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父母?
「明明孩子不吃不喝,以瘦為美,冬日裡單衣單褲追潮流,他卻會擔心他缺衣短穿,饑寒交迫。明明孩子拼命的擺脫自己,是為了追求自由,他卻覺得孩子無依無靠,流離失所,一廂情願。有一種冷叫爹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需求叫父母認為你要」。
這是影視劇裡的一段話,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尤其是我們中國的一些父母。對於孩子的那種愛,就如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就是這樣愛孩子的父母卻經常會自欺欺人的覺得,只要孩子大了就好了,就可以少操一些心了。
也許沒有成為父母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都這麼大了,父母還這麼囉囉嗦嗦的,直到自己成為了父母,才會懂得父母囉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關心。
一個孩子,不管處在人生的哪一階段,父母總是不由自主的為他擔心。
一個不會說,不會走的小嬰兒,只會用哭表達自己一切的需求,儘管父母十分用心,也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這個時候的父母會想,再大一點就好了。
當孩子牙牙學語,口齒不清的時候,父母就只能費盡心思,靠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孩子的語言,以期望能知道孩子說了什麼,這個時候的父母也還是會想,再長大點就好了。
當孩子能說會跳的時候,父母就能輕鬆了嗎?那就太小瞧這些神獸了,他總有辦法讓父母的日子過得不輕鬆,怕他磕著、碰著,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哪怕是一分鐘,都可能發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這個時候的父母強打起精神,心裡想著,快點長吧,上學就好了。
上了幼兒園,父母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但總有一些糟心的事情讓做父母的提心弔膽,就比如幼兒教師虐待孩子的事件。
沒有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即便有時候被氣得跳腳,也不忍心動手,結果卻可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遭受虐待,想想都覺得受不了,只能旁敲側擊地問孩子一些問題,看看孩子的身體,直到發現沒有發生那些可怕的事,內心才能真正地鬆一口氣。
滿心期盼孩子終於上了小學的父母才發現,原來之前的都是小兒科,父母的修行才剛剛開始而已。
小學的時候,父母覺得自己的智商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教小孩有什麼難的,教了之後才發現,這件事情能分分鐘把一個淑女變成女漢子。
這個時候可能會由衷地佩服老師,能夠一下管理那麼多的孩子,真是耐心十足。
當孩子磕磕絆絆進入正軌的時候,父母覺得自己長久的期盼終於看到了希望,殊不知更大的考驗正在接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父母發現,孩子變了,變得有攻擊性,似乎也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父母后知後覺,孩子進入叛逆期了。
這個時候的父母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懂得,一旦不小心,孩子隨時可能發生不好的變化。
孩子有驚無險地上了高中,本以為可以喘口氣的父母發現,自己的想法大錯特錯,高中就意味著離高考不遠了,孩子即將迎來改變命運的時刻,做父母的又怎麼可能不憂心呢?
也許只有高考落下帷幕,父母才能真正地鬆一口氣,畢竟大局一定,孩子也已經成年了,很多事情需要他自己去決定,父母只能給給建議,而不能幫他做決定。
就像尼採曾說過,「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看看這句話,人生要怎樣書寫完全是自己的事,與其他人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個時候的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真的已經長大了,可以關心卻不可以幹涉,那句「孩子長大就好了」的話,要讓它變成現實,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