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衰老,為什麼會生病?發布日期:2020-11-0514:13:21 瀏覽次數:14一、人為什麼會衰老,為什麼會生病?早在2000多年前,祖國傳統醫學《黃帝內經》就已經開始了對有關衰老機制的探討,中醫認為元氣的盛衰與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關。所謂「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這裡的「氣」就是指人體的元氣,中醫認為元氣是生命之本,元氣匯聚生命誕生,元氣充足人體健康,元氣衰弱人就會衰老、生病,元氣耗盡人就會死亡。所以元氣決定生命的全部過程。那麼什麼是元氣呢?元氣,又名真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元氣即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又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作用:1、推動作用元氣有推動和激發的功能。能推動血液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洩。2、激發作用元氣可以激發人體的生長、發育及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3、溫煦作用元氣是體內產生能量的物質基礎並維持人體的體溫。4、防禦作用元氣是正氣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抵禦外邪,護衛肌表,自我修復的能力。5、固攝作用元氣可固攝精、血、津液等物質,防止無故流失,以維持臟腑經絡正常功能。6、平衡作用元氣分為元陰和元陽,陰陽可相互轉化,因此元氣可以調節陰陽,平衡陰陽。由此可見,機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元氣的推動和調控下進行的。元氣旺盛,身體健康;元氣衰虛,人就會衰老、生病甚至死亡。元氣決定生命的全部過程。那麼,元氣從哪來得呢?元氣來源於腎,由腎精所化,腎精以先天父母精為基礎,又靠後天水谷精不斷培育而壯大,中醫將「腎」稱為先天之本,「脾胃」稱為後天之本,因此,元氣的盛衰與腎和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先天之本「腎」。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30歲的人群腎虛率為58%,40歲的腎虛率為71%,50歲為80%,60歲為90%,70歲為95%,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五臟之首,主一身陰陽,對人體的陰陽平衡及整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範圍涉及心血管、神經、內分泌、泌尿、呼吸、消化、代謝、骨骼、遺傳等多個系統,幾乎所有的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失眠等都和腎虛息息相關。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腎陽虛:即腎臟陽氣衰虛,功能下降,表現為「寒」的症狀。腎陰虛:即腎精虧損,津液等物質減少,表現為「熱」的症狀。下面大家可以自我檢測一下。腎陽虛:★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容易拉肚子★小便清長且尿頻尿急★熊貓眼,還經常浮腫★腰有冷感,且軟弱無力★耳鳴健忘容易頭暈★月經遲來色暗量少有痛經★睡眠質量不好睡醒後仍感到疲倦★早起和傍晚腿腳有明顯腫脹符合以上三條,說明你有腎陽虛的問題。腎陰虛:★口乾咽幹愛喝冷水★怕熱喜歡陰涼環境★午後手腳發熱發燙★失眠上班夜睡不著★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無神易疲乏★皮膚暗頭髮枯白髮早生★大便乾燥★牙根易鬆動符合以上三條,說明你有腎陰虛的問題。我們再來看後天之本「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脾胃供給。若脾胃功能減弱,則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生命就難以長存。脾胃虛弱症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蒼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由此可見,先天之本腎和後天之本脾胃虛衰就會導致先天之精、後天之精虧損,腎精不足元氣就衰弱,人體就會衰老,生病。因此,要想延緩衰老,袪除疾病就必須「固本培元」。二、固本培元,抗擊衰老,防病治病!「固本培元」是傳統中醫學理論的精髓。固本,就是通過對先天之本的「腎」和後天之本的「脾胃」進行調理和保養,使腎精得以鞏固。「培元」是就是「培補元氣」。腎精充足,元氣就旺盛,人體才能健康長壽。因此,「固本培元」,就是通過補腎健脾的辦法來補充和恢復元氣,提高整體機能,從而達到延緩衰老,袪除疾病,健康長壽的目的。三、人參——固本培元之上上品祖國傳統中醫藥學博大精深,歷代中醫都善長用中草藥袪病治病,延年益壽。其中,人參以其神奇功效被尊為長生不老藥,是固本培元的上上品。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我國第一部藥學典籍《神農百草經》中就記載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人參味甘、微苦,入脾、肺、心、腎經,人參扶正固本,大補元氣,還補益脾肺、增神益智、生津止渴,是固本培元之上品(舉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服參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