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兩兩,出沒在大街小巷
驕陽似火,話筒前勢不可擋
月色微涼,熱情卻照亮夜空
我們是把筆桿當作武器,把信念當作路牌,捍衛輿論和平的新聞人 。我們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了詩,把普通的歲月擦出了火。
談到新聞專業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拿著話筒和攝像機去採訪別人?
學新聞一定要寫很多稿子吧... ...
學新聞的都要去做報紙嗎?
如果你對新聞專業的認識還停留在這裡
那麼你就out了
相聲裡講究「說學逗唱」
京劇的基本為「四功五法」
那你是否聽說過新聞專業的基本功?
實際上:中外新聞傳播史、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新聞評論、新聞編輯、新聞攝影、新聞報導與策劃... 看起來讓人頭禿呀... ...
但作為新聞專業學子,學習新聞採訪可以讓我們還原最真實鮮活的人物,學習新聞評論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理性犀利,學習新聞攝影讓我們學會捕光捉影。作為新聞專業,培養學生紮實的基礎、專業的能力是永遠不變的目標;做專業的新聞、培養優秀的新聞人是永遠不變的追求。而在網際網路媒體技術發達的今天,新聞專業培養的只有這些?答案當然不是這個「亞子」。
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專業培養的當然是複合型人才。扛得起設備P得了圖,剪得了片子也寫得了文案,能策劃能拍攝,能剪輯能寫作能思考。
新媒體主流的當下,我們的專業培養也緊跟潮流,Get各種新技能!
楊中舉老師:文學博士,傳媒學院教授,市首屆跨世紀青年科技人才,十大教學名師、十大師德標兵、中青年學術骨幹;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校園文學創作委員會顧問。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跨文化傳播、傳播學等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等課題多項;出版學術專著8部,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獲得全國優秀聲像作品優秀編劇獎、山東省優秀社科成果獎等多項獎勵。
學識淵博,亦莊亦諧;課上談笑風生,課下兩袖清風;有儒家之雅,有長者之風。
戴俊潭老師: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讀新聞學專業,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傳媒學院院長、教授。主講《新聞評論》課程,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課題1項,參與或主持省、市級課題6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發表教學、學術論文10篇,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媒介傳播與社會研究。
身兼數職,不舍初心,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時而眉頭緊鎖,為學院謀發展;時而才華外溢,「酷拽萌」一番。
朱禕老師:傳媒學院教授,1984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同年進入臨沂大學前身臨沂師專工作至今,長期從事《基礎寫作》、《新聞寫作》、《應用寫作》等寫作類課程教學,曾被評為臨沂市優秀教師。
致力於研究寫作教學論及寫作心理學,著有《寫作心理分析方法引論》《寫作教學新論》,在中國寫作學會會刊《寫作》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曾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三項,任省級精品課程《寫作》主講教師,現主持省級網絡在線開放課程《實用文體寫作》。
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理念教書育人,勤於教學,孜孜不倦。
薛亞青老師:傳媒學院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媒介話語、新媒體與社會、媒介與性別。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C刊論文3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
喜歡主持各種學術沙龍,常有美酒美食為伴……而且還會唱rap,是一個時刻讓你感覺很嗨的女神範兒老師。
孫士生老師:文學博士,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講輿論學、新聞評論、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著作選讀等課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一部,多次獲臨沂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研究方向為輿論傳播、文化傳播。
心中有丘壑,筆下有文章;能將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化為課堂知識的一部分。
彭秀坤老師:博士,201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現主要從事《中外新聞傳播史》和《社會學概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和「社會的」視角和方法來理解新聞傳播現象,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歷史的」和「社會的」開闊視野和宏觀理解能力。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文化傳播研究,已發表論文近20篇,主持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各1項,參與省部級和市廳級課題多項,參編高校寫作教材六部。
杜明豔老師:新聞系講師。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講授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新聞實務等課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一位酷愛讀書,醉心教學,又能與學生暢聊人生的酷、萌、暖的特別老師。
宋桂花老師: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曾經北漂,做過近三年的圖書編輯;主講課程為《新聞報導策劃》,該課程獲批2017年「校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
酷愛教學,講臺上激情四射;課堂外,與生亦師亦友;注重師生互動,期待教學相長,是一位「有點古板又不失可愛」的個性老師。
焦健老師:新聞學博士,現為臨沂大學傳媒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傳媒理論、大眾傳播研究、媒介經濟與管理。主要承擔《公共關係學》、《電視採訪》、《媒介經濟學》、《廣播電視新聞採訪與製作》、《新聞發言人經典案例分析》、《廣播電視概論》等課程。在國內外重點學術期刊、論壇、會議發表文章7篇,學術報告10餘篇,參與國家社科課題1項。所帶班級多次獲評優秀班級,學生作品多次獲獎。
走過國內外很多高校,見過很多風景,希望通過三尺講臺,帶你領略中歐傳媒文化,將自己所見所聞所學所感真誠奉獻給你。
劉丙芬老師:本科就讀於聊城大學,2005年獲廈門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自2005年7月份進校工作至今。主要講授《傳播學概論》、《新聞名作與名家研究》、《應用寫作》、《網絡傳播》等課程。
心心念念為教學,時時刻刻為學生,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好老師。
王淑芹老師: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中國傳媒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與法規,參與或主持國家、省級課題四項、市級課題五項,合著學術著作《新媒體語境下老年媒介形象塑造與話語傳播問題研究》一部。主講《媒介道德與法規》與《媒介經營與管理》,主持臨沂大學精品在線課程《媒介道德與法規》。
作為一名老師,希望自己溫暖、明亮、如初陽,也希望新聞學子心中有愛,眉宇有光,胸中有墨,筆下有責。
孔麗娟老師:新聞系新人,講師。擁有8年的校宣傳部工作經歷,撰寫了近百萬字新聞稿件,多次獲全國、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為學校內外宣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轉崗為傳媒學院新聞系 ,主講《新聞攝影》《媒體寫作》,指導學生編排學院院報《新傳媒》,致力於新聞學生實習實踐平臺的打造。
兜兜轉轉十幾年,過往的點滴積澱,都融入課堂教學實踐;未來十年、二十年,願與學生共成長,與傳媒永相伴。
我們寫故事:
挖掘現象背後的脈絡,熱點背後的痛點, 客觀公正,正義勇敢。
手持放大鏡,努力學習從迷亂混雜中剝離事件本質,不預置立場,只堅持態度。
我們學習寫故事,拋開大詞語,撕下標籤,用或細碎或活潑的語言再現人物故事。
我們也有故事
於傳媒學院
經歷的點滴
都是我們
五味雜陳的
生活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理想踏入新聞的大門,兩三結伴、三五成群,年輕的我們最不缺少的就是追求理想的勇氣 。
學姐們說,「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至滿手汙泥。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怕什麼前途未知,得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我們在追夢的道路上行走甚至奔跑。未來,我們共同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冷靜而專注,善良而真誠,擁有犀利目光和永遠熱血沸騰的新聞人。-臨大傳媒學院
編輯 | 劉馨 金貴鮮 劉曉環 魏哲
編審:高照輝
熱點文章推薦
點【在看】為新聞系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