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下一代電子信息器件,材料、應用、產業一個不能少

2020-12-22 中國高新網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技術、一代裝備。當前,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可穿戴柔性電子等領域的高速發展,我國正處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超小尺寸、超高速、超高效率、超低功耗電子技術的戰略需求日益迫切,對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的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12月6日,在「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低維材料應用與標準研討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開宗明義,指出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領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需求。

  大會期間,12位院士就如何打通集成電路及半導體行業的新材料研發、 應用和產業升級建言獻策。同時,由無錫市政府與東南大學共建的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揭牌,該中心將為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業服務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

  碳材料家族一直是「新興」產業的搖籃,從石墨產業、活性炭產業、金剛石產業到碳纖維產業都印證了這一觀點,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看來,下一個風口屬於石墨烯產業。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主要應用於電池、防腐塗料、大健康等領域,但該產業還缺乏「殺手鐧」級別的應用。

  「『殺手鐧』級別的應用需要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和協同創新,既需要原創性的基礎研究,也需要精益求精的研發和持續不斷的投入,更需要耐心和堅持。」劉忠範在大會報告中指出,裝備研發能力是新材料生產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材料製造必須拋棄「物美價廉」的傳統思維模式和商業模式。

  「材料研發需要工匠精神,絕非短期突擊所能為。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就沒有核心競爭力。而漫無邊際的、沒有針對性的基礎研究也很難帶來材料製備上的真正突破。規模化製備是材料產品化的起點,這需要工程思維和產業思維,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協同作戰。」

  學界與產業界的「握手」融合,讓在場的院士們心有戚戚。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邢定鈺在分享其研究歷程時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大學畢業時,國內集成電路企業遍地開花,無錫、徐州等地曾聚集許多企業生產半導體晶片。改革開放後,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湧入,國內諸多缺乏技術優勢的企業生存維艱、紛紛下馬。「雖然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大部分企業做不成華為,他們難以投入大的研發力量做基礎應用研究,所以建議考慮在集成電路領域成立一定規模的研究院或者國家實驗室,面向市場需求聯合科學家和企業聯合攻關。」

  近年來,華為與學界的合作,為其推進研發進程提供不竭動力。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華為通過「系統架構+晶片」協同創新,與高校科研合作以及場景牽引、共同規劃,推動半導體新技術導入,助力產業創新。「關鍵技術只是一顆顆珍珠,關鍵要怎麼串起來。長期來看,想做一流產品,還需要在新材料、新器件、新架構等關鍵領域有所突破。」

  學界和產業界如何聯姻,將學術成果寫在大地上,解決市場需求,在此次大會上有了新探索。會議期間,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揭牌。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孫立濤介紹,中心以東南大學微電子學院為主體,覆蓋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柔性電子、新材料、分析表徵等領域的共性研發需求,旨在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業服務於一體的「政產學研」綜合基地,提升微電子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產業自主化技術儲備,支持微電子領域中小企業的研發需求、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升級。

  「我們將聚焦『卡脖子』技術和前沿技術,在矽基製造、非矽製造、測試表徵等領域,進行人才培養、服務產業, 希望能為中國晶片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中國半導體分立器件封測產業調研報告》-中半協封裝分會
    半導體分立器件的主要應用領域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網絡通訊、汽車電子、計算機和外設等。Wi-Fi 6新無線標準的提出以及對網絡更新持續需求的提升,極大促進了網絡通訊的增長。隨著數位化轉型(DX)計劃的實施,加上汽車電子已成為新的增長點,2019年全球半導體分立器件市場保持了3%左右的增長。
  • 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第一代半導體材料 Si 和 Ge 奠定了計算機、網絡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基礎,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鎵(GaAs)和磷化銦(InP)奠定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基礎,而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鎵(Ga2O3)、氮化鋁(AlN)、金剛石(C)等,主要面向新一代電力電子、微波射頻和光電子應用,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新能源併網、智能電網、高速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消費類電子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姚佰承教授和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文章,綜述了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該文章圍繞材料種類和光電子器件類型進行了深入討論,總結了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MXenes、範德華異質結等主流二維材料的光電子特性,進而分類介紹了基於二維新材料的雷射器、調製器、光電探測器、信號發生器、傳感器等光電信息新器件。內容涵蓋了二維材料光電響應新機制、材料與光學結構新結合、以及多樣化信息器件新功能,並展望了未來微納器件的發展方向。
  • 碳化矽功率器件的應用原理!-國晶微半導體
    由於電子遷移率高於空穴,所以採用N型Si、SiC或GaAs作為材料,以獲得良好的頻率特性,肖特基接觸金屬一般為金、鉬、鎳、鋁。金屬半導體器件類似於PiN結二極體。由於它們的費米能級不同,在金屬和半導體材料的界面上應該會形成空間電荷區和自建電場。
  • 陳敬:穩定可靠的GaN異質結構功率器件
    解讀產業新政策,推薦產業新技術、新應用,引導和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  本屆大會特邀科技部副部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曹健林擔任中方主席,外方主席為國際照明委員會(CIE)主席Yoshi Ohno,組委會秘書長為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主席、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秘書長吳玲。目前,嘉賓邀請、論文徵集、贊助招募、觀眾邀請等正在火熱進行中。
  • 強昱光電執行副總孫杰 已確認演講《高熱穩定性OLED傳輸材料》——2019全球新型顯示觸控與應用材料大會
    常州強力昱鐳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執行副總 孫杰 已確認參加2019全球新型顯示觸控與應用材料大會,並作為嘉賓,作主題為《高熱穩定性OLED傳輸材料》的演講。孫杰,吉林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本科、碩士、博士。曾先後在友達光電、京東方從事 OLED研發、顯示/照明產品開發等領域工作 。現任常州強力昱鐳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執行副總。
  • 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龍頭,博碩科技進軍汽車電子能否凱旋?
    需求上漲無疑是國內電子功能性器件廠商的利好消息——全球製造產業不斷向大陸轉移,國內廠商憑藉本地服務的快速響應和成本優勢,搶奪美、日、臺功能性器件廠商的市場份額,迎來高速發展。博碩科技是國內電子產品功能性器件龍頭之一,其產品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以及汽車電子兩大領域,此外還配套提供夾治具及自動化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服務。
  • 瑞薩電子與中國一汽成立聯合實驗室 加速面向中國市場的下一代智能...
    一汽致力於開發符合未來網聯化、自動化、服務化、電動化需求的下一代智能網聯車型,以車規級中央計算單元為基礎,打造智能駕駛開發平臺,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瑞薩電子不僅在半導體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值得信賴,而且在如今備受關注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方面也擁有行業前瞻力和雄厚技術實力。
  • 新型顯示產業已發展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導性支柱產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說。 具體來看,在LCD領域,中國平板顯示企業在生產線數量、產能規模、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佔據了重要地位,已經逐步形成引領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在當前熱門的OLED領域,儘管相較於國際企業起步稍晚,但國內OLED顯示技術與應用已不斷取得突破。
  • 南城電子信息產業從「芯」出發,「光」速前行
    南城縣一方面咬定目標,持續將戰略性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來抓,「築巢引鳳」在園區專門劃撥3000畝土地規劃建立電子產業孵化園,按照「我搭臺、你唱戲」,主動承接深圳、東莞等地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抱團轉移,目前共建設標準廠房18.6萬平方米,東莞特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寶捷訊集團、東莞榮聚美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構築未來競爭優勢的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 四川加快布局電子信息產業研發設計 關鍵環節在這裡!|2020中外名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川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已突破萬億。所謂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很多是集中在製造領域。」他建議,四川應加快在電子信息產業研發、設計環節上的布局。賽迪集團是直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大型綜合IT信息服務企業,旗下的賽迪顧問更是多年來深耕電子信息產業的智庫團隊。秦海林說,製造業是基礎,但是要在電子信息產業上引領未來,一定要布局研發、設計,這對拉動產業鏈和供應鏈水平提升至關重要。
  • 二維材料於場效電晶體的應用
    打開APP 二維材料於場效電晶體的應用 發表於 2019-06-04 16:33:16 場效應電晶體(FETs)是電子世界的基本組成單元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導讀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將金屬「金」轉化為半導體,並在氮化硼納米管上逐個原子地定製這種材料。這種新材料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天美公司助力第一屆光學材料與器件物理學國際學術會議亞洲論壇
    「第一屆光學材料與器件物理學國際學術會議亞洲論壇」於2020年12月10日-14日在重慶市召開。本次會議由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光材料實驗室、重慶文理學院光電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維察核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協辦。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背景隨著後摩爾時代的來臨,電子器件的性能正日益逼近其物理極限。
  • 電子產品功能器件領航專家 博碩科技能否順利著陸創業板
    需求上漲無疑是國內電子功能性器件廠商的利好消息——全球製造產業不斷向大陸轉移,國內廠商憑藉本地服務的快速響應和成本優勢,搶奪美、日、臺功能性器件廠商的市場份額,迎來高速發展。電子產品功能性器件領航專家以「持續創新突破,創造更大價值!」
  • 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迎來「最強大腦」
    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電子信息專題對接會座無虛席,20名電子信息領域的兩院院士出席對接會。  「目前,我省已先後集聚了華為、京東方、清華紫光、英特爾、微軟、IBM、德州儀器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形成涵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終端製造環節、軟體研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較為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翟剛說,其中網絡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居全國第2位,大數據應用指數居全國第4位,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居全國第5位,大數據發展綜合排名全國第6位。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碳化矽(SiC)
    而碳化矽(SiC)材料由於具有禁帶寬度大(Si的3倍)、熱導率高(Si的3.3倍或GaAs的10倍)、電子飽和遷移速率高(Si的2.5倍)和擊穿電場高(Si的10倍或GaAs的5倍)等性質,SiC器件在高溫、高壓、高頻、大功率電子器件領域和航天、軍工、核能等極端環境應用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彌補了傳統半導體材料器件在實際應用中的缺陷,正逐漸成為功率半導體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