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當官的新聞系畢業生

2021-01-14 海運倉內參

海運倉內參微信號:hycplb,點擊上方「海運倉內參」即可關注


摘要:復旦新聞系校友們,長期把持滬上宣傳系統重要崗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新聞系,則是曾經的高官基地。而被稱為「第二黨校」的人大,也出來了一批學新聞的高官。


「我的大學同學裡,邱兵長得最俊俏,卻也最邋遢。有一年軍訓,天天在泥裡滾水中爬,他硬是不肯洗衣服,到後來,軍裝脫下來可以直接站立在那裡……」


這篇前段時間在網上熱傳的文章,標題叫《我的總編同學們》,作者是財經作家吳曉波,復旦大學新聞系1986級本科生。


除了因澎湃新聞網聲名大噪的《東方早報》社長邱兵,吳曉波列出的總編同學,還有《新民晚報》總編輯胡勁軍,《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i時代》的總編輯鈕也仿。他們在「中國報業最為輝煌的時刻」成為「各自碼頭的舵主」。


稍早時候的另一則新聞是,今年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曾打算報考北大新聞專業,但是所有採訪過他的記者都不建議他報新聞,後來他報了金融專業。


「我理解,咱們這個行業,已由自嘲升級到自辱了。」《三聯生活周刊》的執行主編李鴻谷曾說。吳曉波那篇文章之所以引發熱議,部分原因是,對比現實,大部分的新聞系校友並沒有「總編同學們」的光芒。


不過,除了當總編,新聞系畢業的年輕人,還有其它奮鬥路徑。


比如,當官。


由業務入仕的復旦新聞校友



吳曉波畢業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教學機構。而復旦新聞系校友們,不僅長期把持滬上宣傳系統重要崗位,而且也有從業務領域徹底進入官場者。


其中知名者,如已落馬的李東生,他早年在中央警衛局擔任警衛,1975年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復旦,畢業後到中央電視臺工作。他擔任央視新聞中心主任後,新聞節目從每天4次增加到11次。《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知名欄目都在其任內創辦。


「李東生是主管領導,但對待我們這些小編導像哥們一樣。」很多央視老員工懷念李東生領導的新聞中心。不過,對李本人而言,在央視的業績更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跳板——2000 年他在央視副臺長任上調任廣電總局任副局長,2002年更是成為中宣部副部長。


如果說以上履歷尚未脫離其專業,那麼2009年李東生從政生涯的轉折則讓許多人意外,那一年他成為正部級的公安部副部長——似乎回歸了他在中央警衛局的老本行,背後的故事,則是人們猜測的其與主管政法系統的「大老虎」的關係。


像李東生一樣,復旦新聞系畢業的從政者遵循從業務起家步入仕途的路徑。如邱兵文中提到的同學胡勁軍,已離開報業崗位,擔任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還兼任著文物局局長。



澎湃、界面和上海觀察的大老闆——上海報業黨委書記、社長裘新,也實現了從業務到官員的過渡。他在之前的解放報業和文匯新民報業均有任職經歷,此後擔任過上海新聞辦主任、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這次回到報業領域其身份自然大有不同。


從上海到中央者亦有之。據《南寧日報》的報導,裘新的同學,復旦新聞系1998屆校友常勃,今年7月在北京出席會議時,已擔任中宣部辦公廳主任。


遵循由業務走向政界規律的復旦新聞系校友,還有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上海婦聯主席焦揚,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詠雷,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原雲南省委副書記丹增。此外,復旦新聞系的高官校友還有擔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的馮建中,而原江蘇省省委書記梁保華亦是復旦新聞的老校友。


社科院新聞系:曾經的高官基地


接受過新聞學科班訓練,且官至政治局委員一職的,不能不提薄熙來。


1978年薄熙來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不過只讀完大二,就一跳進入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新聞系,就讀國際新聞報導專業。


儘管沒上完甚至沒上大學,直接去念研究生,在當年不算個例。但是,薄熙來的社科院同學在回憶中,提到「薄熙來考研究生的分數不夠,結果是靠『落實政策』 錄取的。大家都知道這事」。


「當然有些個別的高級領導的孩子在進來的時候會有些特殊照顧,有時候上課不是象其他同學那麼專注和投入。但是薄熙來學習還是非常刻苦的。」另一位同學這麼回憶。


薄熙來的新聞系學習經歷,被認為對他後來重視的公眾形象和宣傳管理,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上圖:薄熙來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校30周年新聞系慶祝活動)


社科院新聞系出來的高官,不只薄熙來一個。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王晨就是薄熙來在社科院的同學。在進入社科院學習前,王晨就已經是《光明日報》的記者,他在畢業後回到《光明日報》,之後在《光明日報》總編輯任上調任中宣部副部長,之後一度擔任《人民日報》社長、總編輯,直到目前任職國新辦。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也畢業自社科院新聞系,他曾任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在任期間多次接觸達賴·喇嘛的私人代表。


從社科院新聞系出來的官員,還有原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的李東東,其父為《人民日報》原總編輯李莊。而薄熙來在重慶的同事翁傑明,現任重慶常務副市長,也出自這家新聞系。


目前,原來的社科院新聞系已成為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其院址也搬離了薄熙來等曾就讀的人民日報大院。據資料顯示,該研究所每年招收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的數量不超過10名,與第一屆85名學生的數量相比大大減少。


教學不是這家研究機構的最主要任務,它成為了「新聞學、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基地」。「先有新聞系,後有新聞所」的說法亦成為成年往事。這種密集出現高官校友的現象,未來能否繼續,也有待觀察了。


「第二黨校」出來的新聞系官員


(上圖:中共元老、人大命名組建後首任校長吳玉章和新聞系學生合影)


除了復旦和社科院,接下來一個密集產生官員的新聞系,不能不提一下「北人大,南復旦」裡面的人大,這所學校一個民間稱號是「中共中央第二黨校」。


以高官數量和密集程度論,人大新聞系畢業校友不及復旦,其中代表人物,當屬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目前他「退居二線」,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不過,近年來徐光春最引人注目的職務,莫過於四度「掛帥」擔任的中央巡視組組長一職。他先後帶隊巡視重慶、雲南、北京,現在任中央第十二巡視組組長,進駐江蘇。


在擔任河南省委書記之前,徐光春也有長期的新聞工作經歷。他大學畢業後在新華社系統工作,1991年在北京分社任上調任《光明日報》任副總編輯。此後他歷任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局長,直到2004年接替李克強任河南省委書記。


此外,現任中宣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也畢業自人大,他的第一個學歷來自人大新聞系的函授本科班,之後在人大取得了碩士和博士文憑。


現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的劉玉亭也是人大新聞畢業校友,他在1983年畢業後還到上面提到的社科院新聞系讀了個碩士。經過短暫的新華社編輯時光,劉玉亭被調到國務院辦公廳,任秘書工作,人民網「中國領導幹部資料庫」顯示他當過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秘書。此後他才從秘書崗位來到工商總局。


(上圖:恢復高考後,北京大學中文系繼續招收新聞專業學生,此後新聞專業合併到人大。因為人大和北大在新聞專業上的淵源,歷史上多次出現過入學或者填報志願時是北大學生,畢業後成為人大學生的現象)


值得指出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一度下設新聞專業,從這裡出來的校友亦有官居高位者。新華社總編輯何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均出自這個專業。


除了上海和北京,地方新聞院系也逐漸出現了一批官員校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傳部長瀋北海畢業於廣西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中山市委書記薛曉峰畢業自武漢大學新聞系。


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傳統強校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多出業界官員,如現在的央視臺長胡佔凡即畢業自這所學校,他同時兼任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


本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hycplb

如想閱讀更多評論,請訂閱微信號「中青評論」(微信號:cydplb)


相關焦點

  • 新聞繫到底該不該讀 | 周末談
    …… 言下之意:對不起同學,我們報社不專招新聞系的。 有數據顯示,1998年全國高校開設新聞系的僅70餘所,總招生人數是5920人。但到了2010年,全國已有500多所學校開設新聞系,招生人數達75000人。據介紹,新聞傳播類專業不僅在一些理工類、農業類、體育類等院校遍地開花,在一些地級城市院校,該類專業也紛紛湧現。
  • 人大"王牌"專業新聞系的前世今生
    華北聯合大學於1946年2月接受新華社和晉察冀日報委託,在文藝學院開設了新聞系。新聞系由羅夫、楊覺實際負責,課程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專業課主要由《晉察冀日報》各級負責人講授,有新聞學概論、編輯、採訪等課程。同年10月,國民黨佔領張家口,新聞系被迫停辦。1947年,延安大學增設短期的新聞班,由範長江任主任 。
  • 28年前,新聞系的老師們
    (一)舒宗僑 我們那個年代,大家公認,全國新聞系中名氣最大的,北方是中國人民大學,南方就數我們邯鄲路220號新聞系了。 說到印象比較深的、新聞系的老師,我首先想到了年齡稍大一些的3個老師。一是舒宗僑。二是徐培汀。三是徐震。徐震是雜文家、系主任。
  • 新聞系的「主播」們前來報導!
    ……這是新聞系主任李彥峰老師在微信群這幾天說的最多的內容。       其實,從有延遲開學的消息開始,李老師就開始通過微信群、QQ會議等方式帶領新聞系全體老師探討特殊時期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這一個月來,新聞系老師戲稱李老師為「李爸爸」。李爸爸無微不至的「嘮叨」在正式開課後也收穫了滿滿的回報。      2月24日,十一點五十分,上完課的老師們陸續發來「捷報」:「效果非常好!自己也感覺比在教室裡講都要好。學生特別積極,他們就算不連麥互動,也會在右下角去回覆你所提到的問題。」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段宏老師激動的心情;「可以,沒問題,超級活躍啊!
  • 古代人生怎麼當官-當官玩法攻略
    古代人生怎麼當官?有些小夥伴還是不太清楚,沒關係,看完小編帶來的這篇古代人生當官玩法攻略,一定能夠給你們帶來幫助!當官攻略大全  我最高做到一品  一百年多的官,進過那個什麼巷,一生三位佳人,一百歲的時候招的,想給自己生個大胖小子,好幾百兩黃金花不掉…(當官多年的俸祿)  結果生不出來…  ps.不要貪汙,不要貪汙,不要貪汙!
  • 新聞系男生越來越娘了慫了嗎?
    是衝鋒衣、記者馬甲,是留著平頭板寸背頭,還是文縐縐帶著方正的眼鏡拿著採訪筆記背著攝像機… 你眼中的新聞系男孩子是怎樣的?可能是播音腔、煙嗓腔、聲控小哥哥,穿著打扮韓系復古文藝男… 從而有人質疑,新聞系男生娘起來了。
  • 想當年丨《李衛當官》:不只是戲說
    前陣子由徐崢、陳好等主演的電視劇《李衛當官》將要翻拍的消息傳出,在網際網路上引發廣泛關注。根據備案信息,新版《李衛當官》名為《布衣青天》,預計2021年3月開拍。這喚起了不少人對於《李衛當官》這部劇的記憶。
  • 想當年丨《李衛當官》:不只是戲說
    可惜的是,《李衛當官》的結局還是走向妥協,落入觀眾的庸俗期待裡。在看到官場種種醜態後,李衛厭倦了當官,他想要辭官——李衛最終不當官,這才是《李衛當官》最反骨最尖銳的地方。但最後關頭,年羹堯卻帶來了四爺的旨意,奏請皇上,給李衛官加一級,嶽思盈也答應嫁給李衛。升了官,又抱得美人歸,李衛又接著做官了。該劇對封建皇權的反思戛然而止。
  • 新聞系2006級校友畢業10周年返校聚會順利舉行
    2020年10月2日,新聞系2006級校友畢業十周年返校活動順利舉行,校友們重聚桂子山,於新聞傳播學院會議室舉辦校友座談會。姜建鴻老師首先代表學院全體師生,熱烈歡迎各位2006級新聞系校友在畢業十年之際回到母校,回到桂子山,並邀請各位與會老師講話。
  • 浙大畢業典禮 食堂大叔一句話讓畢業生們紛紛淚奔
    現場播放的視頻裡,不僅有畢業生代表和教師代表,最後更是出現了食堂廚師、宿管員、校醫院醫生、保安等5位後勤工作人員代表。對這一安排,許多畢業生說,「好驚喜」,「謝謝學校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表達感謝」。  在浙江大學工作15年的莫建平是浙大飲食的點心類總廚,浙大最受歡迎的泡芙就是他負責的。6月30日,他身穿浙大飲食的白色工作衣,頭戴廚師工作帽出現在畢業典禮上。和其他後勤工作人員代表一樣,在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中,他「收穫」了諸多學子的握手、鞠躬、擁抱。
  • 畢業生雨中合唱《後來》《小幸運》《那些年》等歌曲
    5月25日晚,廣西賀州學院女生宿舍樓開起「演唱會」,畢業生們打著手電筒,雨中合唱《後來》《小幸運》《那些年》等歌曲。 疫情也讓廣大畢業生們,擁有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畢業季,沒有畢業照,沒有散夥飯,就這樣就畢業了。
  • 那些娛樂圈中的外語系畢業生
    其實,在娛樂圈中不乏外語系畢業的演員、歌手和主持人,今天就讓我們細數一下那些娛樂圈中的外語系畢業生吧!2001年,以優秀畢業生身份考入復旦大學法語專業。
  • 縣城兩個清華畢業生,價值觀絕對不同,最後混得怎麼樣?
    前一陣子有人炒清華北大畢業生混得最慘的都是誰?這話有點太偏激,俗話說能大能小是個龍,能大不能小是條蟲。真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我的老家在豫西南一個小縣城,那裡就有兩個響噹噹的清華大學畢業生。一個叫張濤,一個叫李智。他們現如今都是四十八九的年紀了。
  • 新聞系:早出晚歸,我們是用筆桿捍衛和平的勇士
    杜明豔老師:新聞系講師。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講授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新聞實務等課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一位酷愛讀書,醉心教學,又能與學生暢聊人生的酷、萌、暖的特別老師。宋桂花老師: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
  • 李雪琴是北大最low畢業生?放屁!那是你沒看到她的才華
    北大新聞系畢業,還在紐約大學讀過研的高材生,卻跑去做博眼球的網紅,這樣的選擇有人說她是蹭名人的流量給自己貼金;有人說她是北大畢業生裡最low的一個,給北大丟臉;從她嘴裡說出的那些充滿哲學的話還有很多。
  • 李衛當官真實版
    提到李衛,人們會想到多年前曾經紅極一時的一部電視連續劇《李衛當官》。劇中的李衛機智幽默,是四爺的家奴,愛騎馬,愛收藏小玩意兒,是個很招人喜愛的角色。而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卻並非如此。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江蘇徐州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於乾隆三年(1738)。李衛當官,並非通過科舉的正途,而是家裡花了不少錢,給他買了一個監生的資格。也就是說,是靠捐錢捐來的。
  • 《李衛當官》翻拍版來了?
    10月13日,網上曝出一則消息,20年前由徐崢和陳好主演的《李衛當官此消息一出,立刻就引來了全網一片噓聲,看網友們的態度,頗有未拍先糊的意思,就算不糊,翻拍的《李衛當官《李衛當官不說主角,就說《李衛當官
  • 《李衛當官》即將新拍
    《李衛當官》即將新拍~ 根據9月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電視劇《李衛當官》將翻拍新版,劇名改為《布衣青天》,故事與《李衛當官》如出一轍,同樣講述的是嶽子風被殺,兩兒女逃難並相遇逃荒當中李衛母子,後為救李母和小滿倆人聯手,李衛假扮欽差與真欽差結識,並繼續追查嶽子風被殺案,由此開啟仕途的故事。
  • 表姐夫當官
    表姐夫當官 2020-12-26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衛當官翻拍 改名為《布衣青天》
    李衛當官翻拍 改名為《布衣青天》時間:2020-10-13 15: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衛當官翻拍 改名為《布衣青天》 日前,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李衛當官翻拍確定,現如今備案已經出來了,改名為《布衣青天》,由於他太過經典所以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圍觀與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