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最自欺欺人的話語:孩子大了就好了

2020-12-24 家裡蹲媽媽

什麼是父母?

「明明孩子不吃不喝,以瘦為美,冬日裡單衣單褲追潮流,他卻會擔心他缺衣短穿,饑寒交迫。明明孩子拼命的擺脫自己,是為了追求自由,他卻覺得孩子無依無靠,流離失所,一廂情願。有一種冷叫爹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需求叫父母認為你要」。

這是影視劇裡的一段話,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尤其是我們中國的一些父母。對於孩子的那種愛,就如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就是這樣愛孩子的父母卻經常會自欺欺人的覺得,只要孩子大了就好了,就可以少操一些心了。

也許沒有成為父母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都這麼大了,父母還這麼囉囉嗦嗦的,直到自己成為了父母,才會懂得父母囉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關心。

一個孩子,不管處在人生的哪一階段,父母總是不由自主的為他擔心。

一個不會說,不會走的小嬰兒,只會用哭表達自己一切的需求,儘管父母十分用心,也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這個時候的父母會想,再大一點就好了。

當孩子牙牙學語,口齒不清的時候,父母就只能費盡心思,靠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孩子的語言,以期望能知道孩子說了什麼,這個時候的父母也還是會想,再長大點就好了。

當孩子能說會跳的時候,父母就能輕鬆了嗎?那就太小瞧這些神獸了,他總有辦法讓父母的日子過得不輕鬆,怕他磕著、碰著,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哪怕是一分鐘,都可能發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這個時候的父母強打起精神,心裡想著,快點長吧,上學就好了。

上了幼兒園,父母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但總有一些糟心的事情讓做父母的提心弔膽,就比如幼兒教師虐待孩子的事件。

沒有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即便有時候被氣得跳腳,也不忍心動手,結果卻可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遭受虐待,想想都覺得受不了,只能旁敲側擊地問孩子一些問題,看看孩子的身體,直到發現沒有發生那些可怕的事,內心才能真正地鬆一口氣。

滿心期盼孩子終於上了小學的父母才發現,原來之前的都是小兒科,父母的修行才剛剛開始而已。

小學的時候,父母覺得自己的智商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教小孩有什麼難的,教了之後才發現,這件事情能分分鐘把一個淑女變成女漢子。

這個時候可能會由衷地佩服老師,能夠一下管理那麼多的孩子,真是耐心十足。

當孩子磕磕絆絆進入正軌的時候,父母覺得自己長久的期盼終於看到了希望,殊不知更大的考驗正在接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父母發現,孩子變了,變得有攻擊性,似乎也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父母后知後覺,孩子進入叛逆期了。

這個時候的父母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懂得,一旦不小心,孩子隨時可能發生不好的變化。

孩子有驚無險地上了高中,本以為可以喘口氣的父母發現,自己的想法大錯特錯,高中就意味著離高考不遠了,孩子即將迎來改變命運的時刻,做父母的又怎麼可能不憂心呢?

也許只有高考落下帷幕,父母才能真正地鬆一口氣,畢竟大局一定,孩子也已經成年了,很多事情需要他自己去決定,父母只能給給建議,而不能幫他做決定。

就像尼採曾說過,「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看看這句話,人生要怎樣書寫完全是自己的事,與其他人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個時候的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真的已經長大了,可以關心卻不可以幹涉,那句「孩子長大就好了」的話,要讓它變成現實,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相關焦點

  • 《父母愛情》「中國式父親」江德福:孩子的是嚴父,女兒是紙老虎
    因為,他是沉默和高聳的中國式父親。02紙老虎江德福人們常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今生是他親密的小棉襖。這對於江德福是絕對正確的。與兒子們面前的嚴肅威望不同,他面對亞非和亞寧女兒時,常常表現無助無助和無助。
  • 4幅漫畫提醒中國父母:你有多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很多孩子的父母,他們看不見自己的發光點,也就看不到孩子的生命力。孩子長大後就會苦苦追尋 一種被看見、被接納的感覺。知乎有一個問題:跟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最高贊的回答說,當父母的話語讓她難受時,她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父母會直接反駁:你想多了吧,至於嗎?她說當時的感受就是很絕望,不被理解,還被否定。如果給你這樣感受的人是朋友,不來往就好了;如果是男朋友,分手就行了;但是那個人是你的父母,這輩子都斷不開關係的人。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好的,這樣的模式一再強化,孩子在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的打罵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感恩節感恩父母最樸實的句子 感恩節感動人的感恩話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感恩節感恩父母最樸實的句子 感恩節感動人的感恩話語 感恩節馬上要到了,每年感恩節我們感謝得最多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再沒有誰的愛能超越父母了,所以我們也要對父母抱有感恩之情,接下來大家就和百思特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感恩   原標題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前段時間在後臺收到這樣一封來信,一位媽媽是在孩子去上學的時候,走進孩子的房間去翻看孩子的東西,最近發現了孩子寫的日記,於是每天都會去偷偷的看孩子所寫的日記。後來發現了孩子似乎有早戀的傾向,於是在孩子回家之後母親就破口大罵孩子,一點都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與孩子大吵起來,孩子一氣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但有一些父母採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棍棒交加型」暴力式育兒。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 「直升機式父母」這鍋,中國父母可不背!
    生活上不讓孩子插手家裡一切家務,只求孩子「好好學習,其他一切不用操心」;學習上自己做主安排一系列補習班,不考慮孩子的興趣
  • 中國式的父母,抹殺了多少個成功者的誕生?
    01中國式的父母,中國式的愛毫無疑問,中國的父母是最愛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可以傾家蕩產,甚至可以付出生命。他們希望能當孩子一輩子的靠山,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中國式的父母,似乎只有婚前屬於自己,在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孩子。網上曾流傳過一個段子:5歲:孩子,我給你報了少年宮。7歲:孩子,我給你報了奧數班。15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重點中學。18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高考突擊班。23歲:孩子,我給你報了公務員。
  • 《小歡喜》"戀人式母女"映射中國式父母強控制欲
    伴隨「小歡喜 牛頭梗」攀入微博話題熱搜榜第二位,網友們為戲裡戲外兄弟情津津樂道的同時,亦對方圓提出的「多樣化選擇」教育觀深表感慨:「真實展現了當下中國式父母的教育心理,仿佛看到了當年自己和爸媽之間的夢想博弈。」 該劇雙臺收視率持續領先,東方衛視收視率1.401%,浙江衛視收視率1.308%,同時段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話題熱度直線飆升。
  • 為什麼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大概十幾年前,曾有一個研究機構對來自美國、日本、中國的孩子進行了一次名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美國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親,第二是喬丹,第三是母親;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第三是坂本龍馬(明治維新的英雄);而在那批接受調查的中國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親被排在最後一名,第10名,母親更慘,擠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說謊,心目中就是這樣認定的。
  • 「來,快叫阿姨「,這4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
    而這位鄰居也很是熱情,經常在家裡弄一些兒童活動,那天,依依媽開心地帶孩子去參加,結果在表演環節,依依媽希望孩子可以去表演一下新學的英文歌,可依依正在玩玩具,滿臉的不願意。依依媽這時候一下就生氣了,大聲地呵斥孩子,最後惹得依依哇哇大哭。其實,孩子和媽媽都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媽媽被這種中國式禮貌束縛住了,並不認為是在傷害孩子,而是自己覺得沒有面子。
  • 小S高調示愛老公,自欺欺人的婚姻,你幸福就好
    小S高調示愛老公,自欺欺人的婚姻,你幸福就好說到娛樂圈裡開放又大膽的人,小S當之無愧,敢愛敢恨,是一個十足的性情中人。小S也經常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老公和孩子,一家人非常的幸福,這一舉動打消了網友的疑慮,很多網友暫時不再懷疑小S的家庭情況。在前幾年小S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醉酒後的小S顯得非常的低沉,一邊喝酒一邊流淚,崩潰的哭訴還對網友表示"被你們喜歡我何德何能啊"。
  • 《小歡喜》揭示中國式教育: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才是孩子終生的災難
    最近一段時間看了熱播電視劇《小歡喜》,被這部劇真實的劇情吸引的同時我感覺到了中國式父母的控制欲。可能中國式父母都有一個通病,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避免孩子經歷自己走過的彎路。記得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我們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同時殊不知自己已經毀掉了孩子的一生,如果說可以選一句最討厭父母說的話,我想「我們是為了你好」一定呼聲很高。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父母的「哄騙教育」是孩子最痛苦的回憶,為了孩子好儘早收手吧
    看到這樣的情況,閨蜜也是非常的尷尬,確實自己兜裡真的沒有帶錢,卻因為之前欺騙孩子的行為,使得他們對自己並不信任。在很多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會利用「下次」這樣的話語去教育孩子,表示「自己現在沒有能力,等到下次的時候自然就會滿足孩子」。看似是答應了孩子的條件,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做,也會引起孩子的不滿。
  • 別讓「中國式小聰明」毀了孩子的大格局
    孩子都是透過父母來學習如何對待世界的,父母看似聰明的做法,很可能成為孩子日後的模仿對象。 不是有句話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她開始向孩子抱怨:「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上車時弓著點腰,非充大個,這下白花錢了吧,你說你傻不傻啊……」 面對周圍人的異樣眼光,孩子難堪地低下了頭,手指不安地攪動著!
  • 說反話,中國父母「保護」孩子的方式,會吃人
    「保護」孩子的方式說反話,中國父母 「保護」 孩子最常用的方式。這可能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寫照。「我經歷的世界那麼殘酷,所以必須提前教會孩子適應。」無論你做得多麼好,他們都要先批評你。就連真心誇獎,也陰陽怪氣。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引眾議,中國式家長教育,你的孩子真的喜歡你嗎
    ,在傳統的認知裡愛意無法說出口,特別是父親與兒子的關係,父愛無法說出口,只會用行動表達,而同樣的父母自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總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而且身體力行的實踐著!是中國傳統思想裡的含蓄所導致?還是真真正正的孩子們並沒有打心眼兒裡,尊敬自己的父母?不排除有很多良好的家庭關係,而所有的愛也並不一定非得用語言來表達,但是有多少父親母親,感受不到孩子對他們應有的尊敬?
  • 中國式父母:活著是臺印鈔機,死要變成一堆人民幣
    一提到中國父母,很多負面的詞彙就會下意識湧現出來:棍棒教育、扼殺孩子興趣、教條主義……似乎對於中國孩子來說,父母的影響總是帶著陰影的色彩,父母不理解自己、限制自己、以上位者的姿態壓迫自己。父母永遠只能是父母,嘗試與他們交心只能是適得其反。
  • 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團隊成員和不少粉絲接觸過徐夢潔父母,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親切溫暖,話語不多,但總是對人客客氣氣的。還有一次團隊成員去徐夢潔家,把超星結束後的超星人形立牌帶去店裡貼起來後,她爸爸默默地看著牌子,看得出來,爸爸是真的很牽掛徐夢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