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的傳統嫁女餅玩出大花樣

2021-02-07 大洋網

看潮州人的傳統嫁女餅玩出了多少花樣:

各位對於嫁女餅不陌生,但你可能想像不到精細的潮汕人能夠將嫁女餅做出「花」來。潮州古城的百年潮汕餅食老字號厚記的店主陳鎮雄日前向我們介紹了傳統潮式嫁女餅,在作為禮餅的體面與氣派之餘,更多了一份細膩與精緻。



蓮花,高潔且多(蓮)子,是絕好的婚聘象徵。

蓮花酥形如蓮花,因為製作工藝複雜,能夠堅持做的餅食店已經不多。陳鎮雄說,首先,製作蓮花酥需要紅白兩色麵團做成水油皮,各混以油酥面之後疊層擀平,再紅外白內疊成一片,包入豆沙捏緊收口,大致捏成團狀,並在收口處用刀平均剖切出六朵「花瓣」。

出油鍋的那一刻,蓮花酥給人「出水芙蓉」的美感。「花開」之後,中間的豆沙餡料也像飽實的蓮蓬,待君採擷,惹人垂涎。


潮州人對於佛手瓜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潮州三寶」之一的老香黃便是用佛手瓜醃製而成的。佛手因為有「置久更香」的特點,陳年老香黃也因此更加珍貴,所以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在嫁女餅之中出現佛手狀的佛手酥了,自然是寓意婚姻「歷久彌長,越久越香」。

如果陸遊用「紅酥手」來形容表妹唐婉的玉手之美,那麼佛手酥憑藉其色香味便可被稱為「黃酥手」了。

佛手酥使用的也是椒鹽餡,將其包入混入了油酥面的黃色麵餅皮之中,捏成雞蛋形,再將一頭捏扁,平行豎切七八刀,其中首尾兩刀切斷,其他不需切斷,露出餡料即可。再將中間部分向內折起,宛如握拳狀;首尾二「指」向中間彎曲,猶如拈花。刷上蛋液之後進爐烤制,十來分鐘後便可出爐。


太極者,陰魚陽魚首尾相銜,形成一種「和」的狀態,猶如男女交融。模仿先天太極圖製作的太極酥,便有一種夫妻水乳交融、二人和睦的寓意。

製作太極酥的過程頗為有趣。與製作蓮花酥相似,需要紅白兩色麵團,各自擀成餅皮包入豆沙,再包成半月形,再「背對背」合成一個滿月,並把邊捏成一道一道的褶子,仿佛兩個餃子「合二為一」。下油鍋炸熟,出鍋之後每個太極酥的兩個「陰陽魚」仍緊緊相擁,並不散開。


菊花除了為人熟知的高雅之外,還有吉祥之意,此外淡黃色菊花也有「淡淡的愛」的意思。因此,高雅且吉祥的菊花也是不錯的象徵。

製作菊花酥首先要將發好的黃色麵團切成小塊,揉成麵團,然後熟練的厚記傳人會把這個麵團用手按平,幾乎看不清楚動作,一推一拉一撮,就把這個攤薄的麵皮揉成了一個「小海螺」一樣的形狀。

然後再把這個「小海螺」麵團摁成薄餅,加入備好的椒鹽餡,捏好後再摁成薄餅,用利刃沿周圍均勻切出「花瓣」——手法熟練的厚記傳人,可以快速下11刀切出12瓣均勻的花瓣。然後,再把花瓣頂端反轉180度,變成了圍繞「花心」綻放的菊花瓣姿態。

最後,在「花心」處撒數粒芝麻,擺好在盤子裡進爐烘烤,差不多的時候再出爐刷一遍蛋清——主要為了增添如菊花的黃色,然後再進烤箱烘烤功成。


厚記傳人陳鎮雄告訴記者,「潮州嫁女六樣餅」並非是指固定的某六款,而是隨意組合的六款潮州餅食。但一般都會講求寓意,例如佛手酥、太極酥、菊花酥、蓮花酥等是常見搭配,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配搭還有象徵家庭團結、傳承千秋萬代的「千層餅」以及象徵「仁義禮智信」的「五仁餅」。


厚記如今的掌門人陳鎮雄推薦這六款餅食作為「潮州嫁女六樣餅」,其實是一組兼具「顏值與美味」的傳統潮式嫁女餅。


相關焦點

  • 看潮汕人為嫁女把餅做出多少花樣 ?
    各位對於嫁女餅不陌生,但你可能想像不到精細的潮汕人能夠將嫁女餅做出「花」來。潮州古城的百年潮汕餅食老字號厚記的店主陳鎮雄日前向我們介紹了傳統潮式嫁女餅,在作為禮餅的體面與氣派之餘,更多了一份細膩與精緻。
  • 散文 | 嫁女餅
    「幾擔」「幾斤」和「幾頭」則是老廣州人對「嫁女餅」計算的計量單位。所謂「一擔」就是100斤,「一斤」又分為「四頭」或「八頭」,四頭表示一斤有四個餅,是大餅;八頭表示一斤有八個餅,是小餅。廣州人家嫁女,男家必定依禮數向女家徵詢禮餅數目和其他要求,吉日吉時過大禮,女家指定的彩禮和「嫁女禮餅」,也就隨著過禮的禮儀程序,從「男家頭」一擔一擔地送去「女家頭」。
  • 順德嫁女餅:源於弄假成真的「 美人計」
    禮餅,又稱喜餅,俗稱嫁女餅。
  • 【美食】四十年手藝傳承,載滿鄉愁的珍記嫁女餅
    父親70多歲不再擔心嫁女餅手藝失傳,放心安度晚年。四十年來,珍記嫁女餅手藝人三代傳承三次搬遷,始終未離開故土老街,遵循前輩教導,選用好食材,加上好手藝,從和面、揉面、配餡、包餡、按壓成型到送進烤爐,每一步驟都非常認真,原汁原味地傳承嫁女餅傳統手工做法,有酥餅、核桃酥、雞仔餅等8個品種,當訂單達到2000斤時,就先不接單,確保每一道餅工序、質量和口感。
  • 嫁女餅講究多,搞錯就鬧笑話啦!
    按照廣東傳統結婚習俗,嫁女餅是絕對不能少的,不單寓意喜慶,還是向親友傳遞喜訊的信物。廣東最常見的嫁女餅,也叫綾酥。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其中「綾」最名貴。故此,禮餅就以「綾酥」為首選,喻意榮華。
  • 萬裡路(29):潮州人,家己人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己人;湘子橋的明月,英歌大鑼鼓,總讓我們夢牽魂繞。家己人,我們是一個家的自己人,我們以是潮州人而傲,要為潮州人爭榮。感恩祖先,反哺桑梓,回饋國家,勉勵後輩,是我們骨子裡的傳統和思想,我們心懷蒼生,大愛無疆。
  • 為什麼佛山人結婚要送「嫁女餅」?居然跟劉備有關!
    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嫁女餅」的前世今生吧!嫁女餅也叫綾酥,有紅綾、白綾、黃綾和橙綾,除了這四種,還有龍鳳餅、大福餅和合桃酥。傳統的餡料都是以蓮蓉、椰絲、五仁等甜餡料為主,也有加入鹹蛋黃的彰顯高貴。不過到現代也有像叉燒這樣的鹹餡。其實結婚送「嫁女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相傳最早派送嫁女餅就起始於三國時期,劉備迎娶孫夫人時。
  • 【過大禮】陳瀅+賴慰玲+蔡思貝搶嫁女餅 何雁詩下月嫁鄭俊弘:婚期愈近心情愈緊張
    何雁詩(Stephanie)將於11月嫁給鄭俊弘(Fred),好姊妹陳瀅、日前鄭俊弘到何家過大禮,蔡思貝和賴慰玲等齊集女家陪待嫁新娘,氣氛歡樂。隨著婚期愈來愈近,何雁詩表示心情緊張,並因受疫情影響為大日子準備不同計劃。
  • 踏青季 來大城玩出春日花樣!
    6大舉措  愛心助商線上平臺 整合宣傳|線下推廣 渠道共享綠地小區 宣傳通告|官微平臺 整合發布案場展示 產品熱推|物業管家 傾情推薦齊協「商」,「嘉」倍愛。4月4日-6日,綠地·新裡城商業幫扶計劃,創意暖心集市,暖心邀約。
  • 潮州人為什麼那麼牛逼
    1962年,全國大饑荒時期,一艘擠滿偷渡客的船在香江靠岸。三十出頭,虎狼之年,吳錫豪下了船,深深吸進一口氣。後日本侵華,為了逃避戰亂,更多的潮州人逃亡香港,此時「義安工商總會」卻因涉及三合會活動,被港英政府取消了社團註冊。潮州人在香港可謂走到了谷底,而亂世出英雄,一個陸豐人來到了香港,他就是國民政府軍統少將,「特工之王「戴笠的得意門生——向前。
  • 日本人元旦的傳統風俗:吃「年糕餅」
    日本人元旦的傳統風俗:吃「年糕餅」   日文裡「餅」字不指餅,而指年糕,也就是臺灣、新加坡所說的「麻糬」了。
  • 小遊戲也能玩出大花樣,這就是RunningMan的魅力!
    RunningMan作為韓國的王牌綜藝,在世界範圍內都擁有非常高的人氣,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就是因為每期節目RunningMan的成員們都在散發著特有的魅力,帶給觀眾感動與歡笑有些時候哪怕只是小遊戲,用到的道具也非常簡單,RunningMan的成員們也能令其看點十足這不,最新一期節目,成員們再次詮釋了什麼叫「小遊戲也能玩出大花樣「!
  •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出版,勾起濃濃鄉情
    近日,由王來華著作的《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一書出版,為廣西民俗文化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保護和傳承廣西傳統文化提供了紮實的學術基礎。而普通讀者,也能透過這些精美的糕餅印模,體味久違的鄉情。
  • 元朗的傳統老滋味:大同老餅家
    大同老餅家在1940年代香港的元朗區發展餅食業務,以各款新鮮出爐的中式酥餅推動地區傳統飲食文化。時至今日,中式老餅家在時代變幻之中,依然堅守傳統,讓新一代仍能品嘗近乎失傳的味道。大同老餅家負責人鄧太表示,當時恆香和榮華發展迅速,但沒有扼殺大同的發展空間,「大家都是惜英雄重英雄,尊重製餅文化」。
  • 如何製作法國傳統國王餅?
    國王餅是法國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糕點,在法國每年1月6日左右基本每家餅店都會出現它的身影,就如同我們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它也是有寓意的存在。相傳在法國,每年1月為了慶祝基督教的節日「epiphanie」(神的顯靈)節,家家戶戶都開始動手製作金黃色的國王餅。
  • 分量足,味道好,有寓意,這是臺山四大嫁女餅!
    論嫁女餅,臺山的十分出名!在端芬鎮,有一家老字號嫁女餅屋,製作嫁女餅已有將近40年歷史。這家餅屋堅持用最傳統的方法製作最傳統的味道。來這裡購買嫁女餅的消費者,從端芬鎮慢慢擴散至整個臺山地區,乃至江門地區、珠三角地區。今年71歲的梅靄濃是這家餅屋的創始人,她說:「結婚是喜事,嫁女餅充當了一個媒介,在親戚朋友中傳遞喜訊。我用心製作嫁女餅,就是在製造每一份甜蜜。
  • 傳入國外的多米諾骨牌被玩出大花樣,真人版一舉打破世界紀錄!
    傳入國外的多米諾骨牌被玩出大花樣,真人版一舉打破世界紀錄!相信大家對多米諾骨牌並不陌生,沒有玩過也應該見過,國外一小夥把多米諾骨牌玩出新花樣,直接打破金氏世界紀錄,太壯觀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近年來,大瀝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粵曲)之鄉、中國攝影之鄉和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書畫、攝影、傳統龍舟、藤編)、廣東曲藝傳承基地。為做好對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留住鄉愁,大瀝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探索具有大瀝特色的文化傳承之路,讓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本土歷史文化在群眾中具有較強的認同感。
  • 四月新番來了,這部動漫玩出了新花樣,惡毒女配翻身梗也是可以
    這部動漫玩出了一個新花樣,惡毒女配翻身梗也是可以。這部動漫有一個很長的名字,叫做《轉生成為了只有乙女遊戲破滅Flag 的邪惡大小姐》,是不是有夠長的。這是一部穿越搞笑戀愛之類的動漫,主要講的是,女主穿越到一個乙女遊戲中,成為了裡面的惡毒女配,然後想要逃脫悲慘命運的故事。於是乎,一場戀愛喜劇就拉開了帷幕。
  • 大街小巷都有好食的西新路,才是潮州人的日常呀
    在新晉網紅店遍地開花的今天,傳統的美食店越來越少人駐足。過年過節是博香最忙的時刻,如果想食餅要提前預定,不然是吃不到的,像我們沒預定就只能眼巴巴望著別人把餅領回家。玉記的斜對面就是這家充滿很多人童年回憶的小食店,潮汕傳統炸食基本都能在這家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