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講述了善良的小姑娘多蘿茜被一場龍捲風颳到了一個陌生而神奇的國度--奧茲國,並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裡,她陸續結識了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臟的鐵皮人和十分膽小的獅子,他們為了實現各自的心願,互相幫助,攜手協作,歷盡艱險,遇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終,他們憑藉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頑強的毅力,都如願以償地完成自己的心願。
經典的力量就在於,無論你何時再重新看它,無論你已經觀賞過它多少遍,它總能帶給你新的感動或者新的領悟。1939年版的《綠野仙蹤》顯然位居經典之列。那首《over the rainbow》早已被千萬次的改編翻唱,60餘年依舊沒有衝刷這首作品的魅力,在電影裡朱迪·嘉蘭的演唱,則最讓這首歌深入人心。此外,無論經典的童話改編,還是邪惡的女巫婆形象,都已經成了人們記憶中的深刻印痕。
《綠野仙蹤》的故事,既有正義與邪惡對抗,也包括小女孩桃樂絲的慢慢成長,還蘊含著對童年世界的一種純真想像。桃樂絲從矛盾出發,再遇上新的矛盾到解決矛盾,然後重歸家園。這樣的敘事線索,是非常典型的故事模式。但這個故事,是建立在非常流行的童話之上的,在電影之前這個童話就已建立起了深厚的觀眾基礎,十分具有想像力的特點,加上劇情上的波折,使得這本小說以及由它改編的電影,在內容上就很是充實了。
《綠野仙蹤》雖是一部老片,但在人物刻畫上去絕不含糊,很有精雕細琢的力度。錫皮人因為沒有心臟,所以略顯痴呆,稻草人沒有頭腦,走起路來軟趴趴,看似兇猛的獅子,實則是個膽小鬼,而桃樂絲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青春期少女,總覺得別人不關心自己。他們四人能夠聯手一起去尋找終極魔法師,是有共同的訴求的,都是為了能夠將自己的缺陷彌補。
有些評論認為這部作品暗含著對政治和社會現象的嘲諷,"桃樂茜是典型美國人的代表;無腦的稻草人代表農民;無心的錫皮人代表工業;膽小的獅子象徵政客,而無能的巫師則影射技術。"這些暗喻,都能夠在影片裡對號入座。但對於這樣一部諸多人童年記憶的電影,我們又何必讓它擔上太多的政治意味呢?
老少皆宜的《綠野仙蹤》,仍然在發揮自己的能量影響著一代代的人,也許這樣的影響已經在逐漸趨淡,不過對於心中一直有一番童心、一番想像的人們,這部作品是永遠也不會隨著年代而褪色的。