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1674
華誼兄弟交出了新的成績單。
其一,救市之作《八佰》登場,強勢拉動大盤復甦,掀起年度國民觀影熱潮;
其二,「H計劃」第七季片單公布,19位中外導演的18部作品齊齊亮相,引發行業內外熱議,也對疫情後回暖期市場釋放出更積極的信號。
今年上半年疫情危機的陰霾長久籠罩行業,市場也終於踏入復甦進程,在新市場形勢下,華誼兄弟接連推出年度爆款和片單,這些動作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在內容布局和人才合作上這家公司又在做怎樣的思考?
華誼兄弟新片單的雄心
先來看片單。此次華誼兄弟發布的「H計劃」第七季片單頗為熱鬧,陣容包含18部影片、19位中外創作者,呈現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合作與布局。
如今,展現家國情懷、弘揚主流價值觀是所有有擔當的電影公司的職責,華誼兄弟也推出《八佰》(已上映)、《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中國試飛師》等影片。同時,現實題材正在成為最受關注的題材,觀照現實生活、表達人間百態也成為當下市場內容浪潮,片單中像馮小剛的《春天一歲》、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田羽生的《一條龍》、常遠的《溫暖的抱抱》等影片也是對於這一創作風向的體現。
另一方面,片單上也繼續出現工業化大片的身影,如《侍神令》《749局》《美人魚2》,前不久《侍神令》發布預告片也初步展現了片中東方奇幻世界的瑰麗色彩。而在關注本土市場之外,華誼兄弟也在全球範圍開放合作,與羅蘭·艾默裡奇、羅素兄弟及湯姆·霍蘭德、趙聖熙等國際導演聯手。
從這份新片單可以看到,眼下華誼兄弟內容布局題材、類型豐富,兼收並蓄視角多元,同時也呈現出公司全新的合作夥伴陣容,涵蓋中外電影市場多位不同類型創作者。而似乎也在表達著公司經歷過漫長寒冬後的復甦,在不久的未來,將迎來內容滿園春。
以內容為核心集結優秀創作者
上月公映的《八佰》成為年度爆款。作為疫情後期復工階段登場的重磅大片,《八佰》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扛起大盤復甦重任,拉動國內大盤恢復至正常水平的90%,截止目前市場復工票房累計超過50億,《八佰》貢獻過半。此外,影片的高熱度也引發今年首輪全民觀影熱潮,對於觀眾的回歸與拉新起到積極作用。
《八佰》成功背後,是離不開創作者和幕後團隊的堅持與耕耘。眾所周知,管虎與華誼兄弟初識拿出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八佰》,但因為當時主客觀條件均無法實現不得不將這個項目延期,於是雙方先合作了《老炮兒》。但《八佰》這個事也一直擱在華誼兄弟心裡,直至項目重啟,歷經籌備、拍攝、後期、上映等漫長而坎坷的一路走來,影片導演管虎也說道:「華誼兄弟尊重好電影,喜歡做好電影,低谷階段,最難的時候,我希望是跟他們能並著肩,共同克服過去。」
類似的故事還有更多,粗略算來,業內幾乎超半數導演都與華誼兄弟合作過,如與馮小剛已經穩定合作超過二十年,這次其新作《春天一歲》已經是雙方合作的第16部作品了。
新片單中同樣看到不少導演「回歸」的身影,如賈樟柯、曹保平、陸川、周星馳。此外,新導演及青年導演群體也是華誼兄弟合作夥伴中從不缺少的一席,如此次轉型做導演的常遠、青年導演李蔚然等,也都加入了其「H計劃」。
同時,國際友人也不少,如災難電影大師羅蘭·艾默裡奇、漫威超英大片締造者之一的羅素兄弟以及迪士尼經典動畫《獅子王》導演羅伯·明可夫等的新項目也加入華誼兄弟片單,共同追求好內容是相互吸引和相互成就的基礎,正如賈樟柯所說「我喜歡華誼兄弟的電影工作者,我們是一樣的愛電影的人,這件事讓我們快樂,它是一個終身的快樂。」
華誼兄弟為何是「最佳合伙人」?
華誼兄弟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民營影視公司,可以說與不少創作者都有一段「老友記」般的合作故事,拍sir也盤點了華誼兄弟歷年部分合作的導演情況。
如2001年剛剛憑藉電視劇嶄露頭角的陸川開啟電影處女作《尋槍》一鳴驚人,後來令其聲名大噪的《可可西裡》,以及新作《749局》,都與華誼兄弟有緊密合作。
▲《可可西裡》劇照
另外的故事裡,上升時期的創作者也是華誼兄弟重點扶持對象。2012年田羽生從編劇轉型,籌備個人首部電影《前任攻略》,進而完成「前任」系列三部曲創作,樹立起國產愛情廠牌,尤其《前任3:再見前任》還成為2017年的年度爆款,其新作《一條龍》也頗受關注。此外,還有去年國慶檔憑藉《烈火英雄》獲得更廣泛關注的陳國輝,其內地市場首部作品《全城熱戀》;導演彭三源的處女作、2015年「打拐」題材的話題電影《失孤》 等。
▲《前任3》劇照
新導演扶持是一方面,在更多導演的創作轉型、升級或職業生涯的關鍵階段中也有華誼兄弟積極參與的身影。如徐克東方奇幻IP「狄仁傑」系列,首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不僅引爆市場連續三周拿下票房冠軍,更全面拔高了華語電影世界東方奇幻電影的創作水平。還有烏爾善,通過《畫皮2》《尋龍訣》兩部作品烏爾善樹立起業內口碑,也逐漸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劇照
▲《畫皮2》劇照
2014年程耳推出《羅曼蒂克消亡史》,演員陣容包括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倪大紅、袁泉等,同時影片也高調出海參加柏林、多倫多等國際電影節,影片擁有的豪華資源包在當年也令同行十分豔羨。
▲《羅曼蒂克消亡史》海報
結合這份成績單來看,華誼兄弟確實扮演了不少「伯樂」的角色。
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優質內容刺激下,過去二十多年中國電影市場也完成了大盤體量70倍的飛躍,隨著市場發展,新時代的市場格局也逐漸完善,檔期市場生態成熟。如1997年馮小剛推出《甲方乙方》是內地影史的首部賀歲電影,隨後伴隨「馮氏喜劇」的發展賀歲檔概念也由此打造出來。又如2013年周星馳以一部《西遊降魔篇》正式開啟春節檔大門,如今經過短短六七年春節檔已經發展為內地影市的核心大檔,成為每年電影市場的大動脈。市場迭代、檔期成型的沿革歷程中,華誼兄弟也通過與多位大導的合作貢獻己力。
▲《西遊·降魔篇》劇照
影視行業本質上是內容行業,內容生產以人為本,所以人才的挖掘、扶持與合作始終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於創作者而言,大公司實力雄厚、平臺廣闊,從資金到資源的全程助力是保證其創作夢想實現的通道。而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在人才培養的同時公司也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內容資源供給,豐富自己的產出,在行業發展角度上,優秀電影人才的湧現自然也為全行業發展帶來蓬勃的動力。
看得出來,華誼兄弟深諳此道,其作為創作者「最佳合伙人」的身份也愈加清晰,大力扶持創作型人才不僅僅是完成自身內容鍛造升級之道,同時也是提升行業水平、孕育未來之舉,因而這也是華誼兄弟身為一家影視公司對於行業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尤其在眼下,後疫情期電影市場進入復甦階段,《八佰》做出了成功的表率,而華誼兄弟與更多創作者合作的故事也在告訴行業,一切都在變好,也期待未來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