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出版,勾起濃濃鄉情

2020-12-23 南國早報

近日,由王來華著作的《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一書出版,為廣西民俗文化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保護和傳承廣西傳統文化提供了紮實的學術基礎。而普通讀者,也能透過這些精美的糕餅印模,體味久違的鄉情。

廣西盛產水稻,各種以稻米為原料的食品加工和製作技術種類繁多,技藝精湛。令人遺憾的是,除了以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和南寧老友粉為代表的米粉具有全國性影響外,廣西其他食品基本上是「藏在深山人未識」,與此相應的食品加工技術、方法及工具更是無人關注。隨著《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一書的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這一缺憾得到彌補。

王來華供職於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他不僅是我國知名的輿情研究專家,同時還是一位民俗文化收藏家。與常人收藏古字畫、青銅器、陶瓷器或明清家具不同,王來華的收藏品是看起來不起眼的糕餅印模。歷經20多年的努力,他已經收藏了7000多枚印模,其中出自廣西的藏品就超過1000多款,不僅數量大,而且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印模5-2 年份:清末民初 使用地:玉林。此印模外形似船,是玉林或賀州糕餅印模外形的一個特徵。刻兩個紋飾,圖案陰刻,橫用。左邊紋飾刻鳳鳥和花卉,右邊紋飾刻一條金魚,頭部和尾部比例較大,魚身比例較小,與真實金魚的比例相近。魚身和魚尾花樣雕刻細緻非常,線條深入,用此印模刻制的糕點紋路凸出,精神畢現。金魚形象在廣西欽州、玉林及賀州等地的印模中多見,取金魚二字的諧音,暗喻「金玉滿堂」,是對百姓人家子女成才與財源廣進的吉祥祝福。

2014年,王來華出版了《中國傳統糕餅印模》一書,曾用大量篇幅對廣西的糕餅印模加以介紹,但仍意猶未盡。從2018年開始,王先生對已有收藏中的廣西糕餅印模重新進行分類整理和研究,從中精選了近百枚精美的傳統糕餅印模,並根據其藝術特徵和使用地區加以分類,對每一個印模的紋飾、寓意、製作及使用等情況加以介紹。他還多次親自來到廣西,深入桂林、賀州、柳州、合浦、靈山、灌陽、平樂等地,進行實地考察,拜訪印模製作匠人,參觀糕餅製作現場,與廣西本地專家學者、收藏家等開展學術對話。經過將近3年的辛勤寫作,圖文並茂的《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一書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印模1-9 年份:清末民初 使用地:靈山 。 此印模帶柄,應專門用來製作米糕一類糕點。印堂深凹,沿坡型底分別刻制了兩簇花草,吉祥好看。底部中間刻一個微小匾額,上書繁體字「利豐」,書寫考究。此印模應為糕點店的專用品。

廣西各地糕餅加工方式千差萬別,糕餅印模也各有千秋,其中以靈山和合浦為代表的桂南沿海地區與以灌陽為代表的桂北山區分別代表了廣西兩種截然不同的糕餅加工和使用習俗。對於這種差異的形成背景,王來華從地理環境、行政區劃沿革、交通路線分布、人口遷移、文化傳播等方面加以分析。因此,王來華的作品超越了傳統藏品集錄的格局,凸顯其廣泛而深刻的學術洞察力。(範玉春)

相關焦點

  • 月餅模 傳統糕餅模翹楚
    不知道在諸位的家鄉,傳統月餅都是什麼口味的?據說,除了蓮蓉、豆沙、蛋黃等常見的月餅餡之外,「五仁」被不少人視為「最黑暗料理」。當然還有更「奇葩」的,比如香菜餡…… 言歸正傳,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月餅模的收藏。業界有種說法:認識了月餅模,或許就幫助你跨進了中國傳統糕餅模收藏的神秘門檻。那麼, 聽起來挺「小眾」的一個收藏領域,究竟有著怎樣的奧妙?
  • 餅模 月亮在木頭上開出的花
    每當老祖母擦洗那大大小小的月餅模時,中秋便不遠了。那時,年幼的我只注意到月餅,卻幾乎沒有留意那餅模。
  • 麥之心、餅之魂、糕之饕
    麥之心、餅之魂、糕之饕沙龍|中國傳統糕餅資深匠人杜德春麥之心、取決於手藝匠心;餅之魂、取決於匠人造詣。若手藝小包酥、則手藝溫度與情懷與餅相互交融,乃是手的溫度溫暖了麥之心;如此、手工 手藝 手作 就不難理解是如此的鐘愛有加!黑白黃潤、印模清晰、手作水墨、方圓雅致…一盒酥,一盒有靈魂的酥 躍然紙上!饕餮心魂!文化氤氳:中國糕餅資深匠人杜德春工藝饕餮:中國焙烤食品工藝與營養研發機構
  • 廣西人過年的傳統小吃,你吃過幾樣?一起來說說
    ,除了媽媽的菜餚 還有家鄉的傳統小吃 那句「就是這個味」 是不是過年時常掛在嘴上 說起傳統小吃 廣西過年的傳統小吃,那可多了 粽 子
  • 熱騰騰的印糕 樂融融的日子——夾塘大糕:難以忘懷的吉祥味道
    夾塘大糕,又叫做印糕,是享譽上虞本地的美食,由夾塘姚廷煊創始於民國初年的「義泰昌」南貨店專業製作,相繼發展到「德源館」的出現,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賞之悅目,食之甜美,夾塘大糕既有古法的技藝,也有飴香的精妙,更有美好的寓意。
  • 新春禮丨中國臺灣百年糕餅品牌郭元益,用一盒郭元益,傳一片新年福!
    2021年,我們聯合中國臺灣百年糕餅品牌郭元益,為您備好了年禮,以禮傳情,「食」來運轉!公元1867年,郭家後人郭梁楨於中國臺灣舊街(即現今士林神農宮一帶)開設了一家糕餅店鋪,將祖傳餅藝發揚光大,並以郭氏福建祖厝「元益」為名,創立了郭元益品牌的根基。
  • 食品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知多少?
    》、《焙烤加工無形的技術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一把梳子與一盒素餅》、《本真工匠.崛起復興傳統糕餅》、《焙烤行業未來趨勢剖析之糕餅加工秘籍 》。》、《傳統糕餅匠人的古典手藝之包餡與磕模 》、《京式棗泥與山楂酥鍋盔製作方法》、《酥皮月餅的食材配方與製作手法》。
  • 【郭元益丨新春禮】199元起購買新春禮盒~中國臺灣百年糕餅品牌!用一盒郭元益,傳一片新年福!
    2021年,我們聯合中國臺灣百年糕餅品牌郭元益,為您備好了年禮,以禮傳情,「食」來運轉!公元1867年,郭家後人郭梁楨於中國臺灣舊街(即現今士林神農宮一帶)開設了一家糕餅店鋪,將祖傳餅藝發揚光大,並以郭氏福建祖厝「元益」為名,創立了郭元益品牌的根基。
  • 沙井蠔雲片糕醇醇至味道鄉愁 卡士奶雪花啤濃濃情懷尋本真
    美食檔案 「合成號」是百年老字號、廣東省著名商標,始創於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深圳墟,以其精湛的製作工藝著稱,是深圳民俗傳統食品的著名品牌。品牌傳承人陳淦忠是土生土長的寶安人。合成號現有雲片糕、松沙餅、雞仔餅、花生酥、杏仁餅、姜粒餅等30個常規旅遊手信產品,還有艾草餅、粽子、月餅、菊花餅、臘腸、臘鴨、年糕等節氣食品,同時還提供婚嫁喜餅等定製產品。
  • 收藏月餅模傳承中秋文化
    月餅模的收藏已成為收藏界的一大亮點,其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以及生活氣息已成為一大特色。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後來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慢慢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收藏月餅模,既是收藏逐漸消失的藝術品,更是收藏月光下遠去的時光。
  • 鄉情濃濃,其樂融融!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成立三周年啦!
    他表態新的一年,將戮力同心創前路,讓愛國愛港愛鄉精神薪火相傳。報告!聽了領導的致辭,我很好奇同鄉會這一年都做了什麼?別急,小統君這就告訴你!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在過去的一年,組織了一系列愛國愛港愛鄉的參訪交流活動,如先後組織理事會和會員骨幹赴湖南韶山、孫中山故居、韶關南華寺等參觀學習,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組織百餘名青年會員赴北京、江西參加國情培訓班等
  • 尋味廣東傳統糕點的美味芬芳
    尋味廣東傳統糕點的美味芬芳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多次應邀華南指導糕餅技術,或粵北、或嶺南、或中山佛山、或潮汕清遠,粵地之美、 何止是意境下的水墨丹青,還有氤氳發酵的饕餮;美 無處不在、馨 滿園出色,執筆廣東、芬芳彌香!廣東盛稻,民間食品一般都是米製品,如倫教糕、蘿蔔糕、糯米年糕、炒米餅、油炸糖環、油炸糯米餈等。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日前,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籤約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宋長徵力作《鄉間食味》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本書為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籤約作品,也是宋長徵「鄉間系列三部曲」之一,與其已出版的《鄉間遊戲》互為映照、補充。
  • 「情」與「餅」交融,小小模具如何製作出深入人心的糕點
    喜糕代表主人向賓客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可以作為伴手禮。喬遷之喜時常送的糕點種類和前兩者有所不同。有送定勝糕的,寓意吉祥,喜慶,高升。也有送豆沙包的,寓意甜甜蜜蜜,生活和美。最後就是賀壽的時候所送的糕點了。送給老人的糕點大多為桃子形,這來源於古代軍事家孫臏的故事。
  • 【食】5間缽仔糕必食小店!
    婆婆會在周二到周日 3:30pm 後一直擺攤到晚上,周末很多人來菜館食飯前也會先光顧婆婆!出口附近在鴨脷洲略有名氣的友和士多,大部分港式糕點都有供應:缽仔糕、西米糕、芝麻糕、馬蹄糕、煎堆、糯米餈、桂花糕、蘿蔔糕、茶粿等,全都由葉伯伯、葉太太親手炮製。
  • 【中秋】糕點模子之美.
    董橋《立春前後》(海豚出版社2013年一版一印)收《老崔來玩》一文,有這樣一段話:「崔大嫂捎來蘇杭糕仔給我懷舊,說這些糕點是閩南、蘇杭一帶的傳統甜點,老輩人叫幹糕,閩南話叫糕仔,古人出遠門路上吃的乾糧,生糯米磨粉蒸熟,裡頭融些芝麻、梅子、桂花,江南人從小吃到老。老崔連做糕仔的餅模都帶了幾個出來,木頭雕花,一塊木頭雕兩個模子,說是古董,回美國掛在牆上是裝飾品。」
  • 元朗的傳統老滋味:大同老餅家
    創店師傅以「人人有餅開、有餅食」的想法,開設大同老餅家,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大同老餅家在1940年代香港的元朗區發展餅食業務,以各款新鮮出爐的中式酥餅推動地區傳統飲食文化。時至今日,中式老餅家在時代變幻之中,依然堅守傳統,讓新一代仍能品嘗近乎失傳的味道。
  • 『年味』油餈糖環角仔,仁化人必備賀年小食,是否勾起你童年回憶?
    環狀的油炸甜麵食,酥脆可口,先用糯米粉搓成粉團,壓入木模,逐一壓出,再炸成金黃色。有部分老一輩人會將糖環叫做「落地金錢」,因為糖環像以前的銅錢,一圈一圈,炸糖環就是希望來年多賺點錢。每到過節﹐家家都會做花生餅﹐而且會置甕中存放拿來招待親朋好友,或自家食用﹐或饋贈親友﹐張張脆香味美的花生餅上凝聚著片片濃鬱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