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熱播。
本以為會延續第一季甜寵路線的王祖藍夫婦,在節目中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節目一開始,王祖藍就在家中就發黴的廚房用具,對妻子進行一連串的不滿意言論。
「好髒啊,好恐怖,你看。」
「這個一定要扔了。」
「這個很髒,這個真的髒。」
「你洗乾淨也沒用啊,你放進去都潮了!」
面對王祖藍的指責,亞楠在旁邊很無措地辯解:「沒有發現這些東西會長毛。」
然而他還是越說越來勁!
其實,可以理解這些舉動是為了廚房衛生,但他整個說話語調會讓人不舒服。
尤其對象還是懷著二胎的老婆,是不是有點不體貼。
關鍵平常家務事都是老婆在打理,有一期在老婆的指導下做了三菜一湯後,李亞男直接說:
「這個真的要拍照留念了,人生第一次嘗你炒的菜~」
可見家務與照顧家庭的重任都壓在妻子身上,家庭分工即很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模式,這個無可厚非,畢竟婚姻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彼此的理解與支持。
但怪就怪在他對老婆的帶有「洗腦式」的誇獎——
稱讚賢惠的女人可以為了家庭願意放棄一切,這是女人最美的地方。
並拿母親和外婆舉例,肯定女人要持家的思想觀念。
說實話,這一番言論有震驚到我。
理解一個家庭分工的重要性,也知道婚姻雙方都要有所犧牲和平衡,但這種平衡不是建議在一種本能的賢惠上。
女人可以為家庭和孩子選擇暫時放棄自己的事業,但這不是一種應該,而是為了愛,為了家庭的幸福!
女人結了婚,是不是只能被困囿在幾居室的小家裡面?
這是很多已婚女性的困惑與迷茫,婚前大家都想事業、家庭兩手抓,然而現實卻是你兩頭都顧及不好。
一旦家庭出現點問題,大家都會認為是你的責任。
前不久熱播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和許幻山有一段關於孩子請育兒師的爭吵片段,展現的也是同樣的婚姻問題。
劇中許幻山十分牴觸顧佳請育兒師,認為這樣的事「當媽的做不了麼」,為什麼非要請一個外人。
更直言說出兒子從小到大都是顧佳在親力親為,現在不能像丟包袱一樣把兒子丟掉......
試問,這樣的誅心之論哪一個當媽的能忍,所幸不能忍的顧佳當場懟了回去:
「當媽的事就可以挑理,那你當爸的事是不是也得一樣?你現在搞什麼性別綁架?
女人出去打拼,犧牲了陪孩子的時間,就是我們的罪過了?」
是啊,難道有了孩子後,女人就只有回歸家庭這一個選項麼?誰規定只有男人可以出去打拼的?
女人的價值不只是在照顧家庭上,我們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事業。
沒有所謂的應該不應該,只是要思考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同階段會有相應的側重:
比如剛有娃時,妻子可以多照顧家庭和孩子一點;
但後期孩子上學階段,我們照樣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的事業與其他價值......
重點是家庭和事業,我們都能從中得到收穫和成長,這才是每個女人都為之嚮往的幸福!
其實,一個家庭中,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都擔當著重要角色。
丈夫,是家庭這艘大船前行的船舵,控制著方向,引領著家庭前往幸福的彼岸;
妻子,猶如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默默給與鼓勵與支持,穩定家庭的後方~
可以說,夫妻二人的關係才是決定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和諧,每一絲細小的改動,都會給家庭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所以,幸福的家庭沒有固定的模式,無論是男主外還是女主外,或者二者兼得,都是雙方反覆考量的結果。
而不是一個人的「一家之談」。
著名導演李安也吃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軟飯」,在他曾經蟄伏的6年裡面,這個「霸氣」老婆幫助他良多。
在這六年裡,李安面對一眼看不到盡頭的待業、看片、寫劇本。嘗試過很多工作,但都不見成效。
林惠嘉作為李安的老婆,明知未來的路途艱辛,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默默支持著丈夫。
所以,後面才有李安在電影行業的大放光彩。
還有辣媽辯手傅首爾和老公老劉,在外人看來,也是女強男弱的模式,傅首爾在外拼事業居多,而老劉會照顧家庭多一點。
但這種模式,你能說他們不幸福麼?當然不是~
在晨媽看來,夫妻的分工和相處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流動的。
只要大家心在一處,無論何種模式的分工,都是在盡力做好自己的事,為這個家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因而,不要將妻子的犧牲當成一種本能與應該,應該給予彼此多一點的選擇與空間,這樣婚姻才能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
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水狀態!
每段婚姻都有各自的色彩,重要的是婚姻中的人如何去調色。
大家互相傾注理解與包容之色,那麼最終混合的必然是生機有活力的婚姻狀態;
如若一方強勢壓倒另一方,束縛其成長,那麼婚姻最終也會變得黯淡無光。
希望大家都能在婚姻中,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和分工,一切有商有量,才是幸福婚姻最好的模樣。
親密而帶適當距離,坦誠中保留部分隱秘,既可兩情綣繾,又有個人發展天地。
如此才能一直一直地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