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餅,又稱喜餅,俗稱嫁女餅。相傳,最早派送嫁女餅是在三國時期,當時孫權為了收回被劉備長借不還的荊州,接受了周瑜所獻的「美人計」,假稱要將自己妹妹嫁給劉備,接劉備至東吳成親。劉備將計就計,一入東吳境內派出兵士四處派禮餅,讓劉孫聯姻的喜事弄假成真,嫁女餅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了。
按照順德傳統習俗,派送嫁女餅習俗已成為婚禮中不可輕率的一環,一方面渲染喜慶,另一方面也是向親朋好友宣布女兒將出嫁的喜訊。所以從製作到售賣到包裝到送禮,都大有講究。
廣東地區婚宴最常見的嫁女餅,也叫綾酥。傳統禮餅中「綾酥」與衣飾典故有關。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其中「綾」最名貴。故此,禮餅就以「綾酥」為首選,喻意榮華。
綾酥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做餡,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後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據了解,四色綾酥的出現,代表了老百姓對新人新生活的寄託,也從另一角度看到了對老人家的尊敬。
順德禮餅,如今有三四十款之多,比較流行的有黃綾伍仁、蛋黃蓮蓉、紅綾白蓮蓉、紅綾紅蓮蓉、黃綾叉燒伍仁等。禮餅的包裝從沒有到用專門盒子包裝,到保鮮的獨立包裝,檔次也越來越高。
時至今日,送嫁女餅的傳統依舊延續了下來。在以前,派送嫁女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以一擔擔的餅來計算,越多代表越是高貴,雖然現在已沒有人這樣派餅,但在婚禮前送上嫁女餅還是順德人必做的事。
派送嫁女餅習俗,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從製作到售賣到包裝到送禮,都有著一套套「理論」,於是,民風醇厚、堅守悠久傳統的順德人,在嫁女時都會不厭其煩地往來親友家派餅,他們都願意身體力行地把派嫁女餅這一傳統習俗堅持下去
轉自「順德在線"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