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推出由洋河藍色經典天之藍特別公益支持的「我愛天之藍——尋找最美藍天守護人」系列報導。今天介紹的守護人是兩位來自民間的「環保發明達人」,他們有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利用各種廢棄的垃圾,精心打磨組裝,變成有用的寶貝,甚至專利發明。
【維護優美環境 王立美手工打造「除草機」】
王立美大爺今年70多歲了,該養老的年紀放著清福不享,幹嘛這麼辛苦地磨刀片呢?原來,他忙活著的是自己發明的這臺除草機,除了刀片之外,整個機器的所有零部件,幾乎都是廢物再利用。杆子是廢棄的鍍鋅管,電線和開關是從電熱毯上剪下來的,電機頭是從廢品收購站淘來的,為了省勁,還鑽上孔,裝了一條旅行包的背帶。雖然看上去簡陋,但全是王大爺的心血之作。
王大爺以前是揚州儀徵中核華興公司的工程師,不僅動手能力強,而且還特別有環保意識。退休之後,王大爺閒不住,看到小區裡的草長得深,環衛工人割起來又太費勁,他就萌生了親手做臺割草機的想法。用什麼材料,電線該怎麼走,怎樣設計使得操作起來最省力,王大爺反覆琢磨修改,最終,這臺可以背在身上,有點類似拖把的「環保除草機」就出爐了!
這些用零部件七拼八湊的除草機,用起來怎麼樣呢?沒想到,這臺成本幾乎為零的除草機效率還挺高,刷刷刷,就割了一大片草。取自於環保,用於環保,鄰居們都為王大爺的這個發明點讚:因為它不僅讓小區省了請工人的錢,還美化了居住環境。
小區居民說,清除了雜草,蚊蟲滋生就少了;另外以前除草都是要除草劑,也不是挺環保的。
【趙大爺愛逛廢品站 垃圾變身「專利發明」】
在儀徵,還有個趙大爺,跟王大爺一樣,喜歡搗鼓小發明。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逛廢品收購站。那麼這些破銅爛鐵,買回家有啥用呢?
吊燈變桌子,記者還真是頭一回見。趙大爺介紹到,這臺旋轉桌暗藏了很多機關和電線,而且很多零部件,都來源於生活中的各種廢棄品。
趙大爺還秀出了另一個發明:「拐杖」變「凳子」。這個材料原來是廢棄的鋁合金窗戶邊框。
說起環保,趙子凱大爺可是個有心人,他專門設置了一間工作室,把收集來的廢棄品,經過敲敲打打的加工,組裝,變成可變形的桌子、沙發、椅子等等,他不僅一手包辦了家裡的裝修,還申請了11項專利。
趙子凱女兒趙菊紅說,其實剛開始大家也不知道父親的搗鼓,畢竟每次都是撿一些破破爛爛的東西回來。後來,父親把這些舊東西改造成新的以後,大家都很驚喜了。
為什麼這麼執著於環保發明呢?趙大爺說,國家資源有限,用一點少一點,需要節約,如果能循環再利用,總比浪費強。
王大爺和趙大爺都是來自民間的普通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踐行著心中的那份環保理念。環保重在人人參與,如果每個人都有環保意識,減少垃圾浪費,愛護優美環 境,那我們理想中青山綠水的美麗家園,也會一點點變成現實。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璇 王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