩陰謀,但大事只能玩陽謀啊!
登月造假的可能性
熱愛陰謀論的人,看到任何值得懷疑的「破綻」,都會誇大其詞,推翻一切,質疑一切,然後所有的都是假的,但是卻很少去會懷疑這些所謂的「破綻」到底是破綻,還是自己的知識漏洞。
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要懷疑別人(的陰謀),還要懷疑自己,反思自己的懷疑是不是有道理的,是不是正確的。
比如,不少人質疑美國的旗幟為何在沒風的月球上可以飄揚,其實「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在很早前就做過闢謠:
美國國旗飄揚並不是因為風的原因,而是因為美國國旗是直接插到月壤裡面的,在受力情況下,才導致旗幟產生震動。而且月面是真空狀態,沒有空氣阻力,所以旗幟要很長時間才能停止震動。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我就懶得去回應了,而且回應的文章也有不少了,隨便搜索都能找到。
我只想說,登月的不止美國一家,美蘇都上過月球,現在中國也登上去了,美國登月要是假的,證偽簡單是太容易了,把從月球取回來的土壤對比一下,什麼都知道了。況且,美國登月要真是造假,還敢送中國1g月壤,這不是給自己找事麼?
事實上,就算美國人善於玩陰謀,但別的國家也不是傻子,登月這麼大的工程造假不可能找不出真實的破綻。到目前為止,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質疑過美國登月的真實性。
因此,可以斷定,美國載人登月不可能造假。
另外,為什麼美國登月不可能造假,只要看看美國載人登月的複雜性和對美國各方面的影響就清楚了。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
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循序漸進、耗時耗力的過程。
該工程於1961年5月啟動,於1969年7月20日首次實現了載人登月,中間歷時8年,在這8年中,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1961-1965年,美國發射過9個月球軌道器,在不同的距離上拍攝月球照片1.8萬張,以了解在月球表面著陸的可能性;
1966-1968年,美國發射過5個月球自動著陸器,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
1966—1967年,美國發射過3個月球軌道器,觀測了40多個預選著陸地點,最後挑選出10個登月點;
1965-1966年,美國發射過10艘各載2名航天員的「雙子座」飛船,進行了生物醫學研究和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及艙外活動訓練等。
這些,都是美國為載人登月做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缺一不可,事實上,就算當年美國沒有實現載人登月,以上這些成就也是巨大的。
1969年首次登月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其中5次成功,10名航天員先後登上了月球。
如此大規模的載人登月系統工程,推動了美國的科技進步,登月工程共產生了3000多項專利技術,帶動了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遙控作業、無線電制導、超高強度和耐高溫合成材料、新型電子計算機、藥物及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這些先進科技後來不少轉為民用。
甚至,美國登月工程的一些發明我們現在還會經常用到,比如,條形碼最初是阿波羅計劃的組件之一,重症監護室最初是阿波羅計劃中用來對航天員進行健康體檢的,方便麵調料包中的脫水菜是阿波羅航天員的航天食品等。
另外,也有學者指出,「阿波羅」計劃帶動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但這個觀點被更多的人質疑,不過該計劃對美國經濟結構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
美國登月工程雖然取得很大的成就,總體而言,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很成功的,在美蘇冷戰中,它很好的滿足了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形態鬥爭以及地緣政治利益鬥爭的需要。
既然美國的登月計劃如此成功,成就如此巨大,那為何突然中斷,而且一斷就是近50年呢?原因很簡單,美國登月計劃的啟動和中斷,都不過是根據美蘇冷戰的需要。
冷戰背景下的登月競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兩個曾經的合作對象因為日德的投降,而變成了對手,再加上意識形態的差異,美蘇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
但是,由於核武器和洲際飛彈的發明,誰也不敢把「熱戰」提上議事日程,只敢邊邊角角的磕磕碰碰。
事實上,比起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雙方都希望通過實力的競爭和政治的宣傳,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外太空競爭無疑就是這麼一個極佳的平臺。
1950年代,美蘇就開展了激烈的太空競賽,蘇聯連續獲得多項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把第一位航天員送入太空……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和他乘坐的「東方 1 號」
對於國力更為強大的美國,這是難以接受的事實,更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要是這樣的局面得不到改善,估計好多小國都要向蘇聯靠攏了。
於是,美國下定決心要趕超蘇聯,1961年5月,甘迺迪向全世界宣布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於是,美蘇登月競賽拉開了序幕。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很快就展現出來,並很快在競爭中佔了上風。其實,在1969年美國太空人正式登月前,蘇聯就已經處於無可挽回的頹勢。
1968年12 月,美國發送的阿波羅八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飛行了40萬千米的路程,到達了月球背面,進入了月球軌道並繞行10圈後,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羅八號上的三名太空人
阿波羅八號的成功,意義非同尋常,甚至有人認為其政治意義遠超後來的登月,因為,這次飛行意味著美國已經做好了登月的大多數準備了。
之後,美國又發射了阿波羅九號和十號,不過是為成功登月做最後的準備工作。甚至為了避免太空人一時衝動而直接登月,阿波羅十號登月艙的起飛級沒有加滿燃料——這意味著太空人可以臨時起意登月,但代價是無法返回,只能永遠留在月球上。
可見,美國為了成功登月,可是做足了功夫。因此,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十一號順利的載著兩名航天員成功降落在月球上,誰都沒有覺得意外。
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
蘇聯的失敗和競爭的結束
美國在登月準備工作中取得了一步步進展的同時,蘇聯卻屢屢受挫,但為了在競爭中不落後,不得不跟著美國的節奏,抓住任何機會去趕超,結果是屢戰屢敗。
蘇聯的質子號火箭多次發射失敗;1969年6月14日,被寄以厚望的「秘密武器」Ye-8-5月球無人探測器發射失敗;1969年7月3日,登月火箭發射升空後14秒發生爆炸,把發射場夷為平地。
1969年7月13日,蘇聯終於用質子號火箭將月球探測器「月球十五號」發射到月球軌道,希望在美國太空人登月前著陸月球,然而,由於蘇聯準備過於倉促,軌道角度計算出現問題,而且對著陸點地勢也不熟悉,最後,據蘇聯官方消息稱,「降落時不慎撞擊到山體背面銷毀」。
此時,在這場登月的競爭中,蘇聯已然成為徹底的失敗者。
蘇聯的質子號運載火箭
其實我們可以想像,要是登月能夠造假的話,蘇聯幹嘛不也造假矇混過關呢?其實,一時造假容易,但一直要隱瞞真相卻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用陰謀的方式玩手段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畢竟誰都不是傻子。
美國阿波羅十一號登月成功後,為了挽回面子,蘇聯直接宣布放棄登月計劃,從來沒有進行過登月競賽,轉而把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作為新的外空空間戰略。但事實上,後來蘇聯多次發射月球探測器登月,對月球進行了大量勘測,並取回月壤以供研究。
70年代後,美蘇的「冷戰」總體出現緩和,美蘇的外太空競爭逐漸出現合作。1975年,美國和蘇聯的太空人還分別乘坐自己的飛船進入太空後,在外太空進行互換國旗、擁抱和握手。
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後,美國也宣布終止「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人們再也沒機會登上月球了——轟轟烈烈的美蘇登月競賽終於畫上了句號。
阿波羅17號月球車
總體來看,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是非常成功的,而蘇聯則以失敗而告終。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美國的載人登月工程「成也冷戰,敗也冷戰」。雖然阿波羅登月計劃推動美國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和政治成果,但仍然不過是「冷戰」的產物,並不符合美國自身的需求,因此,冷戰結束則必然意味著登月的結束。
美國登月再次啟動,又是何意?
最近,美國頻頻放話,要重新登月,「2024年」,「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將誕生第一位女登月太空人」……
想像中的月球基地
中斷近50年後,美國重啟登月工程,這就有些意味深長了,難道是一場新的冷戰和登月競賽又開始了?
看來,阿波羅載人登月的真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我們接下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